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一塵

顧一塵

顧一塵 (1906~1963年) ,又名金治,字寶輥,別署慧痴、痴寅,泉州縣後街彩筆巷人。早年就學於上海藝術大學。1958年調任廈門工藝美術學校繪畫科主任。1958年秋在福建工藝美術學校任國畫組組長。

簡介


1959年曾應邀赴京,為人民大會堂福建廳作畫。1961年代表福建省美術界出席全國文代會。1962年有20幅作品參加福建省美協舉辦的聯展。曾任福建省政協委員。
顧一塵一生勤奮質樸,博學多才,對我國古典文學深有修養,對佛學也有造詣,並有專論發表他的畫,于山水之外,尤擅花烏,所畫的柳燕,更為傳神精絕。他對藝術創作態度嚴肅,每作一畫,必繪許多幅,選其中優者,其餘當即毀去不存。他在中國畫二重表現一文中闡述應廣拓視野,突破古人窠臼,不斷創新,自辟蹬徑,除具備嫻熟的技巧,於形態之外,追求神態他認為要讀書,才能使所畫含蓄藝術的內在美。他的畫神形皆備,意境清新高遠。
他的學生李法西教授夫婦曾撰寫輓聯概括顧一塵的一生執教三十年。上聯:”誠誠懇懇,天下桃李懷師表“;下聯:”點點滴滴,交融血汗留藝壇“ ;橫批:”揮毫萬千筆“。

生平


顧一塵,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10月生。幼時家貧,由父親顧藻蔭教授漢文詩詞。他愛好美術,常借名人真跡臨摹,13歲就將畫稿供人刺繡。民國十一年(1922年)進泉州中學,兼任圖畫教師。畢業留校任教,兼佩實小學、女子中學教職。民國十五年組織桂花吟社。民國十六年與林子白合作出版《叢畫合集》。
民國十七年,顧一塵考進上海藝術大學。他的作品入選上海美協畫展《菊軒畫集》。畢業后,先後擔任泉州佩實小學教務主任,廈門慈勤女中、泉州昭昧國學、安海養中、泉州女中教師,教授圖畫、國文、生物、地理等,同時創作大量舊體詩和新詩,發表於《江聲》、《民鍾》等報刊;主編《晚星》文刊,輯有《四月集》。此時他的國畫創作逐漸成熟,出版《尺頁》畫集。作品參加藝風社在上海、南京、廣州、北平等地舉辦的全國畫展。顧一塵的圖畫和詩文常在全國一流水平的《藝風》雜誌上刊登。民國二十五年,他的《日出東山之上》作品參加全國第二屆美術展,被選刊在該次展覽會的畫冊上。
民國三十六年,全國彙編《美術年鑒》,收入他的作品,簡介他的藝術成就,評語云:“其畫風崇創造,重內容,主革新,倡‘中國畫的二重表現’,開文人畫一新途徑。”
解放后,顧一塵先後任廈門一中、女中、二中教師。1958年調任廈門工藝學校繪畫科主任。他以絕筆濃情,創作了《紅遍大千》、《南國歸鴻圖》等謳歌社會主義的大小畫卷。他的尋丈立幅《松梅圖》,蒼勁夭矯,蔥鬱蓬勃,構思之巧,運筆之靈,不落窠臼,令人讚歎。
1959年,顧一塵應邀為北京人民大會堂作畫。1961年以福建省畫界代表參加全國文代會。1962年有20幅作品參加福建省美術家協會舉辦的聯合展覽。
顧一塵對史學、佛學都有研究,兼通英文、日文。與弘一法師結緣交誼。弘一法師為顧一塵住處作《飲翠廬題記》。顧一塵一生以“一塵不染”,淡泊明志。當他病重時,有人要出高價收藏他的作品,被他謝絕。他說:“我平生沒賣過畫,畫可以送,不可以賣。”
1963年元月,顧一塵因病去世,享年58歲。所著詩稿《惑中集》、《寂寞的春天》在“文化大革命”中散佚。

作品欣賞


顧一塵
顧一塵
顧一塵
顧一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