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林鎮

河南省濟源市轄鎮

梨林鎮位於濟源東部,有濟源“東大門”之稱,西距濟源市區12公里,東距沁陽22公里。西邊與濟源市亞橋鄉相鄰,北邊與五龍口鎮相連,南與孟州市毗鄰。新濟公路橫貫東西,207國道貫穿南北,濟焦、濟洛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總面積57.33平方千米。

清朝時期,梨林鎮境域屬沁陽鄉;1999年12月,撤鄉建鎮;截至2018年末,梨林鎮有戶籍人口43975人;截至2020年6月,梨林鎮下轄4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梨林村。

2020年5月,梨林鎮入選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歷史沿革


清朝時期,梨林鎮境域屬沁陽鄉。
民國時期,分屬濟源縣二、三區。
新中國成立初期,屬濟源二、三區。
1955年9月,成立南官莊鄉。
1958年8月,成立梨林公社。
1983年12月,撤梨林公社建梨林鄉。
1999年12月,撤鄉建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梨林鎮地處濟源市東部,東與沁陽市柏香鎮相連,南與孟州市毗鄰,西與玉泉街道相鄰,北與五龍口鎮相鄰,鎮人民政府距濟源市區12千米,總面積57.3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梨林鎮地處沁河、蟒河沖積平原區,鎮域呈桑葉形,全鎮地域平坦,丘陵、沙灘、平原,分別佔總面積的9.%、6.5%、84%,境內最高點位於程村村西頭,海拔138.4米,最低點位於裴城村東頭,海拔130.5米。

氣候

梨林鎮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光、熱、水資源豐富,受季風影響顯著,春季氣溫回升快,多風少雨,十年九旱;夏季盛行偏南風,天氣炎熱,熱量充足,降雨集中且時空分佈嚴重不均,易澇易旱,局部冰雹、大風自然災害頻發;秋季晝夜溫差大,雨量減少;冬季主要受來自西伯利亞及蒙古寒冷而乾燥的冷氣團影響,盛行偏北風,天氣寒冷,雨雪稀少。多年平均氣溫14.3℃,極端最高氣溫40.2℃(1992年7月2日),極端最低氣溫-18.5℃(1990年1月31日),年平均降水量549.3毫米,年平均降水量有明顯的遞減之勢,全年日照1844.8小時,年降水量低於400毫米的有3年,分別為1991年、1995年、1997年。

水文

梨林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流域面積68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一級河沁河,總長6千米,二級河蟒河,總長7千米;二級河運河,總長5.5千米,境內最大河流為沁河,從西至東流經境內大許、安村、屈東、屈西、良庄、沙西、沙東、沙后等8個村,流域面積39平方千米,年均流量7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梨林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洪澇等,洪澇出現概率兩三年一次,主要發生在7月至9月,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2011年7月至9月的連續強降雨造成全鎮5000餘畝耕地、1000餘座大棚受災,倒塌房屋100餘間,其中3000餘畝耕地未能播上小麥,綜合經濟損失達940萬元。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鎮耕地總面積47024畝,灘地6000畝。
2011年,梨林鎮有耕地面積5.2萬畝。

園林綠化

2011年末,梨林鎮鎮區有公園1個,面積2.3公頃,園林綠地面積1.7公頃,綠化覆蓋率50%,人均綠地2平方米。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7年,面積56.6平方千米,人口3.7萬,轄梨林、沙東、沙后、沙西、良庄、小官莊、小南庄、屈東、屈西、沁市、南程、程村、朱村、大許、東許、安村、西湖、北榮、冢上、薛庄、水東、橋頭、水運庄、牛社、裴城、南官莊村、后榮、前榮、蕭庄、桃園、東蔣、西蔣、趙家莊、永太、閻家莊、南瑞、北瑞、范庄38個行政村。
2006年轄梨林村、沙東村、沙后村、沙西村、良庄村、小官莊村、小南庄村、屈東村、屈西村、沁市村、南程村、程村、朱村、大許村、東許村、安村、西湖村、北榮村、冢上村、薛庄村、水東村、橋頭村、水運庄村、牛社村、裴城村、南官莊村、后榮村、前榮村、蕭庄村、桃園村、東蔣村、西蔣村、趙家莊村、永太村、閻家莊村、南瑞村、北瑞村、范庄村、大交新村、關陽新村、東坡新村、五里溝新村、東逢薛新村、西逢薛新村、熬坪新村。
截至2011年末,梨林鎮下轄45個行政村:梨林村、沙東村、沙后村、沙西村、良庄村、小官莊村、小南庄村、屈東村、屈西村、沁市村、南程村、程村、朱村、大許村、東許村、安村、西湖村、北榮村、冢上村、薛庄村、水東村、橋頭村、水運庄村、牛社村、裴城村、南官莊村、后榮村、前榮村、蕭庄村、桃園村、東蔣村、西蔣村、趙家莊村、永太村、閻家莊村、南瑞村、北瑞村、范庄村、關陽新村、大交新村、五里溝新村、東坡新村、逢薛新村、逢薛村、熬坪新村。

