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9年
1869年
上海是中國最早出現自行車的城市。據《上海新報》1869年11月24日記載:“茲見上海地方有自行車幾輛,乃一人坐於車上,一輪在前,一輪在後,人用兩腳尖點地,引輪而走。又一種,人如踏動天平,亦系前後輪,轉動如飛,人可省力走路。不獨一人見之,相見者多矣。”
1869年,米舍爾首次分離出DNA
農曆二月尚志書院在山東省城金線泉畔建成。
1869年,美國西雅圖建成。
1869年,蘇伊士運河修築通航,在埃及貫通蘇伊士地峽,連接地中海與紅海,提供從歐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線。
1月——明治維新三傑之一的木戶孝允在明治政府伊始便向政府副總裁、大納言(日本官職名)岩倉具視建議,將朝鮮首先作為興師問罪的大方向,從而“確定遠大之海外目標”。此後西鄉盛隆也力主征韓,目的最終是掠取中國、朝鮮,“以立入侵歐亞各國之基”。
木戶孝允
2月17日——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表。
3月——明治天皇遷都東京。
5月10日——美國近代工業化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第一條橫貫北美大陸的中央太平洋鐵路和聯合太平洋鐵路建成通車。
9月6日——濟南府城隍廟動工興建。翌年3月30日竣工。
11月17日——溝通地中海與紅海的蘇伊士運河竣工通航。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名炳麟,字枚叔,初名學乘。后改名絳,號太炎。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中國浙江餘杭人,清末民初著名思想家,史學家,樸學大師,民族主義革命者。
1869年晚清維新派吳保初出生,字彥復,又字君遂,號嬰公、北山,安徽廬江人,維新四公子之一。父親吳長慶曾為廣東水師提督。(1913年逝世)
3月18日——內維爾·張伯倫,前英國首相。張伯倫出生在英國伯明翰市。他家是當地臣富,父兄都在英國政府里擔任重要職務。憑藉這種勢力,他在官場中也青雲直上,曾任政府大臣。1937年5月,張伯倫出任英國首相。(1940年逝世)
10月2日——瑪哈特瑪·甘地,印度政治家。1948年1月30日,在赴禱告場途中,他不幸被一個狂熱的印度教徒殺死,終年79歲。
10月18日——林文慶出生在馬來西亞檳城(1957年1月1日逝世)。
3月8日——柏遼茲,1803年12月11日生。德國作曲家。
6月20日——土方歲三,1835年5月31日生。日本武士,新選組的副長。
12月7日——大村益次郎,1824年5月30日生。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
中俄改訂陸路通商章程
同治八年(1869)三月十六日,中俄簽訂改訂俄人陸路通商章程,共二十二條,將原規定運往天津的俄國貨物在張家口“酌留十分之二”改為“酌留若干”,允許俄商在蒙古各地任便貿易,一概免稅,並不限於“小本營生”。
遵義教案發生
同治八年(1869)五月初五日,貴州遵義府居民因不滿教會欺壓,打毀法國教堂、學堂、醫館等,殺死教士趙司鐸,並傳知府屬,不準再行習教。事發后,八月二十九日,法國公使公淑亞致函總署,要求撤調、審訊貴州巡撫曾璧光。九月初五日,清廷命李鴻章負責查辦遵義教案。后因李鴻章忙於鎮壓回民起義,同治九年(1870)五月,清廷又命成都將軍崇實馳赴貴州,與曾璧光一同辦理此事。直到十一月二十九日,遵義教案才徹底清結,中國賠銀七萬兩。
中英新定條約及善後章程簽訂
同治八年(1869)九月十九日,中英簽訂《中英新定條約十六款》、《新修條約善後章程十款》及稅則十條。主要內容為:開放溫州、蕪湖為商埠;英國之洋布、大呢、洋絨等進口時正子兩稅一併完納,在通商口岸省份,均免重征;英商從中國內地買土貨出口,沿途交納稅金,其稅額如超過子口半稅,超過部分發還英商;英商可僱用中國木船在內河行駛,裝運貨物;九江關備輪船一艘,拖帶鄱陽湖一帶的貨物;英商修理船隻、船塢,物料免稅;中國進口鴉片,每百斤增稅至五十兩,出口生絲,按值百抽五徵稅等。這一條約因英商反對,英國政府未予批准。
安慶教案發生
同治八年(1869)初,法國天主教教士韓石貞(PlerreHende)、英國內地會教士密道生、衛養生等進入安慶后,以低價強購民房,改為教堂,引起群眾不滿。五月,湖南反教揭帖傳到安太,時值府院考試,安慶府各地文武考生雲集一直,情緒激昂。九月間,考場附近貼出揭帖,約期拆毀教堂。九月三十日,英教士密道生、衛養生乘轎往府署,要求查辦。群眾和考生憤起阻攔,武舉王奎甲率眾搗毀西右坊、東右坊英法教士住所。密、衛二人避入府署呼救,韓石貞連夜乘船逃往上海。十月初三日,英、法駐華公使阿禮國、羅淑亞共同對清政府進行要挾、恫嚇,羅淑亞還與法國水師提督率兵船六艘赴滬,又以四艘赴南京,以兩艘經安慶、九江至漢口查辦教案。清政府當即命兩江總督馬新貽等迅速結案。馬對羅淑亞的無理要求一一答允;指撥城內官地或倉廒衙署之類為教會堂基;賠償損失四千元;懲辦“肇事首犯”;重申保護教士,申斥護教不力的安慶各級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