汪安鈞
汪安鈞
汪安鈞(?──1863)湖北人。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部下
大將。
加入太平軍,隸李秀成部。任天將。1861年12月底,
參與攻佔浙江杭州之役。次年1月,留此駐守。后封慷王。1863年4月,合鍾萬信等擊敗浙江按察使劉典於皖南休寧長林,復在徽州潛口受挫,走黟縣、太平,隨後回守蘇州。11月28日,與總兵程學啟會於洋澄湖畔議降,並透露蘇州城內叛降陰謀。12月4日,與郜永寬等反對繼續作戰,並首先刺殺堅持抵抗的譚紹光,合其同夥獻城投降。6日,為清江蘇巡撫李鴻章所殺。
郜永寬湖北人,清人或名諸雲官,訛也。早歲在本鄉入營,后
隸李秀成麾下,初不甚知名,庚申十年夏,天國克蘇州,乘勝攻上海,命永寬與會天安蔡元隆將一隊,始著聞焉。七月初十日,永寬、元隆進焚江海關,逼法租界,英、法軍及租界洋勇拒之,忠王初以上海城中潮勇內應,故輕騎兼程而來,至則已皆為江蘇布政使薛煥所殺,不得入而返。未幾,忠義宿衛軍大佐將陸順德升主將,忠王奏以永寬代焉,賜爵簡天安,后升簡天義。冬,從忠王西征,歷皖、贛、鄂諸府縣,臨江陰崗嶺擒清將衝天炮李金?,及克瑞州府等役,永寬皆與焉。
辛酉十一年夏秋,從忠王入浙,九月,占餘杭,圍杭州,十一月十九日克之,旋從忠王攻上海,常從忠王本隊,累與洋槍隊及清兵戰,往往克捷。約是時,封殿前除害興利頂天扶朝綱納王遠千歲。十二月廿日,與慕王譚紹光、忠二殿下李容發等將三萬餘人攻吳淞口,克高橋,圍寶山,與上海隔江相對,軍聲大振。西洋人以洋槍、炮船來犯,壬戌十二年正月,永寬等敗績於高橋,退浦西;二月初二日,再敗於泗涇鎮,糧船三百為所焚;廿三日,復大戰於上海西南羅家港、龍珠庵等地,各有勝負。永寬等旋退守七寶鎮。
三月初六日,七寶鎮陷,永寬從慕王退兵,四月,復與聽王陳炳文等從忠王東征,十四日,克嘉定、南翔,乘勝破泗涇,進屯虹橋、漕河涇、七寶,再逼上海;十九日,與堵王黃文金合隊圍洋槍隊華爾於松江府,華爾焚附郭民居,嬰城固守,英人糾眾來援,廿一日,忠王親督永寬、文金破之於松江廣富林,得洋槍四百,紅粉三十六箱,華爾洋槍隊亦自寧波回救,永寬營寶福洪等地拒之。五月初六日,解松江圍,與聽王、慕王等攻新橋淮軍大營,進法華鎮、徐家匯、九里橋,再逼上海縣垣,清江蘇巡撫李鴻章督程學啟等御卻之。
時湘軍曾國荃已困天京,天王累詔忠王勤王,忠王不得已引軍還蘇州,十一日,集慕王、納王等會議於蘇州,議解圍。九月初二日,忠王、納王等十三王道溧水、秣陵關赴天京,營於城東方山、板橋間,環攻湘軍大營凡四十六日,終不克。天王詔忠王進北攻南,十月廿日,納王等從忠王自九袱洲渡江而北,攻兩浦,窺淮西,癸開十三年,趨巢縣,攻六安州,謀與英王部將馬融和等合取安慶,規湖北,以解京圍,終以糧乏無功而退,五月,南渡江,死者枕藉。忠王旋命納王赴蘇州,與慕王同守,而以蘇福省旌節付慕王。
時淮軍已陷常熟,犯無錫,窺蘇福省,七月廿六日,納王進屯無錫盪口以拒之,廿九日,為淮軍總兵滕嗣武、王東華所敗,棄壘走。八月,忠王親督納王等戰淮軍於無錫大橋角,先勝后敗,輪船高橋號為所焚,退屯黃埭,淮軍、常勝軍乘勝圍蘇州,城中洋將白聚文旋出城降,城中軍心始盪。
慕王雖貴而年少,自恃忠勇,視永寬等蔑如,己廣西人,以粵人為可信,稠人廣眾,每以語侵及三江兩湖將士,永寬及康王汪安鈞、寧王周文嘉、比王伍貴文、天將汪懷武即汪花斑、范起發、張大洲、汪有為等屢為所辱,頗嗟怨,雖勉為之下,而心終泱泱不服。
清人乘勝,陷滸墅關、虎丘,奪寶帶橋,撲蘇州八門外石壘不克,而城中已惶懼,淮軍副將鄭國魁與永寬等有舊,與總兵程學啟遣使招之,使圖忠王,取富貴,永寬等不忍圖忠王,許圖慕王,未發,十月十六日,忠王將四百人入城,察永寬等顏色,知有異心,不忍殺,招而諭之曰:“現今之勢,我亦不能留爾”,使各從其便,永寬等皆流涕,矢言無它,忠王知不可恃,而永寬等八人所將,數倍慕王,守八門中六門,其勢已成,不得已,誡而遣之,旋調出城拒戰,永寬推諉不出。十八日,與慕王泣別,開胥門出,自是納王等益無所忌,棄齊門外石壘不守,退走入城,廿日夜,復潛會程學啟、戈登,約獻城,乞二品頂戴,學啟指天誓地許之,與換貼訂盟,約為兄弟。
廿二日,慕王召永寬等八人會議,於座責以怯,永寬等刺殺之,縱所部戕兩粵將兵眷屬,掠其珍貨婦女,開城降於程學啟。學啟故降將,既得蘇州,頗嫉永寬等功,永寬等雖降,懼見害,擁眾廿營屯閶、胥、盤、齊四門自守,學啟乃?於鴻章,言諸人叵測,鴻章亦慮諸人且為後患,廿四日,召永寬等八人入覲,至,溫言撫慰,賜以二品冠服,永寬等喜而拜,學啟已伏甲士幕後,鼓噪出,皆執而斬之,死者二千餘。
鄭國魁、戈登皆與永寬約不相殺,聞鴻章、學啟毀諾,大怒,詣鴻章責之,鴻章慮常勝軍為變,諉過學啟,令國魁以棺殮永寬等,設佛事七日,自臨哭,泣下數行乃已。永寬養子勝鑣為戈登所救,送崑山,倖免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