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捨近求遠的結果 展開

捨近求遠

漢語成語

捨近求遠是一個成語,拼音:shě jìn qiú yuǎn,最早出自戰國時期鄒國孟子的《孟子·離婁上》。

意思捨去近處的,追求遠處的,形容做事走彎路。聯合式;在句中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釋義


捨去近處的,追求遠處的。形容做事走彎路。

出處典故


《孟子•離婁上》:“道在邇而求諸遠。”《後漢書•臧宮傳》:“舍近謀遠者,勞而無功;舍遠謀近者,逸而有終。”形容捨棄易於取得的,反而追求不易取得的,用以批評不講求實際效果。臧宮(?-58年)字君翁,穎川郟(今河南郟縣)人。東漢光武帝將,以功封朗陵侯。建武27年(公元51年)上書請趁匈奴內亂時前往攻擊。光武帝不允,復詔中說:“舍近謀遠者,勞而無功;舍遠謀近者,逸而有終。逸政多忠臣,勞政多亂人”。現在國內剛剛統一,人民生活尚不安定,時機不對,不如息事寧人。“自是諸將莫敢復言兵事者。”

用法搭配


例句

土豆這東西我們家鄉多的是,你不必捨近求遠到處去買。
可見咱們天天是~。現有這樣詩人在此,卻天天去紙上談兵。(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六回)

謎語


兔子不吃窩邊草(打一成語)—— 捨近求遠
謎語解析:窩邊草是指近處的食物,兔子捨棄近處的草不吃,去追求遠處的食物。舍:捨棄,丟下;求:追求,設法得到;形容做事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