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勢禮儀

手勢禮儀

手勢表現的含義非常豐富,表達的感情也非常微妙複雜。如招手致意、揮手告別、拍手稱讚、拱手致謝、舉手贊同、擺手拒絕;手撫是愛、手指是怒、手摟是親、手捧是敬、手遮是羞,等等。手勢的含義,或是發出信息,或是表示喜惡表達感情。能夠恰當地運用手勢表情達意,會為交際形象增輝。

概念概述


人在緊張、興奮、焦急時,手都會有意無意地表現著。作為儀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手勢應該得到正確地使用。手勢也是人們交往時不可缺少的動作,是最有表現力的一種“體態語言” ,俗話說:“心有所思,手有所指”。手的魅力並不亞於眼睛,甚至可以說手就是人的第二雙眼睛。

手勢特點


手是人體態語中最重要的傳播媒介,招手、揮手、握手、擺手等都表示著不同的意義。

使用規範


人們在交流過程中,除了使用語言符號外,還使用非語言符號。非語言符號是相對語言符號而言的。其中包括手勢語、體態語、空間語及相貌服飾語等。
手勢語的禮儀,手勢是一種動態語,要求人們運用恰當。如在給客人指引方向時,要把手臂伸直,手指自然併攏,手掌向上,以肘關節為軸,指向目標。
注意不要在社交場合做一些不合禮儀的手勢、動作,否則會給人造成蔑視對方、沒有教養的印象,從而影響彼此的交流。

適用場合


適當的時候使用適當的手勢。
我們不必每一句話都配上手勢,因手勢做得太多,就會使人覺得不自然。可是在重要的地方,配上適當的手勢,就會吸引人們的注意。不自然的手勢,會招致許多人的反感,造成交際的障礙;優美動人的手勢常常令人心中充滿驚喜;非常柔和溫暖的手勢會令人心中充滿感激;非常堅決果斷的手勢,好像具有千鈞之力。有的手勢令人深刻地感到他的熱情和歡喜;有的手勢卻輕率得像個阿飛;有的手勢漫不經心;有的手勢使人覺得他洋洋自得;有的手勢告訴你他非常忙,正要趕著去辦一件緊急的事情;有的手勢又告訴你,他有要緊的事情要向你談,請你等一等。在讓座、握手、傳遞物件、表示默契及談話進行中手勢有時成為談話的一部分,可以加強我們語言的力量,豐富我們語言的色調,有時候手勢也成為一種獨立且有效的語言。

注意事項


不同的手勢,表達不同的含意。那麼我們在運用手勢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
一是注意區域性差異。
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由於文化習俗的不同,手勢的含意也有很多差別,甚至同一手勢表達的涵義也不相同。所以,手勢的運用只有合乎規範,才不至於無事生非。
二是手勢宜少不宜多。
手勢宜少不宜多。多餘的手勢,會給人留下裝腔作勢、缺乏涵養的感覺。
三是要避免出現的手勢。
在交際活動時,有些手勢會讓人反感,嚴重影響形象。比如當眾搔頭皮、掏耳朵、摳鼻子、咬指甲、手指在桌上亂寫亂畫等。

使用地區


美國人、法國人用手勢較多。
北歐人很少使用手勢。過多的無意識的手勢會令人心煩意亂,有時甚至被認為是粗魯放肆的表現。
亞洲人交談,也應盡量少使用手勢。

典型手勢


招手動作

在中國主要是招呼別人過來,在美國是叫狗過來。

翹起大拇指

一般都表示順利或誇獎別人。但也有很多例外,在美國和歐洲部分地區,表示要搭車,在德國表示數字“1”,在日本表示“5”,在澳大利亞就表示罵人“他媽的”。與別人談話時將拇指翹起來反向指向第三者,即以拇指指腹的反面指向除交談對象外的另一人,是對第三者的嘲諷。

OK手勢

拇指、食指相接成環形,其餘三指伸直,掌心向外。OK手勢源於美國,在美國表示“同意”、“順利”、“很好”的意思;而法國表示“零”或“毫無價值”;在日本是表示“錢”;在泰國它表示“沒問題”,在巴西是表示粗俗下流。

V形手勢

這種手勢是二戰時的英國首相丘吉爾首先使用的,已傳遍世界,是表示“勝利”。如果掌心向內,就變成罵人的手勢了。

舉手致意

它也叫揮手致意。用來向他人表示問候、致敬、感謝。當你看見熟悉的人,又無暇分身的時候,就舉手致意,可以立即消除對方的被冷落感。要掌心向外,面對對方,指尖朝向上方。千萬不要忘記伸開手掌。

與人握手

在見面之初、告別之際、慰問他人、表示感激、略表歉意等時候,往往會以手和他人相握。一是要注意先後順序。握手時,雙方伸出手來的標準的先後順序應為“尊者在先”。即地位高者先伸手,地位低者后伸手。如果是服務人員通常不要主動伸手和服務對象相握。和人握手時,一般握上3到5秒鐘就行了。通常,應該用右手和人相握。左手不宜使用,雙手相握也不必常用。

雙手抱頭

很多人喜歡用單手或雙手抱在腦後,這一體態的本意,也是放鬆。在別人面前特別是給人服務的時候這麼做的話,就給人一種目中無人的感覺。

擺弄手指

反覆擺弄自己的手指,要麼活動關節,要麼捻響,要麼攥著拳頭,或是手指動來動去,往往會給人一種無聊的感覺,讓人難以接受。

手插口袋

在工作中,通常不允許把一隻手或雙手插在口袋裡的。這種表現,會讓人覺得你在工作上不儘力,忙裡偷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