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草魚的結果 展開

草魚

鯉形目鯉科動物

草魚(學名:Ctenopharyngodonidella)是鯉科、草魚屬魚類。草魚的俗稱有:皖魚、鯇、bai油鯇、草鯇、鯇魚、白鯇、草根(東北)等。體長形,吻略鈍,下咽齒2行,呈梳形。背鰭無硬刺,外緣平直,位於腹鰭的上方,起點至尾鰭基的距離較至吻端為近。鰓耙短小,數少。

草魚分佈廣,在中國分佈於黑龍江至雲南元江(西藏、新疆地區除外)。已移殖到亞、歐、美、非各洲等國家。

草魚是中國重要的淡水養殖魚類,它和鰱、鱅、青魚一起,構成了中國的“四大家魚”。

物種簡介


起源史
草魚是北暖溫帶、季風候風氣候下、大平原區、有大河湖水體中的魚類,約產生於新第三紀後期上新世喜馬拉雅山開始升高和中國東部平原產生季風、候風及大的河流和湖泊之時。
養殖史
草魚已經有1700多年的養殖歷史,但以前都是取江河中的天然魚苗在池塘內養大后食用或出售,真正實現全人工養殖從1958年四大家魚人工繁殖成功后才開始。

形態特徵


草魚
草魚
背鰭Ⅲ-7;臀鰭Ⅲ-8~9;胸鰭Ⅰ-16~8;腹鰭Ⅱ-8。側線鱗38~44;背鰭前鱗14~16;圍尾柄鱗14~18。第一鰓弓外側鰓耙14~18。下咽齒2行,2.4(5)~5(4)-2。脊椎骨4+40~42。
體長為體高的3.4~4.0倍,為頭長的3.6~4.3倍,為尾柄長的7.3~9.5倍,為尾柄高的6.8~8.8倍。頭長為吻長的3.0~4.1倍,為眼徑的5.3~7.9倍,為眼間距的1.7~1.9倍,為尾柄長的1.8~2.5倍,為尾柄高的1.7~2.4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0.8~1.1倍。
體長形,前部近圓筒形,尾部側扁,腹部圓,無腹棱。頭寬,中等大,前部略平扁。吻短鈍,吻長稍大於眼徑。口端位,口裂寬,口寬大於口長;上頜略長於下頜;上頜骨末端伸至鼻孔的下方。唇后溝中斷,間距寬。眼中大,位於頭側的前半部;眼間寬,稍凸,眼間距約為眼徑的3倍余。鰓孔寬,向前伸至前鰓蓋骨后緣的下方;鰓蓋膜與峽部相連;峽部較寬。鱗中大,呈圓形。側線前部呈弧形,後部平直,伸達尾鰭基。
背鰭無硬刺,外緣平直,位於腹鰭的上方,起點至尾鰭基的距離較至吻端為近。臀鰭位於背鰭的後下方,起點至尾鰭基的距離近於至腹鰭起點的距離,鰭條末端不伸達尾鰭基。胸鰭短,末端鈍,鰭條末端至腹鰭起點的距離大於胸鰭長的1/2。尾鰭淺分叉,上下葉約等長。
鰓耙短小,數少。下咽骨中等寬,略呈鉤狀,后臂稍大。下咽齒側扁,呈“梳”狀,側面具溝紋,齒冠面斜直,中間具1狹溝。鰾2室,前室粗短,后室長於前室,末端尖形。腸長,多次盤曲,其長為體長的2倍以上。腹膜黑色。
體呈茶黃色,腹部灰白色,體側鱗片邊緣灰黑色,胸鰭、腹鰭灰黃色,其它鰭淺色。

生活習性


草魚
草魚
草魚是典型的草食性魚類,棲息於平原地區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於水的中下層和近岸多水草區域。性活潑,游泳迅速,常成群覓食。草魚幼魚期則食幼蟲,藻類等,草魚也吃一些葷食,如蚯蚓,蜻蜓等。在幹流或湖泊的深水處越冬。生殖季節親魚有溯游習性。

