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颱風泰利的結果 展開

颱風泰利

2005年第13號颱風

超強颱風泰利(英語:TyphoonTalim,國際編號:0513,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3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Isang)為200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十三個被命名的風暴。

颱風泰利於2005年8月26日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並向中國沿海靠近,強度達到超強颱風級,而後減弱並於9月1日在中國台灣省東部沿海登陸。之後進入台灣海峽在福建省沿海登陸,在江西省與湖南省界上減弱消散。

颱風“泰利”造成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等中國內地6省1930.1萬人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124人,失蹤31人,緊急轉移安置災民183.6萬人;倒塌房屋9.7萬間,損壞27.7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126.1萬公頃,絕收26.2萬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54.2億元。

命名由來


“泰利”一名由菲律賓提供,其意為“明顯的邊緣”。

發展過程


8月26日14時,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位於雅浦島東北方向的一個低壓區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13W。
8月27日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國際編號0513,並命名為“泰利”。與此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8月28日14時,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將其命名為Isang。
8月30日2時,泰利達到了其生命史中的巔峰強度:135kt的風速與920百帕的最低氣壓。
9月1日上午7時30分左右,泰利在中國台灣省宜蘭、花蓮市沿海登陸。颱風泰利在登陸台灣之前的衛星雲圖
9月1日14時30分,泰利在中國福建省莆田市平海鎮登陸,登陸時為颱風級(12級,35米/秒)
9月2日14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
9月3日,中央氣象台對其停止編號。

颱風特點


泰利是2005年第二個吹襲台灣的強烈颱風(首個是第5號颱風海棠),這是自1994年之後第一次同一年中有兩個以上強烈颱風吹襲台灣(本年稍後又有另一強烈颱風等級的颱風龍王吹襲台灣,且三者皆登陸台灣)。
中國福建省氣象台於當地時間9月1日6時20分掛出颱風黑色信號,是最高級的颱風信號。泰利於9月1日14時30分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沙埔鎮登陸。泰利是2005年登陸中國大陸的第五個熱帶氣旋(之前四個分別是颱風海棠颱風麥莎、熱帶風暴天鷹、強熱帶風暴珊瑚)。

災害影響


中國台灣
9月1日(UTC+8)台灣本島各縣市、澎湖縣、連江縣停止上班上課一天,金門縣下午亦停止上班上課,股匯市及期貨市場休市一天。
泰利颱風主要影響台灣的8月31日和9月1日期間,共有20多人受傷,台南一名老翁溺斃,停電用戶一度達140萬餘戶。
桃園縣全縣、新竹縣湖口鄉、台北縣林口鄉因石門水庫原水濁度飆高,2005年於9月2日開始供一停一的分區供水。
農委會宣布15縣市808條河流為土石流黃色警戒區、426條為土石流紅色警戒區。
台南縣永康市、麻豆鎮、學甲鎮、善化鎮、白河鎮、安定鄉、官田鄉、北門鄉、新市鄉、大內鄉、嘉義縣布袋鎮、東石鄉、義竹鄉、嘉義市西區、屏東縣潮州鎮、內埔鄉及麟洛鄉等地傳出淹水災情。
阿里山公路路面坍塌達100餘公尺,雙向交通中斷。
中國內地
截至9月8日,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等省的災情已基本穩定。經核查,今年第13號颱風“泰利”共造成6省、1962.4萬人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129人,失蹤30人,緊急轉移安置災民183.6萬人;倒塌房屋10.2萬間,損壞27.8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127萬多公頃,絕收26.1萬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54.6億元。
浙江受災情況:溫州、台州、寧波、麗水、湖州、舟山、臨安等7市的252.6萬餘人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25人,失蹤13人,緊急轉移安置災民50.6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8.7萬公頃,絕收7800多公頃;倒塌房屋1.2萬間,損壞5.8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39.9億元。
安徽受災情況:安慶、六安、巢湖、蕪湖宣城、滁州、合肥7市27個縣(區)629.6萬人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76人,失蹤12人,緊急轉移安置45.7萬人;倒塌房屋5.8萬間,損壞房屋15.1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42.7萬公頃,絕收10.1萬公頃;因災直接經濟損失46.7億元。
颱風泰利
颱風泰利
福建受災情況: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岩、三明、南平、寧德等9市、46縣(市、區)、254.5萬人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4人,緊急轉移安置災民約63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約12萬公頃,絕收1.6萬公頃;倒塌房屋7300多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約37億元。
江西受災情況:南昌、九江、上饒、宜春4市、20縣(市、區)、366.2萬人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7人,失蹤4人,緊急轉移安置災民23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41.5萬公頃,絕收10.7萬公頃;倒塌房屋1.1萬多間,損壞4.9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約23.4億元。
河南受災情況:信陽市商城、新縣光山等縣、25.3萬人不同程度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3.4萬公頃,絕收2400公頃;倒塌房屋753間,損壞房屋1400多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1.2億元。
湖北受災情況:武漢、黃岡、黃石等市24個縣(市、區)、401.9萬人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12人,失蹤2人,緊急轉移安置災民1.3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7.7萬公頃,絕收2.8萬公頃;倒塌房屋7600多間,損壞1.8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6億元。
從31號開始,台灣、浙江、福建等地將先後出現強風暴雨,東海、台灣海峽、南海東北部的風力將逐漸加大到九至十一級,颱風中心經過的附近海面或地區的風力有十二級。今天台灣大部、浙江東部沿海、福建東部沿海將有大到暴雨,其中台灣的部分地區有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今年第13號颱風“泰利”今天早晨7時的中心位置在台北東南偏東方向大約470公里左右的洋麵上,也就是在北緯22.6度,東經125.3度,中心氣壓910百帕,近中心最大風力17級以上。目前颱風中心正以每小時15至20公里的速度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預計颱風將於9月1日下午到夜裡在浙江南部到福建中部一帶沿海登陸,蒼南縣8月31日夜裡到9月2日將受其嚴重影響,全縣有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沿海海面有12級以上大風。這次颱風具有強度強、風力大、影響範圍廣、危害大的特點,可能對蒼南縣造成嚴重影響。
2005年09月06日12時,安徽省因災遇難人數60人,12人失蹤,但9月3日後沒有發生群死群傷事故,災害已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27.5億元。昨日下午,省委書記郭金龍再次趕赴金寨,指導抗災。
據統計,安徽省共有7市27個縣發生嚴重災情,發生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災害1600多處,其中造成人員死亡的地質災害點21處。全省受災人口達508萬人,已造成60人死亡,12人失蹤,40.51萬人緊急轉移,13.37萬人發生飲水困難;倒塌房屋3.4萬間,損壞房屋10.27萬間;農作物受災525萬畝,其中絕收83.63萬畝。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7.5億元。
安徽省大別山五大水庫、49座中型水庫及大批小型水庫經受考驗,沒有一座水庫垮壩。大中型水庫發揮顯著的攔洪削峰作用,據測算,通過科學調度,梅山水庫削減洪峰86.8%,磨子潭水庫削減洪峰88.6%,響洪甸水庫削減洪峰80.5%,佛子嶺水庫削減洪峰32.6%,龍河口水庫削減洪峰58.6%。如果沒有水庫攔蓄削峰,淠河、史河沿岸將會遭受毀滅性的災害,同時淮河幹流防洪壓力將大增。
死亡的60人中,絕大部分是因為9月2日夜間山洪泥石流災害或倒房造成,9月3日後,沒有發生群死群傷事故。

