脛骨點高

脛骨點高

脛骨點高/脛骨上點高(tibial height,M15):脛骨點(ti)至地面的垂距。在體育測量中稱之為小腿長A,等於小腿長加足高(內踝高) 。

運動實踐已證明,小腿相對較長有利於運動,(小腿長A/身高)×100指數、(小腿長A/下肢長B)×100指數、[(下肢長B-小腿長A)/小腿長A]×100指數在田徑運動的徑賽和跨躍項目的選材上較為重要。

Crural指數=(小腿長/大腿長)×100,指數高的人更適於參加跳的運動,幾乎所有跳躍的動物都有非常高的Crural指數,如跳兔、袋鼠、跳鼠等。大腿短、小腿長可謂之羚羊腿。

測量方法


(1)脛骨點/脛骨上點(tibiale,ti):脛骨內側髁的內側緣上最高的一點。令被測者彎曲膝部,在膝部髕韌帶的內側,探得股脛兩骨之間的凹窩,再以手指觸摸脛骨內側髁上緣,則很易確定此測點。
脛骨點高
脛骨點高
(2)使用儀器:帶滑動觸角的鋼板直尺。
測量方法:受試者站立、左腿抬起、屈膝將腳踩於凳上,全腳掌貼於凳面,小腿與凳面垂直。鋼板尺垂直立於測量腿內側凳面上,測量者蹲於測量腿的右側,測量左脛骨內側髁上緣(即膝關節內側關節縫)至凳面的垂直距離。測試誤差不得超過0.5厘米。
注意事項:
①脛骨內上髁上緣點要正確。測試者用左手拇指外側,自受試者髕腱內側沿膝關節縫向內側觸摸,即可摸准測量點。
②小腿要與地面垂直,鋼板尺要與脛骨平行。

相關概念


(1)下肢全長/下肢長:髂前上棘點高減去適當數值。
相關概念
相關概念
全腿長/腿長:髂前上棘點高減去內踝下點高所得數值之96%。
大腿長:髂前上棘點高減去脛骨上點高所得數值之93% 。
小腿長:從脛骨點(ti)至內踝點(sph)的垂直距離。
內踝下點高/內踝點高/內踝高/足高:內踝下點(sph)至地面的垂距。
(下肢全長=全腿長+內踝高;全腿長=大腿長+小腿長;脛骨點高=小腿長+內踝高)
(2)腓骨頭高:從腓骨頭點(cf)至地面的垂距。
外踝高:從外踝點(mf)至地面的垂距。
(3)大轉子點高/大轉子高/下肢長B:從大轉子點(tro)至地面的垂距。
(4)膝高:從臏骨中點(pc)至地面的垂距。
小腿肚高/腿肚高:從小腿腿肚向後最突出點至地面的垂距。
(5)坐姿膝高/坐姿髕骨上緣高:從臏骨上方的大腿上表面至地面的垂距。
小腿加足高/腘高/坐位高/坐面高:膝彎屈成直角,從擱足面至膝彎屈處大腿下表面的垂距。
(在體育測量中,小腿加足高指的是脛骨點高,大於腘高/坐位高(坐面高) 。)

人種差異


(1)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種族人體尺寸差異較大,即使在同一國家,不同區域也有差異。對美國空軍中男性黑人和白人軍人所作的人體測量調查表明:他們的平均身高雖然相同,但是黑人軍人群體的四肢長度大於白人軍人群體;相反,其軀幹長度卻比白人軍人群體的短。對美國空軍和日本空軍的人體測量數據加以比較后,研究人員發現,日本人雖然在身材上矮些,但他們的平均坐高值與美國空軍人員的該值相差不多(說明兩者間身高值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下肢長度上)。
不同種族之間,上肢相對長度的差異性與下肢相對長度的差異性是相類似的。有研究表明,不同種族間身體的差異主要是由於四肢的遠端部分(即前臂長和小腿長)在長短上的差異引起的,而不是由於四肢的近端部分(即上臂長和大腿長)的長短差異所致。
日本人的坐高與歐美人相比大致相當,但是小腿加足高卻基本上要低數厘米,如圖所示:
脛骨點高
脛骨點高
(2)Таннер(1955年)也指出,與歐洲人相比,黑人相對長腿。有趣的是,腿相對長的群體的小腿大腿指數((脛骨長/股骨長)×100)有達到85%以上的趨勢。這些群體不僅小腿節段相對長,而且前臂與上臂相比一般較長。
黑人軀幹短,四肢長,黑人的四肢比其他人種長5厘米左右。由於下肢長、重心高、穩定角減少,有利於快速靈活。小腿長在跑時使肢體末端獲得更大的線速度,有利蹬地,以獲得更大的支撐反作用力。
(3)Crural指數可作為人或動物生活地區年均氣溫的衡量指標,低緯度地區的人或動物類群該指數大於高緯度地區的人或動物類群。
不同地區的人Crural指數如圖冊所示:
不同地區的人Crural指數
不同地區的人Crural指數

