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壽恆
李壽恆
李壽恆(1898.02.21-1995.02.18),字喬年,江蘇省宜興縣人,化學工程學家、教育家。
他創辦了我國第一個化學工程系,倡導並實現了“三志”、“三基”、“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等一系列教育思想,制訂並推行了一整套教學與行政管理規章制度,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工程技術人才。對發展浙江大學、創辦浙江化工學院、開創我國化工教育事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李壽恆](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b/mcb234fc7824c6b2b9dd47299bd4840e7.jpg)
李壽恆
1910年進上海龍門師範附小,
1913年9月入江蘇省常州中學。
![李壽恆](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a/m4af199dc2236bc6919d453846486d820.jpg)
李壽恆
1920年8月中旬赴美國留學。先在密歇根大學,後轉至著名且收費較低的伊利諾大學化學系化工專業。
1923年李壽恆獲得碩士學位和研究助教的職位,進而在世界能源專家和創造發明家s.W.帕爾(Parr)教授指導下攻讀更高一級的學位。
1925年5月李壽恆以《硫鐵礦的氧化對煤自燃的影響》為題的論文順利通過答辯,獲得博士學位。他的論文以翔實可靠的實驗數據和獨到的見解引起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注。美國刊物《工業與工程化學》和英國雜誌《燃料》皆全文刊載。在美留學期間,李壽恆與王箴、庄長恭發起成立“留美學生中國化學學會”。
1925年7月李壽恆學成回國,先在東南大學任教授,主講《工業化學》和《有機化學》。
1927年4月初,李壽恆應聘到浙江省公立工業專門學校(同年8月改組為第三中山大學工學院,次年4月改稱國立浙江大學)任教授,主講《製革學》、《無機化學》、《工業化學》、《冶金學》,後任應用化學科主任。他認為,學生僅局限於學習化學工藝知識是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應該學習化工生產的共性規律,即化工單元處理知識,以使學生能從事化工生產設計和開發研究。因此,他建議改應化科為化學工程科,很快得到學校的批准,並被聘為我國高校第一個化工科(1930年根據大學組織法改科為學系)第一任主任。
1928年培養出我國第一批化學工程學學士。新興的化學工程學科在中國開始發展起來。經過10年的艱苦創業,浙江大學化工系建立起教學、科研、生產實踐融為一體的教育體系。
1936年5月校長竺可楨聘李壽恆兼工學院代院長。抗日戰爭爆發后,李壽恆鼎力輔助竺可楨,組織工學院師生眷屬西遷,歷盡艱難險阻,到達遵義。
1937年上半年,李壽恆開始帶研究生。
1941年8月在遵義成立工科研究所(化學工程學部),李壽恆任學部主任。在抗日的烽火中,浙江大學化工系培養出本科生200餘人,超過前10年的1倍,還培養出品學兼優的研究生10餘人。抗戰前後,浙江大學考取的公費留學名額中以化工系學生為最多。
抗戰勝利複員回杭州后,1947年8月,李壽恆任浙江大學教務長。面對國民黨反動派殘酷鎮壓學生運動,殺害學生領袖於子三,李壽恆同情並理解學生們的革命要求,毅然參加了教授們的抗議活動。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9月,李壽恆被聘為杭州市工商界赴華北、東北參觀訪問團的顧問。參觀回校后,他熱情鼓勵廣大學生“大批大批到東北去堅毅地負起東北化學工業建設的使命”。同年12月華東軍政委員會決定成立浙江省化工試驗所,李壽恆被任命為所主任。他以浙江大學化工係為基地,組織化工系和邀請化學系部分教師參加試驗所研究工作。在兼任浙江省化工試驗所主任期間,李壽恆為制訂浙江省化學工業發展規劃做了許多工作,貢獻頗多。以後化工試驗所發展為浙江省化工研究所,李壽恆任副所長直到1965年。
1950年李壽恆任浙江大學工學院院長,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任命為浙江大學教務長,1956年被國務院任命為浙江大學副校長。在此期間,李壽恆做了卓有成效的教學組織領導工作。
1957年的反右鬥爭中,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1958年被調到省化工研究所任副所長。
1960年李壽恆受中共浙江省委委託參加籌建浙江化工學院並被任命為副院長。
1964年李壽恆被任命為浙江化工學院院長。在他主持教學工作期間,為浙江化工學院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文化大革命”中,李壽恆被作為“反動學術權威”,受到審查批判和鬥爭,他幾十年積累起來的大量書稿蕩然無存。粉碎“四人幫”后,春回大地,李壽恆出任浙江化工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他精神煥發,一再表示要為實現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作出貢獻。李壽恆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奮鬥近70年,積累和形成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經驗,內容豐富精深,是發展我國工程教育的寶貴財富。李壽恆曾先後任中國化學工程學會理事兼《化學工程》編委會成員,中國化工學會理事,浙江省化工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浙江省科協顧問、榮譽委員。1951年他參加中國民主同盟,任一至四屆浙江省民盟省委委員,五至七屆民盟省委顧問。他是浙江省政協第一至三屆委員,第四屆常委。
