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頭

支撐身體上半部分的兩根骨頭

徠股骨頭(caputfemoris)呈圓形,約佔一圓球的2/3,其上完全為關節軟骨所覆蓋,在其頂部微後有一小窩,稱為股骨頭凹,為股骨頭韌帶附著處,股骨頭可由此獲得少量血供。

概述


股骨頭就是支撐身體上半部分的兩根骨頭,具體位置在骨盆下方。股骨是人體最重要的骨骼,股骨頭更為重要,人的直立行走、活動、勞動都依靠股骨頭的支撐作用。
股骨頭疾病最常見的就是股骨頭壞死。股骨頭壞死即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又稱無菌性股骨頭壞死。其癥狀是由於不同致病原因破壞了股骨頭的血液供應,因骨缺血而發生股骨頭骨質壞死。

輔助結構


1.股骨頭韌帶:位於關節內,連結股骨頭凹和髖臼橫韌帶之間,為滑膜所包被,內含營養股骨頭的血管。當大腿半屈並內收時,韌帶緊張,外展時韌帶鬆弛。
2.股脛關節是球窩關節,股髕關節是滑車關節,二者合起來為滑車球窩關節。從關節面形態看,關節頭比關節窩大得多,可造成膝關節的不穩固,同時又由於膝關節是處於全身最大的兩根骨槓桿——股骨和脛骨之間,在站立、走、跑、跳中,都要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因而容易產生關節損傷。

股骨頭頸的血供


股骨頭的主要供血血管包括旋股內側動脈、旋股外側動脈、閉孔動脈、臀上動脈、臀下動脈、髂腰動脈。1980年Crock等通過對人體股骨頭頸的動脈供應研究認為股骨頭頸的動脈供應認為:(1)股骨頸基底動脈環,此由位於股骨頸基底關節囊附著處的後部旋股骨內動脈分支和前方的旋股外動脈分支構成。(2)由基底動脈環等骨距發出的分支,沿粗隆間線穿透髖關節囊,於股骨頸后側,經環狀纖維下方,沿股骨頸滑膜反折部深面向上達股骨頸交界處的關節軟骨緣,股骨上端的干骺端動脈和骨骺動脈均由這些分支發出。(3)圓韌帶動脈。周冬楓等通過對10具男性屍體的髖關節囊血供的研究,認為其從各動脈在關節囊上的分佈來看,這些動脈對關節囊血供所起作用的重要性依次為:旋股內側動脈,旋股外側動脈,臀上動脈,臀下動脈,閉孔動脈以及髂腰動脈,並認為由上述動脈匯聚而成的關節囊血管網和股骨頸基底動脈環是髖關節的主要動脈來源。

股骨頭壞死


外傷導致股骨頭壞死的原因在於供應股骨頭的血管受損所致,如側方骨骺血管受損。這些血管受損后,股骨頭全部或部分失去血運
股骨頭壞死
股骨頭壞死
,傷后血運阻斷8小時后即可造成缺血壞死。由此可見,在有移位的股骨頸骨折中,骨壞死很早即可發生。股骨頭缺血壞死占股骨頸移位骨折的85%和無移位骨折的15%—25%。
有報告稱,在粗隆間骨折穿針后也有股骨頭缺血壞死發生,這是由於股骨頭穿針所致,因為在穿針過程中可能傷及外側骨骺血管(穿針由股骨頭側上方或後方進入股骨頭)。這個血管的損傷可造成股骨頭局部缺血壞死,最後在股骨頭上部負重部位發生塌陷。另外,有時對髖部的直接打擊也會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急性髖關節脫位也可以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癥狀

①疼痛。疼痛可為間歇性或持續性,行走活動后加重,有時為休息痛。疼痛多為針刺樣、鈍痛或酸痛不適等,常向腹股溝區,大腿內側,臀后側和膝內側放射,並有該區麻木感。
徠②關節僵硬與活動受限。患髖關節屈伸不利、下蹲困難、不能久站、行走鴨子步。早期癥狀為外展、外旋活動受限明顯。
③跛行。為進行性短縮性跛行,由於髖痛及股骨頭塌陷,或晚期出現髖關節半脫位所致。早期往往出現間歇性跛行,兒童患者則更為明顯。
④體征。局部深壓痛,內收肌止點壓痛,4字試驗陽性,伽咖s征陽性,A11is征陽性TKdele叻uq試驗陽性。外展、外旋或內旋活動受限,患肢可縮短,肌肉萎縮,甚至有半脫位體征。有時軸沖痛陽性。
⑤X線表現。骨紋理細小或中斷,股骨頭囊腫、硬化、扁平或塌陷。

