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北鎮街道的結果 展開

北鎮街道

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下轄街道

北鎮街道隸屬中國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位於濱州市區東部。東界梁才街道,北鄰市東街道,西接彭李街道,南依黃河,隔河與小營街道相望。轄區總面積9.65平方公里。

建置沿革


明、清時期,境域先後屬濱州、蒲台縣
民國元年(1912年)以後,先後屬濱縣二區、蒲台縣城鎮區。
1945年,屬蒲台城鎮區。
1950年7月,屬濱縣十ー區。
1958年10月,建北鎮公社。
1982年10月,改北鎮街道。

歷史


北鎮古稱亂城,北魏登國元年(386年)至泰常五年(420年)為漯沃縣治。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漯沃縣改為蒲台縣,北鎮為蒲台縣治。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廢蒲台縣,縣城改稱蒲台鎮。金明昌三年(1192年)復置蒲台縣,於蒲台鎮南新建縣城,蒲台鎮遂稱蒲北鎮,簡稱北鎮。明朝為濱州崇德鄉;清延明制;1911年改崇德鄉為漯沃鄉;1956年成立北鎮公社;1980年改為北鎮鎮;1982年成立縣級濱州市。現設市中、市西、北鎮三個街道。

行政區劃


耿家社區、姜家社區、郝家社區、和平社區、勝利社區、紅旗社區、義和社區、李庄社區、王莊社區、六街社區、五四一社區、五四二社區、五四三社區、化工社區、春曉社區、家紡城社區、昌龍社區、交運社區、任鐵匠社區、辛家社區、崔傅劉社區、劉承業社區、郭家社區、蘇家社區、賈家村、雷家村、南孟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北鎮街道地處濱州市城區東南部,東與梁才街道相鄰,南依黃河舊大堤,西連市中街道,北與市東街道接壤,行政區域面積13.65平方千米。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北鎮街道轄區總人口5.3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5402人,城鎮化率85.57%,另有流動人口6258人,總人口中,男性27568人,佔51.97%;女性25490人,佔48.03%,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52982人,佔99.86%;有回族75人,藏族1人,人口出生率7.12‰,人口死亡率2.2‰,人口自然增長率4.92‰。

經濟


綜述

2011年,北鎮街道財政總收入4.01億元,比上年增長29.3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6億元,比上年增長6.67%,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2758萬元,增值稅7545萬元,企業所得稅48萬元,個人所得稅126萬元,分別比上年減少30.77%、增長46.73%、26.32%和133.33%。

農業

2011年,北鎮街道農業耕地面積926畝,人均0.017畝,農業總產值246.56萬元。農作物以小麥、玉米、棉花為主,生產糧食735噸,棉花13.1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羊飼養量72隻,年末存欄7
北鎮街道農業
北鎮街道農業
2隻;家禽飼養量1.0249萬羽,上市家禽1.0249萬羽,畜牧業總產值32.91萬元,累計造林0.15萬畝,其中防護林0.06萬畝,用材林0.08萬畝,經濟林0.01萬畝,水果種植面積0.027萬畝,產量150噸,其中蘋果110噸,大型農業機械20台(輛),農民人均純收入13500元。

工業

2011年,北鎮街道工業以紡織、化工、印刷、機械製造為主,工業生產總值63.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家,職工0.88萬人,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有2家,轄區有濱化東瑞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環宇紡織集團、瑞恆染織有限責任公司、惠友化工等在市、區內有影響的企業,主營業務收入53.83億元。

商貿

2011年末,北鎮街道有商業網點4075個,從業人員1.5萬人,社會商品銷售額達26.3億元,為魯地區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人流、物流、資金流中心,轄區內有10處大型市場,涵蓋紡織、蔬菜、小商品、家電、建材、汽配、服食等多個行業,市場營業面積達40萬平方米,年交易額突破100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北鎮街道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705人,專任教師81人;小學3所,在校生2434人,專任教師22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920人,專任教師8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教育經費達1536萬元。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北鎮街道中國專利山東明星企業1家,國家認定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處,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1家,國家認定實驗室1家,國家認定產品開發基地1家,省創新型試點企業1家,市級1家;技術研究中心3家,萬人專利申請量達到6件,各類科技人オ4500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北鎮街道有文化藝術團隊14個,文化站個,居委會文化活動中心22處,農家書屋16家。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北鎮街道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27個;病床163張,固定資產2880.5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81名,其中執業醫師83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77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北鎮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34戶,人數1471人,支出355萬元,月人均21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58戶,人數278人,支出25萬元,月人均96元;農村醫療救助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78人次,共支出1.3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48。

交通


北鎮街道交通便利,有渤海五路等道路過境。
北鎮街道
北鎮街道

經濟發展


截至2018年6月中旬,北鎮街道完成本級稅收11927萬元,同比增長29.64%,預計半年將超收3000多萬元,同比增長30%以上。

蒲湖風景區


濱州黃河大橋橫跨黃河兩岸,大橋北端唐賽兒塑像與南端黃河橋標遙相呼應,兩端各數公里的綠化帶風景優美。飛來峰怪石嶙峋,上有鴻雁亭。濟水河遊船如織,岸柳低垂。蒲湖碧波萬頃,盪金搖銀,湖心三島鼎足而立,蔥蘢蒼翠,島上唐賽兒祠、幗英亭、練武場,令人油然而生思古之幽情。

人物


唐賽兒,山東蒲台縣西關人(今濱州市老城區),生於明建文元年(1399年),父母願其勝男,取名“賽兒”。十八歲那年,唐賽兒便和農夫林三結了婚。婚後,由於家窮,又遭遇連年大旱,莊稼無收。農民聚眾向官府討要糧食。官府獲息后,便派兵抓人,唐賽兒的丈夫林三及部分村民被帶走,后被活活打死。唐賽兒悲痛欲絕,於是習武讀書,加入白蓮教,后自稱“佛母”,以傳教為名,待機起義。永樂十八年(1420年),蒲台縣一帶遭遇嚴重災荒,官府又加重賦稅,百姓怨氣衝天,恨聲不絕。二月,唐賽兒以白蓮教名義,組織農民數千人,於濱州起義。後轉戰青州,佔領卸石棚寨為根據地,多次打敗官軍,並曾攻克青州、諸城、莒縣、即墨等州縣。義軍所到之處,殺官吏,開倉放糧,賑濟百姓,震動山東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