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划艇運動

考驗速度耐力的水上體育項目

皮划艇分皮艇和划艇兩個項目。皮艇起源於格陵蘭島上的愛斯基摩人所製作的一種小船,這種船用鯨魚皮、水獺皮包在骨頭架子上,用兩端有槳葉的槳划動。划艇則起源於加拿大,因此又稱加拿大划艇。

皮划艇,起源於19世紀60年代的北美洲格陵蘭島上愛斯基摩。1924年1月,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成立了“國際皮划艇協會”,縮寫為1.R.K。1936年,在柏林舉行的第11屆奧運會上,皮划艇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1954年,在北京市水上運動會,設立了男子1000米和女子500米皮艇比賽項目。1974年,中國加入國際划聯。

皮划艇最高組織是國際皮划艇聯合會,總部位於西班牙的馬德里。中國最高組織機構為中國皮划艇協會,總部設在北京。

發展歷程


皮划艇起源於19世紀60年代的北美洲格陵蘭島上愛斯基摩。
1865年,蘇格蘭的麥克格雷戈(JohnMacGregor)仿獸皮船製作了一條長4米、寬75厘米、重30千克的“諾布·諾依”號皮艇駕艇穿越了瑞典、芬蘭、德國、英國。
19世紀90年代,皮划艇在歐洲廣泛開展。
19世紀末,德國工程師赫曼根據自己的經驗,將皮艇製造成魚形,大大提高了艇速。
1923年,丹麥、瑞典、奧地利等國組成了一個工作委員會,規定艇的長度為5.2米,寬度為51厘米。
皮划艇運動
皮划艇運動
1924年1月,由丹麥、瑞典、法國和奧地利發起.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成立了“國際皮划艇協會”,縮寫為1.R.K,擬訂代表大會的章程和第一個皮划艇競賽規則。同年,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8屆奧運會期間,加拿大和美國的運動員在塞納河.上進行了划艇表演賽。
1936年,在柏林舉行的第11屆奧運會上,皮划艇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共進行了9個項目的比賽,分別是男子1000米單人皮艇、雙人皮艇、單人划艇、雙人划艇,10000米單人皮艇、雙人皮艇、雙人划艇,以及可拆卸的10000米單人皮艇和雙人皮艇。
1952年底,北京的中央國防體育俱樂部在哈爾濱內河航運造船廠訂購了4條賽艇和20條皮艇,按蘇聯的圖紙,建造重疊板的木結構艇。
1954年5月,賽艇和皮艇運到北京,7月份進行水上訓練,有89人參加。同年,在北京市水上運動會,設立了男子1000米和女子500米皮艇比賽項目。
1955年,中國訓練人數達193人在“青少年杯”划船比賽中還增加了1600米接力賽。
1956年,又出現凹形船體。到1960年,橫向的凹形輪廓線達到頂點。
1964年,國際划聯又制定了“無凹面”的規則,使艇設計標準化。但是人們又設計出菱形皮划艇。
1960年,在羅馬舉行的第17屆奧運會,取消所有1000米距離的比賽,增加了男子4x500米皮艇接力和女子500米雙人皮艇比賽。
1964年,東京奧運會把接力比賽改為男子1000米四人皮艇。
1972年,出現玻璃鋼艇,同年,第20屆慕尼黑奧運會上皮划艇激流迴旋首次成為正式比賽項目。
1974年,中國加入國際划聯。
1975年,中國將皮划艇列入第三屆全運會,並開始參加世界錦標賽。
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增加了男子500米單人、雙人皮艇和划艇項目的比賽。
1979年,中國開始引進外國先進技術,開展皮划艇的單位不斷增加,由此進入蓬勃發展階段。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又增加了女子500米四人皮艇項目。
1992年,第25屆巴塞羅那奧運會激流迴旋比賽重返奧運賽場。

