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挑
大挑
大挑是清朝乾隆年間制定下的一種科考制度,為的是讓已經有舉人身份但又沒有官職的人有一個晉身的機會。
清乾隆十七年(1752)定製,三科(原為四科,嘉慶五年改三科)不中的舉人,由吏部據其形貌應對挑選,一等以知縣用,二等以教職用。每六年舉行一次,意在使舉人出身的士人有較寬的出路,名曰大挑。
重在形貌與應對,須體貌端正,言語譯明,於時事吏治素有研究。相傳有“同田貫日氣甲由申”八字訣,合於前四字形貌者為合格。例如長方面型為“同”,方面型為“田”,身體長大為“貫”,身體勻稱為“日”。
清·錢泳《履園叢話·雜記下·治賦》:“余友陳春噓名昶,以舉班大挑得知縣,分發浙江。”
蔡冠洛《清七百名人傳·樸學·鄭珍》:“字子尹,晚號紫翁,貴州遵義人。道光十七年舉人,以大挑二等,選荔波訓導。”
《文學.包世臣》:“字慎伯,安徽涇縣人,嘉慶十三年舉人,大挑一等,以知縣分發江西,權新喻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