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鎮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下轄鎮

馬金鎮,隸屬於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位於開化縣北部,是錢塘江源頭,是“千島湖-黃山”黃金旅遊線上的重要節點,地理坐標為東經118°24′,北緯29°18′。是錢塘江源頭,鎮東北與淳安千島湖(22公里)接壤,南距開化縣城21公里,西南與江西三清山(65公里)相通,西北與安徽黃山(91公里)毗鄰,位於浙、皖、贛三省旅遊的金三角地帶,是錢江源國家森林公園的南大門。

205國道、衢淳線省道及黃衢南高速公路(本鎮設出入口)橫貫其中,是浙西通往皖、贛的交通要道,區位優勢獨特。面積185.54平方千米(2017年)。總人口31006人(2017年),城鎮人口1148人。 轄3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下街村。G3京台高速公路、205國道過境。

歷史沿革


1950年設馬金鄉、霞山鄉。1958年設立馬金公社,下轄霞山等管理區。
1961年分設霞山公社。1983年改馬金鄉、霞山鄉,1985年馬金撤鄉改鎮。1996年,馬金鎮面積94平方千米,人口2.2萬人,轄上街、下街、界首、排田、爛田、黃荊林、楊和、塘沿、柴坑、山頭、湖頭、上江坑、下江坑、姚家一、姚家二、明塘塢、星田、內徐塘、外徐塘、橫嶺底、璜田、蘇陽、秧畈、後山、三聯、高韓、高新、三合、忻岸、新聯、秀川、南塘、大淤、瑤坑、高坪、登雲、黃凌、團結、華村、新溪40個行政村,距縣城17.6千米;霞山鄉面積54.6平方千米,人口1.1萬人,轄霞山一、霞山二、堂山、舉林、岩潭、高嶺、麻塢、石柱、石川、霞山、上龍村、展光、下龍村13個行政村,距縣城21千米。
2005年,撤銷霞山鄉,併入馬金鎮,轄上街、下街、界首、排田、藍田、黃荊林、楊和、塘沿、柴坑、山頭、湖頭、上江坑、下江坑、姚家一、姚家二、明塘塢、星田、內徐塘、外徐塘、橫嶺底、璜田、蘇陽、秧畈、后江、三聯、高韓、高新、三合、忻岸、新聯、秀川、南塘、大淤、瑤坑、高坪、登雲、黃陵、團結、華村、新溪、霞山一、霞山二、堂山、舉林、岩潭、高嶺、麻塢、石柱、石川、霞田、上龍、展光、下龍5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不變(天童東路11號),面積153.7平方千米,人口3.33萬人。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本鎮有馬金溪、何田溪、楊和溪三溪穿境而過,地表水資源總量達10億立方米,水質優良。建有小(二)型水庫4座,總庫容68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

域內已探明儲量的礦產主要有石煤、石灰石、磷礦白雲石、金礦和釩礦等礦產儲量豐富。

行政區劃


轄上街、下街、排田、界田、楊和、荊塘、建群、姚家源、星田、徐塘、杏楓、秧畈、高合、花園、金溪、瑤坑、高坪、霞山、舉林、岩潭、高嶺、麻塢、石柱、龍村、霞田、石川、塘口、團結、和平、正大、洪田、洪村、西庄、大塹、富川、山底等36個行政村。 

經濟


改革開放以來,馬金的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全鎮到2007年底工農總產值達3.8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3億元,農業總產值0.8億元;財政總收入1043.96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15.6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94元。
2009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95億元,財政總收入9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143元。 

第一產業

糧食生產穩步提高,生態農林業長足發展。經過多年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增強。2007年,全鎮糧食總產量達13450噸,平均畝產446公斤。同時形成了名茶、瓜果、花卉苗木、蔬菜等為主的四大主導生態農業產業,湧現了一批市、縣級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2005年,被省經貿委命名為“綠色農產品加工示範基地”。

第二產業

鄉鎮企業蓬勃崛起,生態工業快速發展。到2007年,全鎮擁有工業企業313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7家;工業稅收211.87萬元,形成了以綠色食品加工、新型建材、鉛筆竹木製品、來料加工等四大特色行業為基礎的生態工業經濟結構。2002年,被省經貿委等10個單位聯合授予“浙江省綠色食品加工工業專業區”;2005年,被省中小企業局命名為“浙江省農產品加工示範基地”和“浙江省中小企業孵化基地”。