動物差異


奔跑

羚羊腿
羚羊腿
研究動物運動的專家發現,動物的小腿骨(脛骨)與大腿骨(股骨)的長度比值可以反映該種動物的運動速度。比如,善於負重、行走不快的大象,其比值為0.60;比賽用的駿馬奔跑速度很快,其比值達到0.92;今天動物世界的快跑能手——羚羊,比值是1.25。這項研究成果說明,動物的脛、股比值大,即脛骨較長,其運動速度就較快。這個理論適用於研究其它動物。(原文來自《熱血恐龍 古生物學中的一場革命》(英)德斯蒙德(A.J.Desmond)著;甄朔南等譯。)
大腿短、小腿長可謂之羚羊腿。

跳躍

Crural指數
Crural指數
動物的Crural指數
動物的Crural指數
小腿和大腿長度的比例稱為Crural指數,與素質有關。指數高的人(小腿比大腿長)更適於參加跳的運動。幾乎所有跳躍的動物都有非常高的Crural指數,如跳兔208.5、袋鼠172、跳鼠152等,而人類平均只有80多。
袋鼠的Crural指數
袋鼠的Crural指數
不同種類的袋鼠的Crural指數如圖所示,其中最高為紅袋鼠202。

運動員選材


[(下肢長B-小腿長A)/小腿長A]×100
[(下肢長B-小腿長A)/小腿長A]×100
運動實踐證明小腿長加足高大於大腿長會有利於運動。運動員一般小腿長加足高大於大腿長。選材時,[(下肢長B-小腿長A)/小腿長A]×100指數反映了運動員大腿長與小腿長A之比,該指數在選拔以下肢為主的運動項目中較為重要。
(註:由於大腿頂端難以找到確定的測點,所以不易進行精確的測量,股骨頭頂端雖是一個較好的起點,但探尋困難且不易準確。因此,在體育測量中,大腿長用大轉子點高減去脛骨上點高表示,該長度小於真正的大腿長(股骨長) 。)
田徑運動員
田徑運動員
(1)大小腿長度之比:比值越小小腿越長。從跑的技術結構看,小腿長,有利於大腿以髖關節為軸心前後擺動,大腿較短前擺快而省力,主導大腿彎曲肌肉群負荷強度也較小,在擺動腿做下壓扒地動作時,大腿較短下壓動作更快速省力。而以膝關節為軸心的小腿做扒地動作時,在角速度相同的情況下,小腿較長,腳掌對地面扒地速度就大於小腿較短者,有利於支撐緩衝動作與縮短支撐時間。因此要注意優選小腿長者。上海體科所提出的短跑運動員比大小腿長指標模式,男子為95%以下,女子為96%以下。
(2)常人此指數為100左右,這一數據是游泳選手的重要指標,女運動員94左右,優秀男運動員平均90左右。我國田徑選手的這一指標僅次於游泳選手,目前我國田徑跑跳項目男為95左右、女為97左右(跑跳項目理想的標準是90以下),投擲為97左右。
從生物力學角度看,在下肢摺疊式擺動時,大腿短,即阻力臂短,主動肌能進行省力性工作(與大腿長者比較),而且,擺動半徑小、擺動速度快,可提高動作頻率。
NBA
NBA
(3)在選跳高苗子時,不應該單純去追求他的身體高度,因為有些少兒個子雖然很高,可是體型卻是“三長兩短”,即頭長、頸長、腰長的三長,腿短、小腿短的兩短。在腿長於軀幹的學生中挑選小腿長於大腿的學生。一個優秀的跳高運動員,必須以快速助跑、快速起跳為指導思想,而小腿長的運動員就能達到“快速”的要求。反之,則達不到這個要求。
小腿長/身高指數對比,蘇聯和我國籃球運動員均比對照組約大1%左右。

理論依據


脛骨點高
脛骨點高
如圖所示,從建立數理模擬的公式可以看出小腿較長些有利於上舉力。青少年運動員大、小腿長度與起跳高度之間具有相關性,而小腿比大腿長更有利於起跳效果,在其條件相似情況下可作為選材的依據。

粗略判斷


跳高、跳遠選材
跳高、跳遠選材
觀察方法:
一是下蹲測試法,兩腳平穩站在地面上,兩臂前平舉,自然下蹲,兩坐骨盡量靠近兩腳跟骨,兩腳跟不許離開地面,如能蹲穩,說明小腿長(見圖A)。如下蹲后,身體重心后倒,蹲不穩,說明大腿長(如圖B) 。
脛骨點高
脛骨點高
粗略判斷大小腿比例
粗略判斷大小腿比例
二是身體俯卧在墊上,用後腳跟擊打臀部頂端,打不著者小腿短。
(註:大腿長是股骨長,股骨是人體最粗最長的長骨。小腿有兩長骨,即脛骨和腓骨,通常小腿長指脛骨長,也有文獻指腓骨長。國人股骨長於脛骨7-10cm,只有脛骨長加上足高后(即脛骨點高),才能接近或超過股骨的長度。而人類的(脛骨長/股骨長)×100平均只有80多。
也就是說,我們平常說的運動員、模特或某些人“小腿比大腿長”,一般情況下,只是(脛骨長/股骨長)×100指數比普通人高而已,並不能得出他們脛骨比股骨長。)

