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起始於上世紀三十年,秉承著“厚德、勵志、篤學、創新”院訓不斷發展壯大。

歷史沿革


學院的發展進程可以分為4個階段:
一、基礎課部(1965-1994)
解放后,學校對解放前的系、組設置不斷進行調整,在1965年時增設了一個基礎課部,沒有專業和本科生,只是負責全校的數理化和生物等基礎課程。從1994年基礎課部獲批開辦藥用植物加工與利用專科專業,當年招收第一屆學生共49名委培生,教學計劃、教學進程、學籍管理等工作開始正常運轉。
學科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1982年獲植物生理生化碩士學位授予權,1984年獲植物學碩士學位授予權,1985年獲農業環境保護碩士學位授予權,1992年將植物生理生化劃分為生物化學與植物生理學兩個碩士學位授予權,1993年植物學獲博士學位授予權。
二、基礎科學系(1995-1999)
1995年基礎課部更名為基礎科學系,當年藥用植物加工與利用專科專業招收11名學生,1996年招收21名學生,1997年後該專業停止招生。1998年招收第一屆生物技術專業32名本科學生,1999年新增應用化學專業。
1998年將植物生理學和植物學合併為植物學碩士學位授予權,生物化學調整為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碩士學位授予權。1996年將農業環境保護調整為環境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獲應用數學碩士學位授予權。
三、生命科學學院(2000-2006)
2000年基礎科學系更名為生命科學學院,並新增生物工程專業,2001年新增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2002年新增生物科學專業,每年招生300餘人,專業建設不斷完善,先後為國家培養了1700餘名本科學生,分佈於全國高等農林院校以及企事業單位。
2000年獲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授予權;2001年3月獲生物學博士后流動站;2003年獲批生物學國家一級學科生物物理學博碩士學位授權和應用化學碩士學位授權。2006年獲批藥用植物學、生物信息學、化學生物學校內自主設置博碩士授權點以及中藥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目前,學院已培養出1000餘名植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博碩士研究生人才。
四、生命科學學院(2006至今)
2006年根據學校整體規劃統一安排,從生命科學學院分出一個理學院,將原生命科學學院的數學、物理、化學教研室的教師,應用化學和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學生以及應用數學、應用化學、生物物理、化學生物學等博碩士學位授權點劃歸到理學院。
新生命科學學院現有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生物科學系、微生物與生物工程系、植物研究所和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涵蓋了10個教學研究室和5個教學實驗室;擁有生物學一級學科,下設植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和生物信息學(自設)6個二級學科,其中植物學和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是陝西省重點學科。擁有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和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植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和生物信息學二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在校博士、碩士研究生600餘名,本科生近1500名。

學校簡介


生命科學學院現有教職工209名,其中教授34名,副教授45名,博士生導師25名,碩士生導師50名。實驗室實驗室人員1人,高級實驗師11人。國家入選者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7人,特聘教授2人,陝西省“百人計劃”入選者1人。

學院領導


書記:化小峰
主持學院黨委工作,分管組織、信訪、紀檢、統戰、人事及人才等工作。
院長(主持行政工作):韋革宏
主持學院行政工作,分管學科建設、財務等工作。
副書記:王贇
協助書記工作,分管本科生教育管理、工會、宣傳及校友會工作。
副院長:張帆
協助院長工作,分管學院行政日常工作、國資、計劃生育、安全及科技服務與培訓工作。
副院長:胡景江
協助院長工作,分管本科生教學及實驗室工作。
副院長:郁飛
協助院長工作,分管學院研究生教育、外事及科技工作。

辦學規模


學院設有生物技術系、生物科學系、生物工程系和現代儀器教學及實驗中心等4個教學系(中心) ,涵蓋了12個教學研究室和 3個 教學實驗室;有陝西省農業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陝西省中藥材GAP認證諮詢中心、陝西省指紋圖譜研究中心以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微生物研究中心、生物信息研究中心、中藥材規範化研究中心和西北植物研究所等8個研究中心(所)。學院承擔著全校生物類基礎課及本院專業課的教學任務。

專業培養


生物技術專業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是以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為基礎、以應用於農業科學為特色的理科類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生命科學基本理論和系統的生物技術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基本掌握生物技術有關的實驗方法和實驗技能,具備良好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能夠把生物技術的理論和方法應用於生命科學尤其是農業科學各個領域的研究型人才。畢業生能在於生命科學相關的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及企事業單位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及管理工作,能夠繼續深造攻讀研究生學位。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生物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受到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一定的教學、科研、開發和管理能力。
生物技術必須應用於生命科學的各個學科才能體現其價值。因此本專業對學生的培養堅持厚基礎、重實驗、突出主線的原則。基礎體現在加強人文科學和數理化教學以及專業基礎課教學;現在重點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突出主線體現在突出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這一主幹課程及相關實驗技能的培養。
本科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掌握數學、物理、化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掌握微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酶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以及生物技術及其產品開發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重點掌握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能;
了解生物工程等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
熟悉國家生物技術產業政策、知識產權等有關政策和法規;
了解生物技術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生物技術產業發展動態;
掌握一門外語,並能閱讀專業文獻;
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備一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和設計,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三)主幹學科及相關學科
生物學
(四)主幹課程
動植物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基因工程原理與技術、酶工程原理及技術、細胞工程原理與技術、生化反應工程、微生物與發酵工程。
(五)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共40周,其中包括軍事訓練、生產勞動、兩課實踐、社會實踐、教學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論文)、生命科學前沿教育、科研素質培養、創新創業和研發能力培養、畢業論文(設計)等。

