萩燒

山口縣萩市燒制的陶器

萩燒為在山口縣萩市燒制的陶器,茶道中有“一樂二萩三唐津”的說法,是茶道具中規格最高的三個窯口

起源


萩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的慶長九年(1604年),豐臣秀吉出兵侵略朝鮮時,毛利一族派兵支援。秀吉凱旋歸來,毛利輝元就授了封地,就是如今山口縣萩市一帶。他把從朝鮮半島帶回的李朝陶工,李勺光、李敬兄弟安置在這裡,教日本人做陶,成為藩內御用的窯口。
萩燒最初幾乎就是朝鮮半島的高麗茶碗,手法與形狀都與之相同。至今毛利的博物館保存著最古老的萩燒茶碗,實際上可能是朝鮮半島李朝的祭祀器皿,都屬於從朝鮮半島傳來的軟質的施釉陶器。據說早期的古萩燒,還有用朝鮮半島帶來的土,用日本的火燒結的。
雖然萩燒也做花器、水罐、香盒這樣的茶陶,但是在古老的茶會記中,留下的印跡少之又少,相反的,萩燒茶碗的記錄卻很多。萩燒茶碗的記錄初見於茶會記是在慶長十九年(1614年),在茶人織田有樂的茶會集中,第一次看到了白萩燒茶碗這樣的字樣。白萩燒聽起來很奇怪,因為如今萩燒的典型發色是枇杷色,是粉色中帶一點橘色,可見江戶時代的前期,萩燒還是用白色的化妝土全身施釉,看起來像今天智野茶碗的釉色。
萩燒
萩燒
萩燒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都是作為藩主進貢給朝廷、將軍、公家、武家的貢品,或者是作為給臣下的犒賞。所以流傳和使用的範圍並不廣泛。

燒制


萩燒的胚土來自萩市五十公里以外的大道土,是萩燒使用的典型的白色粘土。它混合有沙和石粒,含鐵少,非常有可塑性,還十分耐火。只有得到藩內特許的匠人才准許使用大道土。還有一種土叫金峰土,是黃白色的鬆散粘土,粘力低,但耐火性強。兩種土的組合調配,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作品的藝術特點和價值。
傳統萩燒用剝皮后晾乾半年以上的赤松燒窯,在傾斜土地上有十多個窯室,中國也叫龍窯。從下方開始以木材等燃料開始燃燒,因而能夠有效地預熱。作品燒制時的窯溫一般都在一千度以上。

特點


萩燒在造型上有明顯的特點,其中比較有意思的是:切高台。
切高台
切高台
關於切高台的來歷有很多說法,有人說因為它是毛利藩的御用窯,製品禁止在市場上流通,所以故意切個高台變成瑕疵品再轉賣到市面上。也有說是朝鮮李氏以來的傳統,當時的陶工將製品搬運到市場時,為了方便搬運,就會將許多茶碗堆高,在於最下方的茶碗的高台部分切出切口,綁上繩子,沿用至今。
萩燒是一種會呼吸和生長的陶器,柔軟疏鬆的胎質起到很好的保溫作用,手捧茶碗時不會覺得高溫而不適。在點茶前將茶碗預熱,一碗濃茶數人傳遞品飲,直到最後一位都會保持適合的溫度,這一點對日本茶道來說非常重要。
也因為柔軟的土質和高吸水性,常年使用后的滲透使茶碗的色彩發生變化,茶人把它叫做萩燒的七彩變化。
萩燒幾乎沒有任何的裝飾,造型也十分簡樸。匠人們不斷除按摩預測胚土的組合方式、釉藥的塗法、凹凸的刻紋、在龍窯內燒制后產生的各種變化,讓萩燒的釉面發生了無窮的窯變。梅皮花、龜裂紋都是不同時期不同萩燒窯口的特點。

著名窯口


萩燒
萩燒
萩燒的著名窯口有坂倉窯、坂高麗左衛門窯、三輪窯和陶兵衛窯。這四個窯口都是以人名命名的。
坂倉窯是朝鮮李朝李勺光的後人,傳承至今是第十五代,是舊時深川地區的御用窯口。
坂高麗左衛門則是李敬的後人,窯口坐落在毛利家菩提寺東光寺以遠的山坳里。李敬歸化之後,賜名為坂高麗左衛門,傳承至今是十三代。當代坂高麗左衛門是女性,也是家族史上第一位繼承坂高麗左衛門名字的女性。
三輪窯的三輪家原本是奈良人,歷史上第十一代三輪休雪是萩燒傳承人的人間國寶。在萩燒以枇杷色為主流的特點中,休雪創作了十分有自己風格特點的白色的長石釉,人們把它叫做“休雪白”。
陶兵衛全名叫田原陶兵衛,師從李勺光,代代是毛利家御用窯的匠人,傳承至今已經是第十三代。田原家從九代開始遷到現在的窯址,就在著名的湯本溫泉的附近,用的還是典型的龍窯。如今還繼續每年開窯,燒二到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