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貫

漢語詞語

條貫,漢語辭彙,拼音tiáo guàn,解釋為條理;指體系;條達;條例。出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拼音


tiáoguàn

引證詳解


1、條理;系統。
①《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
②宋 張齊賢 《洛陽搢紳舊聞記·白中令知人》:“漢祖 見之,覩其儀貌敦厚,舉止閑雅,訪以時事,對答有條貫。”
③清 惲敬 《與紉之論文書》:“雖然 退之、子厚、習之 各言其所歷者也,一家之所得也,於天下之文,其本末條貫有未備者焉。”
④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十六篇:“似取經故事,自 唐 末以至 宋 元,乃漸漸演成神異,且能有條貫,小說家因亦得取為記傳也。”
⑤《漢書·循吏傳·黃霸》:“漢 家承敝通變,造起律令,所以勸善禁奸,條貫詳備,不可復加。”
2.指體系。
①漢 東方朔 《答客難》:“以筦窺天,以蠡測海,以筳撞鐘,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
②清 顧炎武 《音學五書後序》:“許叔重說文》始一終亥,而更之以韻,使古人條貫不可復見。”
3.條達,貫穿。
唐玄宗 《序》:“今故特舉六家之異同,會五經之旨趣,約文敷暢,義則昭然,分注錯經,理亦條貫。”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知己》:“乃述《詩》《書》《禮》《易》《春秋》,為古五說,條貫源流,備古今之變。”
③清 戴名世 《禹貢錐指序》:“彼其穿穴經傳,條貫古今,搜抉奇異,冥心孤詣,積數十年而成一書。”
4.條例。
①宋 范仲淹 《奏乞重定三班審官院流內銓條貫》:“臣竊見審三班院並銓曹,自祖宗以來,條貫極多,逐旋沖改,久不刪定,主判臣僚,卒難詳悉。”
②宋 馬永卿 《元城語錄·薰籠》:“太祖 怒曰:‘誰做這般條貫來約束我?’”
③清 侯方域 《豫省試策二》:“今皇帝創製顯庸,運世以禮,一切綱紀條貫,固可以次第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