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波多諾伏的結果 展開

波多諾伏

貝南共和國首都

波多諾伏是貝南首都,貝南第二大城市,歷史上曾是波多諾伏王國首邑。1752年葡萄牙殖民者建為商業據點。現與科托努同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旅遊業較盛。

城市簡介


波多諾伏(Porto-Novo)是貝南國民議會所在地。貝南歷史悠久,波多諾伏是這個國家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現在仍保留著十分濃厚的古非洲城市的風貌。它的外港科托努距離波多諾伏35公里,是貝南中央政府機關的所在地。
波多諾伏(圖1)
波多諾伏(圖1)
在國境東南部幾內亞灣沿岸潟湖之濱。西南距外港科托努35公里。人口27萬(2021)。議會、總統府和外交部設此(其他政府機關在科托努)。有鋸木、榨油(棕油)、食品、肥皂等小型工業。鐵路通科托努港。輸出棕仁、棕油、咖啡、棉花等。附近蘊藏石油。有古老地非洲宮殿、葡萄牙大教堂等,旅遊業較盛。
波多諾伏是以文化為主的都城,它瀕臨幾內亞灣,位於貝南南部沿海瀉湖——諾奎湖的東北岸。

地理環境


波多諾伏(圖2)
波多諾伏(圖2)
波多諾伏是以文化為主的都城,它瀕臨幾內亞灣,位於貝南南部沿海瀉湖——諾奎湖的東北岸。
波多諾伏年平均氣溫26-27℃,該地區的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主要是熱帶海洋氣團伴同西南季風帶來的大量降雨。
首都地區因雨季長達8個月,這裡的油棕林極為稠密,平均每公頃達到430-550株,最高達到1000株以上,從高空俯視,宛如一片碧綠的海洋。油棕是這個國家的重要財富,茂密的油棕林給波多諾伏帶來了“油棕之城”的美稱。
波多諾伏地區屬於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雨量充沛,全年雨季長達8個月,各種植物都可以終年生長。

自然資源


波多諾伏市自然資源豐富,這裡是全國主要的油棕產區,在波多諾伏南面幾公里的沿海地區還發現了石油。

民族人口


貝南有將近660萬人口(2002年)。共60多個部族。主要是芳、約魯巴、阿賈、巴利巴、頗爾和松巴等族。官方語言為法語。全國使用較廣的語言有芳語、約魯巴語和巴利巴語。居民中65%信奉傳統宗教,15%信奉伊斯蘭教,約20%信奉基督教。

歷史沿革


始建年代

波多諾伏(圖3)
波多諾伏(圖3)
波多諾伏建於16世紀末,曾是波多諾伏王國的首邑。1580年,成為葡萄牙殖民者在貝南沿海地區販買奴隸的據地。波多諾伏原稱阿加塞-霍格布努,葡萄牙人入侵后,發現它同葡萄牙重要海港波爾圖相似,就把這個城市命名為波多諾伏,即“新波爾圖”之意。1670年,法國殖民者入侵,繼續進行慘無人道的奴隸貿易,並攫取了經營沿海地區的特權。1888年,法國尋找借口開始武裝入侵。1894年,波多諾伏王國淪為法國殖民地,1904年被劃為法屬西非洲的一個領地。當時,波多諾伏王國只是領地的一個專區,波多諾伏為該專區的首府。

人民共和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整個西非和達荷美(貝南舊稱)民族獨立運動蓬勃發展,法國被迫逐步承認了達荷美人民的獨立權利。1958年12月達荷美成為法蘭西共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1960年8月1日,達荷美宣告獨立,成立達荷美共和國,首都為波多諾伏。1975年11月30日改國名為貝南人民共和國,這一天被定為人民共和國的國慶日。

主要建築街道

波多諾伏市內有古老的非洲宮殿、殖民地時期的建築物和葡萄牙大教堂。貝南共和國總統府設在波多諾伏。該市有8條主要大街,最長的是外圍大道,環繞東、西、北三面,其次是湖濱大道、第6號大街、維克托·巴洛大街、梅里喬努路等。此外還建有廣場、體育場、學校等文化設施和機構以及數個較集中的居民區。

