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西南大學二級學院
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前身為西南農學院土壤農化系,建立於1952年,1994年經農業部批准更名為資源環境學院,2005年成為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學院擁有國家級監測站1個,省部級重點學科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部級工程中心1個,農業部研究室4個;有農業資源與環境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農業資源與環境博士后流動站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8個,農業資源與環境、環境科學與工程、林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二級學科土壤學、植物營養學、環境科學、環境工程、林學、水土保持、土地資源管理、微生物學等1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農業資源與環境、環境科學、環境工程、林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土地資源管理、水文與水資源工程7個本科專業。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在職教職工119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有70人),博士生導師17人,碩士生導師72人,教授26人,副教授4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4人,農業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11人,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7人,重慶市中青年骨幹教師12人。
學院科學研究實力強大。“十一五”期間,承擔國家“863”、“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部、省攻關項目以及地方項目600多項,年科研經費在全校名列前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項,出版專著、譯著、全國性教材30餘部,發表中外科技論文1420餘篇。
先後接待了來自美國、英國、日本、德國、法國、加拿大、瑞典、泰國等國家的專家、學者110餘人次,並建立了長期合作研究、學術交流的穩定關係。
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黨委書記 | 李雪梅(主持黨委工作) |
黨委副書記 | 鄧洪波(分管學生工作) |
院長 | 謝德體(主持行政工作) |
副院長 | 李雪梅、劉秀華、石孝均、倪九派 |
院長助理 | 陳曉燕、江長勝、陳宏 |
學院 | 專業 |
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 農業資源與環境 |
環境科學 | |
環境工程 | |
林學 | |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 |
土地資源管理 | |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
專業介紹
農業資源與環境
主要培養掌握資源與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掌握資源的開發、管理與利用的基本方法,又具有環境資源分析與測試、環境資源調查與評價、環境資源信息管理與綜合利用等能力的高級科學技術複合型人才。是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擁有部、市級重點學科,是以學科交叉為鮮明特色的理學類專業。
21世紀,資源環境是熱點問題,社會針對這一領域的需求量大,學生就業面廣,畢業后能在資源、環境、土地、環保、化工、農資等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科研、生產及管理工作。
主要課程:土壤學、植物營養學、資源遙感與信息技術、環境污染與防治、生態學、試驗設計與生物統計、測量學、資源環境概論、土地資源調查與信息管理等。
授予學位:理學(或農學)學士
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環境科學
培養21世紀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發展所需要的、具備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一定的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及行政管理等部門從事環境管理、環境規劃、環保產品開發、環境監測等方面工作的高級人才。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環境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接受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環境管理的基本訓練,掌握環境監測與環境質量評價的方法以及進行環境規劃與管理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及一定的教學、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
