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亨泰
任亨泰
任亨泰,生卒年不詳,明初大臣。字古雍,湖廣襄陽(今湖北襄陽)人,為襄樊明代唯一的一名狀元,也是中國首位以聖旨建狀元坊表彰的狀元。洪武徠二十一年進士第一,官至禮部尚書,訂定旌表孝行事例,曾出使安南。太祖重其學行,常每呼“襄陽任”。著有《使交集》等。
徠任亨泰的父親姓杜,從外祖姓,母親是元代烏古倫氏公主,色目人。妻子為蒙古人。任亨泰自幼聰明,十三歲時曾作《題扇詩》:“杲日初升萬木低,畫船撐出小樓西。先生正熟朝天夢,門外山禽莫亂啼。”人們都說他氣度不凡,將來必大福大貴。
洪武十七年(1384)甲子貢人;二十年丁卯科舉人;二十一年戊辰廷試,時值明太祖朱元璋親自閱卷,他閱后盛讚任亨泰“對策詳明,以天下為己任”,命擢為進士第一(即狀元),授官翰林修撰。並“擢題名記,立石監門。”由皇帝下命令為新科狀元建牌坊,就是由他始起。此事《襄陽府志》也有記載,“在十字街南。嘉靖知府張來征移立其舊府門前。”“永樂寵遇特隆,命有司建狀元專坊以旌之。
任亨泰一生在三件事上頗有成就,其一是他在任禮部尚書時,制定了表彰孝行的律制。時值魯地有個名叫江伯兒的人,因母親病重,便將他3歲兒子殺祭於泰山,祈禱蒼天保佑其母病癒。地方得知此行,將其表奏朝廷以求宣揚,太祖接奏后大怒,認為江伯兒滅絕倫理,杖打一百,發往海南戍邊,但仍責令任亨泰表彰其孝行。亨泰堅持不同意。
其二,他進一步規範了世子襲爵的禮儀。洪武二十八年,秦王薨,詔定喪禮。禮部尚書任亨泰言:“考宋制,宜輟朝五日。今遇時享,請暫輟一日。皇帝及親王以下,至郡主及靖江王宮眷服制,皆與魯王喪禮同。皇太子服齊衰期,亦以日易月,十二日而除,素服期年。”太祖從之。定製:親王喪,輟朝三日。
其三,他成功出使安南(越南古稱)。因安南有人謀反,明朝起用時任禮部尚書的任亨泰出使安南,以宣皇威。這是繼禮部員外郎吳伯宗之後,明朝第二次派出狀元出使安南,吳伯宗奉使,以名德為交所重,至是亨泰復充使,交人以為榮,一時傳為佳話,並稱“吳任”,而亨泰更是敬重。
太祖重其學行,每呼“襄陽任”而不呼其名。后因買蠻人為奴婢,降為御史。不久,因思明土官與安南爭界,亨泰受到牽連因此罷官。所著詩文僅存《使安南詩稿》共61首。
任亨泰死後葬在襄陽鳳凰山,其子任顯宗,字師古,永樂元年舉人,自號鹿門居士。不樂仕進。宣德中,以薦起為稽勛司主事,死後葬於任亨泰側。
亨泰為禮部尚書時,日照民江伯兒以母病殺其三歲子祀岱嶽。有司以聞。帝怒其滅絕倫理,杖百,戍海南。因命亨泰定旌表孝行事例。亨泰議曰:“人子事親,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有疾則謹其醫藥。卧冰割股,事非恆經。割股不已,致於割肝,割肝不已,至於殺子。違道傷生,莫此為甚。墮宗絕祀,尤不孝之大者,宜嚴行戒諭。倘愚昧無知,亦聽其所為,不在旌表之例。”詔曰“可”。明年,議秦王喪禮,因定凡世子襲爵之禮。會討龍州趙宗壽,命偕御史嚴震直使安南,諭以謹邊方,無納逋逃。時帝以安南篡弒,絕其貢使。至是聞詔使至,震恐。亨泰為書,述朝廷用兵之故以安慰之,交人大悅。使還,以私市蠻人為仆,降御史。未幾,思明土官與安南爭界,詞復連亨泰,坐免官。