生物工程專業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人文社科基礎知識和人文素質,掌握生物技術及其產業化的科學原理、工藝技術過程和工程設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在生物工程領域從事設計、生產、管理和新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的複合型、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生物學、化學工程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通過生物技術與工程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訓練,具備在生物工程領域從事設計、生產、管理和新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的能力。
畢業生應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人文社科類的基本知識,具備人文素質;
2.掌握數學、物理、化學、計算機和英語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3.掌握微生物學、發酵工程、生物分離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
4.掌握生物工程方面的基本技術,具備在生物工程領域從事設計、生產、管理和新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的基本能力;
5.熟悉國家生物產業有關政策和法規,特別是產品質量安全的有關條例;
6.了解現代生物工業的發展動態和應用前景;
7.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三)主幹學科及相關學科
主幹學科:生物工程
相關學科:生物學、化學工程
(四)主幹課程
化工原理、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發酵工程、生化工程設備、細胞工程、生物分離工程等。
(五)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共40周,其中包括軍事訓練、生產勞動、兩課實踐、教學實習、社會實踐、科研訓練、課程論文(設計)、生產實習、創新創業和研發能力培養、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等。

生物科學專業

一、培養目標
培養具備人文社科基礎知識和人文素質,掌握現代生物科學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能,以及實踐認知能力,為我國西部地區乃至全國生態建設和中藥資源產業化,提供能從事技術研究、生產管理、產品開發等方面的技術人才。同時也為生物科學方向提供優秀的碩士研究生資源。
二、業務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生物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通過科學實驗和實踐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一定的教學、科研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人文社科知識,具備人文素質;
2.數學、物理、化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3.握植物生物學、動物生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中藥植物資源學、生態學、中藥材生產質量控制、天然產物化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
4.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
5.國家科技政策、知識產權等有關政策和法規;
6.生物科學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
7.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備一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和設計,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三、主幹學科及相關學科
生物學、化學、生態學、中藥學
四、主要課程
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天然產物化學、藥用植物資源學、中藥材生產質量控制、生態學、中藥材加工學等。
五、教學實踐環節
實踐教學共45周,其中包括軍事訓練、生產勞動、兩課課實踐、社會實踐、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科研訓練;、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藥用植物栽培學課程論文、畢業論文(設計)等。
六、學制
4年
七、授予學位
理學學士
八、畢業額定學分
總學分:160.0+8.0分
其中:必修課學分72.5分 選修課學分(學科基礎課和專業課) 50.0 分 公共選修課學分 8.0 分 實踐教學環節學分 29.0分 創新與技能學分 8.0 分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在校博士、碩士研究生500餘人,本科生1600人。目前,擁有全國高校最大的植物標本館,收藏有以秦嶺和黃土高原地區為主的各類植物標本55萬餘份,許多為珍稀保護種類。學院自 2000 年成立以來共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20餘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3項,其它各類項目120餘項。近5年來,先後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5項,國家發明專利14項,出版教材和科學研究專著120餘部,在各類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800餘篇,90餘篇被SCI等三大檢索系統收錄。

特色學科


學院的植物學和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為陝西省重點學科,生物技術和生物工程專業為陝西省名牌專業。學院設有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學科點,植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藥用植物學、生物信息學等5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有植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藥用植物學、中藥學、生物信息學等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有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工程等3個本科專業,其中生物技術專業分設四年制本科和六年制“基地班”兩個類型;生物工程專業分設四年制本科和六年制“基地班”兩個類型,2002年獲批“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科研成果