1898年2月21日 出生於江蘇省宜興縣。
1918—1920年 在南京金陵大學農科學習。
1920—1925年 在美國密歇根和伊利諾大學化學系化工專業學習,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
1925—1927年 任東南大學教授,金陵大學兼職教授。
![李壽恆](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2/mb29ec5001fb9eba861c4c9cf0e0f7e83.jpg)
李壽恆
1932—1936年 任國立浙江大學工學院副院長兼化工系主任。
1936—1939年 任浙江大學化工系主任,兼工學院代院長。
1940—1947年 任浙江大學化工系主任。
1947—1948年 任浙江大學教務長,兼化工系主任。
1949—1950年 任浙江大學化工系主任。
1950—1952年 任浙江大學工學院院長,兼化工系主任,浙江省化工試驗所主任。
![李壽恆](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4/mb4d7154794a2d1492cd4794de838b6ba.jpg)
李壽恆
1956—1958年 任浙江大學副校長。
1958—1960年 任浙江省化工研究所副所長。
1960—1964年 任浙江化工學院副院長,兼浙江省化工研究所副所長。
1964—1967年 任浙江化工學院院長。
1968—1979年 任浙江化工學院教授,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1980— 任浙江工學院教授。1985— 任浙江大學名譽教授,浙江大學、浙江工學院校友總會名譽會長,浙江工學院高等教育研究會名譽理事長。
1995年2月18日 病逝於杭州。
創辦世界一流高等學府
![李壽恆](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2/m42c541a39fabc0e941c4e278a6b7a422.jpg)
李壽恆
李壽恆首先瞄準美國化工教育的先進水平,擬定我國第一個化工系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的遠大目標。自1888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設化工課程開始,至1927年4月我國化學工程高等教育起步,已歷39年。當時美國化學工業以及石油工業已有較大發展,化工教育也相應迅速發展起來。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的化工教育委員會於1922年6月至1937年的15年間,對美國有化學工程教育的82所大學進行了嚴格的評審,合格者有28所,都是美國有名的高校。而那時我國化學工業極為薄弱,更無化工教育的經驗,因此李壽恆提出:“以繩美國化工教育之標準,不無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之感。”但他記取創業維艱的古訓,以“取法乎上,僅得乎中”的思謀,要求浙江大學化工系一開始就要高標準、嚴要求、高起點、有特色,不求所有方面都超過他們,至少也要同他們並駕齊驅,能互相提攜。
浙江大學化工系開辦之初,李壽恆即團結全體教師,開出全部必修課程。到1930年,浙江大學化工系的課程設置與美國同類高校已大體相同。李壽恆多方羅致品學兼優、事業心強、治學嚴謹的教授到系任教;同時又從自己的畢業生中培養德才兼備的教師,從而在化工系形成了一支陣容強大的師資隊伍,擁有蘇元復、吳征鎧、馮新德、侯毓汾等名教授。李壽恆積極致力於教學設備及圖書資料的建設。1930年化工系即建起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工業分析、工業化學等實驗室,以後又陸續充實儀器設備,臻於完備。浙江大學化工系的文獻資料齊全,化工原理實驗室設施完善,聞名國內外。
![李壽恆](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6/2/m6211c3d3b6972ce9c1d4c5322caa2bdb.jpg)
李壽恆
![李壽恆](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c/m7c2e0e8fb59cc9c98b341b592e64a86f.jpg)
李壽恆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面對新型的工科大學和國家急需科技人才的形勢,為了解決師資不足的困難,李壽恆組織部分專業課教師帶著教學和科研任務到有關工礦企業進修,請企業有實踐經驗的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到學校兼課;要求所有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要以科研成果充實教學內容;要求所有專業都必須做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他還領導制定了教師超工作量實施辦法和教學法委員會條例;參與制定學校12年發展規劃;組織師生向科學進軍;統一全校教學計劃;組織起新的教學、科研、生產、管理體系。他善於總結新鮮經驗,早就明確指出辦蘇聯模式的純工科的學校有很大的局限性,理工結合才是高校發展方向。他實事求是地提出重建數學、物理、化學3個系和工企、化機、鑄造等新專業。從1952年至1957年,在李壽恆任教務長和副校長期間,浙江大學的教育質量和科研水平大為提高,享譽國內外。 60年代初,李壽恆受命創建浙江化工學院。當時正值國家經濟困難時期,學校又是在浙西山區新建,更是困難重重。為了保證教學質量,他提出加強基礎教學,把最有經驗的教師調任基礎課教學,自己率先親自授課,同時舉辦師資進修班並親任班主任,用傳、幫、帶的辦法提高師資水平,終於使教學質量基本達到部定要求。年逾花甲的李壽恆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嘔心瀝血,身體力行,為創建浙江化工學院作出了重要貢獻。