分佈範圍


分佈廣,在中國分佈於黑龍江至雲南元江(西藏、新疆地區除外)。已移殖到亞、歐、美、非各洲等國家。
草魚自然分佈於中國、俄羅斯和保加利亞,在中國主要分佈於長江、珠江和黑龍江三個水系。黑龍江水系的草魚,是在上新世以前,當嫩江遼河、渤海相通的時候,由江河平原區進入黑龍江水系,下游可達璦琿、齊齊哈爾稍上方興凱湖;而珠江水系的草魚可能是冰川期海平面較現在低100米和台灣海峽為低平原時,自長江及錢塘江下游擴展到珠江水系的,可上達全州、都安及百色等。
最早在20世紀80年代馬來西亞就從中國引進草魚,草魚先後被引進到93個國家,有的是從中國引進的,如印度、美國、匈牙利、墨西哥,也有些是從引進國之間引進的,如蘇丹(從印度引進的)、瑞典(從匈牙利引進),在馬來西亞、美國等國家已經形成種群。最初引種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控制水草和養殖,如美國、埃及、印度等。

生長繁殖


自然繁殖

草魚一般4齡性成熟,最早3齡。成熟的雌性個體體重在5千克以上。草魚的繁殖季節與鰱、鱅魚基本為同時期,即4~7月份,繁殖期中國南北各地有差異,在長江為4~6月,中國東北稍遲。繁殖季節,親魚胸鰭條上出現珠星,用手觸摸有粗糙感。草魚卵卵徑較大,5毫米左右,屬浮性卵。
草魚的產卵地點一般選擇在河幹流的河流匯合處、河曲一側的深槽水域、兩岸突然緊縮的江段。草魚一次可產30~138萬粒卵。受精卵因吸水膨脹后,卵徑可達5毫米左右,可順水漂流。

