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范浚的結果 展開
- 宋朝理學家
- 閩東紅帶會創始人
范浚
閩東紅帶會創始人
范徠浚(1902-1933),原名范延林,字子澄,化名“糖甜”,福建省壽寧縣鰲陽鎮大安村人。是中共壽寧黨組織卓越的領導人之一,亦是壽寧農民武裝鬥爭的傑出組織者和領導人。
1927年考取福州省立第一高級中學,積極參加學生愛國運動,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5月在福州台江參加愛國示威遊行中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在獄中受盡嚴刑,堅貞不屈。後由壽寧籍名流保釋出獄。1930年冬受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派遣回壽寧開展革命活動。同年12月底在壽寧大安成立全縣第一個秘密農會,1931年5月以壽寧鰲陽小學教導主任的身為掩護,建立秘密聯絡點,籌建農民武裝。1932年4月遵照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指示,深入農村組建了農民武裝“紅帶隊”。1932年10月,中共壽寧特別支部成立,當選宣傳委員。期間以“教法”為名積極發展紅帶會組織,為組建紅軍游擊隊奠定了基礎。此後率領紅帶隊開展“五抗”(抗捐抗債抗糧抗丁抗稅)鬥爭,建立西區革命根據地。1933年6月中共壽寧縣委成立,任縣委書記。期間因在革命鬥爭的策略上意見不一,與福安中心縣委之間發生較大矛盾。同年11月,福安中心縣委以委派范浚赴江西參加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為由,將壽寧縣委領導人范浚、韋銀英二人調到福安,在福安賽歧的淋渺送他們啟程后秘密殺害。新中國成立后,中共福建省委重新審理這個事件后,追認范浚為革命烈士。
范浚烈士
1932年4月,范浚遵照中共福州市委指示回到大安,以防匪為名,向國民黨壽寧縣政府申請組織“紅帶會”。經獲准后,挑選了20名年輕力壯的農會會員,以設壇“學法”為名,成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閩東第一支農民武裝隊伍———紅帶會。同年10月,中共壽寧特別支部成立,范浚當選為宣傳委員。1933年初,范浚率西區紅帶會隊伍相繼在大安、大熟、泮洋、半嶺、犀溪等地打土豪、做財政,鎮壓了一批捐棍糧胥。4月,他又率領紅帶會隊伍在大安橋頭壟伏擊國民黨海軍陸戰隊一個連,斃敵10餘人,俘敵3人,繳獲長短槍7支。橋頭壟之戰打響了壽寧革命武裝力量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同年5月,葉秀蕃被中共福州市委派往福鼎開闢新區,范浚任壽寧西區黨組織領導人。6月,中共壽寧縣黨部在壽寧縣犀溪鄉仙峰村成立,范浚任黨部書記。
由於當時中共福安中心縣委主要領導人不信任壽寧縣西區革命領導人,以至福安黨組織和壽寧黨組織領導人之間產生隔閡。1933年10月,福安中心縣委以派范浚出席江西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為名,將范浚和中共壽寧縣黨部辦事員韋銀英兩人召至福安,然後派人送范、韋啟程。在福安境內的林渺上船時,錯誤地將他倆秘密槍殺,范浚時年僅31歲。
范浚墓,位於壽寧縣大安鄉官田場西北。墓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330平方米。墓丘石構,平面呈“風”字形,面寬3.2米,進深3.1米。葬於1993年,龜背形墳堆前的祭台上懸山頂碑亭。范浚(1902—1933),名延林,字子澄,壽寧縣大安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在福州被捕入獄,1930年冬出獄后,中共福州市委派回壽寧開展革命活動。1931年,中共壽寧特支成立,范浚為宣傳委員。1932年范浚在大安建立閩東第一個農民武裝——“紅帶會”,1933年10月犧牲於福安賽岐。1992年,葉飛為其題寫“范浚烈士墓”。2003年2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