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玉如
連玉如
北京大學連玉如老師
所在系:國際政治系
職稱:教授
學位:哲學博士
簡歷:
國際政治系副系主任
德國政治經濟與外交、德國問題研究、歐洲政治經濟與外交、歐洲聯盟概論、歐洲政治研究、歐洲安全研究 《新世界政治與德國外交政策——“新德國問題”探索》(42萬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4月版
“法律規範與政治權衡的較量——2005年德國政治危機初探”,載於《國際政治研究》2005年第3期,第100-109頁。
“聚焦德國問題”,載於《歐洲研究》2003年第2期,第1-15頁。
“德國與美國衝突的必然性”,載於《世界知識》2003年第9期,第34頁。
“淺論21世紀世界新秩序與歐美關係調整”,載於《國際政治研究》2003年第4期,第133-135頁,亦載於《世界知識》2003年第24期,第30-31頁。已正式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中心主持編輯的大型理論學習工具書《新世紀黨政幹部理論學習文獻?執政興國卷》。
“‘新德國問題’探索”,載於《歐洲》2002年第3期,第65-74頁。
“‘權力國家’乎?‘貿易國家’乎?‘文明國家’乎?—— ‘新德國問題’理論探索”,載於《國際政治研究》2002年第3期,第62-70頁。
“遲到的民族國家”與“超前的民族國家”—— “新德國問題”前景探索,載於《國際政治研究》2002年第4期,第62-70頁和《德國研究》2003年第1期,第10-16頁。
“德國憲法監督衝突述評”,載於《國際政治研究》2002年第1期,第75-84頁和《德國研究》2002年第1期,第24-31頁。人大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D411《憲法學、行政法學》2002年第4期全文轉載,第84-91頁。
“德國‘憲法衝突’評析”,載於《國際政治研究》2001年第2期,第97-103頁和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刊物《議會研究》(德國“憲法衝突”芻議)2001年第12和第13期以及《德國研究》季刊2001年第4期,第16-23頁。人大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D411《憲法學、行政法學》2002年第2期全文轉載,第85-90頁。
“德國聯邦議院歐洲事務委員會在德國外交決策中的地位和作用”,載於《國際政治研究》2001年第3期,第76-84頁;亦載於《歐洲》2001年第5期,第68-75頁;王曉民主編兼總策劃《議會制度及立法理論與實踐縱橫》華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161-173頁。
“Der Kosovokrieg und seine Auswirkungen auf die chinesische Aussenpolitik”(科索沃戰爭及其對中國外交政策的影響),載於德國亞洲研究協會刊物“ASIEN”(亞洲)第77號,2000年10月,第48-56頁(有特刊單行本)和“BERLINER CHINA-HEFTE”(中國社會與歷史)柏林中國研究第18號,2000年5月,第53-59頁。
“Die Westeuropapolitik der VR China an der Schwelle zum 21. Jahrhundert”(世紀之交的中國西歐政策),載於Susanne Luther/Peter J. Opitz (Hrsg.): Chinas Rolle in der Weltpolitik (路特/奧皮茨主編:《中國在世界政治中的作用》), 漢斯?賽德爾基金會時事資料第25號,慕尼黑2000年,第181-190頁。
“阿登納與歐洲”,載於梁守德等主編:《世紀之交的歐洲、澳大利亞與世界》,當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版,第232-250頁。
“阿登納西歐一體化政策的實踐”,載於《國際政治研究》2000年第3期,第143-152頁。
“統一德國21世紀外交政策連續性芻議”,載於《歐洲》1999年第5期,第69-78頁;亦載於梁守德等主編:《走向新世紀的歐洲與大國關係》,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9年版,第107-124頁 和顧俊禮、劉立群主編:《邁入21世紀的德國與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第80-100頁。
“淺論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政治體制特點”,載於《國際政治研究》1998年第1期,第44-55頁;亦被收入《世紀之交的德國、歐盟與中國》論文集,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184-200頁。
“從香港回歸中國一周年說開去”,分別載於《德國研究》和《國際政治研究》1998年第4期,第55-58頁和第113-116頁。
“統一德國的大國作用與相互依存”,載於《國際政治研究》1996年第4期,第22-29頁;亦載於《歐洲》1997年第1期,第54-62頁(12. 0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