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美國長老會的結果 展開

美國長老會

美國長老會

長老教會(Presbyterian church)是基督更正教的一派,他們的根源是從十六世紀的西歐改革運動開始。長老會的協會起源可以追蹤到蘇格蘭改革,特別是依照由約翰・諾克斯的帶領下。由於這背景,長老會一般被發現在英國以前的殖民地,像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印度等等。這個教派的名字是從希臘文詞“πρεσβύτερος” (Presbyteros)就是“長老”之意。蘇格蘭人約翰・諾克斯 (1505年 - 1572年), 在日內瓦學習了加爾文主義(calvinism), 1560年返回到蘇格蘭和帶領蘇格蘭教會接受改革。長老會即長老宗,也稱歸正宗。歸正宗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以加爾文(Jean Calvin 1509-1564)的宗教思想為依據,亦稱加爾文宗,”歸正”為經過改革復歸正確之意。在英語國家裡,該宗因其教政特點又稱長老宗。歸正宗產生於16世紀宗教改革時期,與安立甘宗和路德宗並稱新教三大主流派別。長老會是基督教新教主要派別之一,創立於16世紀。主要傳播地是美國。主張信徒選舉長老,長老代表信徒治理教會,有堂會、區會、總會的設置,長老會的神學原本都是基督教新教的教導,傳統上敬拜都是唱頌詩篇。蘇格蘭裔人的宗教團體,屬於新教,具體的可以看維基百科,長老會就是蘇格蘭教會,美國的長老會就是從蘇格蘭移民到美國的那些移民的教會,同樣美國也有英格蘭教會(清教徒中有一部分有主張不脫離英格蘭教會) .

來源


美國長老會
美國長老會
16世紀初,在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下,瑞士人文主義者和宗教領袖力圖以《新約》為信仰與行為的唯一根據,改革宗教生活。1519年,茨溫利(Ulrich Zwingli 1484-1531)在蘇黎世進行宗教改革。他和奧科蘭帕迪烏等因聖餐禮問題與馬丁·路德在1529年的馬堡會談中發生分歧,遂與路德宗分道揚鑣。教會體制方面,斯特拉斯堡宗教領袖布塞爾主張由會眾推選長老,協助牧師管理教會,成為長老制之始。1553年,加爾文在日內瓦進行改革,實施其在《基督教原理》中提出的理論。該書後成為歸正宗在教義、教政和教規方面的基本讀本。歸正宗產生於瑞士,形成以後就逐漸向外傳播。首先是傳入法國,傳入法國的歸正宗稱胡格諾派,1559年,該派在全國建立各級長老制機構。由於歸正宗與尼德蘭革命關係密切,荷蘭獨立后,它成為荷蘭國教。愛德華六世時,歸正宗傳入英格蘭,在革命中分裂為長老派與獨立派。1637年,歸正宗在蘇格蘭建立了長老制。16世紀下半葉,歸正宗傳入波蘭。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匈牙利和特蘭西瓦尼亞出現歸正教會。17-18世紀歐美各國資產階級革命后,歸正宗獲得法律承認。它是除瑞士以外的拉丁語系國家中最大的新教團體,在蘇格蘭則為國教。在美國,它對宗教、政治、習俗和倫理均發生重大影響。英國的宗教復興和北美大覺醒運動則使歸正宗開始重視社會改良。19-20世紀是歸正宗分裂和重新組合時期,在此期間歸正宗對世界基督教會聯合會的發展、神學和禮儀的革新,以及天主教和新教的對話等發揮了重大的作用。歸正宗於17世紀傳入印度尼西亞,教徒人數占該宗亞洲教徒的三分之一。在中東,美國歸正宗的國外宣教組織加強了與東正教小教派和東方教會的聯繫。日本、菲律賓和泰國等地的歸正會則與其他新教徒組成了聯合教會。非洲歸正宗最初由荷蘭人傳入,后胡格諾派和德國歸正宗教徒流亡南非建立了教會。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和英屬西印度群島也有很多歸正宗教徒。拉丁美洲的歸正宗教徒有一半以上在巴西。在中國,歸正會一般屬歸正宗(亦稱長老宗)。1842年傳入后,在沿海地區按不同傳教系統成立了36個組織,1916年聯合為中華長老聯合會,后改稱中華基督教大會,為新教在華的最大宗派之一。1877年,世界歸正會聯盟成立。1948年,絕大多數歸正會和長老會加入了世界基督教會聯合會,並參加了許多全國性和地方性協進會。1970年組成了世界歸正宗教會聯盟。現在,歸正宗是世界上傳播最廣,影響最大的新教派別。

教義


有一些長老派的傳統採取了1647年創作的《韋斯敏斯德信仰宣言》當他們唯一的信條,作為本會牧師受訓練的教條標準。教義方面,歸正宗強調因信稱義,認為信的本質就是相信通過基督而獲得恩典–上帝赦罪的愛。傳播神恩的福音是教會的職責,聖經即是福音的見證。加爾文主義相信極端的雙預定說,認為人的得救或被棄絕,都由上帝預定;單預定說則認為上帝預定的只是人的得救。歸正宗在荷蘭的阿明尼烏派,肯定自由意志,認為人的得救與否亦取決於其是否接受救贖而改惡從善,實際上是否認了預定說。該派後來脫離了歸正宗。歸正宗強調聖經權威至上,應據以判斷一切傳統;歸正宗還認為任何人都不應被賦予無限權力,這一觀點對現代法治的發展有一定影響。在崇拜儀式中,歸正宗使用方言,屏棄祭台、聖像和祭禮,不承認聖餐中存在耶穌的真體和血,只承認其中有耶穌體血的德能。該宗還強調講道,注重牧師和信徒教育以及信仰與社會生活之關係。