硬體場地


裝備要求
皮艇和划艇的船體橫切線和縱切線應凸起(僅水平和垂直方向);甲板的任何水平點不得高於第一座艙前緣的最高點;船上不可外加附著物,以免給運動員造成不公;比賽時,船上不可放置各種電子或電動器械,其中包括:水泵、測速儀、疲勞測量儀、心率表。
1.船艇和運動員號碼
所有皮艇和划艇上,都應設置一塊號碼牌,用以表明航道,號碼牌應為白底黑字,垂直豎起,用不透明材料製作。號碼牌上的數字高為15厘米,字體粗25毫米。
號碼牌應放置在後甲板(划艇放在前甲板)的中線上。
皮划艇運動
皮划艇運動
號碼牌的尺寸為18×20厘米。
由主辦國協會提供的運動員號碼布只能放置在運動員背面。根據競賽規則,參賽運動員有權使用自己的比賽用艇。
2.皮艇比賽器材
(1)皮艇艇殼
國際划聯認為皮艇起源於北美洲愛斯基摩人的生活用小艇,這種艇以獸骨作船架,以獸皮作艇殼,因此叫皮艇。1965年經麥克格雷戈改進位作用於旅遊及體育。現代皮艇的艇身大多為木製船架,用航空膠合板或玻璃鋼做艇殼。現代皮艇外形呈流線型,表面光潔,又輕又窄,狹長如梭子一般。艇上除運動員的坐艙敞開外,前後所有甲板完全封閉。
皮艇主要附件有腳蹬板、坐板、舵桿、舵繩、舵等。國際規則對皮艇的長度、窄度及最小重量均有上限。
皮艇每條艇可有一個舵。K1和K2舵葉的厚度不得超過10毫米;或K4不得超過12毫米;舟艇可設計為內坐型(皮艇型)而不是外坐型(衝浪滑水型)。
比賽皮艇艇殼參數表
艇類代號最大長度(厘米)最小寬度(厘米)最少重量(千克)
單人皮艇K15205112
雙人皮艇K26505518
四人皮艇K411006030
(2)皮艇槳
是運動員划動皮艇前進的工具。皮艇槳是槳桿兩頭都有槳葉的雙葉槳。其主要結構特點是兩片槳葉的方向成垂直或接近垂直的交角。根據槳葉偏轉的方向不同,分左轉槳和右轉槳,運動員可根據其握槳習慣而選擇左、右槳。由於規則對槳葉的大小和形狀沒有十分嚴格統一的規定,近幾十年,皮艇槳的發展變化極為迅速。各種槳的重量、長度、形狀及槳葉及槳葉面積大小,可根據運動員身高、技術風格、力量大小、性別及不同艇種而選擇。
比賽皮划槳參數表
艇種槳長(厘米)槳葉寬(厘米)槳葉長(厘米)槳重(千克)
WK215-22215-1845-480.8-1
WK2、K4218-22416-1945-480.9-1.1
MK1217-22416-2047-500.9-1.1
MK2、K4220-22618-2248-521-1.2
(3)皮艇舵
皮艇舵是皮艇上的附屬裝置,是一個控制皮艇方向的簡單裝置,包括舵葉、舵輪、舵繩、舵桿等。舵桿客觀存在在運動員的腳蹬板上,運動員划槳時兩腳撐在腳蹬板,需要皮艇轉向時,就用腳撥動舵桿,舵桿圍繞著一個固定的軸轉動。當“丁”字形的舵桿轉動時,率動舵繩並牽動連結在舵繩另一頭的舵輪,舵輪是緊緊連結在艇舵上的,因此實際上舵繩牽動著舵葉轉動,從而使皮艇轉向。比賽規則規定:皮艇如果因為裝舵而加長了艇體的長度,就要限制舵葉厚度,單人艇和雙人的舵葉厚度不得超過10毫米,四人艇的艇葉厚度不得超過12毫米。
3.划艇比賽器材
(1)划艇艇殼
製造艇殼的原材料也是航空膠合板、玻璃鋼和炭素纖維等複合材料。划艇的長度、窄度、最少重量也有上限。
比賽用划艇的參數表
划艇代號最大長度(厘米)最小寬度(厘米)最少重量(千克)
單人划艇C15207516
雙人划艇C26507520
