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濱海灣新區
東莞濱海灣新區
東莞濱海灣新區位於珠三角城市群東西岸交匯處,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圈的幾何中心,毗鄰港澳,緊連穗深,與前海、南沙等國家自貿片區緊密連接,由交椅灣、沙角半島和威遠島三大板塊組成,規劃總面積達84.1平方公里,是珠江東岸少有的可集中連片開發的戰略性區域。新區擁有便利海陸空立體交通網,一小時交通圈內機場、高鐵、城際軌道、高速公路、港口碼頭等交通資源密集,可便捷通達廣州、深圳、香港等灣區主要城市。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提出,支持東莞與香港合作開發建設東莞濱海灣地區,集聚高端製造業總部、發展現代服務業,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基地。作為作為東莞“三位一體”都市核心區之一,新區被明確為粵港澳大灣區特色合作平台、粵港澳協同發展先導區、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核心平台。
圍繞東莞市委提出的“灣區都市、品質東莞”的戰略任務和價值追求,新區明確了“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特色平台、珠三角核心區融合發展戰略節點、東莞高質量發展創新引擎、濱海生態宜居智慧新城”的戰略定位,確立了“一廊兩軸三板塊”空間格局、“一廊三綠心三水系”生態格局,明確了“集聚高端製造業總部、發展現代服務業、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基地”三大產業定位,以人工智慧、生命健康、高端電子信息技術、現代服務業為主攻方向,著力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東莞市濱海灣新區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毗鄰廣州、深圳兩大經濟強市,鄰近香港、澳門兩大特別行政區,地理位置優越,土地連片且尚未開發,周邊有成熟的工業體制支撐,有便利的交通引領,毗鄰成熟的經濟區,又有自貿區引領,是濱海片區先行區和片區中心,更是東莞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地區。
濱海灣新區航拍
新區將按照東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圍繞自身的發展定位和功能定位,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率推進,重點理順體制機制,完成灘塗填土,實施土地1.5級開發,打造步步高項目、軌道交通TOD開發等“引爆點”,努力實現“三年打基礎、五年大發展、十年見新城”的建設目標,充分發揮濱海片區先行區和核心區的帶動作用,推動園區統籌片區聯動協調發展,努力打造成為東莞新一輪發展的興奮點和增長極,為推動東莞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發展.
在實施“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下,新區承擔著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把握世界最新產業和科技發展趨勢,全面對接深圳大空港、前海和廣州南沙,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對接“一帶一路”,打造為大灣區新的興奮點和增長極,構建開放型經濟引領發展新高地,引領東莞經濟未來30年發展的重要歷史使命。
長安新區板塊用海規劃
2018年12月4日,《東莞市濱海灣新區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
根據《總體規劃》,濱海灣新區堅持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優先的發展理念,三年打基礎、五年大發展、十年建新城。
到2020年,拉開整體發展框架;到2025年,新區建設初具規模,成為東莞市科技創新發展的示範基地,支撐推動東莞高質量發展;到2035年,初步建成灣區一流現代化新城,成為大灣區重要的科技創新服務基地、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級和區域創新網路中堅力量、建成灣區一流現代化新城,引領東莞向現代化城市轉型。
東莞市濱海灣新區城市總體規劃
東莞濱海灣新區已被省政府列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五大重點平台和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十大核心平台。而在融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的過程中,東莞提出了“一廊兩核三帶多個節點”的建設格局,其中“兩核”之一就是東莞濱海灣新區(另一核為松山湖)。
在廣東省政府正式通過的東莞濱海灣新區建設工作方案中,明確了東莞濱海灣新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先導區的定位,要求東莞抓緊編製濱海灣新區發展規劃,積極探索政策創新,為全省改革開放和科學發展提供經驗。省政府印發的工作方案提出,由省發展改革委牽頭,會同東莞市政府及省有關部門抓緊編製東莞濱海灣新區發展規劃。
按照上述定位,東莞濱海灣新區將借鑒自貿區政策機制創新經驗,推動自貿區經驗“二次創新”。東莞濱海灣新區將深入開展與港澳地區的合作,探索承接香港碼頭轉移、承接現代高端服務業和科技成果轉化、建設香港青年創業基地等,積極謀划粵港澳合作平台和合作項目。
新徠區初步明確發展定位是國際濱海灣區新城、現代開放創新都市,功能定位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示範區、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先導區、東莞開放型經濟引領區。
2018年12月4日,《總體規劃》提出要圍繞建設粵港澳協同發展先導區和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核心平台,打造東莞新增長極和城市副中心的目標,加大體制機制和政策創新力度,把濱海灣新區建設成為引領東莞未來三十年發展的戰略支撐。
在發展定位方面,濱海灣新區將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新平台、珠三角核心區融合發展新樞紐、東莞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生態智慧宜居新城市。
在城市性質方面,濱海灣新區將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文化交往客廳、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高地、珠江兩岸融合的協同發展樞紐、生態智慧宜居的濱海特色城市,以打造東莞城市副中心與新增長極!
