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5條詞條名為張松的結果 展開

張松

北京工業大學副研究員

張松,男,1962年9月生,副研究員,研究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心血管血流參數無損傷檢測技術的研究。主持課題項目6項,項目資金近500萬元,參與項目10餘項。

指導碩士研究生33名,其中已畢業26名,4名獲校優秀畢業生。協助指導博士研究生1名,指導本科畢業設計22名,其中3人獲校特優,3人獲校優。已畢業的學生已在美國、德國等高校、國內重點高校、各大醫院、醫療電子企業等取得一定成就。

承擔碩士研究生《血流動力學》課程、本科生《認知實習》、《工作實習》實踐課程。學術科研成果主要包括:1997年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體育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1998年北京工業大學優秀科技成果二等獎,2011年北京市科學技術三等獎,2012年中華醫學科技三等獎。申請發明專利20項,實用新型專利7項,授權專利已全部轉化。申請軟體著作權4項。發表SCI期刊6篇,EI8篇,中文核心期刊18篇,出版專著《脈搏波的工程分析與臨床應用》。

人物經歷


1980.9-1984.8 北京理工大學車輛工程學院學位:工學學士
1984.8-1987.8 北京工業大學熱能工程系 專業:生物醫學工程 學位:工學碩士
1987.8-1999.8 北京工業大學熱能工程系生物醫學工程研究室
1999.8-2002.8 北京工業大學數理學院生物工程中心
2002.8-今 北京工業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獲獎:
第26屆奧運會科技進步貢獻獎(國家體委,1997)
北京工業大學科技進步二等獎(運動負荷人體血流參數動態機理分析及其應用,1998)
北京工業大學優秀碩士論文(動態預測妊高征,2001)
本人近兩年參加過的科研工作主要有:
1. 2000-2001 國家體委 運動員心血管功能檢測系統 項目負責人
2. 1996~2000 北京市教委 光電容積指脈微機檢測系統 主要成員
3. 2000~2003 信息產業部 新型多功能心血管血流監護儀及其醫療網路系統的研究 主要成員
4. 2001 衛生部 動態預測妊高征機理研究 項目負責人
5. 2001 指脈容積脈搏波機理和應用研究 主要成員

專利情況


1. 運動負荷下人體收縮壓、舒張壓的連續測定法 2001年6月授予專利權,專利號:ZL 95 1 17882.2
學會
1. 2001年中國電子學會北京生命電子分會理事

研究方向


1. 血流動力學無創檢測
2. 運動員心血管功能檢測原理分析及檢測設備
3. 妊高征檢測系統的開發
4. 胎兒血氧飽和度檢測
5. 及與臨床檢測有關的應用研究

研究特色


從事教學事業近30年來,一直以“政產學研相結合”作為發展路線,注重學術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目前已將多項實驗室研究成果轉化為產品,廣泛應用於臨床中。研究團隊包括羅志昌教授、楊益民老師、李旭雯老師、楊琳老師等老中青結合的團隊,文化底蘊深厚,注重對學生進行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的綜合能力培養。合作單位有中國醫學裝備學會,北京市體育局等;合作臨床醫院有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等,合作高校有北京理工大學、東北大學等。研究生在讀期間表現優異者可獲推薦至國外合作院校英國紐卡斯爾大學交流深造。

研究內容


1、脈搏波血流動力學無創檢測的儀器研製:主要從事人體脈搏波信號的無創檢測與處理,研究各項脈搏波血流動力學參數的生理意義,並研製適用於臨床應用的脈搏波血流動力學無創檢測設備,儀器具有小型化、便攜化特點。
2、運動員心血管功能檢測原理分析及檢測設備:主要研究運動員心血管系統的檢測原理,其研究成果應用於運動員的心血管系統功能評價與檢測設備的研製,該設備自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起,至2008北京奧運會,多次為奧運重點運動員服務檢測,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3、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監測系統的開發:主要從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預防與風險評估等方面的研究,結合臨床實驗,研製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監測設備,該監測系統與北京婦產醫院等多家臨床醫院合作,目前相關產品已有上千萬的產值,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4、糖尿病下肢動脈疾病預測:主要從事糖尿病合併下肢動脈疾病,即糖尿病足的無創檢測,該項目與北京同仁醫院等臨床醫院合作,目前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
5、近紅外心率採集系統的開發:主要開發基於光電感測技術,在手腕或手指進行心率和脈搏波信號的採集與分析設置,並針對青少年學生進行運動心率與安靜狀態下的脈搏波採集實驗,建立一套針對青少年心血管功能的初步評價與分析方法。
6、連續胎兒心電監護對胎兒心功能評價的應用研究:主要與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婦產醫院、等臨床醫院以及北京理工大學合作,挖掘胎兒心率參數對妊娠結局的影響以及子宮肌電信號檢測在預測早產及分娩監測中的臨床應用研究。
7、其他研究:橈動脈脈搏波與指端容積脈搏波的轉化關係、血液黏度無創檢測、脂肪儀研製、血壓無創檢測。