人工繁殖

● 親魚的來源
草魚人工繁殖的親魚主要來源於原種場、江河、湖泊和水庫。來源於自然水體的親魚通過對大規格草魚進行挑選,將體色正常、鰭鱗完整、無傷無病、遊動活潑、體質健壯的草魚作為後備親魚,經過強化培育后再進行催產。來源於人工養殖環境下的親魚通常為池塘或水池養殖達到性成熟年齡並處於育齡期間的健康草魚。在收集和運輸親魚過程中,操作需小心,要選好網具、工具,避免魚體受傷。
● 親魚的強化培育
產前培育階段是親魚營養物質向生殖腺轉化的重要階段,草魚繁殖過程中,親魚的強化培育是人工繁殖成功的關鍵,親魚培育得好壞會直接影響到性腺的成熟度、催產率、魚卵受精率和孵化率等。親魚培育過程中的飼養管理主要包括以下5個重要環節。
● 水溫調控
草魚親魚對水溫的波動及其敏感,水溫波動會影響性腺的發育和成熟,因此在親魚培育過程中對水溫的控制至關重要,必須避免較大的水溫波動。
● 定期沖水和注入新水
使池水循環,人為製造成流水環境,可刺激親魚的性腺發育。親魚池3月份以後,每周沖水1次,到4月份每周沖水2次,每次沖水時間2~3小時。
● 充足的含氧量
要掌握培育池水中溶氧狀況,防止親魚浮頭,水體中含氧量不足會抑制親魚性腺成熟,親魚培育過程中可通過注入新水、開增氧機或使用藥物等措施來增加含氧量。
● 適宜的放養密度
親魚放養密度與搭配比例不當會導致繁殖水平降低,放養密度過高會影響親魚性腺發育。放養密度按體重計算,混養、單養均可,為充分利用水體,最好能搭配不同種的後備親魚。一般放養親魚(包括搭配魚)在100~150千克/畝,條件好的可達200克/畝,平均養草魚親魚達到200克/畝以上時,會嚴重降低草魚的繁殖水平。
● 餌料投喂
親魚培育過程中飼料的投喂也很重要,親魚池中的天然餌料不能完全達到親魚的營養需求,需要額外添加飼料。添加的飼料可以是一種或多種草飼料,也可以混合投喂蛋白質含量高的顆粒飼料。草魚的配合飼料必須含有高的蛋白質含量,避免碳水化合物和脂類物,否則會導致腹部脂肪沉積,從而影響性腺發育。草魚產前培育的飼料以青草飼料為主、精飼料為輔,草料主要為蘇丹草黑麥草、范草、油菜、大白菜、麥芽等。
● 催情產卵
● ● 催產時間:催產時間的主要決定因素是水溫。家魚人工繁殖適宜溫度是22~28℃,最適溫度為24~26℃,草魚人工繁殖可行溫度是18~31℃。草魚繁殖期通常在每年4月底至6月,同一地區也會因地理環境、海拔高低不同而異,海拔高的地方比海拔低的地方晚一些,水庫中的親魚比池塘培育的親魚晚一些。具體催產時間需要根據草魚的各項生理指標綜合判定。親魚培育後期,隨著性腺漸進成熟,草魚食量即開始遞減,此時可通過觀察草魚糞便形狀初步斷定適合繁殖的時間,再結合對親魚的觀察、挖卵鑒別,就能基本確定繁殖時機,草魚在產卵前糞便一般由大到小、由長形到橢圓、由鬆散到結實等一系列變化,變化末期,即為草魚的適合催產時間。親魚性腺達到成熟,如不適時催產,性腺就會退化,因此一定要抓准催產期。
● ● 催產親魚的選擇:親魚的繁殖能力與年齡、體長、體重呈正相關,草魚的最適繁殖年齡在5~10齡,一般成熟草魚雌魚的體重為5~10千克。雌雄比例應視各場採用的繁殖方法而有所區別,一般採用全人工繁殖方法的雌雄比例在2:1~1.5,而採用半人工方法的雌雄比例在1:1~1.5。草魚人工繁殖過程中雌雄親魚可以依靠表型特徵來進行初步選擇,草魚雄性魚鰭條較粗大而狹長,自然張開呈尖刀形;在生殖季節性腺發育良好時,胸鰭內側及鰓蓋上排列有很密的稱為“珠星”的細粒狀突起,手摸有粗糙感覺。成熟較好的雄親魚距生殖孔一指處發軟,生殖孔略呈紫色,可用手輕壓后腹部,如有濃稠乳白色的精液流出,且入水即散。成熟雌魚的選擇可進行外形觀察和挖卵觀察,雌性草魚胸鰭鰭條較細短,自然張開略呈扇形,一般無追星,或在胸鰭末梢只有少量突起,手摸無粗糙感。通過外形觀察可見雌魚腹部膨大有彈性,卵巢輪廓明顯,生殖孔鬆弛,腹部向上,體側有卵巢塊狀下垂的輪廓,腹部中間呈凹癟狀,用手拍其腹側,有鬆軟的感覺,腹側下方鱗片的排列有松張的現象;通過挖卵觀察可見卵粒整齊、大而飽滿、核偏位則表明親魚成熟較好。