1
樹莓圖拉明、秀美特和黑莓、黑巴提、百勝引種順化、快繁技術和水保效應的研究
陳鐵山(主持)
2004.7.6
楊陵區一等獎
證書號200410610
2
樹莓圖拉明、秀美特和黑莓百勝、黑巴提苗木組織培養快速繁育的方法
陳鐵山(主持)
2004.9.1
發明專利
授權書
專利號ZL2.1.14401.X
3
小麥高分子量麥谷蛋白14亞基基因的核酸序列及其應用
郭藹光、范三紅、趙惠賢
05年3月2日
發明專利
授權書
ZL02114579.2
4
華山松大小大小蠹和共生真菌致死寄主樹木機制的研究
胡景江(第五)
2005年6月22日
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04―1―022
5
丹參規範化種植研究其及GAP基地建設
梁宗鎖(第四)
王渭玲(第九)
2005年6月22日
陝西省科學
技術二等獎
04―2―068
6
缺水環境下造林苗生根萌芽機理與造林關鍵技術研究
梁宗鎖、孫群
2007年2月8日
陝西省科學
技術二等獎
證書號06-2-064-R1
7
中藥材規範化生產技術體系的建立
梁宗鎖、孫群
2006年12月20日
教育部科技
成果完成
成果登記號360-06-22041078-02
8
小麥低分子量麥谷蛋白基因的克隆與功能驗證
趙惠賢、郭藹光
2005年6月10日
教育部科技成果完成
成果登記號360-05-12040079-02
9
中藥材規範化生產技術體系的建立
梁宗鎖、孫群、張躍進
2007年6月8日
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科學技術一等獎
證書號2007-1-05-R1
10
生命科學系列基礎課雙語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龔月華,王俊儒,梁宗鎖,高梅
2007年9月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7年教學成果二等獎
11
中藥材規範化生產技術體系的建立
梁宗鎖、孫群
獲2007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12
陝西省野生蘭科植物種類與分佈的研究
吳振海(第五名)
2008年10月
陝西省林業廳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證書號:2008-T-01-05
13
一種安全試管架
張亮、魏永勝
2008年4月
實用新型專利
證書號:ZL2007.2.0031437.7
14
一株成團泛菌及其發酵培養方法與應用
薛夢林
2008.07.30
發明專利
證書號:ZL2006.1.0066981.5
15
小麥低分子量麥谷蛋白基因的克隆與功能驗證
趙惠賢
2008.06
楊凌示範區科學技術一等獎
16
甘草根瘤菌菌株CCNWGX022發酵液的石油醚萃取物中分離的化合物
韋革宏
發明專利
ZL200610042998.7
17
農林院校藥用植物學課程體系建設與教學內容改革
梁宗鎖、董娟娥、王渭玲、張躍進、舒志明
2009.1015
2009年全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SJX092062―4
18
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建設十周年先進個人
梁宗鎖
2009.11.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19
陝北地區仁用杏抗旱防寒栽培技術推廣
魏安智
2010.2.24
2008-2009年度陝西省農業技術推廣成果二等獎
20
一種三角型包裝袋
王超群生命學院(學生)
2008.4.15-- 2009.4.29
實用新型專利
ZL2008.2.0028852.1
21
包裝袋
王超群生命學院(學生)
2008.4.15-- 2009.6.10
外觀設計
ZL2008.3.0116550.5

下屬機構


陝西省中藥指紋圖譜研究技術中心
2004年12月由生髮改委、科技廳、財政廳、省醫藥總公司等單位組織評審,同意成立陝西省中藥指紋圖譜研究技術中心,掛靠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其目的是為推動陝西省中藥現代化、促使中藥生產向規範化、標準化方向發展搭建研究技術平台;為各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和企業從事中藥質量控制和中藥標準制定的研究人員提供研究開發基地;為各界企業、政府建立中藥標準化體系和中藥質量控制技術體系提供科技支撐;充分發揮地方資源優勢與科技優勢,建立科學有效的中藥質量控制模式,提高中藥生產質量控制的技術水平,確保中藥的內在質量,使我省的中藥儘快走出陝西,走向世界。經充分協商和籌備,學校於2005年4月批准任命生命科學學院梁宗鎖教授任該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內容:1、規範化的中藥特徵總提物獲取程序的研究及其指紋圖譜的建立:(1)在光譜和色譜測試指導下,選擇最佳的提取分離程序獲取中藥特徵總提物。(2)對特徵總提物進行色譜學和光譜學研究,確定可用於各中藥質量控制的指紋圖譜(包括 HPLC、IR、UV和1HNMR等指紋圖譜)及其特徵數據。必要時可用HPLC-MS、HPLC-NMR等聯用技術獲得更精細的結構信息。中藥指紋圖譜的解析研究:(1)採用植物化學的研究方法對特徵總提物進行分離,以得到各單體化合物;(2)鑒定各單體化合物的結構,並對其進行光譜學和色譜學研究。通過各單體化合物的光譜學和色譜學特徵與中藥指紋圖譜的比較,實現中藥指紋圖譜中特徵信號的歸屬。3、中藥特徵總提物以及各單體成分的生理活性研究。4、在此基礎上,繼續增加研究品種,並應用電子計算機建立常用中藥指紋圖譜集和標準資料庫。研究中心人員組成涉及從事中藥材方面研究的各領域專家,包括種質資源與植物分類、栽培管理、生長發育、有效成分提取、分離、鑒定、病蟲管理與農藥使用以及貯藏與加工、土壤管理、生態農業與環境保護、藥材市場學、現代儀器分析等,以充分體現多學科交叉的性質。每年招收一定數量的本科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藥指紋圖譜研究中心是我校開展中藥材研究的跨學科開放式業務機構,掛靠生命學院,業務上由學校和科研處領導,日常管理由生命學院負責,研究中心的所有人員的行政管理歸屬關係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