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狼鎮

白狼鎮

白狼鎮,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阿爾山市,位於阿爾山市東南部,東、南與五岔溝鎮接壤,西與蒙古人民共和國交界,北與阿爾山林業局毗鄰。白狼鎮區域面積744.53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有2387人。

1953年,內蒙古林業廳在白狼建立阿爾山林區撫育總站,下設白狼森鐵事務所和三十公里撫育分站;1980年7月,改建為興安盟白狼林業局;1998年11月28日,設白狼鎮。 2020年6月,白狼鎮下轄1個社區、2個行政村。

2017年,白狼鎮企業個數共4個,企業從業人數91人,其中工業企業3個; 2018年,白狼鎮工業企業個數共3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

基本情況


白狼鎮
白狼鎮
白狼鎮地處大興安嶺中段嶺脊南側,位於阿爾山市政府所在地東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9°46’43”—120°17’30”;北緯46°53’45”—47°05’37”,北與阿爾山林業局毗鄰,東、南與五岔溝鎮接壤,西與蒙古國交界,邊境線長4公里。現轄一個白樺林社區和林俗村、鹿村兩個特色產業村。鎮轄區總面積720.55平方千米,2387人(2018年),居民主要以林業職工為主。白狼鎮是內蒙古東部“嶺南八局”之一白狼林業局局址駐地。 2017年白狼鎮入選“中國特色小鎮”。
白狼鎮前身為科右前旗阿爾山鎮白狼村,1997年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白狼鎮,1998年11月28日掛牌成立。全鎮共轄3個居民委員會和2個行政村,有蒙、漢、滿、鮮4個民族,居住人口2741人,居民以林業職工為主,約佔城鎮總人口的90%。白狼鎮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與阿爾山市中心僅隔30公里,是東、南方向進入阿爾山市的交通要衝,其距蒙古國邊境線僅20公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歷史沿革


1953年,內蒙古林業廳在白狼建立阿爾山林區撫育總站,下設白狼森鐵事務所和三十公里撫育分站。
1980年7月,改建為興安盟白狼林業局,下設4林場、25科級單位。
1998年11月28日,設白狼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白狼鎮轄白樺林1個居民委員會,下設5個居民小組,人民政府駐白樺林居民委員會。
2020年6月,白狼鎮下轄1個社區、2個行政村。
2020年6月,白狼鎮區劃詳情
白樺林社區林俗村鹿村

人口


2011年末,白狼鎮轄區總人口295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950人,城鎮化率100%,另有流動人口168人。總人口中,男性1506人,佔51%;女性1444人,佔49%;14歲以下251人,佔8.5%;15—64歲2300人,佔78%;65歲以上399人,佔13.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458人,佔83.3%;有蒙古、滿、朝鮮、回4個少數民族,共492人,佔16.7%。2011年,人口出生率3.8‰,人口死亡率7.9‰,人口自然增長率-4.1‰。
截至2017年末,白狼鎮常住人口有2516人。
截至2018年末,白狼鎮戶籍人口有2387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白狼鎮財政總收入856萬元。
2017年,白狼鎮企業個數共4個,企業從業人數91人,其中工業企業3個; 2018年,白狼鎮工業企業個數共3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

農業

白狼鎮耕地面積4萬畝;可利用林地面積99萬畝;糧食作物以大麥、小麥為主;畜牧業以飼養梅花鹿、生豬、羊為主。
2011年,白狼鎮農業總產值0.9億元,比上年增長15%,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84.8%;生產糧食5206.2噸;梅花鹿飼養量1200隻,年末存欄1350隻;生豬飼養量0.2萬頭,年末存欄0.3萬頭;羊飼養量0.1萬隻,年末存欄0.2萬隻。2011年,生產肉類5噸,其中豬肉2噸,牛肉3噸;禽蛋220噸;畜牧業總產值0.1億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4712元。
截至2011年末,白狼鎮累計造林5.5萬畝,林木覆蓋率83.8%,森林蓄積量340萬立方米。

商業

2011年末,白狼鎮有商業網點290個,職工1082人;2011年,白狼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320萬元,比上年增長11%。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末,白狼鎮有文化藝術團體1個,會員70個;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文化行業從業人員22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3人。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白狼鎮有小學1所,在校生57人,專任教師1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白狼鎮教育經費達180萬元。