濱海灣新區功能分布圖
濱海片區整合
新納入的沙角板塊擁有東莞最具經濟潛力的海岸線與水深條件,最大可建20萬噸級集裝箱泊位,水深可達18米,具備建設大型深水港、開闢遠洋班輪航線的天然稟賦,從而有條件以港口為載體,培育形成新興國際航運門戶。東莞也寄望以港口城市為重要牽引力,發展以海帶陸、區域合作的經濟模式,充分融入到粵港澳大灣區。
東莞市濱海灣新區管委會
依託威遠島板塊的生態岸線和人文遺產等高品質資源,濱海灣新區將通過宜居生活環境、優質公共服務的營造,增強對人才、資本等各種創新要素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成為東莞參與區域人才競爭的關鍵載體。
東莞濱海灣新區概念規劃提出了四大發展戰略:
1)灣區協同:打造“大功能、大樞紐、大交通”;
2)創新驅動:建設世界頂尖的應用型創新基地;
3)大城構建:共築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大莞城”;
4)品質引領:樹立國際一流灣區的城市新名片。並在四大戰略的引領下,對港口建設、交通樞紐、創新空間、中央活力區、生態空間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戰略性的引導。
新區承擔著打造東莞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引領東莞經濟未來30年發展的重要歷史使命。為此,東莞濱海灣新區概念規劃以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和引領東莞未來30年發展為導向,打造交椅灣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區、沙角半島深水港、濱海灣站TOD都市區、新灣漁人碼頭、威遠宜居智慧島五大組團,以將東莞市濱海灣新區打造成五大組團 宜業宜居宜游的城市:
交椅灣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區:
在臨近深圳寶安機場,茅洲河和磨碟河河口的交椅灣周邊及填海區打造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粵港澳科技創新孵化合作區、粵港澳現代服務業合作島、創新總部經濟帶。
沙角半島深水港:
包括沙角電廠處的港口作業區與後方陸域的保稅物流區、貿易展示區、供應鏈管理區和跨境電商區,與濱海灣站TOD都市區和新灣漁人碼頭形成“前港-中區-后城”的格局。
濱海灣站TOD都市區:
將濱海灣站打造成集高鐵、城際鐵路、地鐵於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連同周邊片區的更新改造建設成灣區的TOD都市區。
新灣漁人碼頭:
位於太平水道河口東岸,在新灣漁港的基礎上,置入港澳碼頭,利用現狀水系及連片魚塘,打造現代漁港+水鄉風情的娛樂休閑區。
威遠宜居智慧島:
威遠島啟動區規劃利用威遠島優質的自然環境,吸引粵港澳高端人才(人才房建政策),引進創新型大學,引入科研創新機構進駐,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威遠宜居智慧島。
濱海景觀長廊初步規劃總長37.3公里,計劃沿海岸線打造文化、體育、辦公、商業等公共服務設施為主的濱海活力岸線和功能帶,打造國際一流、灣區領先、最具魅力的濱海景觀休閑帶。
為保證高標準、高水平規劃設計濱海景觀長廊,東莞計劃邀請國際知名景觀設計機構全程參與濱海灣景觀長廊的規劃設計和詳細實施方案。
2018年8月22日,濱海灣新區濱海景觀長廊規劃設計國際競賽現場踏勘暨答疑會召開,來自5家國際知名設計機構的近30名主創設計師參加了現場踏勘及答疑活動,濱海灣新區濱海景觀長廊規劃設計“賽道”正式開啟。
本次國際競賽設計範圍包括兩個層面,一是整體概念設計,即對濱海、茅洲河、磨碟河、太平水道向陸域延伸1~2個街區(300~1000米)範圍進行總體研究(規劃面積22.99平方千米),完成整體概念設計方案;二是威遠島北段和沙角半島段城市設計及導則,即對威遠島北段(規劃面積4.15平方千米)和沙角半島段(規劃面積6.35平方千米)進行控規深度城市設計,並完成相應的城市設計導則。
2018年5月11日,東莞濱海片區園區統籌組團發展第二次聯席會議在厚街鎮召開。會議審議並通過了《濱海片區組團參加全市產業招商大會工作方案》等文件,上述方案透露,濱海片區將以穗莞深城際軌道的交通通道為發展區域,構建具有國際美譽度的“東莞濱海灣創新鏈走廊”,並布局特大企業總部和“獨角獸”企業,以順應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
