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婚姻

同性婚姻

同性婚姻(same-sex marriage),是指同性之間的婚姻關係。在同性婚姻的支持者中,其也被稱為婚姻平等或平等婚姻權。同性婚姻是對傳統婚姻模式的一種創新,體現了現代婚姻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滿足了同性戀人士的結婚需求,具有重要的歷史進步意義。截至2019年,同性婚姻與民事結合在全球五大洲得到合法化,全球範圍內實現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達到31個。

2019年12月20日,法工委發言人:有意見建議“同性婚姻合法化”寫入民法典。

2020年1月13日,同性伴侶將能夠在北愛爾蘭登記結婚。

婚姻介紹


由同性戀權利支持者使用的婚姻的定義是:
一個獲得社會承認的、自願的、忠貞的、單配的、合法的兩個成年人之間的契約結合,由政府和(或)社會通過給與異性婚姻相同的權利、待遇和責任表示認可。這些權利包括經濟、稅收、遺產、生養子女以及做出醫療決定的權利。
簡言之,就是把原來婚姻定義中的“一男一女”抹掉。這個定義的支持者喜歡它,是因為它去掉了傳統觀念的束縛,以現代的重視和尊重個體權利的道德觀念來決定同性婚姻的有效。如果社會認同,任何性別之間的關係都可以被認為是“婚姻”,因為即使是國家承認的合法婚姻,也可能不被宗教組織認可。在一些國家,宗教婚姻和世俗婚姻是同時進行的;而在另一些國家,宗教婚姻必須等到政府批發的文件,或者一個法定的儀式舉行后才是合法的。
同志驕傲和同志平權運動的象徵——彩虹旗
同志驕傲和同志平權運動的象徵——彩虹旗
在基督教傳統較悠久的國家,婚姻作為社會的一項基本制度除了具有法律意義上的“民事婚姻”概念,同時具有宗教意義上的“宗教婚姻”概念。在現代的政教分離國家,兩層概念分屬國家與教會的管轄範圍;在同一個國家,某些婚姻,例如異教徒、不同種族、同性之間等的婚姻,可能僅由國家或教會一方承認,但另一方不承認,或者某些教會承認,但某些教會不承認。由於保守宗教人士反對將同性婚姻稱為“婚姻”,法律採用“民事結合”的名稱。有學者如Alan Dershowitz提議,僅保留“婚姻”的宗教意義,而民事意義的婚姻,無論異性或同性,一律改稱“民事結合”,但保守派人士認為,將婚姻等同於民事合約本身,就是對婚姻的威脅。
在一些國家或行政管轄區,由於歷史或公眾民意的原因反對給予同性伴侶以“婚姻”的名義結合,但同時為了給同性伴侶提供近似婚姻的法律保護,而創立了有別於“婚姻”一稱的其他形式關係,包括:民事結合(civil union):通常在權利上等同或接近婚姻,但沒有婚姻的名分。同居或註冊伴侶關係(registered partnership):在不同程度上,提供少於婚姻的權利。在有些國家或司法區域,異性戀與同性戀都可以註冊為同居伴侶。在英國同性婚姻合法化之前,曾存在與婚姻權利和義務完全一致的“民事結合”關係,向同性伴侶開放。但一些同權人士拒絕接受這些非婚姻的稱謂,認為其只是“隔離但平等”政策的延續而已。
在可以註冊同性婚姻的國家或司法區域,同性婚姻的伴侶可以舉行婚禮。但在不承認同性婚姻的地方,類似婚禮的儀式稱為“承諾儀式”,雙方藉此確立兩人關係,互相承諾履行婚姻義務,但這種關係不被任何法律承認或保護,沒有家庭(如子女的監護權,部分同性伴侶會領養子女)、財產(如共同財產、稅務、繼承)、社會(如醫療保險、探視、代做醫療決定、代行權利、移民)等多方面的權利。
在20世紀晚期和21世紀早期,一些要求將婚姻擴展到同性之間的運動開始發展起來。法律認定的婚姻結合對一系列的權利開發,包括社會保險、納稅、繼承以及其它在法律上從未婚夫婦角度看難以獲得的權利。法律上對婚姻的認同方式排除了同性之間的情侶選擇取得這些權利的權力(在法律上沒有阻礙的異性戀婚姻有選擇在法律上結婚並取得這些權利的選擇權,但是同性戀情侶之間則沒有這種選擇權)。對同性婚姻的法律認同的缺乏也同樣給同性戀情侶領養子女帶來了阻力。當然,進入同性婚姻的不一定是同性戀者。
通常反對同性婚姻的反對者都有宗教背景,他們認為擴展婚姻到同性戀情侶上有可能破壞傳統的婚姻價值觀。在一些適應一夫一妻制度的國家,人們擔心允許同性婚姻將可能重新打開對多夫多妻制度的立法,或其它很多令他們不愉快的形式。
作為回應,支持者指出,傳統觀念的婚姻已經讓位於其它領域的自由主義,例如可行的無過錯離婚。他們同時建議說現代社會的很多人已經不再受限於告訴他們婚姻是受限制的宗教上,也並不希望這些宗教觀念用於制定法律上。此外,一些宗教開始承認並慶祝同性婚禮或承擔典禮。在加拿大,同性婚姻造成了宗教團體的分裂,國家最大的新教宗派加拿大聯合教會和聖公會部分教會,對同性婚姻表示了某種程度的支持。
一些自由主義者反對同性婚姻的原因是他們反對一切形式的國家認可的婚姻,包括異性間的婚姻。
鑒於以上的客觀事實,有些國家的立法者迫於保守者的壓力不承認同性婚姻但又要兼顧同性伴侶的權利,於是創立的一種新的法律,即民事結合它以民事法為依據,允許兩個同性伴侶登記為民事伴侶,提供近似或部分婚姻的權利。有荷蘭學者認為民事結合是同性婚姻的初級階段,它最終會指向同性婚姻。(具體民事結合合法的國家可參見下文的表格)
美國通過同性婚姻的最大阻力來自於宗教右派,雖然這次一票之差通過了,但社會歧視問題並不會一夜之間徹底消失。相對於美國,李銀河認為阻礙中國同性戀問題改善的,除了社會歧視還有不完善的表達機制。她希望中國能儘快通過同性婚姻,這是改善中國同性戀問題的捷徑。
從2020年1月13日起,同性伴侶將能夠在北愛爾蘭登記結婚,而已婚者將獲得法律承認的婚姻。目前包括北愛爾蘭在內的整個英國,已全部將墮胎和同性婚姻合法化。因申請後有28天的等待期,首例同性婚禮或將於今年2月舉行。

