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鐵權
中山大學教授
朱鐵權(?-2021年7月9日),男,本科畢業於西北大學文博學院文物保護專業,后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科技考古專業完成碩博連讀,畢業后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東亞與太平研究中心訪問學者。知名考古學者,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院教授。
2021年7月9日,朱鐵權因病醫治無效,在廣州逝世,享年42歲。
時間 | 院校 | 專業 | 學位 |
1998.9-2002.7 | 西北大學文博學院 | 文物保護 | 學士 |
2002.9-2007.7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科技史與科技考古 | 碩士、博士 |
朱鐵權
2010.8-2011.6: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東亞與太平研究中心訪問學者;同時兼任本校人類學系Research Associate.
2011.1-2019.1: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2019.1: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院,教授。
專業經歷
2006.3:參與科學院知識創新項目,北方白瓷的起源,主要完成“白瓷起源時期技術革新”部分;
2004.6:參與中日合作項目,唐三彩EDXRFD無損分析測試,主要協助日本早稻田大學的M.Uda進行實驗、翻譯、及各種關係的協調;
2001.9:參與四川三星堆青銅器保護,主要完成器物的加固保護處理;
2001.10:參與河南洛陽龍門石窟表面油煙清洗工作。
2021年7月9日晚,知名考古學者、中山大學朱鐵權教授因病醫治無效,在廣州逝世,享年42歲。
論文與出版物
1.Zhu Tiequan ,Sun weidong ,Zhang Hong,et al,Study on the Provenance of Xicun Qingbai Wares of China Northern Song Dynasty,Archaeometry ,doi: 10.1111/j.1475-4754.2011.00636.x SCI |
2.Zhu Tiequan,Preliminary Study on Provenance Characteristics of Celadon Excavated From Xicun kiln of China Northern Song Dynasty,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SCI |
3.Tiequan Zhu,Changsui Wang,Hongmin Wang,The Preliminary Study on Kiln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Ancient Qingbai Wares by ICP-AES,J.Culher,11 (2010) 482–486 SCI |
4.Tiequan Zhu,Changsui Wang ,Zhenwei Mao,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Manufacture of White Porcelain in North China//the Proceeding of the Fourth Forbes Symposium at Freer Gallery of Art [C] ,ARCHETYPE Publications Ltd. 2009:94-101. |
5.朱鐵權;王宏;陳兆鏡等,重慶忠縣翠屏山崖墓群出土晉代金銀器的分析研究,江漢考古,2011(1)109-111 |
6.潘國平;孫秀萍;胡立敏;朱鐵權等,高棉瓷器製作工藝初探,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1(1)19-24(通訊作者) |
7.朱鐵權,劉乃濤,毛振偉,廣州西村窯彩繪瓷無損分析檢測,光譜實驗室,27,2010(5)1753-1756. |
8.朱鐵權,余志、鄺貴榮等,宋代西村窯瓷器微聚焦X射線探針無損分析研究,中國陶瓷,2010(9)74-77 |
9.朱鐵權,朱明敏,李蔚然,宋代西村窯與耀州窯青瓷胎釉化學組成特徵,岩礦測試,29,2010(3)291-295. |
10.朱鐵權,王昌燧,張尚欣,隋代邢窯粗白瓷胎料配方研究,岩石礦物學學報,29,2010(3)313-318. |
11.朱鐵權,王昌燧,毛振偉,我國古代不同時期鉛釉陶表面腐蝕物的分析研究,《光譜學與光譜分析》,30,2010 (1).266-269.SCI |
12.朱鐵權,王昌燧,李艷,不同窯口青白瓷胎化學元素特徵[J],岩礦測試,25,2006(2):144-119. |
13.朱鐵權,王昌燧,毛振偉,我國北方唐宋時期白瓷化妝土EDXRF成分分析[J],中國陶瓷,42,2006(3):44-46. |
14.朱鐵權,王昌燧,王曉琪等,我國古代陶衣的顯微拉曼與掃描電鏡線掃描分析[J],分析測試學報,24,2005(6):66-69 |