主要課程:環境學導論、環境化學、環境微生物學、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學、環境評價、環境管理、生態學、環境法、環境信息系統等。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環境工程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水、氣、固體廢物等污染控制、資源利用與保護等方面的知識,能在環保、市政、建設、農業、規劃等政府部門、科研單位、學校、設計單位、工礦企業等從事管理、教學、科研、開發、規劃、設計、施工等工作的環境工程學科高級人才。本專業要求學生掌握環境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外語、計算機技術、工程設計、管理及規劃方面的基本訓練,具備環境科學技術領域的科學研究、工程設計和管理規劃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課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環境微生物學、環境監測、環境評價、環境管理、環境土壤學、環境工程原理、環境生態學。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林學
本專業要求學生掌握森林培育(包括經濟林和藥用植物栽培)、林木良種選育、林業生物技術、森林資源保護、森林經營方案編製、森林資源管理、野生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森林生態環境建設、城市綠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培養具備森林培育、森林生態環境保護、林木遺傳育種、林業生物技術應用、森森林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林資源經營與信息管理、自然保護區與森林公園經營管理、城市綠化等能力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森林植物學、植物生理學、森林培育學、城市林業、森林生態學、森林環境學、林木遺傳育種、林木育種學、林木生物技術、植物營養學、森林昆蟲學、林木病理學、測量與遙感、森林資源經營管理、林業經濟管理等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本專業培養具有水土保持學、生態學、森林及草場培育學、生物學、土壤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水利工程等方面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掌握流域綜合治理和荒漠化防治規劃的原理和方法,掌握運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與荒漠化方面基本技能,掌握生態環境建設及水土保持規劃、水土保持與水利工程技術、信息管理技術等方面理論知識和技能,掌握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理論前沿、應用前景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畢業后能在水土保持、水利、林業、環境保護、國土資源、農業等部門從事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和生態環境建設方面的規劃、設計、施工、監理、管理及資源開發和國土整治、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與管理人才。畢業后能夠在水土保持、水利、林業、環境保護、國土資源、農業等部門從事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和生態環境建設方面的規劃、設計、施工、監理和管理工作,也可在與上述行業有關的生態環境類高科技公司從事相關的規劃、設計、施工、監理工作。
主要課程:土壤侵蝕原理、水土保持工程學、水土保持林學、水土保持農學、水土流失與荒漠化動態監測、水土保持規劃、水文與水資源學、水工製圖、土力學、水力學、工程力學、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水土保持經濟學、測量學、土壤及土壤地理學、地質地貌學、植物學、生態學、AutoCAD製圖。
授予學位: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土地資源管理
本專業主要培養21世紀科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堅實的管理學、經濟學和土地資源學基礎,熟悉國家有關土地利用與管理及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能夠運用計算機、遙感、GIS、測繪等技術手段,分析和解決土地利用及管理的問題,能在土地資源調查、土地利用規劃、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規,房地產經營管理、房地產估價與經紀,遙感信息技術、地理信息系統等科學領域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專業人才。
專業核心課程:區域分析與規劃、自然地理學、測量學、遙感圖像信息處理、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土地資源學、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土地管理學、土地利用規劃學、土地經濟學、土地信息系統、城鄉規劃管理法規、土地整理規劃設計。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培養具有較強的外語與計算機綜合能力,系統地掌握本專業必需的有關水文、水資源及水環境信息的採集及處理、洪旱災害預測及防治、水資源規劃、水環境保護、水利水電工程規劃與設計、水利水電工程運行與管理、水政水法、水資源及水環境管理方面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分析、設計方法等。畢業后能在水利、能源、交通、城建、農林、環保等部門從事水文、水資源及水環境等方面的勘測、規劃設計、預測預報、技術經濟分析、管理以及教學、科研工作的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自然地理學、測量學、工程力學、水力學、數學規劃、水文學原理、地下水、水文信息技術、水文分析與計算、水文預報、水資源評價、水資源開發利用、水資源規劃與優化配置、水資源一體化管理、水環境學、水污染控制工程、水利經濟學等。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碩士及博士授權點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農業資源與環境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土壤學
