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口經濟開發區
龍口經濟開發區
龍口經濟開發區是1992年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開發區,建區以來,以其優越的投資環境和優惠的投資政策,迎來了100多家外商在這裡落戶。一座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便捷的交通通訊網路、優美的生活環境和健全的社會服務體系的花園式的新城區,昂然屹立在膠東半島的西北部沿海。
龍口經濟開發區:位於龍口市西北部。地處東經120°14′—120°23′,北緯37°35′—37°41′.東與中村鎮毗鄰。南與北馬鎮接壤,西、北兩邊瀕臨渤海,隔海與大連、天津、秦皇島三市相望。全區總面積67.2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8.7公里。
明初,龍口僅有幾家漁戶,后因龍口灣漁產豐富且可泊船,漁貨、客船常集於此,逐漸形成集市。1886年易名“金沙灘”,1992年復稱龍口。1993年11月,撤銷龍口鎮,設西城區街道,創辦龍口外向型經濟開發區,兩個機構,一套班子,合署辦公,轄區仍為原龍口鎮範圍,轄12個村居。2001年3月,原中村鎮併入龍口外向型經濟開發區,共轄33個村居,名稱仍為龍口外向型經濟開發區(西城區街道辦事處)。2002年4月,龍口外向型經濟開發區更名為龍港經濟開發區(西城區街道辦事處更名為龍港街道辦事處),依舊合署。2005年1月,原龍港經濟開發區與原龍口經濟開發區合併,成立新的龍口經濟開發區,仍與龍港街道合署辦公,共轄63個村居。
2011年全區轄47個行政村居和13個社區居委會。
轄區總人口110943人,其中城鎮常駐人口110943人。另有流動人口11054人。總人口中,男性6281人,佔56.8%;女性4773人,佔43.2%;15—64歲7500人,佔67.8%;65歲以上100人。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10679人,佔99.8%;少數民族為滿族、朝鮮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土家族,共261人,佔總人口的0.24%。2011年人口出生率7.2‰,死亡率4.7‰,人口自然增長率2.5‰。
轄區西起海邊,東止疏港高速路,東西最大距離4.1公里;南起國防路,北至海邊,南北最大距離14公里,總陸域面積67.2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890人。
龍口經濟開發區地處膠東半島西北部沿海,位於東經120°13′至47′,北緯37°27′至47′,東鄰煙台,南近青島,北、西與大連、天津、秦皇島隔海相望。總面積93.9平方公里,城區規劃面積73.6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45平方公里。龍口經濟開發區屬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12℃左右,年平均日照2800小時左右,年平均降雨600毫米左右,無霜期190多天。
龍口經濟開發區轄63個行政村居和14個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12.5萬人。
龍口經濟開發區工業企業實力雄厚,已形成以汽車配件、機械、化工、塑料、環保透濕材料、生物製藥、廚具、建材為主導的支柱行業,轄區內現有工業企業420家,外商獨資企業105處,工業產品達3000多種。該區海岸線綿延曲折,長達38.7公里,盛產對蝦、梭子蟹、扇貝、海參等海產品。草莓、蘋果、葡萄、黃金梨等水果種植面積1.6萬畝,無公害種植面積5000畝以上。現已形成以水產養殖、精準種植、高檔果蔬等全方位多品種綜合開發的高效農業新格局。
城區、村莊規劃率達到80%,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城區綠化率達到45%。區內主要道路全部硬化,投資2000多萬元建成了集休憩、娛樂、集會於一體的花園式、開放型的龍口廣場和海濱公園。
龍口經濟開發區自然資源豐富,是膠東半島的能源基地,所臨的渤海灣為“富集型”油田,天然氣儲存量達200億立方米,海濱煤田儲量達27億噸,擁有全國第一家由中央和地方集資興建的龍口電廠,裝機總容量120萬千瓦。區內有全國最大的地方港龍口港,共有泊位21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9個,年吞吐能力1500多萬噸,已開通至東南亞、歐美等國際航線20多條。陸路交通四通八達。煙濰、青黃公路、威烏高速公路縱穿開發區,已動工興建的“大萊龍”鐵路將貫通整個開發區。
位於渤海灣南岸的龍口港,是國家一級對外開放港口,開埠建港90年,是中國最大的地方港口和重要的進出口樞紐港。龍口港現有21個生產泊位,其中萬噸級以上9個,5萬噸級以上4個,年吞吐能力達1500多萬噸。已與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航,並開通了龍口至東南亞、歐美及國內黃浦和沿海內貿集裝箱班輪航線。目前,龍口港正在籌建與鐵路配套的10萬噸級煤炭專用泊位和15萬噸級原油專用泊位。
