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季德勝蛇葯的結果 展開
- 治療蛇咬傷的藥物
- 用於醫治毒蛇咬傷
季德勝蛇葯
治療蛇咬傷的藥物
季德勝蛇葯從清代康熙年間流傳至今,在南通及周邊地區久負盛名,中國範圍也是知名的家族傳統名品中藥。季德勝蛇葯系一代著名蛇醫季德勝先生在繼承季家六代祖傳秘方,醫治蛇毒技藝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幾十年的捕蛇療傷解毒的實踐經驗,研製而成的著名蛇藥名聞遐邇。
季德勝蛇藥片
季德勝蛇葯
1906年宿遷旱災,隨父流落江湖。
1923年其父去世,獨自以祖傳秘方為人治蛇傷。
1933-1955在無錫、南通、蘇州等地養蛇,制秘方蛇葯。
1956年獻祖傳秘方,進入南通市中醫院,任蛇毒專科醫師。
1958年出席全國醫藥衛生經驗交流會,被聘為中國醫學科學院特約研究員。
1981年病逝於南通。
季德勝在為人聞蛇傷
1948年,季德勝來到南通繼續擺地攤、耍蛇賣葯。此時他對蛇傷的研究已有較深造詣,加之蛇葯的特殊療效,在當地頗有名氣。任何蛇傷病人,只要經他一看,就能鑒定病人是被何種毒蛇咬傷的,從傷口留下的齒印和深度,還能鑒別出是雄蛇、雌蛇、出洞蛇、進洞蛇、空腹蛇、飽腹蛇乃至懷孕蛇……
1955年,南通市衛生局為貫徹落實中醫政策,對於季德勝治療毒蛇咬傷的醫技和蛇葯秘方的療效,他們極為重視。相關人員在季德勝家中訪問時,正巧南通縣李港鄉有個被蝮蛇咬傷的病人,從腳趾腫到膝關節,坐著獨輪車來求治。經過內服藥餅,外敷藥粉,銀針放毒,病人很快消了腫,當晚就能自己走回家。
1956年,南通市衛生局吸收季德勝進入南通市中醫院,開設蛇毒專科門診。這是季德勝人生道路上的重大轉折,結束了他流蕩江湖、窮困潦倒的前半生昔日的“蛇花子”,爾今成為國家醫院蛇毒專科醫生。
季德勝蛇葯秘方,雖然有出人意料的療效,但僅僅是靠有效經驗組成的,還沒能上升為理論。他對秘方的療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至於藥理機制,更是不甚了了。況且這一秘方還有不盡完善的地方,如原方需現做現用,長時間放置,易霉爛變質;秘方中各種藥物的劑量,需要憑經驗信手抓配,依據經驗改變劑量,辨證論治,隨症治之;原劑量是黑色大顆粒丸和黑色葯餅,服藥后牙齒長時間呈黑色,且有較大的腥味。針對這些情況,醫院成立了蛇傷研究組,季德勝和研究組成員一起對原方進行研究、調整、修正,消除了上述弊端。尊重季德勝的意見,蛇葯定名為“季德勝蛇藥片”。
本品為棕褐色的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顯棕褐色;味辛、苦。
每片重0.4g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毒蛇、毒蟲咬傷。
密封。
口服,第一次20片,以後每隔6小時續服10片;危急重症者將劑量增加10~20片並適當縮短服藥間隔時間。不能口服藥者,可行鼻飼法給葯。外用,被毒蟲咬傷后,以本品和水外搽,即可消腫止痛。
季德勝蛇葯,又名南通蛇藥片,系江蘇南通蛇醫季德勝祖傳六代秘方,有解毒消腫、止痛生肌的作用,傳統應用專治蛇傷。已經發現,用季德勝蛇葯治療其他疾病,也有較好療效。
隱翅蟲皮炎:方法是取季德勝蛇藥片6~8片研碎,加冷開水約10毫升調成糊狀,塗搽皮疹處,30分鐘左右1次。每日塗藥4~10次,一般用藥2~5日可治癒。
流行性腮腺炎:將季德勝蛇葯研為細末,用陳醋將葯末調成糊狀,外塗於患兒一側或雙側腮腺範圍至頜下。每日3次(睡前必塗1次)。並服用季德勝藥片2片,每日早、中、晚各1次。
帶狀皰疹:季德勝蛇藥片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同時用季德勝藥片加50~60度白酒調葯糊搽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