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廉儒

中國共產黨員

任廉儒(1911~1953),男,又名任驤,化名陳國維,四川鄰水縣九龍鄉人,大革命時期就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長期從事黨的地下兵運工作。

早在1929年至1930年,郭汝瑰在川軍中任連、營長期間,和任廉儒就是莫逆之交,常相往來。其時,兩人都是共產黨員,郭對任廉儒還從經濟上給予接濟。時隔十幾年後,兩人見了面,這時郭汝瑰已是國民黨的將軍,身居高位,任廉儒則在黨的秘密戰線上堅持戰鬥。兩人見面后重敘友情,感到格外地親切。1927年,任廉儒參加“三·三一”反帝,遭到反動軍閥,跳牆脫險。後轉入家鄉農村活動,經陳峻山介紹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

1953年7月11日下午不幸患特異型腦溢血症,治療無效,於12日逝世,安葬於重慶市磁瓷口烈士陵園。

人物簡介


任廉儒作為郭汝瑰的重要交通員一直合作到解放前夕,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人物生平


任廉儒自幼天資聰穎,1926年在重慶讀中學時,加入國民黨,開始從事學生運動。
1927年,他參加“三·三一”反帝集會,遭到反動軍閥血腥鎮壓,跳牆脫險。後轉入家鄉農村活動,經陳峻山介紹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
任廉儒
任廉儒
1929年調重慶作青運工作,任共青團支部書記。
1930年夏初,團機關遭破壞,被捕入獄。在獄中,他堅持鬥爭,備受苦刑。
1935年出獄后,先後任《枳江日報》編輯、《新四川日報》主筆、經理等職,利用輿論陣地,開展革命活動。
1936年秋,利用社會關係,任國民黨國軍21軍146師秘書,促進了范紹增等人的抗日救亡行動。
1938年初,任廉儒經中共四川省委介紹到延安學習。他改名任驤,先進陝北公學,後進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在學習中,轉為中共黨員。抗大畢業后調中央組織部任幹事,工作出色。
1939年,獲悉國民黨軍政部軍務署副署長郭汝瑰不滿國民黨官僚階層爾虞我詐、奢侈腐敗的情況,向黨組織作了彙報。中共南方局指派他做爭取郭的工作,組織上與董必武直接聯繫。
1946年初,他巧妙地擺脫敵特監視,先後兩次安排董必武與郭汝瑰在自己住處晤談,使郭進一步理解了黨的政治主張,愛國愛民的思想感情更為加深。
1947年,郭任國民黨國防部第三廳廳長時,任廉儒以川鹽銀行上海華山路辦事處主任身份為掩護,經常來往於南京、上海,通過任廉儒先後搜集了蔣軍整編情況、蔣軍重點進攻山東計劃、1948年12月江防計劃及蔣軍京滬地區江防配備企圖等不少重要軍事情報,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1948年底,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取得全面勝利,中共中央預計西南必有一場惡戰。任廉儒根據黨的指示,鼓勵郭汝瑰辭去第三廳廳長之職,出任國民黨72軍軍長,駐防宜賓、瀘州一帶,負責扼守長江,確保敘瀘,鞏固川南。3月,任廉儒去香港向黨組織彙報郭汝瑰的情況。黨對郭部起義極為重視,指示任速帶著聯繫密碼、呼波回川繼續做郭的策反工作。任回川后,進一步了解了蔣軍的兵力部署和民情,於秋初再次赴香港向中央港情委彙報。中央情報部得到此情況后,及時通報了二野戰軍首長,二野情報處派趙力鈞、屠雲劍扮裝成商人協助任廉儒。經過數月的艱辛而周密的工作,12月11日促成郭率部在宜賓起義,和平解放了川南33縣。
解放初,沒有公開任廉儒的身份。他不僅一度受到讒言和歧視,而且被誤抓進監牢。后經董必武親筆證明,西南公安部干預才被釋放。這以後的公開身份是長江運輸公司副經理,實際在西南公安部做社會情報工作。
1953年7月11日下午不幸患特異型腦溢血症,治療無效,於12日逝世,安葬於重慶市磁瓷口烈士陵園。董必武發了唁電,並親筆書寫“任廉儒同志之墓”的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