東莞濱海灣創新鏈走廊的空間布局規劃以穗莞深城際軌道的交通通道(濱海片區段)為發展區域,西北起穗莞深城際軌道與沙田交界處,經厚街、虎門,東南至長安,最後經東莞軌道交通2號線、東莞軌道交通3號線、中南虎城際軌道等複合型交通要道彙集於濱海灣站,形成一條更有利於創新要素流動的廊道。
東莞濱海灣新區
2019年2月18日,國務院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規劃打造大灣區互聯互通一小時交通圈
2019年3月26日,東莞市交通運輸局發布《東莞市濱海灣片區常規公交規劃公交線網及站場設施規劃專題》(以下簡稱“《規劃》”)4月1日前公開徵求意見。
路網規劃圖
濱海片區交通規劃:
高速鐵路:接入廣深港高速鐵路、贛深高鐵南沙支線、新增廣深第二高鐵,對接規劃深清高鐵、永廣高鐵,由深圳西麗往北,利用贛深南沙支線,接入東莞、廣州北,實現大灣區與川渝快速聯繫。
遠期彈性預留接入廣深沿江第三高鐵的條件。實現新區軌道交通 60分鐘到達香港、澳門、廣州城市中心;30分鐘到達前海、南沙、寶安機場、東莞市中心區、松山湖等灣區核心地區。
廣深第三高鐵經深圳西麗、機場東,接入濱海灣后,沿江往北接廣州東站,實現深港、廣佛半小時通達。
高速公路:廣深沿江高速公路,廣深高速公路,常虎高速公路,番莞高速公路
濱海灣片區將形成兩橫兩縱的高速路網和一橫兩縱的快速路網。兩橫兩縱高速路網中的“兩橫”指沿江高速、廣深高速,“三縱”指虎門高速、虎崗高速支線、虎門港支線;屆時,濱海灣新區高速道路網密度達到 0.56km/km²。一橫兩縱快速路網中的“一橫”指濱海公路(海堤路) ;
“三縱”指濱海公路、連升路—濱海大道、沿河路,還有3處立交化改造,5處交叉口簡化(非互通立交或隧道)。屆時,快速道路網密度達到 0.40km/km²。
城際鐵路:中南虎城際,深茂鐵路,穗莞深城際鐵路
軌道交通規劃圖
其中,軌道9號線輻射沙田、厚街;與2號線、穗莞深城際換乘后,沿廣深沿江高速往南,與10號線在威遠島換乘,跨太平河口后,穿過深茂進入濱海灣站,轉入海灣大道與 3號線在濱海灣東站換乘,遠期預留接深圳地鐵18號線。
軌道10號線東聯威遠島、虎門新老中心、長安中心區,可緩解虎門大道交通壓力,兼有旅遊功能,增強威遠島旅遊資源輻射;與9號線在威遠島換乘,與14號線在虎門鎮政府換乘,與2號線虎門大道站換乘,與3號線在長安烏沙村、長安步行街換乘後接入深圳11號線。遠期預留接深圳地鐵11號線、廣州地鐵22號線。
軌道14號線南北串聯虎門、沙田半島、粵港澳合作島;與2號線在虎門站換乘,與10 號線在虎門鎮政府換乘,與9號線在沙角炮台站換乘,與2號線路東社區換乘,與3號線換乘在粵港澳合作島換乘。遠期預留接深圳30號線。
軌道2號線定位為市中心區與西南濱海片區的市域快線,兼有聯繫新區TOD 都市核心片區功能,換乘深圳20號線可達機場、空港、福田等核心地帶。3號線是市域快線,主要承擔松山湖科技創新中心、長安、新區總部基地、國際交流島的快速軌道交通聯繫,遠期預留接南山條件。
《規劃》還規劃了濱海灣新區軌道交通銜接廣州、深圳的規劃,規劃10號線與廣州22 號線銜接方案,加強與廣州緊密聯繫。規劃2/9號線與深圳20號線銜接方案,加強與深圳緊密聯繫。
一個港澳碼頭:到香港國際機場75分鐘
濱海片區交通規劃
道路交通方面,除了規劃建設兩橫兩縱的高速路和一橫兩宗的快速路,海海灣新區規劃形成以海灣大道為骨幹,串聯三板塊,多條橫縱幹道互聯互通,聯繫內外部交通的幹線路網體系。《規劃》顯示,主幹路里程達112.3km,次幹道里程達75.24km,還有里程達237.36km的支路。
灣區大道動工儀式
灣區大道工程是2018年東莞市重大項目,位於濱海灣新區中部、長安鎮西南部。南起新區城市主幹路濱海大道,北至次幹路海堤路,道路紅線寬度為80米,全長1816米。工程總投資預計2.88億元,建設內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橋樑工程、市政管線工程(給排水、電力、電信、通信、照明、燃氣)以及道路附屬工程(景觀綠化)。
項目工期769天。未來新區各條主要道路將陸續開工建設,進一步完善新區對長安鎮等外連接的交通網路,促進濱海片區各資源要素的統籌流動。
片區公交線網規劃:
規劃開通廣州、深圳等城際公交
濱海灣新區近期規劃開通片區—深圳地鐵(松崗)、片區—廣州地鐵(南沙)的城際公交線路,規劃遠期開通新區—中山市、新區—深圳市、新區—廣州市、新區—珠海市、新區—香港、新區—澳門等基於高速公路的城際骨幹公交線路。