中國狀況


總體敘述

中國不承認同性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制。
把“一夫一妻”解釋為“‘一夫一妻’並不是指要一男一女的異性戀才能結婚,而是男男、女女、男女都可以結婚”是背正常人理性而對法律的有意曲解,中國現行憲法第四十九條第一款規定:“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的保護。”第二款規定:“夫妻雙方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第三款規定:“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第四款規定:“禁止破壞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婦女和兒童。”這些條款規定中的“母親”“生育”“父母”“婦女”等,清楚表明婚姻是男女兩性的事情。
在中國,同性戀者夫妻般地居住在一起,雖不受法律保護,但也不受法律干預。

古代記錄

中國最早有記錄的關於同性結合的文字出自宋代《太平廣記》中的《潘章》。文中記載的故事發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潘章與王仲先“一見相愛,情若夫婦”,並共度餘生。根據書中記載,當時的結合受到家人的接受,因為當兩人去世之後,“家人哀之,因合葬於羅浮山”。
而康熙年間就曾出現中國最早的同性戀結婚的例子。《居易錄》卷二十八中記載:“有通州漁戶張二娶男子王四魁為婦,伉儷二十五年矣。王抱義子養之,長為娶婦。”講的就是最平凡的同性戀婚姻,兩男子結為夫妻,並且抱領了一個孩子撫養長大,義子長大后娶了媳婦。
另外,在清末民初,各地出現了許多女同性戀的組織,這種組織就是所謂的“金蘭契”。《粵游小志》和《兩般秋雨盦隨筆》中記載,金蘭會的女子又稱為“自梳女”,而金蘭會的習俗規定和同性戀婚姻可謂如出一轍,凡是締結金蘭契的女子,一切婚約均屬無效,男家不得強娶,她們誓不肯和男子婚嫁,即使嫁人也不會住在夫家,而且不與丈夫同寢,且結盟的二女同居,成雙結對,情如夫妻,誓不相負,還會選擇嗣女繼承財產,死後也會被埋在一起,這種形式和同性戀婚姻幾乎絲毫不差。