15.朱鐵權,王昌燧,徐大力等,雙墩遺址黑陶滲碳工藝的初探[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17,2005(5):1-9. |
16.朱鐵權,王昌燧,姚政權等,雙墩遺址攙和物的顯微分析//國科技考古與文物保護,第九屆全國考古與文物保護論文集[C],三秦出版社(西安),2006(9):87-89. |
17.王洪敏,毛振偉,朱鐵權等,湖北蘄春羅州城宋代陶瓷分析與研究,江漢考古,140,2010:113-119. |
18.張茂林,賈興和,毛振偉,朱鐵權,斯里蘭卡曼泰遺址出土青花瓷的化學成分分析及產地初探,岩礦測試,[J]2008(1)37-40 |
19.張茂林,王昌燧,朱鐵權等,SRXRF無損鑒定古青白瓷的初步嘗試,江漢考古,2007(4):72-75 |
20.薛冰,朱鐵權,潘偉斌等,河南安陽靈芝窯出土瓷器的分析研究,中原文物,2007(3):100-105. |
21.董俊卿,朱鐵權,毛振偉等,雙墩遺址、候家寨遺址彩陶與紅衣陶製作工藝的初步研究[J],東南文化,189,2006(1):24-30. |
22.楊益民、毛振偉、朱鐵權等,EDXRF探針分析古陶瓷產地嘗試[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15,2003(3):1-7. |
23.金普軍,秦潁,龔明,李濤,朱鐵權,九連墩楚墓青銅器鉛錫焊料的耐腐蝕機理[J]27,2007(3):162-166 |
24.吳雋,李家治,吳瑞,鄧澤群,朱鐵權,廣東博羅橫嶺山墓葬群出土陶器及原始瓷器的科學技術研究// ISAC’05(古陶瓷科學技術5國際會議論文集),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C],2005(10):57-67.13) |
25.王昌燧,朱劍,朱鐵權,原始瓷產地研究之啟示,中國文物報,2006年1月6日第七版. |
研究領域
海洋考古、海洋文化遺產保護、文物材料腐蝕研究。
項目基金
2.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西村窯瓷器無損鑒定及其相關研究,項目負責人,6萬,編號:2009B030803036,2010.1-2012.1;
3廣東省自然然科學基金博士啟動項目,西村窯陶瓷工藝研究,項目負責人,
3萬,編號:9451027501001970,2010.10-2011.10;
4.大地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廣州西村窯外銷瓷產地研究,項持持著人,3萬,編號:2010.1-2011.12
5.中山大學青年培育項目,清代廣彩工藝相關研究及其科技鑒定,項目負責人,
7.5萬,編號:2010.1-2012.12
6.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青年教師基金項目,廣州西村窯瓷器的科技研究,項目負責人,編號:2007-11400-3171911,1萬,2007.11-2009.11,已結項
會議報告
2011.3:參加第76屆美國考古學年會,美國加州薩卡拉門托,口述報告(西村窯外銷瓷的科技研究)
2009.12:參加全國紅綠彩研討會,深圳,口述報告(紅綠彩科技研究現狀及其展望)
2007.9:參加亞洲古陶瓷科技研討會,美國華盛頓特區,口述報告(中國白瓷時期的工藝創新);
2005.5:參加第35屆國際考古會議,北京,展講(雙墩遺址陶器摻合物研究);
2004.11:參加第8屆全國文物保護會議,廣州,口述報告(雙墩遺址黑陶滲炭工藝初探)。
國際會議
2017年12月,在中山大學舉辦並主持“古代青花瓷材料及其文化內涵國際學術研討會”(廣州,30人),
2017年11月“第一屆全國水下考古探測技術研討會”(廣州,38人)
2017年7月,首屆古今中非聯繫國際學術論壇,(肯亞曼達島,30人);主題報告(在肯亞發現的中國外銷瓷);
2014年11月,“全國第十二屆中國科技考古國際學術”(廣州,160人)
參加的國際會議
2017.南海I號發現3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海上絲綢之路,廣東陽江,口述報告“南海一號出水陶瓷的保護”
2017年6月,參加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申遺討論會,英國倫敦(中國僅邀請了4名專家)
2012年,在中山大學舉辦“古代全球陶瓷貿易學術研討會”(小型會議,20人)
2014參加“跨文化視野下的物質及文本研究:中國史及其超越”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際會議,廣州,口述報告,(非洲肯亞發現的中國古代陶瓷)
2012年3月 參加“海上瓷路-古代南海貿易與陶瓷外銷”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際會議,廣州,口述報告(嶺南地區古陶瓷科技研究現狀及其前景展望)
2011年3月:參加第76屆美國考古學年會,美國加州薩卡拉門托,口述報告(西村窯外銷瓷的科技研究)
2012年11月:參加全國第十一屆科技考古學術研討會,杭州,口述報告(嶺南地區古陶瓷科技研究現狀及其前景展望)
2009年12月:參加全國紅綠彩研討會,深圳,口述報告(紅綠彩科技研究現狀及其展望)
2007年9月:參加亞洲古陶瓷科技研討會,美國華盛頓特區,口述報告(中國白瓷時期的工藝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