弘揚求是 培養優秀人才
![李壽恆](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c/m0cac15526104b9791654951f065c41a3.jpg)
李壽恆
李壽恆在漫長的教育生涯中,培養了數千名本科生和40餘名研究生,遍布國內外,有不少是國家建設的骨幹、專家、學者、教授以及各級領導部門的負責人,其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
重科研 教學科研相結合
![李壽恆](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8/m8830a8411ec65a0aa51408f580e1ad4d.jpg)
李壽恆
![李壽恆](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8/m580288406a8ca0394e74f619c036976d.jpg)
李壽恆
李壽恆是化學工程教育與科研相結合的積極倡導者和實踐者。早在浙江大學化工系建立的第二年即1928年,他就建議化工系設立化工研究所,提出:“教育不能脫離高深研究而存在”。“中國各大學豈乏好學之士,徒以無處研究,致不能與西方各大學相提攜。故欲使科學在中國有可觀之進步,首先在於有聲望之諸大學中設立研究所。”他提出研究所的目的是:“(1)使大學教授能有高深研究之機會;(2)使學生練習解決科學上各種問題,明了高深研究之重要;(3)提倡及獎勵學生深研科學;(4)作為社會或工業界的科學諮詢機關。”早在美國留學期間,李壽恆就以各門學科基礎紮實、科研能力強而備受其導師帕爾教授的讚賞,主動為他申請了研究助教職位。李壽恆對煤的研究很感興趣,回國後繼續從事煤化學化工的研究。1937年他發表了《帕爾氏純煤熱值分類法對中國煤的適用性研究》論文。該文深得國內外學術界好評,曾被煤化學化工專著《ChemistryofCoalUtilization》(HHLoWry主編)引用。
1941年,李壽恆在遵義因陋就簡地辦起了化工研究所。在抗戰時期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他苦心經營研究所,並帶領化工系師生堅持科學研究,獲得了有較高學術水平和應用價值的成果。他和他的學生、青年教師李盤生合作研究的論文《木油的壓熱分解》獲得中國工程師學會1941年年會榮譽提名獎。李壽恆和趙善成進行了《遵義白土活性化試驗》研究,為白土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李壽恆還指導畢業生結合畢業設計進行科研,如指導朱正華進行《遵義團溪錳礦研究》,獲得二氧化錳,為當地這一戰略資源的應用和今日錳礦企業的巨大發展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受到英國李約瑟教授的稱讚。他還指導鄧頌九做“貴州煤的可洗性研究”課題,支持蘇元復進行萃取工藝改進研究,支持侯毓汾關於染料的研究等,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李壽恆在領導學校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中,形成了一系列指導思想:
1.教學和科研並重。李壽恆認為教學和科研是相輔相成的關係,要使兩者相得益彰。不搞科學研究,教學質量不可能提高。 2.要建立科學研究機構。李壽恆認為高等學校聚積著大批好學之士,是推動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的重要力量。在大學里建立科學研究所,既是科研場所,又是培養高級科技人才的基地。
![李壽恆](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8/m0866f5fe28c1a4d9f6d4225b857fcd4d.jpg)
李壽恆
李壽恆
5.科學研究要結合實際。研究題目應是科技發展和現實生產中的重大問題,成果應能為生產建設、社會進步服務,推動經濟發展。 6.要有領導有步驟地開展科研,不可有等待思想。要在科研實踐中創造條件,從低向高、從易向難逐步發展。還要克服保守思想,步子跨大一點。開展科研工作,需要廣大教師積極參加,要形成風氣。
7.科學研究機構同時又是社會的或工業界的科學諮詢機關,要為決策服務。科研要面向社會,推廣科研成果的應用。
![李壽恆](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b/m9b0245a06f6e3bda991497899aa35b54.jpg)
李壽恆
(作者:馬福廉 馬瑞椿)
1 S.HLi,S.W.Parr.TheOxidationofPyritesasaFactorinthespontaneousCombustionsofCoal.I.E.C,1926,18(12):1299
2 李壽恆.浙江大學創設化學研究及材料試驗所之建議.國立第三中山大學工學院月刊,1928(3)3 S.HLi,HT.Loh:TheApplicabilityofParr’sUnitCoalClassifica-tionMethodtoChineseCoal.國立浙江大學工程季刊,1937,2:14-16
4 李壽恆,李盤生.壓熱對於木油分解之關係.工程,1942,15(3):33-38
5 李壽恆.化工教育標準與本系課程.國立浙江大學化工通訊,1947(8)
6 李壽恆,趙善成.遵義白土活性化試驗.國立浙江大學化工通訊,1948(9)23-32
李壽恆數十年來教鞭常握,始終戰鬥在教學和科研第一線。他身體力行,嚴於律己,寬於待人,淡泊寧靜,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他一向謙虛謹慎,諄諄教誨學生:“我最感欣慰的事,是學生能超過自己,青出於藍勝於藍;是學生們能在艱難困苦中忠於人民的事業,在逆境中發展和崛起。”他對學生們最富哲理的良好祝願是:“在生活和事業的發展道路上一帆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