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伯勤

姜伯勤

姜伯勤,男,1938年12月28日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現為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敦煌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會長。

簡介


1988年至今先後任七屆、八屆、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1997年至今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歷史學科評議組成員、副召集人。主要從事隋唐史、敦煌學、絲綢之路史研究,也涉獵藝術史研究。

獎項


已出版專著6部,發表學術論文120餘篇,這些著作均以認真的學風、豐富的資料和敏銳的思想而為國內外學術界所推崇,多篇論文曾被國內外同行引用或被重要學術刊物轉載。其專著《唐五代敦煌寺戶制度》1995獲第一屆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專著:《敦煌吐魯番文書與絲綢之路》1998年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第二屆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獎二等獎,同年獲廣東省優秀社科成果一等獎,《石濂大汕與澳門禪史》2000年獲首屆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研究


從1961年起研究敦煌學。1972~1982年間完成的專著《唐五代敦煌寺戶制度》於1987年出版。該書“不僅使敦煌寺院經濟研究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將會對敦煌學其他分支領域以及相關學科的研究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1984~1985年,在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訪問研究兩年,完成4萬字論文《敦煌吐魯番文書與絲綢之路上的粟特人》,並於1986年在日本發表,獲得好評。1987年在香港國際敦煌吐魯番學術會議上發表的《列寧格勒藏本乘恩帖考證》,引起日本學術界的重視。1992年起承擔國家科研項目“敦煌學術史”。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7人。

榮譽


在教學工作中,姜伯勤教授注意採用新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敬業、創新的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1989年獲得廣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991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1993被授予“南粵傑出教師”榮譽稱號。

專著


專著有《唐五代敦煌寺戶制度》(中華書局,1987年)、《敦煌社會文書導論》(新文豐出版公司,台北,1992年)、《敦煌吐魯番文書與絲綢之路》(文物出版社,1994年)、《敦煌藝術宗教與禮樂文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石濂大汕與澳門禪史》(學林出版社,1999年,該書2005年獲澳門第一屆人文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中國祆教藝術史研究》(三聯書店,2004年),參與撰寫《亞歐封建經濟形態比較研究》(朱寰主編,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

論文


重要論文又有《隋末奴軍起義試探》(《歷史研究》1963年第4期)、《中國田客制、部曲制與英國維蘭制的比較研究》(《歷史研究》1984年第4期)、《從判文看唐代市籍制的終結》(《歷史研究》1990年第3期)、《從學術源流論饒宗頤先生的治學特色》(原載《學術研究》1992年第4期,后收入《選堂文史論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介休祆神樓與宋元明時期山西祆教》(《東洋學報》80卷4號,1999年3月,日本東京)、《岑仲勉學記》(岑仲勉《岑仲勉文集》,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年),《論敦煌“守莊農作”型外庄與“合種”制經營》(《敦煌研究》2006年第6期)、《新世紀著作的先聲——讀選堂先生<符號·初文與字母——漢字樹>》(見香港《明報月刊》2007年第1期),2007年在蘭州、敦煌作《線的藝術:中華文化之光——論段文傑先生對敦煌文化史中線的藝術的繼承和創新》學術報告,現為中山大學藝術史研究中心主辦《藝術史研究》的常年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