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9條詞條名為張潔的結果 展開

張潔

做地道可口的農家菜

徠張潔將一個裝好的菜交給丈夫端上桌,自己一邊忙活,一邊娓娓道來。張潔原先是在廠里上班的,平時做的菜味道也還可以,加上丈夫在部隊也學過,1991年起,他們在自家的房子里開起了快餐店。2003年,他們家造起了新房子,看著到十九峰景區遊玩的遊客日益增多,他們想著把自家的新房子利用起來,就起了創辦農家樂的念頭。於是說干就干,辦起了樓基村第一家農家樂,取名為“十八峰大酒店”。

目錄

正文


十八峰大酒店其實是一幢普通的農家房,沒有刻意的“農家”裝飾。記者見到張潔時,已經快下午1點了,一樓大廳里還坐著一桌客人,張潔正忙著炒菜,陣陣香味不時從廚房飄出。走進廚房,台板上整齊地擺放著各種食材:竹園土雞、溪魚、鹽滷豆腐、鏡嶺螺螄、毛豆莢、小辣椒、倒篤菜……
說起怎麼想到創辦農家樂,張潔將一個裝好的菜交給丈夫端上桌,自己一邊忙活,一邊娓娓道來。張潔原先是在廠里上班的,平時做的菜味道也還可以,加上丈夫在部隊也學過,1991年起,他們在自家的房子里開起了快餐店。2003年,他們家造起了新房子,看著到十九峰景區遊玩的遊客日益增多,他們想著把自家的新房子利用起來,就起了創辦農家樂的念頭。於是說干就干,辦起了樓基村第一家農家樂,取名為“十八峰大酒店”。
雖然不愁菜怎麼燒,用張潔自己的話說,就是“自己平時怎麼燒著吃就怎麼燒給客人吃”。但桌子怎麼擺,桌布怎麼攤,餐具怎麼放等等酒店擺台的細節,對於普通農民出身的張潔來說,真的是不知所措。正在這個時候,鏡嶺鎮徠組織了一個免費的培訓班,教的正是張潔想要學的。得知這一消息,張潔拋下手頭的事情,立馬趕去報名參加培訓。雖然培訓的時間不長,但老師的現場講解和手把手的教學,讓張潔受益匪淺,也更增強了她辦好農家樂的信心。
幾年來,炒菜、上菜、洗碗等都是夫妻倆親自上陣。這樣既節省開支,也做到了方方面面自己心裡有數,把關嚴格。為了讓顧客吃到最正宗的農家土菜,他們夫妻倆經常五點多就去澄潭買菜,怕去晚了好點的菜就被別人買光了;知道誰家有時鮮菜蔬上市,他們就去訂購;有時候,夫妻倆還親自到山上去採摘野菜,到溪灘里去捉魚、摸螺螄……為了把菜燒得更好吃,只要聽說誰家有炒菜絕活,夫妻倆就去拜師學藝,有時甚至向來吃飯的客人求教,一邊實踐一邊提高,慢慢積累做菜的本領。但不管怎麼樣,張潔始終有一個標準,那就是“少油、少鹽、少味精”,真正讓客人吃到“家裡的味道”。
張潔還說起一個小故事。有一天中午時分,幾位上海客人來到“十八峰大酒店”。當時,店裡面已經坐滿了客人,張潔夫妻倆忙得團團轉,如果輪到他們,那就會很遲了。張潔怕他們餓著,就跟他們實話實說。結果,上海客人說他們願意等。吃完飯,客人向張潔下了“訂單”,說過段時間會有四五十人的團隊過來,午飯就訂在她這裡了,問要交多少定金。張潔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付定金,說定金不用交,如果來吃,就提前一天打個電話,他們好準備材料。地道的農家菜口味和低廉的價格本已征服那幾位客人,不用付定金的信任更是深深感動了他們。他們硬是要求與張潔合影留念。一段時間后,一批客人在那幾位客人的帶領下如約而至,也帶來了沖洗擴大了的合影。張潔一直珍藏著這張照片,因為她覺得,那是對她和他們家“十八峰大酒店”的肯定。
新鮮的農家食材,地道的農家口味,誠信的經營理念,給“十八峰大酒店”打響了品牌。食客知道她這裡可以吃到地道的土菜,附近的村民也會將自己抓的魚、摸的螺螄、種的菜送來他們那裡。指著台板上的食材,張潔如數家珍:螺螄是村裡誰摸來的,毛豆莢是誰家自己種的,竹園雞是哪裡買來的……張潔還把記者帶到廚房外的水槽邊,指著在水裡游來游去的汪刺魚說:“今天這魚很好哪,我是從三四個人手裡才收來這麼多的,全是野生的。”
如今,農家菜已經得到了客人的一致肯定,如果是飯點去“十八峰大酒店”,門前總是停滿車子。張潔夫婦正考慮著擴大經營,並且將農家樂的“樂”字也體現出來,讓客人在吃好的同時,也能夠體驗農家耕作、採摘等其他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