城市特色


科托努國際會議中心
科托努國際會議中心
離波多諾伏几十公里遠的岡維椰水上村莊是飲譽世界的旅遊勝地。“岡維椰”一詞在當地語中為“集體得救”的意思。17世紀初,貝南境內分佈著眾多的小王國和酋長國,紛爭不斷。原住在諾古埃湖畔的部族為避強敵,便紛紛遷逃湖上棲身;天長日久,便漸成“水上人家”。他們的“水上瓊樓”多以碗口粗圓木插入水下打樁,在水面以上一、二丈處建成一幢幢高腳、尖頂茅屋,散落湖面。屋內有卧室、廚房和平台;有些人家還用木樁、碎石和泥土壘砌成小塊陸地,用以飼養家禽、家畜。水上村莊在藍天、白雲與湖光水色的襯托下,風光格外綺麗迷人,被世人譽為“非洲的威尼斯城”。
該“水城”內現共有200戶居民,是非洲最大的水上居民區。水上村莊的村民們多為漁民,他們長年累月生活在水上,駕獨木舟如履平地;這裡的人們喜歌愛舞,熱情好客。水村中央還有個水上集市,數十隻大小木船“濟濟一堂”,你來我往,十分熱鬧繁忙,充滿了非洲水上風情。村中還設有水上工藝品商店及飲料商亭。每年都有大批外國遊人來此觀光攬勝,體驗這裡所特有的濃郁異域情趣。
西非古都阿波美
希爾頓飯店
希爾頓飯店
波多諾伏在波多諾伏西北105公里還有一個聞名非洲的遊覽勝地——阿波美古城。從首都驅車,一個多小時即可抵達。公元17至19世紀,這裡曾是貝南阿波美王國的首邑。那著名的阿波美王宮、國王陵寢與王妃墓至今仍保存完好。由王宮修葺改建而成的阿波美歷史博物館為西非地區文物史料保存最完整的歷史博物館。博物館佔地44公頃,陳列著歷代國王的御座、旗幡、禮服與轎子,宮妃們的手鐲、戒指、項鏈等裝飾品以及各類祭器、歷代兵器(包括反抗法國殖民軍時用過的土槍、土炮和砍刀以及從殖民軍手中繳獲的武器)等。這裡有第十代國王格萊萊(1858~1889)的內宮和陵墓。阿波美王國曾盛極一時,據說共傳了十一代。
在歷代國王議政殿的外牆上,嵌有上百座描述王國歷史事件的彩色泥塑,蔚為壯觀。貝南民族英雄、阿波美王國第十一代國王貝漢津(1844~1906)的陵墓也在阿波美,並被視為聖地。貝漢津於1889~1894年領導抗法鬥爭,英勇不屈,后被捕流放,卒於阿爾及爾,遺體歸葬阿波美。其陵墓建築莊嚴肅穆;另在城內戈荷廣場上,還建有一座紀念這位民族英雄的銅像。

交通狀況


波多諾伏波多諾伏有公路通往全國各主要城鎮,這些公路向西經科托努可通往多哥首都洛美,向東可通往奈及利亞首都拉各斯,向北可分別通往尼日布吉納法索。波多諾伏與科托努之間不僅通公路,而且有一段鐵路相連接。波多諾伏及其周圍地區的物資出入一般都由首都外港科托努轉運。

名勝古迹


波多諾伏城古趣盎然,美麗典雅,市內有古老的非洲宮殿、殖民地時期的建築物和葡萄牙大教堂。作為古都,歷代波多諾伏王國都在波多諾伏城留下了它們的足跡,特別是保留到現在的托發國王的皇宮更為引人注目。皇宮外面那座高大的紅色圍牆,好像要把整個城市映紅,所以有人就把波多諾伏叫做“紅色城市”。皇宮裡街巷狹窄,好像一個迷宮,給人一種神秘感。這裡有帝王們過去那種富麗堂皇的建築,以及作為王室工藝品的各種各樣的陳設,像皇帝寶座、國王塑像、葫蘆雕刻、金銀首飾等,集中代表了貝南的古代文明。
貝南在西非地區一直是文化較為發達的國家,波多諾伏至今還保留著一些古老的建築,如人種博物館、民俗學博物館、國立圖書館和國家檔案館等。現在的波多諾伏城隨著建設的發展,新建了不少現代化建築,城市布局以科科耶廣場為中心,呈放射狀向北和向東方向發展。市內的環行馬路兩側多高大的非洲樟樹和棕櫚樹,街心花壇鮮花盛開,街道兩旁的商店、貨攤、飯館和旅館等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
在波多諾伏附近還有一個引人入勝的地方,那就是諾奎瀉湖上的水上村莊,其中以岡維埃水上村莊為最大、最有名,有“非洲的威尼斯”之稱,是西非著名的旅遊勝地。水上村莊形成於17世紀初,當時,阿波美王國入侵沿海一帶,居民們被迫入湖避難,後來就定居湖上,形成了這水上“桃源”。他們以捕魚為生,世代相傳,漸漸把水上村莊當成了自己的故鄉而不願返回陸地。貝南共有水上村莊30多個。岡維埃在當地土語中是“集體得救”之意,目前,村中居民約有2萬,是非洲最大的水上居民區。
水上村莊的房屋建在插入水中的木樁上,屋頂用厚厚的茅草蓋成,可以隔熱;牆與地板用椰樹榦編成,容易散熱;地板高出水面一米左右,門前有木梯通向水面。屋內有卧室、起居室、廚房等,有的門前還有平台,可以晒衣服和乘涼;有的還在屋前用石板架在木樁上,構成小塊陸地,用以飼養禽畜。這種高腳屋一般都比較結實,可以使用20年以上。
水上村莊的房屋布局合理,自然形成一條條水巷,這裡的家家戶戶都備有小木船作為交通工具和生產工具。水村中央是一塊比較寬敞的水面,那是“水上市場”,水上市場都是以小船為攤位,熙熙攘攘,別具情趣。水上村莊的居民絕大多數為漁民,以捕魚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