任亨泰,襄陽人,洪武二十一年戊辰赴試前夕,向卜木杓,指北行。聞有病內熱者,覆醫人曰:“昨服第一種,甚亨泰。”即回曰:“吾已得讖矣。”既而果狀元及第,寵遇特隆,命有司建狀元坊以旌之。聖旨建坊自此始。
任事泰十三歲時,嘗題扇面云:“杲日初升萬木低,畫船撐出小樓西。先生正熟朝天夢,門外山禽莫亂啼。”其貴達也,人以是詩預占之。
任家世代經商,深知讀書的用處。任亨泰自小聰明機靈,讀書過目成誦,任家以為他是個可教之才,便不惜重金聘請當地名儒當私塾先生。先生怕誤人子弟,對自己的學生自然嚴加管教,一天到晚足不出戶,教四書讀五經,子曰詩云,忙得不亦樂乎。貪玩的小亨泰見別的小夥伴抓鳥摸魚,跑前趕后,快樂無比,自己卻象被關在籠子里的鳥不得自由,很是苦惱。想跑出去玩又怕耽誤了功課,更怕先生責罰。想來想去,沒有良策。
13歲那年的一天凌晨,小亨泰尿急匆匆忙忙起床小解,見東方太陽剛剛升起,幾艘畫船停在門前的水埠旁,四圍一片寧靜,只有先生房裡傳出熟睡的鼾聲和樹上小鳥的啼鳴。小亨泰靈機一動:何不乘此良機好好玩一玩呢?於是縱身上船,撐開竹篙,讓船順流而下,兩岸人家,一路清風,好不愜意。漸漸,四圍響起雞鳴狗吠之聲,左近炊煙裊裊升起,小亨泰怕遲了先生責怪,又哼哼唧唧,原路返回,先生居然沒有發覺。如此嘗了甜頭,小亨泰便經常如法炮製。
為了紀念自己這段快活的時光,他在一掌扇面上畫了一幅畫並配了四句詩:“杲日初升萬木低,畫船撐出小樓西。先生正熟朝天夢,門外小禽莫亂啼。”後來,這首頗具童趣的小詩還被選載於《明詩記事》為人傳誦。
1388年,在南京皇宮的大堂之上,貢士任亨泰接受大明皇帝策問,舉止從容,對答如流,一言一語,無不恰到好處,朱元璋龍顏大悅,盛讚任亨泰“對策詳明,以天下為己任”,特意欽點為狀元,並下旨在任亨泰故鄉建狀元坊。據史料記載,由皇帝下命令為新科狀元建牌坊,就是由此開始的。家鄉父老聞訊,敲鑼打鼓,奔走相告。地方政府在鄉親們的鼎力支持下,將狀元坊建在村裡大路中間。人們有事無事從高大的狀元牌樓下走過,總禁不住露出舒心的笑容,感到無上的榮耀。
歷經歲月的磨損,到了清代,狀元牌樓已顯得古老陳舊,鄉親們怕後代忘記了光榮歷史,便把村名改作“古樓”,把任亨泰曾經住過的地方稱作“任家塘”。現在狀元坊雖然由於1958年修建公路被拆,但以狀元牌樓得名的“古樓”村名卻得以永遠傳承。
任亨泰任禮部尚書時,山東日照有個名叫江伯兒的人,因母親患病久治不愈,竟將自己才三歲的兒子頭臚砍下來祭祀泰山,以求泰山之神保佑母親病癒。官府將此事上奏朱元璋,朱元璋大怒,痛罵江伯兒滅絕倫理,下詔要處以杖刑;但又念江伯兒殺死兒子是為了孝順母親,於是又命任亨泰寫文章旌表江伯兒的孝行。
任亨泰覺得不妥,冒著違抗聖旨的罪名,當面勸朱元璋道:“兒子事奉母親,居家則致其尊敬,養老則致其安樂,有了疾病則伺以醫藥。那種卧冰割取自己股肉作藥引,以表孝心的行為,都不是孝敬父母的長久之道,不能提倡。假如有人割自己的股肉不行,就去掏自己的心肝,掏心肝不行,就去殺死自己的兒子,這樣不僅違背了人道,傷害了生命,而且斷子絕孫,其實是最大的不孝。理應懲戒,何以表彰呢?”朱元璋覺得甚有道理,於是不再旌表江伯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