植物營養學
★農業環境保護
★土地資源學
農業水土工程
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
微生物學
生態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農業資源與環境
環境科學與工程
林學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土壤學
植物營養學
環境科學
環境工程
★環境規劃與管理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森林培育
土地資源管理
微生物學
生態學
學院各專業均面向全國招生。建系至今,已培養各類人才7100多人,其中本、專科生6000餘人,研究生課程進修班170餘人,碩士461人,博士162人,博士后15人。現有在校學生2100餘人,其中博士研究生84人,碩士研究生307人,統招本科生1727人,研究生進修班及成教等學生230餘人。
學院科學研究實力強大。近年來,承擔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部、省攻關項目以及地方項目500餘項,年科研經費近五年在全校排名第一,1990年以來獲國家、部、省、市級重大科研成果40餘項,出版專著、譯著、全國性教材30餘部,發表中外科技論文1250餘篇。其中11%是在國際刊物上發表或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交流的論文。學院技術服務能力過硬,技術諮詢與服務項目輻射全國各地。
學院重視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近年來,先後派出教師赴英國、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日本、法國、比利時、瑞典等十幾個國家進行考察訪問、學術交流與技術合作研究。先後接待了來自美國、英國、日本、德國、法國、加拿大、瑞典、泰國等國家的專家、學者100餘人次,並建立了長期合作研究、學術交流的穩定關係。
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安守海 | 貴州省知識產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
謝世傑 | 曾任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長 |
陳品華 | 重慶市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副主任 |
陳道東 | 2010年任國家林業局西北規劃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 |
王力軍 | 重慶市環保副局長 |
安守海,男,1965.09出生,漢族,貴州省風岡縣人,中共黨員,現任貴州省知識產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1981年9月至1986年7月在西南農業大學土化系學習(修學一年),1986年9月至1989年7月在西南農業大學生物基礎部植物生理生化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1989年10月至1993年11月在貴州省生物技術研究開發基地工作,1995年5月至1997年5月任貴州省生物技術研究開發基地業務科科長,1997年5月至2000年8月任貴州省專利管理局副局長,2000年8月至2006年8月任貴州省知識產權局副局長,2006年8月至今任貴州省知識產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組織推動了《貴州省專利保護條例》、《貴州省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頒布實施,目前正致力於制訂《貴州省傳統知識的知識產權保護條例》的相關工作;建立並完善了知識產權專項資金資助制度。在推進市場主體知識產權工作方面,建立了知識產權試點示範工作機制;強化行業、企業服務機制,先後組織制定了企業、高校、科研單位和中藥、煙酒等重點產業發展的知識產權工作指導意見。
2002年,完成了貴州省科技廳下達的軟科學課題“貴州省專利申請的數量和質量研究”,獲國家知識產權局軟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2003年,完成了“貴州省知識產權工作現狀和對策研究”;2004年,作為課題負責人和主要執筆人,完成了省科技廳下達的《貴州省中藥行業知識產權戰略研究》,2005年,主持完成了《貴州省煤化工專利戰略研究》,研究成果獲國家知識產權局軟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2006年,撰寫完成了《貴州省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初稿),經論證修改後,該綱要已由省政府正式頒布實施。2004年以來,組織並參加了傳統知識的知識產權保護研究工作,撰寫了《貴州省傳統知識的知識產權保護條例》文本(研究稿)。
謝世傑,曾任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長。重慶梁平人,1934年9月出生,畢業於西南農學院(西南大學前身之一)土壤肥料專業。195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第十四、十五屆中央委員。