預防工作


今年第13號颱風“泰利”將嚴重影響我縣。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余梅生在今天上午召開的全縣防禦13號颱風緊急會議上強調,全縣各級領導和廣大黨員幹部要迅速行動起來,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以臨戰的姿態,全力以赴做好防禦工作,努力奪取防颱抗台的新勝利。縣長章方璋主持會議並提出要求。縣四套班子領導雷必貴、張建樹、陳浩、陳思炎等參加會議。
颱風泰利
颱風泰利
余梅生在會上對這次抗台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他指出,這次颱風來勢凶、強度大、威力猛,各級黨委、政府一定要高度敏感、高度警惕、高度重視,堅決克服厭戰思想,堅決克服麻痹僥倖思想,堅決克服經驗主義作風,以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切實把防颱工作作為當前頭等大事來抓。要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颱風就是命令,“軍中無戲言”,各地絕不能有半點的僥倖心理,必須做到早防、真防,嚴陣以待,做好充分準備,確保防禦工作萬無一失。

方向與規模


今年第十三號颱風泰利(TALIM)的中心今天上午十點鐘已經移到了中國台灣省台北市東南方向大約四百三十公里的洋麵上,就是北緯二十二點八度、東經一百二十四點七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十二級,達到了每秒六十米。預計,颱風中心將以每小時二十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將於31號夜間在台灣北部登陸,然後逐漸向福建晉江到浙江溫州一帶沿海靠近,並有可能於31號中午到後天上午再次在這一帶沿海登陸。

救援工作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防汛抗洪工作。在13號颱風登陸前後,溫家寶總理、回良玉副總理、華建敏國務委員對防禦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出,國家有關部門和當地各級政府周密部署、靠前指揮、廣大軍民團結奮戰,最大限度地減輕了災害損失。
淮河幹流仍在高水位運行,一些地區水毀修復任務艱巨,救災任務相當繁重。
颱風泰利
颱風泰利
為此,國務院要求有關地區再接再厲,進一步做好13號颱風的抗災救災工作:一是堅持以人為本,全力做好救災工作。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乾淨水喝、有衣穿、有住處、有病能醫,做到大災之後無大疫。二是各級財政要加大對災區的支持力度。三是要進一步幫助災區解決實際困難。四是災區各級政府要全力以赴組織救災。五是保持高度警惕,進一步抓好防汛抗洪工作,努力奪取今年防汛抗洪工作的全面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