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4條詞條名為寺頭村的結果 展開
寺頭村
山東省寧陽縣下轄村
寺頭村位於寧陽縣東疏鎮,距縣城西13公里的水牛山之陽,由寺頭和朱家莊兩個自然村構成,總面積3.1平方公里,總人口1468人。據《閻氏族譜》記載,明朝洪武初年閻姓祖由山西遷居此地。因閻氏家祠而得名“祠頭”。今寫作“寺頭”,讀“祠頭”,為後人誤寫。
據《閻氏族譜》記載,明朝洪武初年閻姓祖由山西遷居此地。因閻氏家祠而得名“祠頭”。今寫作“寺頭”,讀“祠頭”,為後人誤寫。
村內有著名的泰伯祠。據《寧陽縣誌》記載:泰伯祠在縣西二十五里水牛山之陽祠頭村(今寺頭村),又名至德廟,為閻氏家祠。泰伯,也稱“太伯”,周太王長子。相傳太王欲傳位給三子季歷(周文王之父),泰伯和弟仲雍也願意將王位讓給季歷,於是兄弟二人避居江南,斷髮文身,去開發吳地(今我國東南一帶),后建立吳國,成為吳國統治家族的始祖。《新唐書》、《舊唐書》、《元和姓纂》均載,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建立周王朝,因感於泰伯讓位季歷(武王之祖父),封泰伯曾孫仲奕於鄉,因以為氏,故今寺頭村閻姓皆祖泰伯。其嫡裔國寶公來寧卜居,作廟祀伯。
泰伯祠為磚、石結構,高脊筒瓦歇山式,高大氣派,祠內分別用白色、黑色或紅色顏料和金粉塗抹裝飾,巍然煥然,雄踞於水牛山之陽。歷代族人祭祀、春秋瞻拜,供奉鮮美芳香的食物。祠內有閻鄉家乘筆記二:一立於明天順元年(1457),為翰林學士入直文淵閣許彬(寧陽縣城人)撰記;一立於嘉靖四十四年(1565),寧陽知縣閻承光(山西澤州人)撰文。
孔子《論語泰伯》載:“泰伯其可謂至德也。三以天下讓,民無德而稱焉。”孔子認為泰伯之德為天下最高尚的道德。許彬說:“非古今之至德,其孰能與於斯德至而食報?亦至德至而福澤亦至,源遠流長,本深末茂,其子孫之綿綿翼翼,炳炳麟麟,而示有艾也。亦其理之自然哉!”高度讚揚了泰伯禮讓之高尚品質。如今的寺頭村秉承泰伯遺風,村民勤勞誠實,樂於助人,尊老愛幼,其厚道淳樸之風遠近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