龍口經濟開發區境內的國道、省級幹線及市級支線公路組成了四通八達、縱橫交錯的公路網路。煙濰公路、青黃公路、威烏高速公路是貫穿全區的重要樞紐。區與外界之間都有柏油公路相通。
龍口經濟開發區距萊山機場80公里,行車不足1小時即可抵達,距青島機場160公里,行車2小時即可抵達。
大萊龍鐵路穿境而過。
龍口經濟開發區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9萬門,全部開通了國際直拔業務;行動電話開辦了全國、國際漫遊業務,通訊十分便利。
龍口經濟開發區電力條件得天獨厚。百年電力公司是全國第一座由中央和地方集資興建的坑口電廠,裝機總容量120萬千瓦,企業自備電廠裝機容量達15萬千瓦。
龍口經濟開發區歷史悠久,自然人文景觀壯美神奇。這裡,海岸線較長,海水清澈,空氣清新,沿海旅遊開發具有廣闊的前景和發展潛力。既有三面環海、一線通陸的屺坶島美景,又有配套設施齊全的北皂海水浴場,令旅遊觀光人員流連往返。
根據龍口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設經濟強市和現代化中等港口城市的發展目標,爭取進入省級開發區前三名、力爭第一名的目標,規劃設計中充分利用新區的海岸優勢、交通優勢、能源優勢等,大力實施“以港興市、以港帶區”的戰略,將新區建成集港口、運輸、汽車配件加工及旅遊水產等為一體的現代化港口開發區。
主要體現在:①起點:在原兩區建設的基礎上,將遠期的規劃控制面積定位在132平方公里,目標直指省級開發區第一。高標準、高水平規劃設計,確定新區的功能布局和開發區規模及步驟。②生態化的開發區:利用龍口礦業集團整治恆河段的契機,完成恆河(振興路到逄牟路段)的綠化改造工程;完成萬畝復墾的公園建設;提高新區的生態化效益,並爭取完成中村段生態森林公園的建設。③合理性、經濟性和可操作性:在注重“超前思維、超前設計”的同時,兼顧開發區的實際,力求規劃具體切實可行。
開發區的發展規劃布局在總體結構上分為西區、北區、東區、中心區和南區,共五個大的區域。西區定位是港口區,將著力構築港口綜合物流體系,成為重要的煤炭、原油、液體化工、糧食、客貨滾裝和集裝箱物流集散基地,跨入中國沿海樞紐港口行列。北區為能源區,主要以電廠、煤炭基地為主,復墾區位於此區內,主要作為保稅基地,用以復墾土地。中心區定位是龍口經濟開發區的行政辦公中心,集商貿居住為一體的服務區,是開發區的中心所在,區內建設以舊區改造和污染工業搬遷為主。
南區定位工業區,主要包括海岱管理區,發展成為製造加工區,東南方向以疏港路為軸線,兩側發展形成物流、化工、機械輕紡為主的工業區,是開發區的工業中心,也是開發區對外的主要窗口。東區定位輕工業區。現為北馬鎮駐地,南側為大陳家駐地為石材加工基地,北側為北馬鎮駐地,在原工業重鎮的基礎上,以發展輕工為主。
龍口經濟開發區城市建設管理局承擔著龍口經濟開發區道路、路燈、排水及公共設施的建設、維護、施工、管理任務。近年來,區管委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城市基礎設施狀況得到極大改善。隨著亮化工程的實施,城市主次幹道的路燈更新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夜間燈光明亮,霓虹燈閃爍;城區道路形成了“三縱七橫”的新框架。截止到2004年底,園區擁有道路面積133萬平方米,橋涵7座,路燈2368盞,景觀燈341盞,亮燈率為98%,排水管線82.34公里。
2004年以來,園區的城市綠化工作躍上新的台階。形成了多層次、立體型、、點、線、面結合的綠化體系。塑造了生態型綠色濱海城市風貌,西、北方向為海濱防護綠地;東南為沿鐵路、河流綠地,外加沿路綠化、沿湖綠化,形成富有層次、富有變化、縱橫交錯的綠化新格局,起到生態防護、景觀和供人遊憩等多重作用。截止到2004年底,全區擁有公共綠地58萬平方米,城市廣場3個,擁有城市公園2個,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5.2平方米。
2004年以來,園區的城市市容環境衛生工作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始終堅持“高標準、嚴管理”的原則,在正確處理市容與繁榮關係的基礎上,清理佔道臨建設施,還路於民,還綠於民;戶外廣告牌匾管理實行審批化、程序化,使戶外廣告成為美化區容新亮點;環境衛生以體制改革為動力,引入公平競爭機制,加大環境衛生工作的社會化、市場化力度,在行業內部實行按任務量承包作業,推行全天候12小時“滾動式”路街保潔,垃圾清運實行全部封閉式運輸,規範化管理,環衛設施與設備的建設正朝著現代化方向發展。截止到2004年底,園區共有環衛職工226人,各種機動車輛16台,其中垃圾清運車11台,清掃車1台,糞便清運車2台。全區共有公共廁所8座,其中水沖率為98%。全區道路24條,清掃面積219.6萬平方米,年清運垃圾15萬噸,日均清運420噸,年清運糞便0.6萬噸,日均清運16.7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