相關數據


中國

《中國成年人人體尺寸(GB10000-88)》節選,以供參考:
年齡分組項目男女差
男18-60歲,女18-55歲身高(mm)16781570108
脛骨上點高(mm)44441034
(脛骨上點高/身高)×10026.4626.110.35
小腿長(mm)36934425
(小腿長/身高)×10021.9921.910.08
(小腿長/脛骨上點高)×10083.1183.90-0.79
內踝下點高=脛骨上點高-小腿長(mm)75669
(內踝下點高/身高)×1004.474.200.27
(內踝下點高/脛骨上點高)×10016.8916.100.79
18-25歲身高(mm)16861580106
脛骨上點高(mm)44641234
(脛骨上點高/身高)×10026.4526.080.38
小腿長(mm)37234626
(小腿長/身高)×10022.0621.900.17
(小腿長/脛骨上點高)×10083.4183.98-0.57
內踝下點高=脛骨上點高-小腿長(mm)74668
(內踝下點高/身高)×1004.394.180.21
(內踝下點高/脛骨上點高)×10016.5916.020.57
26-35歲身高(mm)16831572111
脛骨上點高(mm)44441034
(脛骨上點高/身高)×10026.3826.080.30
小腿長(mm)37034426
(小腿長/身高)×10021.9821.880.10
(小腿長/脛骨上點高)×10083.3383.90-0.57
內踝下點高=脛骨上點高-小腿長(mm)74668
(內踝下點高/身高)×1004.404.200.20
(內踝下點高/脛骨上點高)×10016.6716.100.57
男36-60歲,女36-55歲身高(mm)16671560107
脛骨上點高(mm)44140734
(脛骨上點高/身高)×10026.4526.090.36
小腿長(mm)36734126
(小腿長/身高)×10022.0221.860.16
(小腿長/脛骨上點高)×10083.2283.78-0.56
內踝下點高=脛骨上點高-小腿長(mm)74668
(內踝下點高/身高)×1004.444.230.21
(內踝下點高/脛骨上點高)×10016.7816.220.56

日本

《AIST人體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1-92》節選,以供參考:
項目男女差
身高(mm)17141591.3122.7
大轉子點高(mm)875.7814.561.2
(大轉子點高/身高)×10051.0951.18-0.09
大轉子點高-脛骨上點高(mm)433.7409.724
[(大轉子點高-脛骨上點高)/身高]×10025.3025.75-0.44
[(大轉子點高-脛骨上點高)/大轉子點高]×10049.5350.30-0.77
[(大轉子點高-脛骨上點高)/脛骨上點高]×10098.12101.21-3.09
脛骨上點高(mm)442404.837.2
(脛骨上點高/身高)×10025.7925.440.35
(脛骨上點高/大轉子點高)×10050.4749.700.77
小腿長=脛骨上點高-內踝下點高(mm)374.5338.935.6
(小腿長/身高)×10021.8521.300.55
(小腿長/大轉子點高)×10042.7741.611.16
[小腿長/(大轉子點高-脛骨上點高)]×10086.3582.723.63
(小腿長/脛骨上點高)×10084.7383.721.01
內踝下點高(mm)67.565.91.6
(內踝下點高/身高)×1003.944.14-0.20
(內踝下點高/大轉子點高)×1007.718.09-0.38
(內踝下點高/脛骨上點高)×10015.2716.28-1.01
《size-JPN 2004-2006》不同年齡層次的身高、脛骨上點高以及(脛骨上點高/身高)×100,以供參考:
年齡(歲)身高(mm)脛骨上點高(mm)(脛骨上點高/身高)×100
男女差男女差男女差
20-24170415821224273893825.0624.590.47
25-29171015901204263903624.9124.530.38
30-34171315841294263873924.8724.430.44
35-39171015851254253883724.8524.480.37
40-44170515791264233883524.8124.570.24
45-49169715621354203843624.7524.580.17
50-54169115551364193823724.7824.570.21
55-59167315501234143793524.7524.450.29
60-64164515351104063753124.6824.430.25
65-69163515191164053723324.7724.490.28
70-74162214961264043703424.9124.730.17
75-79160414731314003653524.9424.780.16

美國

《2010 Anthropometric Survey of U.S. Marine Corps Personnel: Methods and Summary Statistics》節選,以供參考:
項目男女差
身高(cm)162.49175.3412.85
大轉子點高(cm)85.0891.456.37
(大轉子點高/身高)×10052.3652.16-0.20
大轉子點高-脛骨上點高(cm)40.8443.622.78
[(大轉子點高-脛骨上點高)/身高]×10025.1324.88-0.26
[(大轉子點高-脛骨上點高)/大轉子點高]×10048.0047.70-0.30
[(大轉子點高-脛骨上點高)/脛骨上點高]×10092.3191.20-1.12
脛骨上點高(cm)44.2447.833.59
(脛骨上點高/身高)×10027.2327.280.05
(脛骨上點高/大轉子點高)×10052.0052.3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