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隱山的結果 展開

隱山

廣西桂林市隱山

隱山石刻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市區西山公園內。現有石刻85件,其中唐代8件,宋代31件,明代12件,清代27件,無年代可考的7件。

景點簡介


隱山
隱山
最早為唐寶曆元年(825)刻在北牖洞的《李渤吳武陵等人隱山遊記》,是吳武陵“奉命操筆,倚岩敘題”的,故碑面未經加工。《遊記》說隱山“山有四洞”,說明當時還未經開發。隱山自李渤開發后,形成六洞,即朝陽、夕陽、南華、白雀、嘉蓮、北牖六洞。據明代張鳴風《桂勝》說:“各洞有隸書三字額,疑李渤所書”。北牖洞口,還有宋代理學家張“招隱”二字題刻。石刻中內容較好的還有宋紹興二十四年(1154)呂願忠的“六洞”詩,開慶元年(1259)李曾伯的《游隱山詩》,時代嘉靖三十六年(1557)周於德的“六洞”詩,和清代曾燠、胡與玲、曾在埏等人的作品。清嘉秋二十四年(1819)刻於招隱洞口的《隱山銘》,是名重當世的學者、兩廣總督院元的作品。此文作於正月二十日——阮元56歲生日,他說:“近年所駐之地,每於是日避客獨往山寺”,“是日避客於此山,貫行六洞,竟日始返”。身為總督,生日避客,亦屬難得。其它石刻如記事、題名、題榜等,大多數均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白雀洞


在隱山北麓,與朝陽洞的“雲戶”眥鄰,高2~4米,寬8~11米,深10~20米,面積約150平方米。洞口窄小,正對西山立魚峰。洞分兩重:前大后小。唐韋宗卿《隱山六洞記》稱,有人在洞內抓到象徵吉祥的紅嘴、紅爪的白雀,遂以為名。

北牖洞


隱山
隱山
北牖洞又稱高隱洞,在隱山北麓,西連南華洞。洞高5.5米,寬5.6米,深9.8米,面積約55平方米。洞口狹 小,呈蘑菇雲狀,洞底平坦。洞西有天窗,洞內通明如晝,宛如窗牖,北牖之名由此而來。這裡“亂石騁瑰姿,陰霞結深翳”,洞景奇異、寬闊、敞亮,古時,令人興棄世辭家歸隱之念。張鳴風詩云:“岩窗偏駐日,石榻但眠雲;聖世辭家隱,何慚巢許群。”

華蓋庵


華蓋庵位於市區隱山東麓朝陽洞前。清乾隆57年由臨川人李宜民出資,武林人沈小樓督工,在原僧舍舊基上興建。李宜民《華蓋庵碑記》說,,“循襲造跡,擴而新主,既固以高曹巨桷,方構藻飾,敞之於庭堂,竣元於階級”李文清書法家鳳岡書《含剛紀》《大悲咒》等,鐫刻於石。現嵌於奄后牆外。還從錢塘聖因寺摹刻石代僧人貫休所畫忙尊者像,嵌於庵肉左右壁,塑觀音人士像奉於正中。後人又於朝陽洞左壁置——黑色石雕彌勒佛,與先置於右壁的老子像相對於里佛·道同奏,成華蓋庵一絕。院十久尊者修置於“桂海碑林”外,其它文物保存完好。

嘉蓮洞


嘉蓮洞在隱山山腰,白雀洞西,高1~3米,寬約5米,深10米,面積約50平方米。《隱山六洞記》載,李渤發現此洞時,有人獻他一株同心蓮,因以“嘉蓮”名洞。洞口向北,上刻有北宋范成大為“招隱山”的題刻,旁有呂願忠、周於德題詩。入洞東行,棧道盤復,上與龍洞相通,下則眥連白雀、雲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