科學技術

2011年末,白狼鎮有大麥種植合作社1個,林蛙養殖合作社1個,養殖專業合作社1個、鹿業協會1個;各類科技人才27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28人,農村實用人才150人;科技特派員5人,獲國家級優秀科技特派員1名。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白狼鎮有衛生院1個;病床6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6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張,固定資產總值103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3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5人。

體育事業

2011年末,白狼鎮有體育場地5處;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乒乓球賽、排球賽;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0%。

廣播電視

2011年末,白狼鎮有線電視用戶近700戶,電視網路覆蓋率達95%,主幹線全長5千米,信號線路採用光纜傳輸,線路有光接收機15台。

社會保障

2011年,白狼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95戶,人數313人,支出92.1萬元,比上年增長0.1%,月人均245元,比上年增長21%;城市醫療救助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70人次,共支出3.51萬元。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80人,農作物受災面積3000畝,直接經濟損失31萬元,救災支出8萬元。新增就業人員60人,有55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48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2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0%,全年共幫助3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030人,比上年末增加312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746萬人。

基礎設施

2011年末,白狼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20千米,投遞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中國國內函件3.8萬件,中國國內匯票業務完成0.4萬筆,中國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1萬件,業務收入5.5萬元。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3個。固定電話用戶192戶;行動電話用戶2567戶;網際網路埠總數800個,其中已佔用埠總數415個,寬頻接入用戶323戶,比上年增加52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43萬元。
2011年末,白狼鎮鎮區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5000千米,生產能力300噸/日,生活用水150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40%,年人均生活用水2000噸;鎮區6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座,總容量1.3兆伏安,高壓輸電線路2條,總長度45千米,用電負荷2436千瓦;鎮區公園1個,公園面積15畝,園林綠地面積12畝,其中公共綠地9畝,綠化覆蓋率80%。

交通運輸


白狼鎮已形成由鐵路、公路2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網路;鐵路白阿線日均有2列客車停靠,日客運量50人次,年貨運吞吐量2.6萬噸;203省道過境,有縣鄉(鎮)級公路1條,總長5.5千米。
2011年,白狼鎮客運總量4.5萬人次,貨運總量50萬噸。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說法一
白狼鎮地名由蒙古語“白力嘎”演變來的,意為“富饒”。后因語音上的演變,人們便叫成了“白狼”。
說法二
過去此地人煙稀少,冬天大雪鋪天蓋地,常有狼群侵襲村落。由於狼群很大,常常是狼夾著雪,雪卷著狼,滾滾而來,滾滾而去,分不清哪是狼,哪是雪。狼群去時,禽畜一掃而光,人們只好躲在大樹上哀嘆。因此,每當人們看到白雪滾動時,就以為是狼群來了,於是就把這種現象稱為“白狼”。白狼的名字也就由此產生了。
說法三
關於白狼還有一個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不知從什麼地方來了個和尚。因為他是個得道的高僧,又懂醫識葯,經常幫助山民、牧民,聲名遠揚。因其無名,手中總拿一撥啷鼓似的法器,人們就叫他撥啷僧。後來,撥啷僧死於此山上,人們就把此山叫作“撥啷山”,后叫成“白狼山”,白狼也由此而得名。

文物古迹

距白狼鎮9公里,有一個日偽時期留下的遺跡,當地人都叫他南興安炮樓,也叫南興安隧道。當地的老人說在當時這裡有成千上萬的勞工為日軍修建鐵路,隧道和工事,他們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工事建完后,全部勞工都被埋在了萬人坑裡無一生還。日軍修建這條鐵路的主要目的是掠奪阿爾山地區的資源,也是向諾門罕地區輸送軍用物資的重要通道,現在看到的炮樓是日軍保護隧道的關卡,周圍還有暗堡遙相呼應,炮樓一共有六層,地上三層地下三層有地下直通隧道口,這條隧道修建於1933年3月,於1934年正式使用,隧道總長約3000多米(3218.5米),鋼筋混凝土構制,監工為日本人,設計者是天津人是一對雙胞胎姐妹,相傳當時兩姐妹是從山的兩側同時施工,在當時儀器等設備不足的先天條件下,正式打通通道后發現其誤差竟然不到半米,創下了當時開通隧道的奇迹,但是不幸的是在隧道修通后,日本人怕雙胞胎姐妹為中國修建同樣的隧道,將其殘忍的殺害。