現今狀況

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司長張明亮說,我國《婚姻法》第八條規定,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於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婚姻登記條例》中也明確規定,內地居民結婚,男女雙方應當共同到一方當事人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記機關辦理結婚登記。根據有關規定,同性之間禁止結婚。
2019年12月20日,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第三次記者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岳仲明表示,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三次審議稿徵求意見過程中,有意見認為,同性婚姻合法化應該寫入民法典婚姻家庭編。
2019年8月21日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研究室主任臧鐵偉回應,我國現行婚姻法規定的一夫一妻制是建立在一男一女結為夫妻基礎上的婚姻制度,這個規定是符合我國的國情和歷史文化傳統的。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不承認同性婚姻的合法性,因此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也維持現行婚姻法規定的一夫一妻制。

國家歷程


1、荷蘭
1998年1月1日,荷蘭的《家庭伴侶法》正式生效。《家庭伴侶法》中所指的“伴侶”,既包括“同性伴侶”,也包括“異性伴侶”。對於同性伴侶來說,登記的同性伴侶將會和婚姻中的夫妻雙方一樣,在退休金、社會安全保障、繼承和扶養方面享有同樣的權利,承擔相同的義務,但同性伴侶無權收養子女;對於異性伴侶來說,該法為那些既想暫時結為伴侶、但又不想締結婚姻關係的男女提供了法律保障,它實際上是一部“同居法”。2000年12月,荷蘭參議院通過一項法律,允許同性戀者結婚並領養孩子,該項法案於2001年4月1日正式生效,使荷蘭成為世界上第1個實現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該法不但允許同性婚姻,而且可以完全享有與異性婚姻相同的所有權益。因而,它是一部真正的同性婚姻法。
2、比利時
2001年6月22日,比利時部長會議上通過了一項法律草案,規定今後在比利時境內的婚姻不一定必須是異性間的結合,婚姻也可能是由兩名男性或是兩名女性所組成的。這一法案的通過使比利時成為第2個允許同性婚姻的國家。2006年4月比利時國會通過一項法案,准許已婚的同性伴侶領養小孩。
3、西班牙
加泰羅尼亞自治區議會於1998年6月30日通過《穩定同居法》,承認同性、異性間同居的法律地位。阿拉貢省於1999年3月12日通過類似的《非婚姻的伴侶法》。2005年6月30日,西班牙議會以187對147通過同性婚姻法案。2005年7月3日,該法案正式生效,西班牙成為世界上第3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
4、加拿大
2005年7月19日,加拿大的民事婚姻法案(Bill C-38)得到簽署。2005年7月20日,法案生效。加拿大成為北美洲第1個,世界上第4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
5、南非
2006年11月14日,南非議會以230-41通過了“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提案。2006年11月28日,全國省級事務委員會以36-11通過該法案。2006年11月30日,法案生效。南非成為非洲第1個,世界上第5個通過法律認可同性婚姻的國家。
2020年10月22日(當地時間)南非總統拉馬福薩(Cyril Ramaphosa)剛剛批准了2020年《民事伴侶關係修正案》,該法案旨在以立法的形式確保同性婚姻能夠在內政部登記。
6、挪威
1993年4月30日,同性民事結合通過相應立法,同年8月1日實施。2008年,挪威參眾議院分別以84-41和23-17通過同性婚姻法案。2009年1月1日,挪威承認同性婚姻法案正式生效,成為世界上第6個法律認可同性婚姻的國家。
7、瑞典
