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地觀察法

能動地了解自然狀態下的社會現象

實地觀察法,是觀察者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自己的感覺器官或藉助科學觀察工具,能動地了解處於自然狀態下的社會現象的方法。

特點種類


實地觀察法有幾個顯著特點:
(1)它是觀察者有目的、有計劃的自覺認識活動。
(2)它是運用兩類觀察工具進行的觀察活動。這兩類觀察工具是:1)人的感覺器官,其中最主要的是視覺器官——眼睛。2)科學觀察工具,如照相機、攝影機、望遠鏡、顯微鏡錄音機、探測器、人造衛星,以及觀察表格、觀察卡片等。
(3)它的觀察過程是一個積極的能動的反映過程。
(4)它的觀察對象應該是處於自然狀態下的社會現象。
二、實地觀察法的種類
(1)根據觀察者的角色,實地觀察可分為參與觀察和非參與觀察。
參與觀察也稱局內觀察,就是觀察者參與到被觀察人群之中,並通過與被觀察者的共同活動從內部進行觀察。參與觀察按照參與程度的不同,可分為完全參與觀察和不完全參與觀察。完全參與觀察,就是觀察者完全參與到被觀察的人群之中,作為其中一個成員進行活動,並在這個群體的正常活動中進行觀察。不完全參與觀察,就是觀察者以半“客”半“主”身份參與到被觀察人群之中,並通過這個群體的正常活動進行觀察。非參與觀察也稱局外觀察,就是觀察者不加入被觀察的群體,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觀者的身份進行觀察。一般地說,參與觀察比較全面、深入,能獲得大量真實的感性認識,但觀察結果往往帶有一定主觀感情色彩;非參與觀察比較客觀、公允,能增加許多感性知識,但往往只能看到一些表面的甚至偶然的社會現象。
(2)根據觀察的內容和要求,實地觀察可分為有結構觀察和無結構觀察。
有結構觀察也稱有控制觀察或系統觀察,它要求觀察者事先設計好觀察項目和要求,統一制定觀察表格或卡片。在實地觀察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觀察,並作詳細觀察記錄。無結構觀察也稱無控制觀察或簡單觀察,它只要求觀察者有一個總的觀察目的和要求,一個大致的觀察內容和範圍,然後到現場根據具體情況有選擇地進行觀察。有結構觀察能獲得大量翔實的材料,並可對觀察材料進行定量分析和對比研究,但它缺乏彈性,比較費時;無結構觀察比較靈活,簡單易行,適應性較強,但觀察所得的材料比較零散,很難進行定量分析和對比研究。
(3)根據觀察對象的狀況,實地觀察可分為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
直接觀察,就是對當前正在發生的社會現象所進行的觀察。間接觀察,就是通過對物化了的社會現象所進行的對過去社會情況的觀察。所謂物化了的社會現象,是指反映過去社會現象的各種物質載體,例如寫實性繪畫、古迹或遺址、各種腐蝕性或積累性物質痕迹,以及反映一定社會現象的物體或環境等。一般地說,直接觀察簡便易行、真實可靠。間接觀察比較複雜、曲折,它需要比較豐富的經驗和知識,有時還需要科學的鑒定手段和方法,而且在推論時可能發生種種誤差。但是,它可禰補直接觀察的不足,更是對過去社會現象進行觀察的唯一可行的方法。

實施


一、實地觀察的一般原則
(1)客觀性原則。觀察的客觀性,是進行實地觀察的首要的、最基本的原則。
(2)全面性原則。觀察的全面性,是觀察客觀性原則的內在要求。
(3)深入性原則。
(4)持久性原則
(5)法律和道德原則
二、實地觀察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選好觀察對象和環境。要使實地觀察的結果具有典型意義,就應該選擇那些典型環境中的典型對象作為觀察的重點。
(2)選准觀察時間和場合。一定社會現象,總是在一定時間、空間發生的。因此,實地觀察要注意選擇最佳觀察時間和最佳觀察場合。
(3)靈活安排觀察程序。觀察程序有三種安排方法,即主次程序法、方位程序法和分析綜合法。主次程序法就是先觀察主要對象、主要部分、主要現象,然後再觀察次要對象、次要部分、次要現象。方位程序法就是根據觀察對象的位置,採取由近到遠或由遠到近、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等方位逐次觀察。分析綜合法就是先觀察事物的局部現象、后觀察事物的整體,或者先觀察事物的整體、后觀察事物的局部,然後再進行綜合或分析,得出觀察結論。
(4)與被觀察者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為了與被觀察者建立好良好的關係:
①應反覆說明來意,解除被觀察者的顧慮,是他們認識調查的重要意義和對他們的利益。
②應參與被觀察者的某些活動,並通過共同活動來增進了解,建立友誼,廣交朋友。
③應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和道德規範,最好能學會使用當地的方言、俚語,決不要說違反禁忌的話,做違反禁忌的事。
④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被觀察者解決某些困難。
⑤應重點選擇若干有威信、有影響、有能力的當地人作為重點依靠對象,首先與他們建立良好的關係,然後再通過他們去做好其他被觀察者的工作。
⑥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介入被觀察者之間的宗族、房頭、派系糾紛,遇到這類問題應儘可能做好團結工作,起碼是嚴格保持中立。
(5)儘可能減少觀察活動對被觀察者的影響。觀察者要了解處於自然狀態下的社會現象,就必須善於控制自己的觀察活動,盡量減少對被觀察者的影響。
(6)把觀察與思考緊密相反結合起來。在實地觀察中要善於把觀察與思考結合起來,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觀察;要善於把觀察與比較結合起來,在觀察中比較,在比較中觀察。只有這樣,才能捕捉到許多有價值的觀察材料。
(7)及時做好觀察記錄。記錄的方法,最好是同步記錄,即在現場觀察的同時記錄下觀察情況;如果不宜做同步記錄,就應在觀察后儘快追記。
(8)製作觀察記錄工具。有結構的實地觀察,都要設計和製作觀察的記錄工作,即觀察表格、觀察卡片等。