謝世傑於1951年9月參加工作。1951年至1958年任西康省農林廳幹部,四川省雅安專署建設科、農水科技術員。1958年至1959年在西南農學院土壤肥料專修科學習。1959年至1971年任四川省雅安地區農校辦公室主任,雅安地委農工部幹事,地委辦公室秘書、副主任。1971年至1975年任四川省雅安地委常委兼辦公室主任。1975年至1980年任四川省雅安地委常委兼滎經縣委書記、縣革委會主任。1980年至1983年任四川省雅安地委副書記兼農辦主任。1983年至1985年任四川省雅安地委書記。1985年至1992年任四川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長。1992年至1993年任四川省委副書記。1993年3月至2000年1月任四川省委書記。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任四川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第九屆四川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陳品華:重慶市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副主任。
陳道東,研究員。1979年考入西南農業大學土壤及農業化學專業學習,1983年畢業分配到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工作,歷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副所長。1999年至2001年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華北林業實驗中心主任。2001年5月至2010年任國家林業局速生豐產林建設工程管理辦公室總工程師,2010年任國家林業局西北規劃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
主要從事森林土壤管理、人工林營養和速生豐產用材林工程建設管理研究,曾多次獲部級科技進步獎,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
王力軍:重慶市環保副局長。
劉銳,男,四川成都人,於1982年1月在西南農業大學獲土壤科學學士學位;1990年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SUNY)環境和森林學院森林資源管理碩士學位;1994年由美國紐約州立大學(SUNY)和錫拉丘斯大學(SYRACUSEUNIVERSITY)共同授予地理信息科學博士學位。
現任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協海外特聘科技專家組成員,世界銀行海外研究員。十多年來在中美自然資源和環境領域擔任多個重要研究領導職務。
在美國期間,曾任美國保護國際(CI)中國項目資深主任、地理信息系統及遙感應用中心主任,弗吉尼亞州林業部林業資源管理處處長,弗吉尼亞大學(UVA)環境系、皮特蒙特學院(PVCC)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IFCE)副總裁、董事長。
何平,男,1983年7月畢業於西南農學院土壤農業化學專業,博士。聯合國開發計劃暑駐華代表處(UnitedNationsDevelopmentProgramme)負責能源和環境的高級項目官員。主要從事能源政策和能源戰略方面的研究,在能源效率政策和氣候變化特別在清潔發展機制方面有較深的理論造詣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作為聯合國開發計劃暑的能源專家,何平為聯合國開發計劃暑與中國的能源和環境合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包括確定聯合國開發計劃暑在中國的重點支持領域如制定和修訂中國有關的能源法規,為中國的能源發展戰略及規劃提供積極的建議,並參與項目的執行和實施效果的評估和監督。何平還是聯合國開發計劃暑亞太地區區域間能效標準和標識協調互認項目的主要負責人。
張法祥,男,漢族,1952年12月出生,河北滄州人,1985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1年4月參加工作,1977年7月西南農業大學(原西南農學院)土化系畢業。1974年9月-1977年8月在西南農業大學(原西南農學院)土化系學習;1977年9月-1983年2月在德陽縣農業局工作;1983年2月-1985年7月在德陽縣(市)農貿辦工作;1985年7月-1988年12月任德陽市農辦農經處、綜合處處長;1988年12月-1990年5月任中江縣人民政府縣長助理;1990年5月-1994年6月任德陽市農辦副主任;1994年6月-1997年5月任德陽市政府副秘書長;1997年5月-1997年12月任德陽市委、市政府農工委主任;1997年12月-2000年8月任羅江縣委書記(其間:1998.02當選為德陽市委委員);2000年8月-2000年9月任德陽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羅江縣委書記;2000年9月任德陽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其間:2002.05當選為中共四川省紀委委員);2007年1月至今任德陽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
李聯鐵,男,1963年2月,籍貫:四川富順;漢族;198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6年7月研究生畢業;所學專業:植物營養與施肥、民商法、農業經濟管理;技術職稱:副教授;現任職務:中共渝北區委副書記。重慶市第一、二、三次黨代會代表。
1979.9-1983.7西南農業大學土化系土壤農化專業學習;
1983.9-1986.7西南農業大學土化系植物營養與施肥專業研究生,獲碩士學位;
1986.7-1988.6西南農業大學土化系助教、講師;
1988.6-1989.6四川省支教講師團瀘州分團副團長赴古藺縣支教;
1989.7-1991.7比利時根特大學、瑞士聯邦理工大學進修;
1991.7-1994.5西南農業大學土化系副主任;