1994年6月23日同性伴侶同居法案通過,1995年元旦實施。2009年4月1日,瑞典議會通過了一項性別中立的婚姻法案。2009年5月1日,該法案正式生效,瑞典成為世界上第7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
8、葡萄牙
2010年1月8日及2月10日,葡萄牙議會上下兩院分別表決通過了同性婚姻法案。2010年3月13日,葡萄牙憲法法院認定同性婚姻符合憲法。2010年5月17日,葡萄牙總統席爾瓦正式簽署並生效同性婚姻法案。2010年6月5日,同性婚姻法案生效。葡萄牙成為世界上第8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
9、冰島
1996年6月12日同性同居伴侶法案通過,同年6月27日實施。2010年6月11日,冰島議會以49比0全票通過同性婚姻法案。2010年6月27日,該法案正式實施。冰島成為世界上第9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
10、阿根廷
2010年7月21日,阿根廷成為南美洲第1個,世界上第10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
11、丹麥
同性婚姻
同性婚姻
丹麥是第一個承認同性伴侶同居法律地位的歐洲國家。1989年,發起了一項關於建立同性伴侶註冊的議案。並於1989年10月1日起生效。註冊同性伴侶可以享受某些異性夫婦獨有的權利,如繼承,保險計劃,退休金,社會福利,所得稅減免,失業救濟。同樣,如果離婚,他們也有承擔贍養費的義務。1997年,丹麥國家教會(信義會)的主教投票承認同性伴侶關係。同性伴侶也可以在教堂里舉行結婚典禮。從1999年開始,同性伴侶可以領養他們配偶的子女,但是還是不能領養伴侶關係以外的小孩。
2012年6月7日,丹麥議會以85對24通過了同性婚姻法案,法案使同性伴侶與異性伴侶享受完全相等權利,該法案於6月15日生效。丹麥成為世界上第11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
12、巴西
2013年5月15日,巴西聯邦司法委員會以14-1裁決巴西負責頒髮結婚證書的政府機構無權拒絕同性伴侶的結婚申請,次日立即生效。巴西成為全球第12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13、法國
2013年4月23日,法國下議院以331-225投票通過同性婚姻法案,此前該法案以179-157在上議院通過,法案允許同性伴侶婚後收養一個孩子或一方子女。法國成為全球第13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2013年5月29日,兩名男子在法國南部城市蒙彼利埃市政廳舉行了法國首場由法律承認的婚禮。
14、烏拉圭
2013年4月10日,烏拉圭下議院以71-21投票通過《平等婚姻法》法案,該法案此前在上議院以23-8獲得通過,該法案於2013年8月1日生效。烏拉圭成為全球第14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15、紐西蘭
2013年4月17日,紐西蘭議會以77-44三讀通過同性婚姻法案,該法案於4月19日獲得紐西蘭總督的簽署,8月19日正式生效。紐西蘭成為全球第15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16、英國
● 英格蘭、威爾士
2013年7月英國同性婚姻法通過。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於2014年3月13日開始為同性婚姻辦理申請手續。3月28日同性婚姻正式合法化的前一天,英國內閣辦公樓、蘇格蘭辦公樓、特拉法加廣場附近的建築上升起了象徵平權運動和多元文化的六色彩虹旗,表達對婚姻平等的支持。
2014年3月29日,允許同性戀婚姻的法律正式生效,有多對同性情侶在當天舉行婚禮。英國首相卡梅倫則表示,當天是英國的“重大時刻”。英國成為全球第16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 蘇格蘭
2014年2月4日蘇格蘭議會舉行了最後一次討論和投票,投票結果,105票贊成18票反對,法案通過。 2014年12月16日法案生效,第一對合法的同性伴侶的婚禮於2014年12月31日舉行。
17、盧森堡
2014年6月18日,盧森堡議會以56-4的壓倒性優勢通過同性婚姻法案。除了保障婚姻平等之外,法案還允許同性伴侶收養孩子。該法案於2015年1月1日生效,盧森堡成為全球第17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18、美國
白宮亮起彩虹色燈光,慶祝同性婚姻合法化
