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屏鎮

雲南景東彝族自治縣轄鎮

錦屏鎮位於中國雲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中部,地理坐標為北緯24度27分至24度33分之間,東經100度49分至100度52分之間,北接文龍,西與無量山主峰脊與景福和鎮沅彝族、拉祜族、哈尼族自治縣的里崴鄉為界,東與太忠、龍街毗鄰,南與文井鎮相依,常住人口69892人(2017年),為景東彝族自治縣疆域最廣、人口最多的大鎮之一。全鎮國土面積530.39平方千米。

歷史沿革


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屬哀牢王國轄境。
漢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益州郡,屬益州郡轄地。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置永昌郡,屬永昌郡轄地。
唐朝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南詔蒙氏在景東設銀生節度,錦屏鎮為銀生節度府駐地。銀生節度是南詔統治今普洱市轄境、西雙版納州、越南國萊州、寮國國豐沙里一帶,泰國景邁、緬甸景棟及臨滄大部地區間的政治、文化、軍事中心。
宋朝景定三年(1262年),錦屏屬威楚萬戶的府轄地。德祜元年(1275年),大理國在今文井開南置開南州,錦屏隸屬開南州轄地。
元朝至大四年(1331年),景東升為軍民府,錦屏為府治之地。
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降景東府為州,十七年(1384年)復升為州,二十二年(1389年)在陶府內置衛城(今景東一中駐地)。這時,始稱鎮名“錦屏”之前,稱為“拓南”、“景董”,後景東為縣名,錦屏為鎮名。
清朝屬景東府駐地,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景東府為“景東直隸廳”。直隸廳在今玉屏山下(今人大)新置府衙。錦屏屬景東里。
民國二年(1913年),設景東縣,為縣府駐地,錦屏為下北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撤區設錦屏鎮,隸屬景東縣轄地。
1950年初,成立“錦屏區人民政府”,駐地位於三道溝原丁家房屋。
1958年改為“火箭公社”。
1960年恢復為錦屏區。1965年11月,錦屏鎮(原為管理區,村級)升格為區級鎮,鎮址為南正街現址。
1968年底,錦屏區更名為“錦屏公社”,錦屏鎮仍為原名。
1983年10月,錦屏公社社址遷往頭塘。
1984年初,錦屏公社更名為“錦屏區公所”,錦屏鎮仍為原名。
1988年初,錦屏區公所更名為“錦屏鄉”,錦屏鎮仍襲原名。
1994年12月,錦屏鄉與錦屏鎮合併,撤銷錦屏鄉建制,成立錦屏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全鎮15個村民委員會、3個社區、206個村民小組,鎮人民政府駐地設在東正街。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錦屏鎮位於雲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中部,為景東彝族自治縣疆域最廣、人口最多的大鎮之一。全鎮國土面積為530平方公里,城區面積4.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錦屏鎮西枕無量山主峰,東臨哀牢山系的打雁山脈,川河自北向南貫穿全鎮,形成一馬平川的錦屏壩子,鎮西御筆、玉屏、翠屏、瑞屏、錦屏一字並肩與川河之東的鳳山相對峙,形成了著名的“五龍朝鳳”山水格局。全鎮最高海拔3760米,最低海拔1000米。

氣候特徵

年平均氣溫18.3℃,年降雨量1380.3毫米。冬春為旱季、夏秋為雨季,乾濕季界限較為明顯,冬無寒暑,夏無酷熱,四季溫暖如春。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錦屏鎮西面的無量山群峰縱橫,保持有完整的原始森林生態體系,不但動物資源豐富,生物種類也十分豐富,無量山在不到全國萬分之一的國土上就保留了全國三分之一的物種。屬國家保護的共37種植物資源也保存較為完好。已識別哺乳動物有101種,鳥類296種,兩棲動物28種,爬行動物35種。

礦藏資源

錦屏鎮礦產資源儲量還有待進一步勘探,已探明的有:煤、水晶、鐵、石灰石等。

人口民族


2010年末,總人口為58167人,
2021年7月2日,景東彝族自治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數據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錦屏鎮常住人口為77655人。

民族

居住有漢、彝、哈尼、瑤、苗、傣等少數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