類型

股骨頭
股骨頭
股骨頭壞死的分型根據壞死部位的範圍大小和形狀分為六類,具體如下:
①股骨頭全部壞死。較少見,是指股骨頭從關節邊緣起全部壞死。頭下型股骨頸骨折常常可以引起全頭壞死。
②股骨頭錐(楔)形壞死。最多見。正常股骨頭分為中心持重區和內、外無壓區。頭中心錐形壞死即為持重區骨壞死。
③股骨頭頂半月狀壞死。發生率很高,骨壞死發生於股骨頭的前上方,死骨呈半月狀,髖關節蛙式外展位X線照片顯示最為清楚。
④股骨頭灶性骨壞死,是最輕的。這一類型一般不發生股骨頭塌陷。⑤股骨頭核心性壞死。
⑥非血管性骨壞死。
骨壞死的發生,演變和結局,有其規律性病理過程,即壞死發生一死骨被吸收一新骨形成。X線表現不管壞死範圍大小,單發或多發,都是這一過程的縮影。股骨頭壞死的X線分期方法很多,但我們一般採用Arlet,Ficat和Hageffard的5期分法:
Ⅰ期(前放射線期)此期約有50%的患者可出現輕微髖痛,負重時加重。查體:髖關節活動受限,以內旋活動受限最早出現,強力內旋時髖關節疼痛加重。X線顯示:可為陰性,也可見散在性骨質疏鬆或骨小梁界限模糊。
Ⅱ期{壞死形成,頭變扁前期)臨床癥狀明顯,且較I期加重。X光片顯示:股骨頭廣泛骨質疏鬆,散在性硬化或囊性變,骨小梁紊亂、中斷,部分壞死區,關節間隙正常。
Ⅲ期(移行期)臨床癥狀繼續加重。X光片顯示:股骨頭輕度變扁,塌陷在2mm以內,關節間隙輕度變窄。
Ⅳ期(塌陷期)臨床癥狀較重。下肢功能明顯受限,疼痛多緩解或消失,患肢肌肉萎縮。X光片顯示:股骨頭外輪廓和骨小梁紊亂、中斷,有半月征,塌陷大於2mm,有死骨形成,頭變扁,關節間隙變窄。
Ⅴ期(骨關節炎期)臨床癥狀類似骨性關節炎表現,疼痛明顯,關節活動範圍嚴重受限。X光片顯示:股骨頭塌陷,邊緣增生,關節間隙融合或消失,髖關節半脫位。正確的診斷和分期,對決定治療方法和治療效果有密切的關係。早期治療可防止骨壞死的股骨頭塌陷。如果在X線上發現或懷疑有骨壞死,可繼續做磁共振(MRI)或CT掃描。但以上兩種檢查費用較高,故一般建議患者拍骨盆正位X線片即可,或加拍雙側髓部X線片,屈髖至90°外展位髖關節片。
治療可以採用下面幾種藥材川雪、陳皮、鬱金、制點月各10g,制蟲千15g,芷、二土、申姜、制斤米各10g,狗脊15g,牛膝6g,透骨草10g,乳香、沒藥各3g,土蟲9g,血竭3g,麝香0.3g(研細分2次沖服),蒼朮、靈仙、白朮、紫河車各10g,制草氏15g,復方公英粉60。
易患人群通過多年研究,骨病專家在股骨頭壞死的高危人群中研究總結出那些易引發股骨頭壞死癥狀因素: 1、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者
患者長期病情沒有得到控制或治療療效,需要長期大量服用糖皮質激素來控制病情。2、長期大量飲酒者
酒精中毒造成的骨質疏鬆也是引發股骨頭壞死的原因之一。有長期大量飲酒習慣的朋友,如發現兩髖關節或臀後部、腹股溝區等處疼痛,年齡又在30~50歲(喝酒引發的股骨頭壞死多發年齡段),一定要小心,儘快去醫院做CT或核磁共振檢查,可以看出骨質出現的一些細微變化。股骨頭壞死在臨床上已經很多見,成為影響人們身體健康、致殘率很高的多發疾病。近些年來,酗酒引起的股骨頭壞死的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在一些醫院已佔全部股骨頭壞死住院病人的1/3,造成的危害十分嚴重。3、有過髖部外傷史者
生活、工作、運動中不慎而造成的股骨頸骨折、髖關節脫位或無骨折脫位的髖部外傷均可造成供應股骨頭的血管受到損傷,為以後的股骨頭壞死埋下了很大的隱患。其中以股骨頸骨折併發股骨頭壞死者最為多見,約佔到該類骨折的30%。4、患有風濕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等)者
風濕性疾病則指一大類病因各不相同但共同點為累及關節及周圍軟組織,包括肌、韌帶、滑囊、筋膜的疾病。關節病變除有疼痛外尚伴有腫脹和活動障礙,呈發作與緩解交替的慢性病程,部分患者且可出現關節致殘和內臟功能衰竭,使得骨質鬆軟,從而觸發骨變,導致股骨頭壞死。5、其他
潛水、飛行人員、肥胖症、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痛風、需接受放療者、燒傷后、血紅蛋白病等,也是容易發生股骨頭壞死的高危人群。疾病後遺症根據肖氏股骨頭壞死Ⅲ期—Ⅸ型(股骨頭壞死三期九型)分期法的原則,股骨頭外形的破壞程度,直接影響股骨頭壞死患者愈后的後遺症,所以肖氏以股骨頭壞死Ⅲ期—Ⅸ型的分期方法中Ⅲ期來論述股骨頭壞死的後遺症。Ⅰ期的後遺症股骨頭軟骨下斷裂,骨小梁與軟骨分離,股骨頭內多處裂縫樣透亮帶狀改變,股骨頭外形正常或基本正常。