私人划艇C49007530
划艇必須沿其縱軸長對稱建造,不得設置舵或任何指導划艇方向的器材。若有龍骨,它應是直的,並沿划艇的全長展開,在船身下凸起不能超過30毫米。
C1和C2艇可以完全敞開,最少敞開長度為280厘米,船舷上緣可沿整個限定的敞開處延伸,最多在船上延伸5厘米。舟艇最多可有3個加固條,每個加固條的最大寬度為7厘米
C4艇可以完全敞開,最少敞開長度為390厘米,船的邊緣(舷)可沿整個限定的敞開處延伸,最多在船上延伸6厘米。船艇最多可有4個加固條,每個加固條的最大寬度為7厘米。
(2)划艇槳
划艇運動器材是運動員划動划艇前進的工具。划艇槳是一頭有槳葉的鏟狀槳。單人划艇、雙人划艇、四人划艇槳的規格稍有區別。
划艇槳一般用木材或玻璃鋼製成,近年來又發展為用碳素纖維作材料。碳素纖維結構使槳杄更加堅固、耐用、輕便而易於維修。槳杄的橫截面通常成圓形,使槳葉有更好的方向性,有利於用力,也使槳桿有更大的抗彎能力。划艇槳的槳葉與皮艇不同,槳葉沿中心線成對稱狀。不對稱的槳葉會產生不平衡的表面積。從而在動力作用下產生扭距。划艇槳的槳葉面起著推進、操向和控制船平穩的多種功能。
場地要求
皮划艇靜水場地設施
在奧運會比賽中,皮划艇靜水比賽通常與賽艇比賽合用一個水上賽道,為滿足賽艇比賽的需求,賽道必須滿足以下最小測量範圍的要求:
長1400米(直線距離),寬120米,最小深度2米;航道旁邊至少有一-邊直的河岸離第一條航道的最大距離為50米。
河岸是緩和的防浪斜坡,由大石塊或其它特殊材料建成網狀,以便波浪翻滾不至溢出河堤。
水面設置一條專用通道,讓參賽者進入比賽區或訓練區。皮划艇靜水奧運會比賽距離為1000米和500米。比賽採用9條航道,每條航道寬9米;在布置比賽航道時必須根據規則規定的“A1-bano"系統布置。在奧運會上必須使用自動起航器和電子計時系統。
比賽場地的重要設施之一是終點塔。這是比賽的核心區域,一般為4或5層的小樓,作為終點計時系統操作室、終點計時裁判室、仲裁室、競賽委員會.終點錄像室、廣播室和媒體攝像室等使用。一般情況下,貴賓區緊鄰終點塔,便於觀看運動員通過終點線的精彩表現。
另一個重要設施是艇庫。艇庫一般靠近上下水碼頭,與運動員活動區和其它比賽設施臨近。比賽艇一般存放在架子上,艇庫有開放式和封閉式兩種。在舉辦比賽時也可把船停放在室外。
皮划艇激流迴旋場地設施
賽道長為250—400米。其測量標準是從起點線至終點線之間水道的中間最小值;賽道最小平均寬度8米,水流落差一般大於5米,水深大於0.6米。
熱身和放鬆水域一般在起點區域或終點區域。
賽道中有固定的和可移動的障礙物。根據訓練和比賽需要,可以將障礙物組合成多種不同形式。比賽時,賽道中布置18—25個水門。其中一部分是順水流方向的順水門,另一部分是逆水流方向的逆水門。其中至少6個,最多7個逆水門,比賽中運動員要不觸碰門桿,順利通過規定的順水門和逆水門。
水門由兩根懸垂的門桿組成。順水門桿漆成綠白相間,逆水門桿漆成紅白相間,最下面的一段均為白色。門寬指兩門桿之間的距離,介於1.2米—4米之間。門桿為圓形,長1.6米—2米,直徑35厘米—5厘米,有足夠的重量,颳風時不會有大的擺動。門桿下端距水面約20厘米高,以不被水觸動為宜。
運動員在比賽時必須按門編號順序通過水門。門號牌為30厘米長,30厘米寬,底色為黃或白色,兩面用黑漆寫上20厘米高的號碼。

