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東珠

《鹿鼎記》中角色

鹿鼎記》里的皇太后,是個耐人尋味的角色。韋小寶殺鰲拜,立了大功,跟康熙去朝見太后,只覺得她是個“三十歲左右的貴婦人”,但夜裡追蹤海大富到慈寧宮,卻發現她是完全另一個面目。

原來這位太后不但是武林高手,而且還會使“化骨綿掌”,用這“化骨綿掌”暗殺了順治寵愛的董鄂妃、妹妹貞妃及兒子榮親王,又殺了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是潛伏深宮的一名殺手。假太后在九難逼迫之下現形,與情夫相聚的毛東珠逼得逃出宮禁,真太后終於逃出生天。

人物經歷


毛東珠
毛東珠
一開始韋小寶初見皇太后,並沒有覺得她有什麼特殊之處,不過是個“三十歲左右的貴婦人”。但很快情節就翻新出奇,韋小寶嚇了一大跳,讀者也是嚇了一大跳,原來這位太后的來頭真不簡單,暗中在和海大富較勁。
陰陽怪氣,詭秘冷酷的海大富,身上負有主子順治交代給他的重大使命。順治因董鄂妃逝世,傷情難以自持,看破紅塵,去了五台山當了和尚。順治雖然當了和尚,但並未就此諸事全了,他還記掛著愛妃不明不白的死,吩咐了海大富暗中查訪,並授權給海大富,要他見機行事,殺了元兇,代順治報仇。
宮中端敬皇后、孝康皇后、貞妃、榮壽王四人都是死於非命,而下毒手的是同一個人,這人武功極高,身具化骨綿掌的陰毒功夫,誰是宮中神秘的殺手?這需要偵探和推理。心思縝密的海大富,暗中留心,終於從韋小寶與康熙之間的戲耍打鬥中找到了蛛絲馬跡,找出了真兇,原來是太后!
海大富夜闖慈寧宮,與太后針鋒相對,唇槍舌劍的對質。在兩人的對話中,將真相和秘密一一剖析明白。整個真相揭露的過程,像一部偵探推理小說,曲折離奇,入情入理,緊張刺激。而順治董鄂妃的故事,以及康熙之母孝康皇后之死,雖是小說家奇幻逞巧的故事,但金大俠一面寫卻一面引證史料,考證嚴密,其編造亦有出處,絕非一味不負責任的天馬行空一陣亂寫,金大俠於《清史稿》上下了極深的功夫。
海大富後來死了,小寶雖鬆了口氣,但那心狠手辣的太后,卻是他新的大剋星。太後放心不下,終要來殺小寶滅口,小寶再次靠著機靈和福氣脫險。
小寶後來也不怕太后了,這是小寶最得意和一塊石頭落地之事。見到小寶身上的五龍令,太后大驚失色,又肅然起敬,原來太后竟是神龍教中人物。太后親手奉上一碗參湯,小寶真是心中大樂,真如再世為人。
太后居然是個冒牌貨,這讓人大吃一驚。故事逞險逞奇,讀者無論如何也是沒有意料到的。原來這假太后是神龍教派來尋找《四十二章經》的卧底,真太后則被幽閉在寐宮裡的大櫃中。假太后在九難逼迫之下現形,康熙在韋小寶告密之下前往查究,正與情夫相聚的毛東珠逼得逃出皇宮,真太后終於逃出生天。
假太后真名叫毛東珠,她之所以沒殺真太后,是為了要從真太后口中套出關於《四十二章經》的秘密來,九難廢了假太后的武功,小寶從此再也不用怕這假太后了。
最後,毛東珠又和情夫重返皇宮,企圖逼真太后說出《四十二章經》的秘密,小寶又立奇功,陰差陽錯指使歸辛樹夫婦殺了毛東珠和其情夫,做了康熙的替死鬼。
十大惡女排行榜中,毛東珠排名第七。

人物特點


毛東珠,武俠小說《鹿鼎記》中的人物。順治因傷心寵妃逝世,到五台山清涼寺出家做了和尚,但他的親信海大富留在宮中,暗中偵查董鄂妃母子死因,海大富利用“小桂子”與“小玄子”之間的比武遊戲,終於查出了隱伏在深宮之中的殺手竟是皇太后。海大富夜訪慈寧宮與太后那段對話,驚險,曲折離奇,百看不厭,簡直如阿加莎克里斯汀的偵探小說看到最後水落石出的大結局。金庸一面明引正史資料,一面自由創作,寫成這段故事,真是奇才。但更離奇的還在後頭:這皇太后根本是假的,她是神龍教派去尋四十二章經的教徒,真名叫毛東珠。這裡,金庸又忍不住故弄玄虛,把毛東珠說成毛文龍的女兒,這毛文龍是歷史人物,崇禎二年為袁崇煥所殺,這件事金庸在附錄於《碧血劍》的《袁崇煥傳》里也有詳細敘述過,金庸喜歡開歷史的玩笑,這又是一例。假太后是毛東珠,真太后仍在人世,被假太后禁鎖在寢宮裡的大櫃內。毛東珠不能殺她,因為要在她口中套出一個大秘密。假太后在九難逼迫之下現形,康熙在韋小寶告密之下前往查究,恰與情夫相聚的毛東珠逼得逃出宮禁,真太后終於逃出生天。
毛東珠回複本來身份,角色便薄弱得多了,最後,她還是和情夫重返宮禁,企圖再次向真太后逼供,但陰差陽錯,在躲在轎中離去時被歸辛樹夫婦所殺,做了康熙的替死鬼。其實毛東珠做冒牌皇后、進而變成冒牌太后太久了,那些冒牌身份可能遠較她真正身份更有真實感。她對康熙的態度,跟海大富說起董鄂妃時的醋意,一點也不像假裝,或可借用一句話:“假作真時真亦假。”
毛東珠
毛東珠

飾演者


1983年華山執導香港邵氏電影楚湘雲飾
1984年TVB版呂有慧
1984年台灣中視版胡錦飾
1992年周星馳主演電影張敏
1998年陳小春、馬浚偉主演電視劇程可為/馬蹄露飾
2008年張紀中版高遠飾
2014年內地版王怡飾

影視角色


毛東珠
毛東珠
《鹿鼎記》是香港作家金庸(查良鏞)的最後一部長篇武俠小說作品。該小說於1969年-1972年間創作,背景設置在明末清初(1644年-1689年)。1969年10月24日開始在《明報》連載,到1972年9月23日刊完,一共連載了2年11個月。本書是金庸的封筆之作,現收錄於《金庸作品集》中。之後,《鹿鼎記》被多次拍成電影和電視劇,同時評書、廣播劇、漫畫、話劇、遊戲等相關作品也陸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