課題項目


1.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科技計劃項目“攜帶型運動員心血管功能無創檢測與評價系統的研製”2005-2008:負責人,120萬
2.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科技發展計劃面上項目“心血管信息融合檢測分析方法及應用研究”2004-2006:負責人,10萬
3.北京易思公司“糖尿病微動脈功能檢測儀的研製”2009-2012:負責人,100萬
4.北京市教委科技創新平台項目“科研基地—科技創新平台—心腦血管健康及疾病風險評估”2012-2014:負責人,70萬
5.北京市教委科技成果轉化與服務項目“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下肢血管功能無創檢測技術(糖尿病足檢測儀)的產業化”2013-至今,負責人,50萬
6.北京金日吉通科貿有限公司“近紅外心率採集系統的開發”2013-至今,負責人,120萬
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顱內動脈瘤新型裸支架的血流動力學研究”2010-2012:主要參與者
8.國家信息產業部“新型多功能心血管血流監護儀及其醫療網路系統的研製開發”2000-2003:主要參與者
9.國家衛生部“動態預測妊高征機理研究”2001:主要參與者
10.國家體育總局“運動員心血管血流參數監測系統”1995-2001:主要參與者
11.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光電容積指脈微機檢測系統”1996-2000:主要參與者
12.首都醫學發展科研基金“子癇前期及併發症預測和管理的研究”:主要參與者
13.北京易思公司“指脈容積脈搏波機理和應用研究”2001-2003:主要參與者
14.北京易思公司“脈搏波自動測量裝置的研製”2009-2012:主要參與者
15.北京易思公司“皮下脂肪量檢測儀”2010-至今:主要參與者
16.北京市教委科技創新平台項目“向基礎教育傾斜-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北京市中小學生運動過程實時心率採集的可行性研究”2014-至今:主要參與者
17.北京市委組織部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基於物聯網技術的妊娠糖尿病遠程監護系統研究”2014-至今

主要論文


1)羅志昌,張松:“發展中的醫療監護系統”,《中國醫療》2002年10月
2)羅志昌,張松,楊益民,李旭雯:“光電容積脈搏波描記法原理及其在臨床上的應用”,《世界醫療器械》vol6,no.9,2000.9
3)羅志昌,張松,楊益民,李旭雯:“微循環容積脈搏血流特徵信息的研究”,《北京生物醫學工程》,vol20,no2,2001.6
4)劉靜紈,陳建慧,羅志昌:“人體微循環彈性腔模型與模型參數估計”,《北京生物醫學工程》,vol20,no2,2001.6
5)劉靜紈,陳霆,羅志昌:“微循環容積脈搏血流信號的頻率特性分析”,《北京生物醫學工程》,vol20,no3,2001.9
6)趙征,陳建慧,楊益民,羅志昌:“甲襞微循環顯微圖象與指端容積脈搏血流相關規律的實驗研究” 《北京生物醫學工程》,vol20,no3,2001.9
7)楊益民,李旭雯,羅志昌,張松:“應用光電容積脈搏波法研製新型血流參數監護系統”,《世界醫療器械》vol7,no.5,2001
8)張松,楊益民,羅志昌,:“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監測系統的研製”,《中國醫療器械信息》vol7,no.5,2001

研究產品


TP-CBS心血管血流參數無創檢測儀
SCS運動員心血管血流參數監測系統
可監測人體脈搏波及心率的健康滑鼠
糖尿病足檢測儀
Mp妊娠高血壓監測系統
皮下脂肪厚度檢測儀
血液粘度檢測儀
基於Android音效卡的脈搏波檢測裝置

獎項


1.張松。運動負荷人體血流參數動態機理分析及其應用. 北京工業大學優秀科技成果二等獎.1998.4
2.張松,楊琳,楊益民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血流動力學基礎與臨床研究及推廣應用。北京市科學技術三等獎.2011.12
3.楊琳,張松,楊益民等。子癇前期血流動力學基礎與臨床研究。中華醫學科技三等獎.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