比賽規則


靜水比賽
1.出發規定
應通過抽籤方式決定參賽艇參加預賽的道次。
起航應不受任何缺席者的影響。取齊員負責協調各艇在起點的位置,應使參賽艇的船頭處於起航線上。發令員在認為可以發令時喊“10秒內將出發”,之後在10秒內的適當時機發令,發令口令為“GO”或鳴發令槍。
2.比賽途中規定
比賽進行時,禁止非參賽的船艇進入整個或部分航道,甚至浮標外區域。在1000米以內的比賽中,參賽運動員必須在從起點至終點的本航道內划行。運動員應儘可能地保持在其航道的中心線上划行,兩名運動員之間距離不得小於5米。在比賽過程中,由於本身原因而翻船的,允許運動員不依靠他人幫助重新上船繼續比賽,但不得越出本航道,並應在下一組比賽開始前劃到終點才有效。
3.通過終點規定
艇首到達終點線的時間為到達時間,艇中的運動員必須全部通過本航道的終點線才算有效。此時,終點裁判長應用音響設備發出到達信號。比賽艇通過終點線,艇上應有航道牌,如因故航道牌失落,運動員應向終點裁判長說明情況並報告航道號碼,等待航道裁判員的決定。
4.氣象預報
規則規定,在比賽期間,大會組委會要為參賽隊提供每天的氣象預報,包括每日氣溫、降水量、濕度、能見度、風況(風速和風向)。
1、出發規定
一般情況下,運動員在出發區準備就緒,採取靜止出發方式,由一名扶船員幫助出發。預賽出發順序由國際划聯根據運動員的世界排名確定;半決賽的出發順序根據預賽成績確定;決賽的出發順序根據半決賽成績確定,成績好的后出發。
2、通過水門、罰分與漏門等規定
運動員必須按照水門號碼順序和標出的正確方向通過各個水門。水門的設置由總裁判長、裁判長、技術組織者和賽道設計者確定。運動員的整個頭部及艇身全部或部分通過水門桿之間連線,艇、槳及身體的任何部位不觸及門桿並以指定方向通過水門時,視為正確通過,不罰分;如運動員艇、槳或身體在通過水門時觸及門桿,視為碰桿,罰2分;如運動員沒有通過指定水門或方向錯誤,視為漏門,罰50分。
比賽過程中槳折斷或丟失時,運動員只能使用艇上的備用槳。當艇底向上,運動員(男子雙人划艇中任一運動員)脫離艇時可視為翻艇。
3、計算成績和公布成績
兩輪比賽時間(以秒為單位)+罰分=成績。
運動員在比賽中脫離艇則被取消該輪比賽成績。
項目分類
皮划艇靜水皮划艇激流迴旋
男子項目男子1000米單人皮艇男子單人皮艇
男子1000米雙人皮艇
男子1000米四人皮艇
男子500米單人皮艇男子單人划艇
男子500米雙人皮艇
男子1000米單人划艇
男子1000米雙人划艇男子雙人划艇
男子500米單人划艇
男子500米雙人划艇
女子項目女子500米單人皮艇女子單人皮艇
女子500米雙人皮艇
女子500米四人皮艇

