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雕刻技法

源於製作石器的古代制玉技法

古代制玉技法,源於製作石器。切、磋、琢、磨是玉石器所用的工藝程序。切,即解料,解玉要用無齒的鋸加解玉砂,將玉料分開;磋,是用圓鋸蘸砂漿修治;琢,是用鑽、錐等工具雕琢花紋、鑽孔;磨,是最後一道工序,用精細的木片葫蘆皮、牛皮蘸珍珠砂漿,加以拋光,玉器便發出凝脂狀的光澤。這套制玉技術,在商代已為工匠們所掌握。現今的玉雕技法,大體還是採用切、磋、琢、磨四種方法。先秦稱琢玉,宋人稱碾玉,今稱碾琢。

相玉


琢玉工藝過程之一。從一塊璞玉,到做成一件玉器,首先就是進行"相玉"設計。"相"即是"看",看后琢磨思考,以判斷玉石的內在質量,和外形的優劣,而後立意確定做什麼題材的作品。

划活


琢玉工藝過程之一。就是根據所構思的形象,在玉料上用筆墨線條,把它形象地划(畫)出來。"划活",在琢玉工藝中是關鍵的一環。

琢磨


琢玉工藝過程之一。就是指玉器的具體製作。製作玉器行話稱"琢磨"。因為玉石異常堅硬,必須用鐵制圓盤――鉈為工具,以水和金剛砂介質,經過鍘、鏨、沖、壓、勾、順等工藝,一點一滴琢磨而成。它與雕刻的"刀子活"截然有別。玉石琢磨,是一種十分謹嚴的技藝,高手琢磨的玉件,能達到"小中見大"、"以輕顯重"的藝術效果。

碾磨


琢玉工藝過程之一。也叫"光亮"、"拋光"。是用紫膠、木、葫蘆、牛皮及銅製的鉈子,將玉件琢磨的粗糙部位,碾磨平整。並通過應用氧化鉻等一些化學粉劑原料作介質,使玉件顯露出玉材光潔、溫潤和晶瑩的本質。

雙鉤碾法


漢代琢玉著名技法。在記載玉的文獻中,說它的刻紋細如遊絲,像頭髮,宛轉流動,沒有一點滯跡。和出土的漢代精美玉器相引證,古文獻上的這些說法是可靠的。

兩明造


"兩明造"技巧,在清代中期出現,在北京故宮蘇州園林等建築中有較多的應用。兩明造透玉雕,是在一塊扁平(或稍凸)的玉片上,正反兩面透雕出兩層各不相同的紋樣,兩層中間完全透開,以四周邊緣相連為一整體。紋飾鏤空,正反相錯,互相掩映,巧妙奇特。難度較大,作工精細。

金錯玉器


利用傳統的金錯工藝技術,在製成的玉器上碾成細線紋飾,然後嵌以金絲或銀絲。玉器須經過磨錯。俗稱"嵌金",實為"金錯"。我國古代以"雕玉"、"鏤金"為最精細的手工藝,根據東漢李尤和三國如淳的說法,"黃文錯鏤"和"金鏤"也是金錯的別稱,所以金錯又可稱為"鏤金"。金錯玉器是"雕玉"和"鏤金"的結合,是金錯工藝的又一發展。金錯玉器在北京和蘇州的玉器業中都有生產。