通過治療,95%的患者完全徹底治癒,與正常人完全一樣地參加工作。只有5%的患者,未很好的休息治療,行走過多,而出現0.5-1mm的塌陷,出現短期輕度跛行的後遺症,但在治癒后的半年裡或1年以後,這一跛行的後遺症會逐漸消失。Ⅱ期的後遺症股骨頭軟骨下斷裂,骨小梁與軟骨分離,股骨頭內多處裂縫樣透亮帶狀改變,股骨頭內多處片狀或帶狀硬化性高密度骨質改變,股骨頭塌陷、扁平肥大征像,骨小梁減少或消失,其垂直塌陷高度≤5mm,關節間隙2mm左右。
通過治療,85%的患者臨床治癒,達到髖關節行走無疼痛、無跛行、功能基本正常,行走時外觀形象正常,非重體力工作正常。在臨床治癒的患者中,有20%的患者股骨頭塌陷嚴重,股骨頭扁平,股骨頭外側嚴重增生。出現久坐后,站起來行走10步左右或行走10-20米髖關節疼痛,繼續行走疼痛癥狀逐漸消失;行走超過幾里路或10幾里路后,髖關節又出現脹痛的後遺症,但是立即停止走路,休息5分鐘脹痛癥狀會消失,還可以繼續行走;出現外展功能受限和跛行的後遺症。Ⅲ期的後遺症股骨頭骨質斷裂,骨小梁消失或大部分消失,股骨頭內多處大面積囊狀透光改變,多處硬化性高密度骨質改變,股骨頭嚴重塌陷變形、扁平肥大,其垂直塌陷高度>5mm,關節間隙狹窄2mm以上或消失。
通過治療,75%的患者臨床治癒,達到髖關節行走無疼痛,但是髖關節功能受限,走路跛行。在臨床治癒的患者中,由於患者股骨頭塌陷嚴重,股骨頭扁平,髖臼及股骨頭外側嚴重增生。出現久坐后,起來行走10幾步,或行走30-50米髖關節疼痛,繼續行走疼痛癥狀逐漸消失的後遺症;出現行走3-5里或7-8幾里路髖關節脹痛的後遺症,但是立即停止走路,休息5分鐘脹痛癥狀會消失,還可以繼續行走;出現外展功能受限和跛行的後遺症。注意事項重視精神調養重視精神調養,避免不良刺激,其基本內容有二:(1)盡量避免外界環境的不良刺激對人體的影響。一個優美的自然環境,良好的社會環境,幸福的家庭氛圍,有利於精神的調養,因而要積極創建這種環境和氛圍,盡量避免來自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家庭因素等方面的不良刺激。家庭成員和患者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本病,防止因外源性的精神刺激又間接地形成了內源性因素對機體產生的不良刺激。精神負擔可間接地影響機體有序的生理機能,也可因異常的情志變化,加重病情,影響身心健康。(2)提高自我心理調攝能力。過激過久的情志刺激,只有在超越人的心理調節範圍時,才能成為致病因素,亦即《靈樞·本臟》所說的:“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臟不受邪矣。”因而要求患者能通過養生保健手段,達到自我心理調節,以提高人的精神正氣,對機體營造一個能產生抗病治病能力的條件。房事有節對於成年人,已婚的病患者,要節制性慾和性生活,傳統醫學認為,性生活要消耗腎精,對治療本病極為不利。因此在未治癒前,必須加以節制。如果消耗過度或不加以節制,必致腎虛,腎虛不能充養其骨。以致使骨質鬆軟脆弱,抗病能力下降。保健養身我國的氣功養生與治病之術,是中華文化遺產的瑰寶。它不是迷信,只是少數別有用心的人給它冠以神秘的面紗,肆意歪曲它。現代科學技術對氣功的研究資料已不斷證明,氣功養生術是一門學問,其內容十分豐富,如五禽戲、太極拳、易筋經、八卦掌等,都各具特色。有的以動為主,旨在運動健身,使人體各部位的關節筋骨肌肉得到充分的鍛煉,使百脈通暢,氣血調和,各系統機能活躍。有的以靜為主,主動地煉意、氣、形,強調自我的身心鍛煉,從而更好發揮其保健抗病的功效。據說美國有的醫學科學工作者,將在少年兒童時期的男女和進入老年時期的男女,組織長期打太極拳作為健身的體育鍛煉,經數年後,其測得結果表明:兒童不缺鈣,身體素質高,不易患骨骼上的疾病。老年人不易患股骨頭壞死症,摔跤后骨的應力增強,不易骨折等。他們的結論是:以打太極拳進行體育鍛煉,達到養生治病目的,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對生長發育期的兒童也同樣有效。所以,在股骨頭各期治療中的下地活動期,可以根據病情需要,堅持做以動為主或以靜為主的氣功保健性輔助治療,以增加肌肉骨骼的應變調節能力。
DCR血管融通療法:
DCR血管融通療法是治療股骨頭壞死的一種較為新穎的方法之一,它運用的是高超的動脈插管技術,採取將藥物直接注入供應股骨頭的血管,使血管擴張、痙攣解除,並溶通血栓阻塞,從而改善股骨頭的血運,這一治療方法,若配合其他藥物治療,可以為相關疾病與治療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avascularnecrosisofthefemoralhead,ANFH)是骨科上的常見病,致殘率很高。介入治療ANFH,即在X線電視下採用股動脈插管,經股深動脈至旋股內側動脈或旋股外側動脈直接給葯。