構建濱海灣片區對外城際骨幹公交網路,有利於提升濱海灣片區對外客運服務水平,強化濱海灣片區與大灣區中心城市、重要節點城市的互動合作,促進片區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入到大灣區城市群。
規劃水上公交線路和中運量公交線路:
片區常規公交與軌道交通銜接方面,規劃近期將加強片區常規公交與軌道交通的銜接。
濱海海灣新區還將謀划發展特色公交系統,規劃遠期開通虎門港澳碼頭—南沙港、虎門港澳碼頭—新中山港、虎門港澳碼頭—香港海天碼頭等水上公交線路。
根據《東莞濱海灣新區發展總體規劃(2018-2035年)》規劃,濱海灣片區將打造軌道+中運量+常規公交的多樣化複合公交出行服務體系,規劃6條中運量公交線路,將補充軌道交通的覆蓋和服務範圍。《規劃》指出,中運量公交線路據需求採取“雲巴”或“BRT”等建設和運營模式,豐富濱海灣片區的公交服務體系。
公交網路總體布局架構:
規劃3個市域公交站和21個鎮區公交站
濱海灣新區公交網路總體布局構架規劃,近期構建以片區虎門、長安為中心,對內銜接濱海灣新區、沙田、厚街,對外連通中心城區、松山湖、深圳松崗、廣州南沙,由公交快線、公交幹線、公交支線相銜接的常規公交網路體系。
揭牌儀式
2018年6月7日,東莞市召開推動濱海灣新區建設工作協調會,集中商討推動一批濱海灣新區規劃、建設、體制機制方面的問題。
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肖亞非出席會議並指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濱海灣新區規劃建設,相關部門、鎮街要進一步統一認識、全力配合,濱海灣新區要高水平推動整體規劃,明確建設時序,營造優美生態,打造“政策高地”,著力破解土地統籌問題,完善利益分享機制,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和宣傳推廣,努力打造“灣區明珠”,引領東莞未來發展。
簽約儀式
2018年6月21日上午,東莞市舉行產業招商大會,大會組織了29個重特招商項目在現場集中籤約,涉及協議投資金額超過4000億元。東莞濱海灣新區相關領導現場招商推介,東莞濱海灣新區簽約2770億元!
階段成果專家技術諮詢會
2018年9月27日,東莞市第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召開審議通過《東莞濱海灣新區發展總體規劃》,《總規》目標明確,思路清晰,編製依據充足,充分體現了國家戰略與公眾意願相統一,發展趨勢與城市實際相結合,既是宏觀的戰略綱領,又是具有可操作性的空間資源統籌管控依據,為將濱海灣新區打造成為引領東莞未來30年發展的新引擎奠定了良好的規劃基礎。
2018年12月4日,《東莞市濱海灣新區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成果專家評審會舉行,會議審議並通過了《總體規劃》
專家組認為《總體規劃》的編製工作堅持“政府組織、專家領銜、部門合作、公眾參與、科學決策”的原則,基礎工作紮實,規劃內容完整,技術路線合理,符合相關規範要求,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和前瞻性,對濱海灣新區的開發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並提出了進一步完善《總體規劃》意見和建議。
根據審批程序,下一階段將進行成果的批前公示,公示後上報東莞市規劃委員會審議,再報市政府審批。
領導發言
其所引領的濱海片區,虎門、長安、厚街、沙田四鎮的工業產值達到3500多億,形成了極富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濱海灣新區將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的歷史機遇,把握世界最新產業和科技發展趨勢,深化莞港合作,主動向前海和南沙兩個自貿區看齊,推進交通一體化、產業市場化、環境國際化,構建開放型經濟引領發展新高地,努力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製造中心橋頭堡,灣區的新門戶、新樞紐、新明珠,成為東莞經濟的新增長極和興奮點,引領東莞未來30年經濟發展,再創東莞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