軟玉法


使玉石變軟之法。玉石堅硬,不易雕刻,可用荸薺數枚與木通入水煮玉一晝夜,再用明礬三厘、蟾酥三厘塗刻處,炙干,再塗,葯盡為止。

軟晶法


使水晶變軟之法。水晶堅硬,不易雕刻,可用吉祥草同煮,視熟,即可刻。但只可用銅、鐵器煮,不宜用砂器。用此法軟玉亦可。

加工工具


古代玉雕加工工具形制雖不複雜,種類卻比較多,我們根據清代制玉工具的功能和用途將其分為雕刻、打孔、拋光三類。
制玉的加工工具泛指在玉器加工過程中使用的直接作用於玉石的工具,由於玉石的硬度比較高,必須使用一些特殊的專用工具。這些專用工具形制雖不複雜,但種類卻比較多、
雕琢工具
在古代制玉過程中使用最多的雕刻工具叫陀,是指安裝在“水凳”橫軸上可以旋轉使用的各種工具的泛稱。陀的名稱是玉雕行業沿用歷史的稱謂,什麼時候開始稱之為陀己無從考證。在古代,陀與碼字相同,可以互相替換,很多人用銘字,是否合適有待斟酌。
從現代辭典上看,陀有多種含義,但用在玉雕方面主要有兩種含義:
①作名詞用,是指打磨玉器的砂輪,稱“陀子”。
②作動詞用,是指用陀子打磨玉器。古代陀可以是木質的、石質的、銅質的、鐵質的,進入鐵質工具時代以後基本上都是使用鐵制的雕刻工具。隨著制玉技術的成熟,雕刻工具的相對規範,人們逐漸把所有切割、雕刻玉器的工具均泛稱為陀。現代玉雕絕大部分採用金剛石鋸片等工具,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但傳統的鐵陀一一主要片狀圓形的陀仍在使用,儘管使用這種鋸片在切割玉料時需要不斷加入解玉砂漿,操作不方便,工作效率很低。但鐵陀的製做簡單,加工成本低,特別是一些小口徑的鍘陀可以製做的很薄,切割玉料時的切口小,可以減少高檔玉料的損耗。因此,它還是一種無法替代的雕刻工具。
下面以鐵陀為例,根據傳統陀具的功能和形狀,把陀分為以下主要幾種:
鍘陀是用薄鐵片製作成的片狀圓形無齒鋸。傳統的鐵制鍘陀,鋸片沒有中心圓孔,使用時要用紫膠薪在水凳的轉軸頂端上。
其功能一是用於玉料切割,也就是像鍘刀那樣把玉料切割開來;二是出坯,就是把玉石上要作玉器外面多餘的玉料切掉。傳統的鍘陀,規格和定製並沒有統一標準,往往是玉雕師根據需要製做,直徑一般在250一900毫米之間,厚度為0.3一1.5毫米。一般是鍘陀外部邊沿部分的較薄,中部周圍較厚,這樣可以增加鍘陀的強度)。
選用不同直徑和厚度的鍘陀,是根據所切玉石的大小需要,原則是鍘陀的半徑略大於所切割玉石的最大處。安裝傳統的無孔鍘陀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基本上是由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完成。它要求鍘陀陀面一定要平整,要有一定彈性,而且鋸片軸心必須保持居中,旋轉時鍘陀鋸口始終保持穩定,不偏不變,在出現偏心時要及時調整。做法是用熱而軟的紫膠把鍘陀載在磨玉機的木軸上,在紫膠還沒有冷卻時,一邊轉動橫軸,一邊用木棒緊靠鋸口,把鍘陀旋轉軌跡調整到一條直線上,待紫膠冷卻固化后就可以使用了。
鏨陀(zan tuo)
鏨陀也是用薄鐵片製作成的片狀圓形無齒鋸,可直徑一般小於120毫米。其功能以切割為主,是對經過鍘陀去掉大塊玉料之後,進一步雕琢玉器的主要工具。由於鋸片直徑小,操作起來靈活,不僅可以用於玉雕時琴、標、扣、划等切割,也可作貼、靠等磨削,用它基本可以完成玉器粗雕的所有工序。鏨陀雖也是圓形鐵制鋸片,但中心有一方孔,並配有細小的短挺。挺軸與契陀採用鉚焊連接,要求挺軸和陀面的焊接必須垂直,然後再與玉雕機的轉軸連接。為保證契陀上的挺軸可以將鏨陀安在正中心位置,需要用木棒靠緊凳碗轉動玉雕機的軸進行調整,如果發現陀片不圓就用銼刀油石將陀片口磨圓,如果陀片出現左右搖擺時,就要敲擊鉚點進行調整,直至琴陀口在旋轉時能保持一條線,鏨陀就安裝好了。
鉤陀
其實是形狀更小的片狀圓形無齒鋸,與鋇」陀、凳陀不同的是碗口沿部有數種變化,從橫剖面圖看,鉤陀側面是呈厚薄不一的長方形、梯形、倒梯形、圓邊形、平頂透鏡形、圓頂透鏡形等(圖3、2),加工時需要不斷蘸解玉砂漿。其主要功能是鉤划玉器紋飾花紋和線條。也還可用鉤陀的平頂和邊緣磨削加工玉器,行業巾把用鉤花圓面平頂磨削玉器稱頂,把用刃邊磨削玉器稱掖。
軋陀
軋陀的種類很多,形狀各異,是玉器細雕的主要工具。陀口平直呈直角的稱為齊口,陀口小於900的稱之快口。也可以側面形狀稱梯形、平頭、圓頂、棗核等。軋陀的主要用途是將贅陀加工后的鋸痕磨平,使紋飾圖案更加清晰、雕件凹凸圓滑,表面光潔,造型準確。
沖陀
沖陀呈圓環狀,形體較斬陀稍厚,主要是用於玉雕件較大平面的磨平專門工具。
釘陀
釘陀指形狀大小如同釘子的磨玉工具,形狀像喇叭口,其規格比較多,從不到3厘米的小釘陀到20厘米的大釘陀多種。其功能表現為做勾、掖、頂、撞等,是雕琢玉器細部的主要工具。
碗陀是指用鐵板衝壓成碗狀,呈半圓形或平頂半圓形的磨玉工具,專門製做玉碗和圓弧形的工具。
膛陀
膛陀為圓球狀磨玉工具,有棗核形、球形等,專門用於沖磨口徑較大的玉器皿內膛。如玉爐、玉熏等器皿的內膛。
彎陀
彎陀是指用粗鐵絲彎成弓形磨玉工具,專門用於掏口徑小的玉器皿的內膛。如花瓶、鼻煙壺等器皿的內膛。
磨陀
是用較厚鐵板製成的磨玉工具,一般厚度在2一6毫米,大小在250一900毫米之間。上面有平面和漩好的半圓凹槽,多用於磨平面和圓珠。與其它雕刻工具不同的是,使用時磨陀作水平方向旋轉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