減少觀察誤差


一、產生觀察誤差的原因
(一)就觀察主體—觀察者而言
(1)思想因素。觀察者的立場、觀點、方法和角度不同,觀察同一對象的感受就會大不相同。
(2)知識因素。觀察者的知識水平和知識結構不同,實踐經歷和社會經驗不同,觀察問題的參照系就會不同,因而對同一對象的觀察重點、觀察結果就會發生很大差異。
(3)心理因素。觀察者的興趣、愛好和情緒等心理因素,也會對觀察結果產生一定影響。
(4)生理因素。人類感覺器官的能力,在生理上總是有一定局限的。
(5)其它因素。諸如觀察儀器的精確度,靈敏度不高,觀察儀器和觀察工具失靈,觀察場所不足,觀察角度不對,觀察距離太遠等等,都是造成觀察誤差的重要原因。
(二)就觀察客體—觀察對象而言
(1)由於客觀事物發展不成熟,其本質尚未通過現象充分暴露出來,觀察就很難避免產生某些誤差。
(2)由於觀察活動引起的被觀察者的反應性心理和行為,必然會造成反應性觀察誤差。
(3)人為的假象更是造成觀察誤差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減少觀察誤差的途徑和方法
(1)正確選擇觀察人員。
一個合格觀察人員必須具備一定條件,其中最基本的有兩條:一是感覺器官正常,特別是視覺器官不能有嚴重缺陷;二是求實精神,觀察對象是什麼情況就觀察什麼情況、記錄什麼情況,決不能憑主觀願望添油加醋或故意隱瞞,更不能歪曲或捏造事實。
(2)認真進行思想教育。
對觀察人員特別要注意進行兩個方面的教育:一是要有認真負責的態度,要教育觀察人員嚴格按照觀察提綱、表格或卡片的要求進行觀察和記錄。二是要認識有關觀察課題的重要意義,注意培養觀察人員對觀察課題的興趣和感情。
(3)做好必要知識準備。一是應該有與觀察課題有關的各專門學科理論知識。二是應該有關於觀察對象的歷史和現狀的知識。三是應該有觀察方法和觀察工具的知識,以及進行實地觀察的經驗和技能。
(4)不斷加強感官訓練。
(5)合理安排觀察任務。
任務的安排,應以感覺器官的承受能力為限。
(6)充分利用科學儀器。
在實地觀察中,應根據具體情況,儘可能使用顯微鏡、望遠鏡、各種測量儀器、照相機、攝影機、錄音機等科學儀器和各種度、量、衡工具,充分發揮這些儀器和工具的放大、延伸、計量、記錄等功能。
(7)努力控制觀察活動。
觀察者應該努力控制自己的觀察,儘可能減少或消除觀察活動對被觀察者的影響,這是減少反應性觀察誤差的重要途徑。
(8)進行縱橫對比觀察。
對於比較複雜的事物或比較重要的社會現象,應該選擇不同類型的觀察對象進行橫向對比觀察,或者對同一觀察對象進行縱向重複對比觀察。

評價


一、實地觀察法的優點
實地觀察法的最大優點是它的直觀性。
與直觀性相聯繫,實地觀察法的另一重要優點是它的可靠性。實地觀察、特別是非介入性的調查方法,它主要是觀察者單方面的觀察活動,一般不依賴語言交流,不與被觀察者進行人際交往。因此,它有利於對本能夠或不需要進行語言交流的社會現象進行調查,有利於排除語言交流或人際交往中可能發生的中中誤會和干擾。實地觀察、特別是參與觀察,有利於直接與被觀察者接觸,有利於在與被觀察群體的共同活動中與觀察者建立感情、增進信任和友誼,並在此基礎上深入、細緻地了解被觀察者在各種不同情況下的具體表現。
最後,實地觀察法簡便易行,適應性強,靈活性大,可隨時隨地進行,觀察人員可多可少,觀察時間可長可短,只要到達現場就能獲得一定的感性知識。因此,它是一種使用得最為廣泛的調查方法。
二、實地觀察法的缺點
實地觀察法的最大缺點是它的表面性和偶然性。
實地觀察的另一個重要缺點是受時間、空間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實地觀察的對象和範圍有很大的局限性。實地觀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定的觀察誤差,而且觀察結果往往取決於觀察者的主觀狀況。
此外,實地觀察需要花費較多的人力和時間,獲得的資料往往不利於進行定量研究等,也是實地觀察法難以避免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