重要賽事


國際性賽事
奧運會皮划艇比賽
皮划艇是一種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也是一種大眾化的體育運動項目。1924年作為表演項目進入奧運會,1936年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1972年皮划艇增加了急流迴旋項目。
世界皮划艇錦標賽
1938年,國際皮划艇聯合會創設的國際性皮划艇錦標賽。自1970年起一般每年舉行1屆,如遇當年舉辦奧運會,則不另行舉辦。競賽項目在設有9條航道的人工或自然水面場地進行。設男子和女子單人皮艇、雙人皮艇、四人皮艇和男子單人划艇、雙人划艇、
世界迴旋錦標賽
國際性皮划艇錦標賽之一,1949年在日內瓦創設。艇類分為男子單人皮艇、單人划艇、加拿大式雙人划艇,女子單人皮艇和男子混合雙人划艇。隔年舉行1次,設有個人和集體比賽。
世界激流錦標賽
1959年國際皮划艇聯合會在德國創設的一種國際性皮划艇比賽激流錦標賽,是在困難條件下考驗划船技術的一個項目。每兩年舉行1次。
世界帆式划艇錦標賽
皮划艇運動
皮划艇運動
1961年國際皮划艇聯合會在英國海林島舉行了第1屆世界帆式划艇錦標賽,以後每四年舉辦一次。
亞運會皮划艇比賽
國內賽事
全國大學生皮划艇錦標賽
全國大學生皮划艇錦標賽是由中國皮划艇協會與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攜手打造的全國性大學生體育賽事。

組織機構


國際皮划艇聯合會:是划艇和皮艇運動的最高組織機構,它隸屬於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負責舉辦國際性的錦標賽和奧運會皮划艇比賽。國際划聯是一個多項運動組織機構,它包括有皮划艇競速(奧運會項目),障礙和激流競賽,皮划艇駛帆和馬拉松比賽。
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負責協調亞洲國家和地區之間的體育活動在亞洲宣傳奧林匹克理想,保證四年一屆的亞運會順利舉行,總部設在科威特。
中國皮划艇協會: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單位會員。1974年10月加入國際划艇聯合會,皮划艇協會原屬中國船艇運動協會,1981年5月單獨成立,總部設在北京。

代表人物


格爾特·弗雷德里克森:瑞典人,從1948年到1960年,弗雷德里克森6奪奧運會金牌,其中包括在1000米單人皮艇項目上的三連冠(1948年,1952年和1956年)。同時弗雷德里克森還在世錦賽上10次獲得單人和雙人皮艇的冠軍。
納特·霍爾曼:挪威人,在奧運會皮划艇靜水競速賽上,霍爾曼曾三奪冠軍,包括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包攬500米單人皮艇和1000米單人皮艇兩枚金牌。此外霍爾曼還曾四奪世錦賽冠軍(1990年,1991年,1993年,1995年)。
比爾吉特·菲舍爾:德國人,菲舍爾是皮划艇歷史上獲得奧運會金牌最多的運動員。在從1980年到2000年的20年間,菲舍爾在單人皮艇,雙人皮艇以及4人皮艇的比賽中總共奪得7枚奧運會金牌。此外,菲舍爾還曾27次奪得世錦賽冠軍。
孟關良:自從出道以來,孟關良便以無可比擬的優勢在亞洲多次包攬過男子1000米和500米單人划艇這兩個項目的金牌,曾獲得八運會、九運會和釜山亞運會1000米和500米單人划艇冠軍。2004年和2008年奧運會與楊文軍合作奪得了500米雙人划艇金牌。
皮划艇運動
皮划艇運動
楊文軍:來自江西,是中國皮划艇項目上的後起之秀,曾經奪得釜山亞運會男子雙人划艇500米、1000米冠軍。與名將孟關良合作后,成績更是突飛猛進,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奪得男子雙人划艇500米金牌,這是中國選手在皮划艇項目上奪得的首枚奧運金牌。2008年,楊文軍與孟關良合作蟬聯了這個項目的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