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祖廟

河北省石家莊

人祖廟也稱伏羲廟,位於河北省新樂市伏羲台,始建於漢代,為紀念伏羲的功德,歷代均有過重修和增建。其中心為伏羲殿。殿內伏羲巍然端坐,殿額上下豎橫兩匾,上書:“開天明道”、“亘古一人”。

簡介


人祖廟
人祖廟
其周圍舊有鐘鼓樓、前後殿、東西配殿、廟宇近100間。台廟一體,高低錯落,前後貫通,左右對稱,主配分明,結構嚴謹,形成眾星捧月的格局。氣勢磅礴,雄偉壯觀。農曆三月十八日是伏羲祭日。千百年來,每逢祭日,全國各地成午上萬的羲黃子孫扶老攜幼前來朝拜祭祀,熱鬧非凡。該廟在十年動亂的1973年遭破壞,1993年修復,恢復主體原貌。

神話傳說


《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卷二六:“據《山水圖經》,嶧山之西南為鳧山,太皡之祠在焉。太皡即太昊,今土人皆呼人祖廟。又以女皇合為夫婦,言天下後世之人皆所自出,真野人語也。”按金明昌七年(公元1196年)有田肇《鳧山人祖廟碑記》,知“野人語”由來已久。
伏羲又稱庖犧,是三皇之首,為上古時期東夷族的著名首領,生於成紀(今甘肅天水)。因洪荒東遷,寓伏羲台處繁衍生息。據史料記載,伏羲正姓氏,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作甲歷,定四時,發現曆法規律;始婚姻,制婚娶,以儷皮為禮;結網罟,教漁獵,以充民之庖廚;造琴瑟,制禮樂,教民以樂;觀天時,察地利,創天圓地方之說;創《河圖》,制《洛書》,是記錄古代科學萌芽的結晶;明陰陽,創八卦,使中華民族由蒙昧野蠻開始進入文明時代。伏羲功高蓋世,光照千秋,故被後人尊為中華民族雙文明領袖,人文之祖。
新樂縣城東北4公里何家莊村東約二百米處,古稱野台。以伏羲台人祖廟為中心,總面積一千多畝。此處也稱羲台,台上有羲皇古廟,俗稱人祖廟,又稱伏羲廟。始建於漢代,為紀念伏羲的功德,歷代均有過重修和增建。其中心為伏羲殿。
古台通高8米,由上下兩層組成。上層按伏羲八卦磚砌,下層用黃土堆積。台周舊有伏羲城,1973年被破壞,土城東西約二百米,南北約四百米。曾出土陶鬲、罐和銅戈等。《史記》載趙武靈王十七年(公元前309年)曾登此台望齊、中山之境。羲台為商周時期古遺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伏羲台建有山門(元代建築),原有鐘鼓樓,東西兩側配廟12個。八卦台建有伏羲正殿、後殿(1994年復建)。伏羲台樹立著古代碑刻10通,記錄著伏羲台的歷史及歷代變遷和伏羲氏之功績。伏羲台及其周圍發現新石器石斧,商周、戰國、秦漢青銅器、陶器等文物79件,是伏羲台各個時期的歷史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