● ● 催產藥劑的選擇:催產藥劑主要為外源激素,通過刺激魚垂體進一步合成釋放FSH,增加魚體內FSH濃度,可強化體內營養的轉化過程,加速性腺的發育進程,促使親魚早熟順產。草魚人工繁殖使用的催產藥物主要有魚腦垂體(PG)、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黃體釋放激素類似物系列(LRH-A)和地歐酮(DOM)等,這些藥物單獨使用或者混合使用均可誘導草魚產卵。
● ● 催產藥劑的注射方式:催產劑需用生理鹽水溶解製成懸濁液后,方能隨水注入魚體,注射部位分體腔注射和肌肉注射兩種,二者效果相同。體腔注射又分為胸腔注射和腹腔注射兩種方式,其中胸腔注射是在魚胸鰭基部的無鱗凹陷處,針頭朝魚體前方與體軸呈45~60°角刺入,深度約1厘米左右,不宜過深,否則會傷及內臟;而腹腔注射是在腹鰭基部注射,注射角度為30~45°,深度約1~2厘米。肌肉注射一般在背鰭下方肌肉豐滿處,用針順著鱗片向前刺入肌肉1~2厘米進行注射。注射催產劑可分為一次注射和二次注射,目前多採用二次注射法,因為二次注射法第一針有催熟的作用,其產卵率、產卵量和受精率都較高,親魚發情時間較一致,特別適用於早期催產或親魚成熟度不夠的情況催產。採用二次注射時,第一次注射約總量10%的催產劑,6~24小時后再注射餘下的全部劑量,水溫越低或親魚成熟度越差,注射第二針的間隔時間越長。
● ● 產卵受精:產卵受精的方法有兩種:①自然產卵受精和人工授精。自然產卵受精是在親魚注射催產藥物之前,首先要在產卵池設置好魚巢,注射催產劑后將雌、雄魚按1:1~1.5的比例放入產卵池中。在效應時間未到達之前,用一定量流水刺激親魚,在效應時間到達時將流水改為微流水狀態,讓其自然產卵、排精,在產卵池中完成整個受精過程。②人工授精主要採用干法授精。干法人工授精是將普通臉盆擦乾,然後用毛巾將捕起的親魚和魚夾上的水擦乾,將魚卵擠入盆中,並馬上擠入雄魚的精液,然後用力順一個方向晃動臉盆,使精卵混勻,讓其充分受精。然後用量筒量出受精卵的體積,加入清水,移入孵化環道或孵化桶中孵化。
● 孵化設備
受精卵孵化常用設備有流水水泥池、家魚產卵池、孵化環道、孵化缸、孵化桶、網箱等,使用較多的為孵化桶(缸)和孵化環道。
孵化環道是規模化育苗的主要生產設施,生產上常見的環道分圓形和橢圓形兩種,按環數不同又可分為單環型、雙環型、三環型等幾種,每個環道由進水管道、排水管道、過濾窗、集苗管組成。採用環道孵化的適宜密度為1立方米水體盛放魚卵10~15萬粒,環內保持0.3米/秒的流速,24~34小時就能孵出魚苗,孵化率高而穩定,但造價相對較高。孵化桶可用白鐵皮、塑料、玻璃鋼製成,可容200~400千克水,100千克水可孵20萬粒卵,孵化卵密度大、孵化率高、使用方便等優點。在室內、室外孵化均可進行,一般在室內孵化效果比較好,室外孵化必須採取遮光措施,受精卵不宜受陽光直接照射,以免紫外線強烈照射殺死魚卵或導致胚胎髮育異常產生畸形仔魚。
● 孵化管理
受精卵的人工孵化,可採用靜水孵化法和流水孵化法,做好孵化管理是提高受精卵孵化率的關鍵。草魚孵化過程中需要做好以下6個方面的工作:
● ● 做好水質管理:孵化期間水pH值應保持在7.5~8.0,必須處理好孵化用水,使水質保持清新富氧。
● ● 調控好水溫:孵化過程中要保持水溫的穩定,水溫過高、過低或急劇變化,對胚胎髮育都極為不利。草魚的孵化水溫的範圍為17~32℃,適宜水溫為22~28℃,在此溫度範圍內,水溫越高,發育越快,水溫25℃時,大約24小時后魚苗可孵化出膜。
● ● 保證溶氧量充足:在整個發育過程中,胚胎期耐低氧能力最差,因此保證孵化過程中溶氧量充足十分重要。孵化過程中需要1小時檢測1次溶氧,保證溶氧在4~5毫克/升以上,使水質保持清新富氧,以免對受精卵、魚苗幼體造成影響。
● ● 注意清除死卵,防止水霉感染:死卵和體質較弱的魚苗在水溫較低和水質不良的情況下,極易被水霉侵染而發生棉絮狀的水霉病,應及時清除感染水霉的卵或魚苗,以免感染好卵或健康魚苗。
● ● 防止陽光直射:紫外線照射,可使胚胎髮育異常產生畸形,室外孵化應採取遮陰措施。
● ● 清除敵害生物:水體中的橈足類枝角類不但會消耗大量氧氣,同時還能用其附肢刺破卵膜或直接咬傷仔魚及胚胎,造成大批死亡;小魚、小蝦和蝌蚪可直接吞食魚卵,因此均必須徹底清除。