2015年6月26日華盛頓,美國最高法院以5-4的大法官投票表決后裁定,禁止給予同性婚姻聯邦福利的《婚姻保護法》屬於違憲!同性婚姻因與異性婚姻享受同等聯邦福利,同性結婚是一項人人皆有的權力,同性伴侶有權在全美50個州結婚。美國最高法院的此項裁決被認為是美國同志平權運動的里程碑式的事件。美國成為全球第18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Twitter發文,指今次裁決是邁向平等的一大步。
19、愛爾蘭
2015年5月22日,愛爾蘭就是否將同性婚姻合法化問題舉行公投,根據官方結果,62%的民眾支持同性婚姻合法。愛爾蘭成為全球第19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20、哥倫比亞
2016年4月7日,哥倫比亞憲法法院以6-3通過同性婚姻法案。2016年4月28日法案生效。哥倫比亞成為全球第20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21、芬蘭
2014年11月28日,芬蘭國會以105-92通過了婚姻平等法案,芬蘭成為北歐最後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眾多芬蘭民眾和政界人士紛紛在Twitter上留言慶祝,形容這一天是“芬蘭實現平等的偉大日子”。該法案將於2017年3月1日生效。芬蘭成為全球第21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22、馬爾他
2017年7月12日,馬爾他國會議員一致贊成通過了同性婚姻法案。馬爾他總理約瑟夫·穆斯卡特表示,“現在可以說,我們人人平等了”。馬爾他成為全球第22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23、德國
2017年6月30日,德國聯邦議院以393票支持、226票反對、4票棄權通過了同性婚姻合法化法案,德國的同性伴侶將可以登記結婚,並擁有領養子女的權利。德國成為全球第23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24、澳大利亞
2017年11月15日,澳大利亞統計局公布澳大利亞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民意調查結果,結果顯示,61.6%人同意,38.4%人反對。該項民意調查由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決定,以郵政投票的形式進行,歷時2個月,共有1272萬人參加投票,投票率為79.5%。在調查結果宣布之後,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承諾在2017年聖誕節前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草案提交給議會表決。 2017年12月7日,憑藉絕對多數的贊成票,澳大利亞聯邦議會通過了同性婚姻法案。澳大利亞成為全球第24個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
25、奧地利
2017年12月5日,奧地利最高法院當天裁定同性婚姻合法,該國同性伴侶可自2019年起登記結婚。最高法院稱:對同性戀婚姻的限制最遲將在2018年年底前取消,從今天起,婚姻及登記伴侶關係不可在歧視同性婚姻的條件下繼續維持。奧地利成為全球第25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26、厄瓜多
2019年6月13日,厄瓜多最高法院在九名法官的審議下,以5-4投票承認同性婚姻。法官們稱:基多目前的婚姻法具有歧視性,違反憲法,應該允許同性伴侶享有平等權利。厄瓜多成為第26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27、哥斯大黎加
2018年8月,哥斯大黎加最高法院裁定,同性婚姻禁令是違憲和歧視性的,國會必須在18個月內修法承認同性婚姻。哥斯大黎加總統卡洛斯·阿爾瓦拉多對這項裁決表示歡迎。法官表示:即使立法機關沒有採取行動,同性伴侶們也可以在18個月後合法結婚。2020年5月26日開始執行最高法院在一年半前做出的裁決 哥斯大黎加成為全球第27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28、瑞士
2020年12月18日,瑞士議會投票通過了同性婚姻合法化法案,允許男女同性戀結婚,女同性戀伴侶可從精子庫獲得精子,以及變性人可以通過發表聲明改變自己的性別。