1994.5-1996.1西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1996.1-1998.2重慶市北碚區人民政府區長助理;
1998.2-2003.2中共北碚區委常委、區政府常務副區長(期間1999.3-2002.3兼任北碚區新城建設管理委會主任;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專業研究生班學習結業);
2003.2-2006.12中共北碚區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2006.12至今中共渝北區委副書記(西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在讀博士研究生)
李昌健,男,1963年6月(農曆閏4月)生於四川省大竹縣。1980年自大竹中學考入西南農學院土壤農化系學習,198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7月畢業,獲農學學士學位,並被分配至農牧漁業部科技司工作。2003年8月至2004年9月任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綜合處處長;2004年10月到2006年2月任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2006年3月至今任農業部人事勞動司副司長。先後在《農民日報》、《中國農學通報》、《農業科技管理》、《農村工作通訊》等報紙、期刊上發表過多篇文章。主持或參與過《為了大地的豐收》、《農業部“九五”十大推廣技術叢書》、《和諧社會與新農村建設》等多部書籍的編寫工作。
劉林,男,四川樂至縣人,1952年5月14日出生,中共黨員。1977年7月畢業於西南農業大學土壤農業化學專業。1977年7月畢業於西南農業大學土壤農業化學系,分配在內江地區農業局工作。同年9月調內江地區科學技術委員會工作。1979年3月調農牧漁業部沼氣科學研究所。1980年2月-1985年4月從事專職秘書工作。1985年4月-1995年12月期間,先後擔任所辦公室副主任、條財處副處長等職務。1995年12月-2005年7月任農業部沼氣科學研究所副所長。2005年7月至今享受農業部沼氣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待遇。
王家武,1956年12月出生,四川省成都市人,1982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土壤農業化學專業,現在天津市農業局副局長、總農藝師。1982年7月畢業於西南農業大學土化系(78級3班),1982年9月-1984年12月在天津市農林局生產處工作,1985年1月-1986年6月任天津市農林局團委書記(副處級),1986年6月-1992年4月任天津市農林局生產處副處長,1992年4月-1995年5月任天津市農業環保站站長、支部書記,1995年5月-2003年12月任天津市種子管理站站長、支部書記,2004年1月-2005年6月任天津市科潤北方種衣劑有限公司董事長、天津市科潤津豐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天津科潤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2005年6月-2007年1月任天津市種子管理站站長,2007年1月至今任天津市農業局總農藝師(分管科技教育工作)。
參加《利用航空遙感技術調整天津市土地利用現狀》獲全國農業區劃一等獎;中科院科技成果二等獎;主持玉米豐收計劃並獲農業部豐收計劃二等獎;主持中作93水稻新品種引進推廣,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主持中作系列優質大豆新品種引進推廣,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主持抗蟲棉新品種篩選及應用研究,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參加重大農業技術推廣,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正在主持天津市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項目“優質糧食作物良種產業化示範工程”、天津市重大農業科技合作項目“耐貯運硬果型番茄新品種種子國產化與產業化技術開發”。
參與編《華北小麥》、《全國品種審定目錄》等正式出版書刊,撰寫並發表論文若干篇。
陳新強,男,漢族,1955年12月出生,陝西省寶雞市,中共黨員,大學文化程度。高級農藝師,現任西藏自治區科技廳副廳長。1978.9至1982.6在西南農業大學土化系學習。1982.7至1984.10在西藏自治區農科所工作,1984.11至1989.7在西藏農牧科研中心工作,1989.8至1993.5任西藏自治區農業局農業科副科長、辦公室代主任,1993.6至1996.9任西藏自治區農業局副局長,1996.10至2000.11任西藏自治區農牧廳農業處處長,2000.12至2003.3任西藏自治區農牧廳科教處處長,2003.4至今任西藏自治區科技廳副廳長。
自1982年大學畢業后,一直在西藏從事農業科研、技術推廣和科技管理工作。承擔完成了全國化肥試驗網西藏點的氮磷鉀配比和肥效研究、西藏麥類作物豐產模式化栽培研究、西藏糧油作物高產栽培技術研究、西藏農業科技示範縣等重點科研和技術推廣項目,取得了較好成果;根據農業發展的總體目標,認真搞好科技重點項目建設和發展規劃,撰寫了多個重點項目規劃和實施方案;總結西藏農業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歷程及經驗,多次參加了有關書稿的編撰工作;起草了部分農業科技政策法規草案;積極開展科普宣傳,提高群眾的科技意識和科技應用能力。先後獲得農業部全國振興農業先進個人獎一次,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兩次,農業部農業科技成果二等獎兩次,自治區科協優秀論文獎四次,自治區農委全區農技推廣先進個人獎兩次,自治區科協先進工作者獎三次,本系統及本單位先進工作者和優秀共產黨員獎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