風景名勝


白狼峰景區地處大興安嶺中段、嶺脊南側,白狼鎮東南5公里處。白狼峰海拔1511米,山高、林密、溝壑縱橫、河流密布,地理類型多樣,生態系統完整,四季景觀獨特,原生態環境保持良好。峰頂近200公頃的冰川遺跡,為景區搭建了一個天然觀景台。交通便利,緊鄰省道S203公路,距阿爾山市中心僅35公里,烏蘭浩特——阿爾山一級公路50公里。景區以白狼峰及其餘脈為主,將冰川遺跡、原始森林、濕地冰雪、河流湖泊結合狼道文化和林俗文化塑造為旅遊產品。由冰川遺跡、原生態森林地質滑雪度假區、黑瞎子溝工隊、蒙狼山寨、洮兒河漂流、野生動植物觀賞等景點組成。是您避暑、休閑、娛樂、度假、回歸自然、領略興安風光的原生態旅遊景區,2010年10月份晉陞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2015年晉陞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所獲榮譽


2017年8月,白狼鎮入選第二批“中國特色小鎮”。

地理條件


地勢地貌

白狼鎮
白狼鎮
白狼鎮地處大興安嶺中段嶺脊南側,是洮兒河的發源地。全鎮北高南低、西高東低,境內有白浪峰、光頂山、三廣山、望遠山、大黑山和較多的平崗,最高海拔1592m,平均海拔1200m左右,最大坡度35。左右,平均坡度8。左右。

氣象氣候

白狼地區屬寒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溫暖而短促,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4oC。≥10oC的年積溫為1345.9oC,濕潤度1.08;年降水量500mm,無霜期80天左右,主導方向為西和西北風。全年日照時2550小時左右,最大積雪深度70cm。

土壤植被

白狼地區屬角礫岩沉積岩地區,主要岩石有粗石岩、花崗岩和安山岩等,由於氣候寒冷潮濕,生物活動較弱,岩石風化較慢,生成土層較薄,大部分土厚為20—50cm,低洼處70cm左右;該地區土壤多數為酸性和中性土壤,地域性土壤為棕色針葉林土、陰域性土壤、灰色森林土、灰暗色森林土、暗棕土壤、草甸土和沼澤土等。
白狼鎮植被類型屬寒溫帶針闊混交林帶,主要植被由西伯利亞植物區系和蒙古植物區系組成。代表植被類型是以興安落葉松為主組成的針葉林及針闊葉混交林

水文水系

白狼鎮境內有那仁河、小莫爾根河、大莫爾根河和洮兒河。那仁河、小莫爾根河、大莫爾根河分別發源於白狼鎮西部的飛仙嶺、三廣山和大黑山腳下,由東向西流入蒙古國,境內流長為20km。洮兒河為白狼鎮主要河流,發源於高若山西麓,由北向南縱貫全鎮,經烏蘭浩特向南注入嫩江,流經白狼鎮長約40km,河寬10m左右,水深1m左右。

資源特產


白狼鎮
白狼鎮
白狼鎮資源富饒特產豐富,尤其以野生動植物著稱。野生動物種類繁多,主要有馬鹿黑熊狍子猞猁香獐水獺雪兔等;水生動物主要有山哲鯉魚、冷水細鱗魚;禽鳥主要有松雞烏雞飛龍等徠。野生植物資源也非常豐富,主要經濟植物有:蕨菜、廣東菜、燕尾菜、地榆、山杏、東方草莓、刺梅、芍藥;野生菌類有:美味牛肝菌、白蘑、黃蘑等40餘種。僅蕨菜一項每年就可採集出售250餘噸。
白狼曾是阿爾山嶺南地區的中心,40年代。喜扎嘎爾旗在白狼成立努圖克;民國37年(1948年)東蒙古林礦局在白狼設立林礦分局,60年代白狼成為阿爾山林業撫育基地。
白狼在日偽時期,是被日本人掠奪資源最為嚴重的地方,過去成片的原始森林早已不見蹤影,但是在林業工人的努力下,把砍伐過的地方全部補種上了新的樹苗,經過50多個春秋的風雨洗禮,白狼有了新的面貌,森林覆蓋率在阿爾山市位居第一,達到83%左右,遠遠高於阿爾山森公規定的森林覆蓋率的平均值63%。其覆蓋率可以與歐洲一些發達國家相媲美。
各位遊客請看前面那快醒目的牌子“白狼林俗村”。這裡是東北林區的一個典型村落,全村有76戶,241口人,居民多為伐木工人之家。林俗村再現了林區居民的熱情、純樸、好客的古樸民風,來到這裡可以感受林區特有的生活環境,了解林業工人的生活習慣;也可以在這裡吃上一頓飯,嘗嘗環境,了解林業工人的生活習慣;也可以在這裡品嘗林家飯,體驗林家火炕,還可以看到林區婚俗表演,參與林區勞動,感受林區生活。