其他


後代培養

2008年由密西根州立大學發表在同性雙性家庭研究雜誌上的研究文章題目為“大數據分析同性和異性家庭孩子的發育情況”,結論是“分析發現對於孩子的心理發育最關鍵的因素仍然是父母親與孩子的關係。再次確認了前人的研究結論,即同性父母養育的孩子與傳統異性父母的孩子相比沒發現有差異,都可以健康成長”。
1998年弗吉尼亞大學研究人員發表在兒童發育雜誌上的文章結論是:“同性家庭的孩子正常成長,他們的社會適應性與家庭中父母的性取向或者父母人數沒有關係。父母自己的報告和學校老師的報告均取得一致結論。孩子的健康發育狀況與家庭中成員的互動和交流密切相關。承受養育壓力越大,父母親之間矛盾越大,或者父母親之間沒有愛情的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現行為異常。”
2009年阿姆斯特丹大學和紐約州立精神研究所共同發表在性角色雜誌上的研究文章結論是:“女同性戀家庭中養育的孩子將來的性取向認同與異性家庭的孩子並沒有顯著的差異。”
2010年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發表在人口學雜誌的研究文章“學校中的非傳統家庭和童年的發育”指出,“同性家庭的孩子與傳統家庭的孩子一樣,都能獲得正常的學業表現。異性父母家庭的孩子之所以在學校學習平均上表現出輕度的優勢,是因為異性家庭(與同性家庭相比)平均比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與孤兒院的孩子相比,無論是同性父母還是異性父母家庭的孩子,均表現出遠超他們的學業表現。”
2007年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研究人員發表在同性雙性家庭研究雜誌上的文章探討了同性家庭收養的孩子的父母與孩子的互動情況,結論是:“同性戀家庭的孩子與父母的關係,與傳統異性家庭相比,表現出相等或者甚至更高的親密關係。”
2013年,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發表在兒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指出:“過去30年來的多項研究都發現,儘管承受著來自社會、經濟和法律各個層面的不公和歧視,同性家庭養育的孩子表現出巨大的彈性,尤其表現在社交、心理、性健康方面。大量的研究均發現最能影響孩子健康發育的是他們與父母親的關係,父母親的勝任與否,父母親自己的關係安定性,以及對於家庭的社會和經濟支持,而不是父母的性別或者性取向。不能合法結婚的同性伴侶加重了家庭里的心理壓力,而這個壓力又反過來影響所有家庭成員的心理和身體的健康。”
到目前為止,追蹤時間最長的研究是來自名為“國家長期女同性戀家庭研究”的項目。這個研究始於1986年,追蹤154個女同性戀家庭中的孩子從嬰兒到青少年時期的健康發育情況,結果發表在2010年的兒科學雜誌上。結論是:“女同性戀家庭中的17歲的孩子,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與異性父母家庭中的同年齡孩子相比,表現出更加優異的社會、學習、總體能力,同時更少出現社會問題、違法犯罪、攻擊性等等行為異常。女同性戀家庭的孩子,只要是生下來就由這對母親撫養,就都展現出健康良好的社會適應力。”
而迄今最大規模的同性家庭撫養的孩子的健康(生理心理)狀況研究是由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大學做的,共調查315對同性伴侶,500個孩子,結果發現同性家庭的孩子在總體行為、總體健康、家庭關係方面不但很健康,甚至除開社會經濟條件的影響后,他們比傳統家庭的孩子整體指數要高6%。
美國兒科協會的觀點:
所有孩子都需要一個有擔當、有能力撫養孩子的父母親的安全持久的家庭關係來獲得良好的社會、情感、認知、心理的發育成長。科學證據證實,無論是由異性父母還是同性父母撫養,孩子們都有同等的發育和情感需求,也能接受到同樣的養育。如果一個孩子有兩個活著的、有能力養育的父母親,且他們(她們)選擇婚姻這樣一個持久的家庭關係的承諾,對孩子來說就是最佳的生長環境,而與父母親的性取向無關。

支持活動


法國

2012年12月16日,法國支持同性婚姻的民眾在全法十幾個城市發動大規模遊行,表達為同性戀者爭取平等權利的訴求。支持和反對陣營均計劃在明年初議會表決同性婚姻法案前夕再次“展示力量”。
據警方統計,有6萬人參加了巴黎的集會,組織者則號稱達到了15萬人,再加上前一天外省的遊行總人數近20萬。巴黎遊行隊伍中彙集了男女老少各個階層,既有同性戀者也有異性戀者,同時他們還得到40多個女權團體、反種族主義團體、人權組織、工會以及政黨的聲援。

美國

2015年美國最高法院26日以5:4的投票結果裁定,同性婚姻合乎憲法。6月27日晚間,一年一度的美國休斯敦同性戀大遊行在休斯敦市中心舉行。沿途近10萬名觀眾歡呼雀躍,共同慶祝這一狂歡節

澳大利亞

2015年7月5日,澳大利亞珀斯5000餘名民眾湧上羅素廣場(Russell Square),參與同性婚姻合法化集會,呼籲各界給予同性戀者以支持,並同時呼籲自由黨給予同性婚姻法案自由投票的機會。據悉,此為今年全澳舉行的最大規模同性戀支持者集會。

德國

2017年7月9日,約三萬人在德國科隆參加了“克里斯托弗街慶日”(CSD)狂歡嘉年華,慶祝德國議會在6月30日通過了同性婚姻合法化法案。

中國台灣地區

為表達支持同志婚姻平權的訴求,上千人參加“2016彩虹台南遊行””,不乏媽咪推著嬰兒車的親子家庭,希望凝聚大家溫暖、堅定的力量,讓大眾互相理解,彼此尊重,共同呼籲台南市政府有義務及能力,讓台南成為更為性別友善的城市。

民意調查


西班牙等國

Eurobarometer近日公布的調查顯示,84%的西班牙人接受並支持同性婚姻,支持率位居歐洲第四,前三個國家是荷蘭(91%)、瑞典(90%)和丹麥(87%),而支持率較低的國家是羅馬尼亞(21%)、拉脫維亞(19%)和保加利亞(17%)。