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

馬金鎮人傑地靈,風景秀麗,古鎮文化與革命底蘊豐厚。馬金曾是“文化萃北門之佳麗,詩書衍開化之源流,詩禮傳家,斯為風範”的文明古鎮,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融融。境內有包山環古、七里晴嵐、天童舒嘯、雙溪古渡、石壁青雲、石柱龜石等自然景點奇觀。有宋代建成的西陽山佛教寺院、天童山道教道觀、有儒家書院“聽雨軒”即包山書院,宋代教育家、理學家朱熹呂祖謙張拭陸九淵等名人曾來此講學研討學說,留下不少遺跡和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詩句和碑文;有清代建成的崇化書院(為現開化中學前身),有保存較為完好的明清徽派建築的馬金老街和霞山古民居群,有霞山鐘樓、霞山愛敬堂、霞田汪氏宗祠,高韓張氏宗祠,黃陵古墓葬群等一批省、縣級文保單位。
馬金鎮人民勤勞、勇敢、富有革命傳統。宋紹興三年(1133年)本鎮楊和村的摩尼教徒餘五婆
馬金鎮
馬金鎮
率農民起義,元代紅巾軍和清代太平軍都多次進出馬金進行過活動。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馬金是方誌敏等老一輩革命家創建的浙皖贛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本鎮境內曾建有28個中共黨支部,有一支張春娜紅軍游擊隊,打土豪鬧革命,威振“三邊”。解放前夕,解放軍在本鎮境內殲敵5000餘人,活捉國民黨安徽省主席兼保安司令張義純等一批國民黨軍政人員。解放初期,馬金軍民聯合剿匪,平息了大股土匪暴亂。在長期的革命歷程中,先烈們留下了不少珍貴的革命文化史料。獨特的地域環境,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深遠的歷史積澱,使古鎮馬金文化具有了錢塘江源頭,三省邊界和革命老區三大鮮明的地方特色。

交通


交通運輸和商業服務業興旺發達,生態城鎮與生態旅遊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馬金的交通運輸四通八達,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縣鄉道、鄉村公路交差成網。小城鎮的工業園區、商貿新區、住宅小區、行政服務區、文化娛樂區、學校教育區等功能區已按規劃啟動實施,並已初具規模。小城鎮市場繁榮、商貿興旺。天童山、西陽山、七里壠、霞山古民居等旅遊景點正在開發,“農家樂”和生態旅遊正在興起。

社會


科教文衛建設加強,社會事業協調發展。認真開展中小學布局調整,合理整合教育資源,高標準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積極推進高中教育普及步伐,紮實開展農民素質培訓,認真抓好師生德育和素質教育,幼兒教育、中小學教育和職業教育質量均名列全縣前茅,鎮初中為全市農村示範初中,鎮委黨校為省級基層黨校示範點。
傳承源頭古鎮文化,並與現代文化緊密結合,認真辦好村鎮文化中心(室)和鎮業餘劇團,廣泛開展特色文化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分別被省授予省級科技示範鎮、浙江東海文化明珠、省級特級文化站、省先進體育鄉鎮等稱號。
紮實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以“駐村醫生制”為重點的農村社區衛生工作,中心衛生院成為省級中心集鎮示範衛生院,農村公共衛生事業穩步發展,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得到緩解,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

能源

如今的馬金鎮,已成為開化縣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成為浙皖贛三省交界處的重點小城鎮。1998年4月,被省政府批准為浙江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並先後還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被衢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鎮、生態示範鎮、平安衢州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現在馬金商貿活躍,市場繁榮,人稱馬金為“寸金地”。一個開放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生態旅遊型中心城鎮正在浙西山區的錢江源頭崛起。

獲得榮譽


2020年1月,馬金鎮入選浙江省2020年度美麗城鎮建設樣板創建名單。 
2021年4月,馬金鎮入選2021年度浙江省美麗城鎮建設樣板創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