行政沿革


白狼鎮一是可以提供廉價的勞動力和各種場房;二是位於阿爾山地區的中心位置,向北可以輻射到阿爾山、伊爾施,向東南可以輻射到五岔溝,向西可以輻射到蒙古國;三是臨近火車站,避免了短途運輸,節約費用;四是具有優惠的投資政策,投資回報率高。白狼鎮的轄區面積是744.53平方公里,有第一、第二、第三3個居委會,775戶居民,人口2741人,由漢族、蒙古族和朝鮮族等4個民族構成,到了白狼鎮距阿爾山市有34公里,行車大約需要30分鐘左右。

命名來源


白狼鎮
白狼鎮
白狼地區很多古老優美的傳說,使這裡成為充滿神秘色彩的地區。“白狼”的名字由來,就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白狼是由蒙古語‘白力嘎’演變而來的,為富裕、富饒之意。清朝咸豐年間,呼倫貝爾副都統衙門派專人把九世班禪活佛請去做道場。後來,班禪活佛一行200多人在新巴爾虎左旗官員的引導下,經哈倫·阿爾山去錫林郭勒盟。途經白狼時,活佛發現這裡森林茂密,水草豐美,遂評價說“白力嘎”,意思是說這裡是非常富饒的地方。后因語音上的演變,人們便把“白力嘎”叫成了“白狼”。
第二種說法是,說過去這裡人煙稀少,冬天大雪鋪天蓋地,常有狼群侵襲村落。由於狼群很大,常常是狼夾著雪,雪卷著狼,滾滾而來,滾滾而去,分不清哪是狼,哪是雪。狼群去時,禽畜一掃而光,人們只好躲在大樹上哀嘆。因此,每當人們看到白雪滾動時,就以為是狼群來了,於是就把這種現象稱為“白狼”。白狼的名字也就由此產生了。
關於白狼還有一個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不知從什麼地方來了個和尚。因為他是個得道的高僧,又懂醫識葯,經常幫助山民、牧民,聲名遠揚。因其無名,手中總拿一撥啷鼓似的法器,人們就叫他撥啷僧。後來,撥啷僧死於此山上,人們就把此山叫作“撥啷山”,后叫成“白狼山”,白狼也由此而得名。

南興安隧道


白狼鎮
白狼鎮
距白狼鎮9公里,那裡也有一個日偽時期留下的遺跡,當地人都叫他南興安炮樓,也叫南興安隧道。當地的老人說在當時這裡有成千上萬的勞工為日軍修建鐵路,隧道和工事,他們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工事建完后,全部勞工都被埋在了萬人坑裡無一生還。日軍修建這條鐵路的主要目的是掠奪阿爾山地區的資源,也是向諾門罕地區輸送軍用物資的重要通道,我們看到的炮樓就是日軍保護隧道的關卡,周圍還有暗堡遙相呼應,炮樓一共有六層,地上三層地下三層有地下直通隧道口,這條隧道修建於1933年3月,於1934年正式使用,隧道總長約3000多米(3218.5米),鋼筋混凝土構制,監工為日本人,設計者是天津人是一對雙胞胎姐妹,相傳當時兩姐妹是從山的兩側同時施工,在當時儀器等設備不足的先天條件下,正式打通通道后發現其誤差竟然不到半米,創下了當時開通隧道的奇迹,但是不幸的是在隧道修通后,日本人怕雙胞胎姐妹為中國修建同樣的隧道,將其殘忍的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