法國

9月14日公布的民調結果表明,65%的法國人支持婚姻平等法律,即便是保守的右翼選民,也有53%希望明年選出的新總統維護婚姻平等,更有58%希望外籍代孕母親生下的孩子獲得法律承認。

愛爾蘭

中新網5月24日電 據外媒24日報道,愛爾蘭就同性戀婚姻是否合法舉行全民公決,結果顯示62%的投票者贊成。

芬蘭

去年夏天,反對同性婚姻的團體試圖推翻婚姻平等法,但他們沒有集齊法定的5萬個簽名。民調顯示,65%的芬蘭人支持婚姻平等,反對者僅佔27%。

紐西蘭

此前有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的紐西蘭人對同性婚姻持開放態度。

英國

據BBC28日的一項取樣1007人的調查,68%的人對同性婚姻應該被允許表示同意,26%的人反對。一個同性戀權益機構表示,“人們的態度難以置信地積極。”此外,調查還顯示,約4/5的人不會拒絕參加同性戀婚禮。

英國蘇格蘭

民意調查顯示,過去十多年來蘇格蘭人對同性婚姻的支持率顯著上升。今年的調查顯示,68%的蘇格蘭人認為同性伴侶應該享有結婚的權利,比2002年的調查高出27個百分點。

美國

根據媒體最近的一項民調顯示,美國民眾中61%的人支持同性婚姻。(青山)

德國

調查顯示,大多數德國人都明確贊成給予同性戀者同等的權利:83%的受訪者贊成男、女同性婚姻,95%的人認為應該從法律上保障同性戀者免受歧視。

澳大利亞

淡藍網7月15日綜合訊:澳大利亞同性婚姻支持率升至歷史最高點。最新民調顯示只有1/5選民反對同性婚姻。
悉尼先驅晨報》報道,權益組織“澳大利亞婚姻平等”委託保守派自由黨下屬民調機構Crosby Textor進行的調查表明,該國選民中72%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21%反對。
調查還顯示,85%已經有孩子的受訪者支持同性婚姻,主流宗教界的大部分信徒也表示支持。

阿根廷

儘管遭到部分宗教團體的反對,近期的民意調查仍顯示有70%的阿根廷公民支持同性戀者享有同性婚姻等法律權利。

瑞士

根據新聞媒體The Local公布的瑞士民調報告,54%的受訪者贊成同性婚姻合法化,多數表示反對。蘇黎世研究所發布的另一項調查顯示,71%的受訪者支持婚姻平等。

中國台灣地區

中國台灣地區“立法院”在2016年11月28日召開第二場婚姻平等修法公聽會,國民黨於當天公布民調報告顯示,51.7%的受訪者支持同性戀者合法結婚,43.3%不贊成。

盧森堡

去年的調查顯示,83%盧森堡人支持同性婚姻。

流行文化


同性婚姻以及關係已經成為一些虛構故事、電影或電動遊戲的主題。

電影

斷背山》,是一部2005年的美國電影,講述在1963年到1981年間,發生於美國西部兩個男人之間情愛與性愛的複雜關係。由中國台灣導演李安執導,改編自安妮·普露所著的同名短篇小說《斷背山》。電影由希斯·萊傑、傑克·吉倫哈爾、安·海瑟薇與蜜雪兒·威廉絲主演。

電視

同性婚姻在現代的西方電視劇中通常被稍微正面地進行描述。在美國,談及同性婚姻關係的電視劇包括《阿森一族》、《居家男人》、《另類家庭》、《摩登家庭》、《歡樂合唱團》、《同志亦凡人》、《拉字至上》、《威爾和格蕾絲》、《無恥家庭》、《尋》、《政壇野獸》等。

電動遊戲

在現代電動遊戲中,同性婚姻也已經成為現實。可以在遊戲中進行同性婚姻的電動遊戲包括神鬼寓言II、上古捲軸V:無界天際、異塵餘生2以及模擬人生3。

動漫

在《驚世絕俗X戰警》第51期中,超級英雄Jean-Paul Beaubier和他的伴侶Kyle Jinadu結婚,並成為第一個在主流漫畫集中締結同性婚姻的超級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