傳教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英長老會牧師賓為鄰抵香港,稍後進入廣州,不久經廈門往上海。此為英長老會進入嶺南之始。至咸豐六年(1856年),賓為鄰及另一傳教士抵達汕頭,進行傳教活動,但傳教兩年,未能發展信徒入教。咸豐八年(1858年),英長老會派遣在廈門傳教的施饒理來與賓為鄰對調,創設一間宣道所和一所小學。《天津條約》簽訂后,英長老會的傳教事業始獲得較快的發展,先後在潮汕一帶建立教堂,吸納信徒,創辦醫院、學校、書館,並把傳教區域擴至客話地區。該會的宣教區集中在潮汕潮語地區和部分客話地區。民國8年(1919年)。該會在廣東有佈道區131個,正式教堂108座,教會職員336人,受餐信徒6209人,辦有小學147所,中學6所,醫院6所。民國17年,潮汕基督教長老總會改稱為中華基督教嶺東大會,下轄中華基督教汕頭區會(原汕頭區基督教長老大會)和中華基督教五經富區會(原五經富長老大會)。民國18年起,英國傳教士逐漸將教會的領導權移交給中國牧師,集中由嶺東大會領導。至民國26年,潮汕基督教長老會擁有教堂142座,教徒超過1萬人,並在汕頭和五經富各設神學院一所(貝理神學院和觀峰神學院)。

學院


長老會學院作為一個與教會有關的學院仍然忠實於它的傳統,學校對學生管理嚴格,95%的學生可以在校內住宿。長老會學院的校訓是:“當我們活著的時候,我們應當服務社會。”服務是學校的重要部分之一,直到畢業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要參加某種形式的服務。因此,學校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活動比如學生志願服務。長老會學院有超過70多個的俱樂部和組織,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參與各種團體活動。學生恪守其核心價值觀即自由學習、基督教信仰、服務、榮譽、社會和活力。長老會學院著重全面教育,是代表了最好的服務、榮譽的高等學府。學校目標是在未來成為美國東南部最大的高等院校之一。

美南長老會


美南長老會(American Presbyterians (South) ,PS)美南長老會是1861年美國長老會南北分裂的產物。

美以美會


美以美會(The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是1844年-1939年在美國北方的衛理公會所使用的宗派名稱。該會屬於基督新教的一個較大的宗派—— 衛斯理宗。1784年12月24日,美國衛理公會(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在馬里蘭州巴爾的摩成立。亞斯理(Francis Asbury)為首任會督。以後經過數次分裂,形成美以美會、監理會、美普會、循理會和聖教會等。其中最重要的一次分裂,就是1844年美國南北衛理公會因為黑奴問題大分裂,在美國南方的稱監理會(The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 South),在美國北方的則稱美以美會(The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1936年時,美以美會的總部在紐約50大道(Fifth Avenue)150號。1939年5月10日,美以美會、監理會和美普會(The Methodist Protestant Church)重新聯合,稱為衛理公會(The United Methodist Church)。從清末到民國,教會在中國舉辦了14所大學,其中美以美會就舉辦了兩所。1888年,在南京舉辦匯文書院,后與其他教會舉辦的學校合併,發展為南京金陵大學。1889年在北京舉辦崇內懷理書院,后改名匯文大學,1916年與其他兩所教會學校合併改名北京大學,后又定名燕京大學,校長是司徒雷登。這兩所大學的教育質量在當時居於中國所有教會大學的前兩名(美國方面評估)。1952年的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不但教學大學的校名被取消,而且國立大學侵佔了教會大學的校園,顯然有瓦解削弱教會大學的指導思想。其中,南京大學佔據了金陵大學的校園,北京大學佔據了燕京大學的校園。

傳教士列表


英文姓名中文姓名出生逝世抵達中國駐紮地點
Judson Dwight Collins柯林1823年1852年1847年福州
Moses Clark White懷德1819年1900年1847年福州
Robert Samuel Maclay麥利和1824年1907年1848年福州
Isaac William Wiley懷禮1825年3月29日1884年11月22日1850年福州
Erastus Wentworth萬為1813年8月5日1886年5月26日1854年福州
Otis Gibson基順(記信)1825年1889年1月25日1854年福州
Stephen Livingstone Baldwin保靈1835年1月11日1902年7月28日1858年福州
Nathan Sites薛承恩1831年1895年1861年福州
L. N. Wheeler韋路加福州
Hiram Harrison Lowry劉海瀾1843年1924年1867年福州、北京
Carl F Kupfer庫思非1852年1925年1881年九江
William Henry Lacy力為廉1858年1925年1887年福州、上海
William Nesbitt Brewster蒲魯士1864年1917年1889年福建莆田
Paul Bagley
Lucinda L. Coombs
William G. E. Cunnyngham
Frank Dunlap Gamewell
John Gowdy高智1869年12月7日1963年1902年福州
James Whitford Bashford柏錫福1849年1919年1904年福州、北京
George Richmond Grose
Ralph A. Ward黃安素1882年1958年1909年福州、成都、上海、台北
William E. Shubert舒邦鐸1923年南昌
Beulah Woolston媧標禮
Carleton Laey力宣德1888年1951年1914年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