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風捉影

漢語成語

捕風捉影,漢語成語,拼音是bǔ fēng zhuō yǐng,意思是想抓住風和影子,比喻說話或做事用似是而非的跡象做根據。出自《漢書·郊祀志》。

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郊祀志》:“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蕩蕩如系風捕景,終不可得。”
《朱子全書》:“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風捉影,有甚長進?”
明·張居正《乞鑒別忠邪以定國上疏》:若被黜者一一求其所以得罪之故,捕風捉影,捏造流言。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回:余持又稟道:”可見這關文是個捕風捉影的了。“
曹雪芹 《紅樓夢》第九十五回:”襲人心裡著忙,便捕風捉影的混找。“

成語辨析


連用:常與“語焉不詳”連用。
活用:可活用作“捕風系影”,“繫風捕影”,“捕影拿風”。
注意:“捕風捉影”和“無中生有”都表示缺少事實,都含貶義。但“捕風捉影”重在表示沒有確鑿根據,缺乏事實;“無中生有”則重在表示憑空捏造。修飾說話或做事,不可以是別的。

詞語示例


3月3日,針對“中國公民入境濟州島受阻,國家旅遊局提嚴正交涉”是否與“薩德”有關的問題,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回應,中方對中韓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持積極開放態度,但這需要有相應的民意基礎和輿論氛圍。與其總是在這裡捕風捉影或疑神疑鬼,不如切實傾聽民眾呼聲,採取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