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

總參謀部原副部長

錢江(1915年8月11日—1996年8月7日),原名錢昌鑫,男,江西省吉安縣人,1930年參加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任總參某部副部長、解放軍外語學院院長。

1996年8月7日,錢江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終年81歲。

人物履歷


1915年8月11日出生於一個農民的家庭。
1927年受革命浪潮的影響,錢江參加了一系列革命活動。
1929年當上了兒童團長。
1930年紅軍攻下吉安后,報名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被分配到第一方面軍總司令部任衛生員、宣傳員。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一、二、三次反“圍剿”戰鬥。
1931年1月,紅一方面軍創辦了無線電訓練隊。12月擴建為中央軍委無線電學校(即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錢江參加第一期學習。
1932年4月畢業后,被分配到紅三軍無線電二分隊,8月調中央政府電台任報務員,此後又調中央政府偵察台、無線電總隊、湘贛軍區電台任偵察員、報務主任等職。
1932年12月,錢江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戰鬥。
1933年5月,後方軍委二局成立,錢江調二局工作。此後,雖崗位多次變動,但始終沒有離開過二局系統。9月,參加了第五次反“圍剿”戰鬥。
1934年10月10日下午五時,錢江同軍委二局的同志一道,從梅坑出發,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在長征中既要克服自身的困難,又要克服工作上的困難,而且要反偵察,向中央軍委提供可靠情報,為領導決策指揮服務。長征后,毛澤東對二局的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1936年1月,錢江轉為中共黨員。
抗日軍政大學成立后,1937年1月,錢江參加了學習,同班的都是紅三方面軍的高、中級幹部。“七七”事變爆發后,錢江在抗大的學習結束。被編入八路軍軍委二局任研究員。
1938年2月,入軍委二局訓練隊學習。1939年9月,錢江率一個工作隊赴重慶八路軍辦事處開展情報工作。
1940年赴抗日前線,在太行山十八集團軍總部先後任股長、科長等職,較好地配合了冀南、太行、太岳、冀魯豫等抗日根據地的反頑、反偽鬥爭。
1944年12月,錢江被調入王震、王首道率領的南下支隊從事偵察工作。與新四軍五師會師后,錢江被留在五師任中原軍區司令部三處政委兼訓練大隊政委。
1945年錢江回延安后,調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代表團工作。
解放戰鬥爆發后,1946年春,錢江前往東北新區,負責組建情報系統的工作,任東北民主聯軍司令部情報處副處長。1947年8月成立東北二局,錢江先後任副局長、局長。
1948年11月,隨東北野戰軍司令部入關參加平津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0年10月,錢江從中南調回北京先後任軍委技術部辦公室主任、部長助理等職。
1954年任總參謀部某局局長。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1957年任總參謀部某部副部長兼某局局長。率團參加了蘇聯在波蘭召開的無線電聯合委員年會。
1960年又率團參加了東歐七團在東德召開的無線電聯合委員年會。
1963年兼任張家口技術工程學院院長。
1969年調回北京任總參某部第三政委。
1976年退居二線任顧問組組長。
1984年免去顧問離職休養。
全國政協第五、第六屆委員。
1996年8月7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

所獲榮譽


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榮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人物評價


錢江同志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情報工作初創時期的參加者和戰區情報工作的領導人之一。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參加了中央蘇區一至五次反“圍剿”鬥爭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他帶領工作隊到重慶開展工作,很好地完成了任務。錢江在八路軍前總工作期間和調往南下支隊后,戰勝了許多艱難險阻,做出了突出成績。解放戰爭時期,他領導所部為保證遼瀋、平津、衡寶、兩廣等戰役戰鬥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情報保障。新中國成立后,他在我軍情報事業的建設和發展、部隊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貢獻。“文化大革命”中,他同林彪、“四人幫”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的鬥爭。他堅決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自覺同黨中央保持一致。錢江同志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作風民主、團結同志,艱苦樸素、廉潔奉公,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黨和人民的革命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