相關疾病與治療


非手術治療

1.保護性負重,避免撞擊性和對抗性運動。對早、中期患者,可減輕疼痛,建議應用雙拐,不主張使用輪椅。
2.藥物治療,包括中、西藥。(1)西藥:對早期壞死可選用抗凝,增加纖溶,擴張血管等藥物,如低分子肝素前列地爾等。應用抑制破骨和增加成骨的藥物,如磷酸鹽製劑、美多巴等。視壞死情況,藥物可單獨使用,也可配合保髖手術應用。(2)中醫藥治療:中醫藥防治股骨頭壞死強調早診早治和整體調節,根據中醫證候遣方用藥。以活血祛瘀為基本防治大法,輔以通絡止痛、補腎健骨、健脾利濕等,根據患者的不同臨床證候表現而選擇具體的防治方法。已有淫羊藿木豆葉等中藥製劑在臨床使用。對未塌陷無癥狀或有癥狀但未累及股骨頭外側柱的股骨頭壞死可以使用中藥,中藥也可用於配合保髖手術,有助於提高保髖療效。
3.物理治療:包括體外衝擊波、電磁場、高壓氧等。

保髖手術治療

保髖手術治療包括髓芯減壓或聯合自體骨髓單個核細胞植入;病灶清除,帶或不帶血運的骨移植。
截骨術三大類:
1.髓心減壓術。對減輕疼痛有效,建議應用細鑽(3.5mm),股骨頭內多處鑽孔。2.自體骨髓單個核細胞植入。尚在試驗階段,謹慎採用。3.壞死病灶清除,帶或不帶血運的骨移植。病灶清除的入路包括有經股骨大轉子下,前路經股骨頭、頸交界處開窗及經股骨頭軟骨瓣(trap-door),各有優缺點,可選擇應用。減壓的同時應植骨。4.遊離血管腓骨移植療效確切,技術要求較高。5.帶血管骨移植。包括帶旋髂深、淺動靜脈髂骨移植,帶旋股外側分支大轉子骨,帶臀中肌支大轉子骨等。6.帶肌蒂骨移植。帶股方肌骨移植為常用方法。7.同種異體或自體腓骨移植,人工骨製品支撐植骨。8.打壓植骨術。自體骨、異體骨加或不加人工骨及BMP2。9.截骨術。應用較多的有經股骨大轉子股骨頭頸旋轉截骨術,經股骨轉子下內翻截骨術等。10.選用鉭棒宜慎重,不建議經血管單純介入治療。

人工關節置換術

部分ONFH患者最終要接受人工關節置換術。隨人工關節設計、材料及工藝改進,技術普及及提高,保髖手術適應範圍在縮小,人工關節置換術適應範圍在逐漸擴大。
可供ONFH患者選擇的人工關節種類有:
1.表面置換術。適應範圍有限,壞死體積大者不適用,金對金承重面的併發症使應用量下降。2.股骨頭置換術。因不能預測術后是否發生疼痛和髖臼磨損,至適應證有限。3.短柄股骨假體的全髖置換術。正在發展中。4.全髖關節置換術。此是最經典,最成熟的,效果肯定持久的人工關節手術,適用於絕大多數Ⅳ、Ⅴ期ONFH患者,對中、青年患者,建議用耐磨承重面(陶對陶、陶對高交鏈聚乙烯),生物骨長入型假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