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檔案大會
1950年創立於巴黎的國際會議
任務是討論各類會員共同關心的檔案工作問題,交流經驗,選舉理事會負責人。大會關於檔案專業問題的決議或建議具有權威性,但無約束力。自1950年起至1988年已召開11屆大會,初為3年召開一次,1956年後改為4年一次。大會也邀請少數非會員國列席會議。歷屆大會主席均由上屆理事會主席擔任。中國於1960年派觀察員列席第4屆大會,1980年後派代表正式出席第9屆、第10屆和第11屆大會。
1953年6月在荷蘭海牙召開,20國300人參加,大會主席法國檔案局局長C.布萊邦。主要議題:檔案館設置歷史陳列室問題,檔案工作者的培訓,檔案文件的國際交流。
1960年9月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40國500人參加,大會主席英國公共檔案館館長D.埃文斯。主要議題:關於國家檔案館問題,修復文件和印鑒及保護地圖、平面圖、照片的新技術,檔案與現代經濟、社會的研究。
1964年9月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50國500人參加,大會主席瑞典國家檔案總局局長I.安德森。主要議題:檔案整理的新方法,教會檔案問題,公布檔案問題,檔案工作機械化,印章問題,青年檔案工作者問題。
1968年9月在西班牙馬德里召開,43國470人參加,大會主席比利時王國檔案總局局長E.薩貝。主要議題:開放檔案問題,縮微照相的政策,現行檔案的管理,檔案史的研究。
1972年8月在莫斯科召開,65國1300人參加,大會主席西班牙圖書、檔案總局局長L.桑切茲--貝爾迪。主要議題:國家檔案館和機關檔案室的相互關係和繼承性,新技術在檔案館的應用,科學查考工具書的編製,檔案工作者的國際合作和對發展中國家檔案館提供技術援助。
1976年9月在華盛頓召開,77國 400人參加,大會主席蘇聯檔案管理總局局長 . .多爾吉赫和美國國家檔案與文件局局長 J.B.羅茲。主要議題:文件和檔案的變革,檔案工作中的技術進步,擴大對檔案文件的開放,發展中國家的檔案工作。
1980年9月在倫敦召開, 71國906人參加,大會主席瑞士聯邦檔案館館長O.戈耶和英國公共檔案館館長A.W.馬珀斯。主要議題:檔案的學術利用、實際利用和普遍利用,國際檔案理事會30年來所取得的成就和對未來的展望。
1984年9月在德國波恩召開,93 國1100人參加,大會主席比利時王國檔案總局局長C.威弗爾斯和聯邦德國檔案館館長H.博姆斯。主要議題:對檔案館的挑戰──日益繁重的任務及有限的資源,收回散失在別國的本國歷史檔案的途徑。
1988年8月在巴黎召開,105國2000人參加,大會主席法國檔案局局長J.法維埃。主要議題:新型檔案的形成、收集、保護、開發和利用,國際檔案理事會的今天和明天。
1992年9月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召開,125國2500人參加,大會主席法國檔案館館長法維爾。主要議題:信息時代檔案工作者的職業。
2000年9月22日至26日,第十四屆國際檔案大會在西班牙塞維利亞市隆重召開。來自世界各國的2000餘名檔案工作者出席了會議。大會的主題是“新千年與信息社會中的檔案。”
2004年8月23日至29日第十五屆國際檔案大會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召開,會議由國際檔案理事會主辦,奧地利國家檔案館承辦。來自140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餘名代表出席了大會。大會主題是“檔案、記憶與知識”。主報告會後是三個主題會議,分別是“檔案與記憶”、“檔案與知識”、“檔案與社會”。
2008年6月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召開。主題是:“檔案、治理和發展——描繪未來社會”。
2012年8月20日至8月24日,第十七屆國際檔案大會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會展中心隆重舉行。
本次大會共有來自95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餘名檔案工作者,大會的主題是“新環境、新變化”,3個分主題為“可持續性與檔案”、“信任與檔案”、“身份認同與檔案”。
2016年9月5日至9日,第十八屆國際檔案大會在韓國首爾召開。來自世界111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2000名代表受邀出席盛會。本屆國際檔案大會的主題為“檔案、和諧和友誼”,主要議題為:數字時代的檔案文件管理;檔案行業內外的合作;利用檔案文件維護公正、宣傳正義、實現和解;全球檔案界的和諧與友誼;檔案文化和社會多樣性與和諧;韓國檔案文件管理工作;新入職檔案工作者以及2012年以來國際檔案理事會的成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