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鯇魚的結果 展開

鯇魚

中藥

鯇魚,中藥材名。本品為鯉科動物草魚的肉。功能主治為:①《綱目》:暖胃和中。②《醫林纂要》:平肝,祛風,治痹,截瘧。治虛勞及風虛頭痛,截久瘧。其頭蒸食尤良。

性味歸經


①《本草拾遺》:無毒。
②《綱目》:甘,溫,無毒。
本草求真》:入脾、胃。

形態特徵


草魚(《綱目》)體長,軀幹略呈圓筒形,尾部側扁,腹圓,無腹棱。體長可達90厘米以上。口端位,成弧形,無須。上頜略長於下頜。眼小,位於頭兩側,眼徑小於吻長。下咽齒2行,扁平,呈梳形,齒側具橫溝紋,鱗中等大小,側線鱗39~46。背鰭Ⅲ7,起點與腹鰭相對。臀鰭Ⅲ8。背鰭及臀鰭均無硬刺。體呈茶黃色,腹部灰白色,胸、腹鰭略帶灰黃,其它各鰭色較暗。生活於江河、湖泊中,一般喜棲於水中下層和近岸多水草處。性較活潑。以草類為食。產卵期4~7月。冬季在湖泊較深處越冬。

生產區域


我國南北各平原地區的河流、湖泊均有分佈。是我國養殖魚類之一。

注意事項


《食療本草》:“新熟者動氣,常食乾飯,令人熱中,唇口乾;不可和蒼耳食品店之,令人卒心痛;不可與馬肉同食之,發痼疾。”

化學成份


食部每100克含水分77克,蛋白質17.9克,脂肪4.3克,灰分1克;鈣36毫克,磷173毫克,鐵0.7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黃素0.17毫克,尼克酸2.2毫克。

特別說明


本詞條僅用於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於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