養殖技術

魚苗選擇
對草魚的科學選擇是草魚養殖成功並獲利的關鍵。因此,在選擇魚苗時,應注意魚苗體表狀態,大小適中,同批魚苗不可異地選擇,同一魚塘應選擇單一品種進行放養,但同時應加入其他如可以凈化水質的鯽魚等,避免具有種間競爭的魚苗的加入影響草魚生長。還可以通過雜交育種等自主培育優良品種,或引進研究所通過生物工程得到的新魚苗進行試養殖。根據中國山東氣候條件,一般在春節前後放養較好。
池塘選擇
草魚的養殖對池塘及水質也有著一定要求。只有保證具有優良的生長環境,才能保證魚苗的健康生長。應根據相關養殖規定來選擇合適的養殖地點,避免浪費水資源或對周邊的環境產生不可估量的污染。草魚的養殖最重要的條件之一就是要保證水源充足。在養殖過程中應該保證電力充沛,供電設施齊全。通常狀況下,要在8畝池塘的範圍內配一台2千瓦功率的微孔增氧機和1台自動投餌機。具備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以保證養殖成大魚后能夠立即運出銷售,提高草魚在售賣過程中的成活率。
在挑選好魚池地理位置之後,要對魚池進行徹底的清整和消毒。魚塘環境的把控一般做到四點:①保證水質良好無污染,能達到草魚正常生長發育的需求;②魚塘水深一般在1.5~1.8米左右最好,可根據實際情況有一定波動,但水深一般不建議低於1.5米,池塘不低於2米;③根據多地漁民經驗,魚塘長寬比在5:3是最好的;④在魚塘底部可以考慮加入一定量的可以保持魚塘水分並促進有機物礦物質化的污泥,這種環境有利於草魚自身生長。
養殖水質最好在pH6.6~7.8之間,呈中性或弱鹼性的水質最有利於草魚生長,過酸會導致草魚魚鰓的表皮組織被酸蝕,使草魚患病率提高;而長期處於鹼性條件會使草魚呼吸系統受到抑制進而影響如消化系統等其他生理機能,不利於草魚生長。因此,選擇適合草魚生長的水質環境至關重要。水中氧氣含量也對草魚的生長有一定影響,因此,要保證足夠的氧氣含量避免龐大的草魚群因供氧不足大批量死亡。
飼料要求
一般要蛋白含量在32%左右的顆粒狀飼料。為方便定時投喂,採用自動投料機分別在早上八點、十一點、下午十四點和十七點進行四次投喂。投料次數可根據天氣狀況、水質及魚進食狀況等靈活處理。避免草魚過度吃食,在高溫氣候條件下,嚴格控制投食量,保證八成飽就可以停止繼續投食,每天注重清除未食用完的飼料,避免影響水質。定期投喂黃豆粉代替浮游生物對於草魚養殖不僅不會破壞水質,還可以作為飼料進一步提供營養。
病蟲防治
● 病害預防技術
草魚在生長至70~150克,體長10~20厘米時,魚種易發生急性傳染病。合理控制魚苗數量,避免密度過大造成缺氧及對水質造成負面影響,破壞生長環境,進而為疾病的產生和傳播提供便利,導致大量魚苗死亡。一般條件下,魚苗密度控制在22萬~30萬尾/1000平方米為最優條件,超過這個值時就會導致患病率顯著提升。因此,適時捕撈是有必要的,且時刻保持魚塘中魚量在1/2K值時,可以保證草魚具有最快的生產速度,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如果條件允許,在稻田中培育魚種對於魚種的成活也有較大影響。
● 池塘清理及消毒
為給草魚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避免患病。一般在黃昏時換水,每隔3天左右更換一次水源,每次加水3~5厘米即可保證水中溶氧量得到提高,促進魚苗食慾提升和自身基礎代謝能力提高,進而提高對病菌的抵抗能力,從而健康生長。定期用優質光合菌對池塘進行消毒,避免池塘中由於具有草魚糞便產生的硫化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質使魚苗在劣質水質環境下爆發傳染病。
● 魚苗消毒及疫苗注射
在晴天進行魚種投放,投放前要先用3%的氯化鈉水溶液或含0.01~0.02%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放置3分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殺滅魚體表面的寄生蟲或致病菌。然後把消毒好的魚种放入網箱中,每尾125克左右的魚種注射三聯疫苗0.2米,之後放入魚塘。可以通過增加魚體自身的免疫系統達到預防草魚爛鰓病、出血病、腸炎等常見病的產生,確保草魚種健康生長。
● 飼料消毒
通常情況下,1千克魚飼料需要採用5~10毫升的含氯漂白粉溶液進行消毒處理。
● 病害治療
一旦草魚患上常見的,傳染性較強且死亡率較高腸炎、爛鰓及赤皮病這三種疾病,大部分草魚都會死亡。此時應該停止投放飼料,避免進一步影響水質擴大疾病傳染性,也應停止含氯的消毒劑的添加,避免因患病期間草魚抵抗力低下進一步死亡。此時,應在3~5天後投放含有蕪萍的可治療草魚腸炎爛鰓靈的飼料或直接投放相關葯,7天後,進一步加大投放量直至草魚死亡量減少,可減少含葯飼料或魚葯的投放,逐漸增加並恢復正常飼料的投放,同時,也要時刻注意草魚魚群生長狀態。若因寄生蟲等導致草魚患病,可投放滅蟲王,每2天投放一次,在一周左右即可看到魚群恢復健康。

保護現狀


2007年12月12日,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第一批)》。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2015年5月20日)——無危(LC)。

