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棘豆

黃花棘豆

黃花棘豆,薔薇目豆科植物。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 (10) 20-(-40) 50厘米。根粗,圓柱狀,淡褐色,深達50厘米,側根少。莖粗壯,直立,基部分枝多而開展,有棱及溝狀紋,密被捲曲白色短柔毛和黃色長柔毛,綠色。羽狀複葉長10-19厘米。托葉草質,卵形,與葉柄離生,於基部彼此合生,分離部分三角形,長約15毫米,先端漸尖,密被開展黃色和白色長柔毛;葉柄與葉軸上面有溝,於小葉之間有淡褐色腺點,密被黃色長柔毛;小葉17-29 (-31),草質,卵狀披針形,長10-25 (-30) 毫米,寬3-9 (-10) 毫米,先端急尖,基部圓形,幼時兩面密被貼伏絹狀毛,以後變綠,兩面疏被貼伏黃色和白色短柔毛。多花組成密總狀花序,以後延伸;總花梗長10-25厘米,直立,較堅實,具溝紋,密被捲曲黃色和白色長柔毛,花序下部混生黑色短柔毛;苞片線狀披針形,上部的長6毫米,下部的長12毫米,密被開展白色長柔毛和黃色短柔毛;花長11-17毫米;花梗長約1毫米;花萼膜質,幾透明,筒狀,長11-14毫米,寬3-5毫米,密被開展黃色和白色長柔毛並雜生黑色短柔毛,萼齒線狀披針形,長約6毫米;花冠黃色,旗瓣長11-17毫米,瓣片寬倒卵形,外展,中部寬10毫米,先端微凹或截形,瓣柄與瓣片近等長,冀瓣長約13毫米,瓣片長圓形,先端圓形,瓣柄長7毫米,龍骨瓣長11毫米,喙長約1毫米或稍長;子房密被貼伏黃色和白色柔毛,具短柄,胚珠12-13。莢果革質,長圓形,膨脹,長12-15毫米,寬4-5毫米,先端具彎曲的喙,密被黑色短柔毛,1室;果梗長約2毫米。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產地生境


產寧夏南部、甘肅南部和西部、青海東部和南部、四川西部及西藏東南部。適宜於各種環境,一般生於海拔1900-5200米的田埂、荒山、平原草地、林下、林間空地、山坡草地、陰坡草甸、高山草甸、沼澤地、河漫灘、干河谷階地、山坡礫石草地及高山圓柏林下。模式標本采自甘肅東部。
毒性
黃花棘豆為草場的毒草之一,含有生物鹼,文獻記載為落科因 (Locoine) . 以盛花期至綠果期毒性最大。各類家畜採食后都可引起慢性積累中毒,以馬中毒最為嚴重。故群眾將它叫“馬絆腸”。在其分佈區內,可導致牲畜中毒死亡,影響家畜的繁殖和品種改良,同時也造成草場日趨退化,成為妨礙當地畜牧業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

本種提示


本種的生長狀態、枝、葉、花萼及毛被等常因生態條件而發生變異,特別是花萼及毛被變異更大,故在種的劃分上比較困難,但其基本特徵是一致的,所以將這些不同個體的居群劃歸一種。它與甘肅棘豆 Oxytropis kansuensis Bunge 不同之點在於,莖、枝較粗壯,小葉較大,萼齒較長,托葉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