種質資源保護利用

進一步加強草魚種質資源的研究草魚天然生活環境的人為干擾和破壞,例如水域環境的惡化,大壩建設工程,酷漁濫捕等,這些因素都時刻影響著草魚天然種質資源庫。尤其是長江草魚,在較好的生長環境下具有較好的生長優勢。長江草魚在長江各支流的分佈也越來越複雜,缺乏系統的種質資源研究,需加強對中國不同水系或同一水系不同群體草魚的遺傳多樣性和遺傳結構的系統研究。隨著草魚魚苗需求量的增多,需要在嚴格的實驗條件下,對不同水系草魚在異地繁殖與養殖,客觀地評價草魚在不同生態條件下的養殖性能,在生產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在保護草魚種質資源的基礎上,及時地了解草魚種質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動態情況,合理制定適合於草魚資源的開發利用措施。在捕撈生產中,應嚴格劃定捕撈區域,採取合理捕撈制度,積極實行禁漁期、休漁期和捕撈許可證制度,加強漁業行政管理和執法力度。在養殖生產上,從各水系群體中挑選生長、繁殖等經濟性狀優良的個(群)體進行繁殖和培育,保證繁育草魚親本的質量和有效繁育群體足夠大,防止近交和混雜,維護不同水系草魚原有的生態穩定性和遺傳多樣性。

主要價值


經濟:由於草魚食料簡單,飼料來源廣,肉質鮮嫩,是優良的養殖魚類,也是中國傳統的四大淡水養殖魚類之一,經濟價值較高。
藥用:中醫認為,草魚性溫,味甘,入肝、胃經。具有暖胃和中、平降肝陽、祛風治痹、滋陰明目之功效。對體虛胃弱、營養不良、肝陽上亢、高血壓、頭痛耳鳴等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食用:草魚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對血液循環有利,常食可起到保護心腦血管的作用,是心血管病人的良好食物。草魚含有豐富的硒元素,經常食用有抗衰老、養顏的功效,對腫瘤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草魚營養豐富,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和多種維生素,對於身體瘦弱、食欲不振的人來說,是開胃滋補,增進食慾,強壯身體的滋補佳品。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草魚
含量參考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113千卡

形態學研究

不同地理群體的草魚由於長時間的地理隔離和進化關係,已經在形態上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差異。有研究採用10項形態特徵參數對來自於長江、珠江、黑龍江水系的約400尾原種草魚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在草魚不同江河種群間,10項形態特徵在總體水平上都存在極顯著的差異。三個種群之間形態地理距離為1.00~2.85,表明不同種群間形態特徵上的總體差異與其地理距離成正相關。它們在表型上的差異可能是由遺傳與環境兩方面差異的反映。

細胞遺傳學研究

魚類染色體組型研究,對於魚的分類、進化、遺傳、雜交育種等具有重要意義。草魚的染色體數目是2n=48,n=24。

分子遺傳學研究

對草魚分子遺傳學的研究始於20世紀90年代後期,已經運用RAPD、mtDNA、SSR、TRAP等較為系統地研究了草魚種群遺傳多樣性和遺傳結構。中國土著群體的遺傳變異高於國外遺傳群體,長江群體是最原始的群體,其他水系草魚均由長江群體演化而來。長江群體具有最高的遺傳多樣性,而移居到日本的群體具有最低的遺傳多樣性。中國土著群體的遺傳多樣性是國外移居群體的兩倍多。

推薦食譜

香烤草魚
主料:草魚1條,生菜1棵。
調料:料酒、鹽、生抽、豉油、蔥姜、胡椒粉、花椒粉各適量。
做法:1.草魚洗凈切厚片,用料酒、鹽、生抽、豉油、蔥姜、胡椒粉、花椒粉腌漬入味。2.生菜洗凈瀝干水分備用。3.將魚片置於盤中,雙面刷油后入微波爐,燒烤檔,定時10分鐘出爐。4.生菜墊盤,將烤好的魚片置於菜中,即可食用。
冬瓜草魚煲
配料:冬瓜500克,草魚250克,食鹽、味精、植物油適量。
做法:冬瓜去皮,洗凈切三角塊,草魚剖凈,留尾洗凈待用。先用油將草魚(帶尾)煎至金黃色,取沙鍋一個,其內放入清水適量,把魚、冬瓜一同放入沙鍋內,先武火燒開后,改用文火燉至2小時左右,湯見白色,加入食鹽、味精調味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