區劃現狀

截至2020年6月,梨林鎮下轄4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梨林村。
轄區詳情
名稱統計用區劃代碼名稱統計用區劃代碼
梨林村410881106201牛社村410881106224
沙東村410881106202裴城村410881106225
沙后村410881106203南官莊村410881106226
沙西村410881106204后榮村410881106227
良庄村410881106205前榮村410881106228
小官莊村410881106206蕭庄村410881106229
小南庄村410881106207桃園村410881106230
屈東村410881106208東蔣村410881106231
屈西村410881106209西蔣村410881106232
沁市村410881106210趙家莊村410881106233
南程村410881106211永太村410881106234
程村410881106212閻家莊村410881106235
朱村410881106213南瑞村410881106236
大許村410881106214北瑞村410881106237
東許村410881106215范庄村410881106238
安村410881106216大交新村410881106239
西湖村410881106217關陽新村410881106240
北榮村410881106218東坡新村410881106241
冢上村410881106219五里溝新村410881106242
薛庄村410881106220東逢薛新村410881106243
水東村410881106221西逢薛新村410881106244
橋頭村410881106222熬坪新村410881106245
水運庄村410881106223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梨林鎮轄區總人口4564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400人,城鎮化率18.4%,另有流動人口1106人,總人口中,男性22995人,佔50.4%;女性22646人,佔49.6%;14歲以下6796人,佔14.8%;15—64歲34712人,佔76.1%;65歲以上4133人,佔9.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3804人,佔96.1%;回族1837人,佔3.9%,人口出生率7.8‰,人口死亡率4.05‰,人口自然增長率3.75‰。
截至2018年末,梨林鎮有戶籍人口43975人。

政治


機構設置

梨林鎮黨委、政府內設3個辦公室,下設4個事業服務中心。
梨林鎮
梨林鎮
黨委辦公室、黨委辦公室(掛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牌子):負責全鎮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紀檢監察、黨風廉政建設、統一戰線、人民武裝、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設、組織人事、勞動工資等工作;承擔鎮人大閉會期間的日常工作;負責黨委系統的文秘、信息、機要、統計等工作。
政府辦公室(掛計劃生育辦公室牌子):負責政府機關的綜合協調、政務監督、行政後勤等工作;負責計劃、教育、科技、衛生、民主宗教、民政、扶貧規劃、統計、旅遊、移民安置等項工作;負責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指導工礦企業抓好安全生產工作;負責協調四個中心搞好行業規劃、生產、經營、管理工作;指導村民委員會開展工作;負責政府系統信息、文秘等工作。
經濟發展辦公室:制定全鎮經濟發展規劃,維護市場經濟秩序;負責鎮屬企業、鄉鎮企業、個體、私營企業的規劃、管理、指導和服務工作;負責鎮財稅管理、招商引資、市場貿易等工作。
農業服務中心:宣傳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抓好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普及工作;負責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和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組織建設,指導集體經濟的財務、資產管理和審計工作,抓好農村財會人員培訓工作;負責組織農業機械服務農業生產,抓好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管理和各類農機人員的培訓工作;負責農村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人畜飲水工作,搞好水土資源和漁業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管理好水利設施;負責畜禽品種引進、改良,畜禽疫病防治、重點疫病的監測和強制免疫工作;負責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森林防火、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等工作;結合工作實際為農民提供科技信息,開展產前、產中、產後系列化優質服務。
梨林鎮
梨林鎮
文化服務中心:運用多種文化藝術手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藝術、體育活動;開展圖書閱覽,傳播科學、技術、文化知識,提高農民基本素質;依法對轄區內文化市場進行監督管理;按規定負責新聞廣播、電視節目的製作與宣傳。
村鎮建設發展中心:負責村鎮建設規劃、土地管理使用、環境保護、路政建設等項工作;按規定協助有關部門搞好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工作;負責轄區內市場開發、建設、管理工作。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中心 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中心:開展計劃生育、生殖保健、優生優育知識宣傳教育和諮詢服務;定期開展妊娠和避孕的醫學檢查,提供避孕藥具,開展節育指導;培訓村級計生宣傳技術員並指導其開展對避孕節育對象的定期隨訪;開展放取宮內節育器、人工流產、結紮等避孕節育手術並定期隨訪,開展常見節育手術併發症、常見婦女病的常規診治和普查普治;依法開展力所能及的母嬰保健及優生服務。

現任領導

1.梨林鎮黨委書記安東利
工作經歷:1992年7月—2001年6月濟源市濟水辦事處工作;2001年6月—2002年2月濟源市濟水街道辦事處人大聯絡組副組長;2002年2月—2003年8月任下冶鄉黨委委員;2003年8月—2005年1月任下冶鄉副鄉長;2005年1月—2006年2月任下冶鄉政府副鄉長(正科級);2006年2月—2008年4月任下冶鄉人大主席,2008年4月—2009年11月任梨林鎮黨委副書記;2009年11月—2010年4月任梨林鎮黨委副書記、代鎮長。2010年4月—2012年6月任梨林鎮黨委副書記、政府鎮長。
2012年6月至今任梨林鎮黨委書記。
2.梨林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李沛,女,漢族,1977年11月生,濟源市五龍口鎮人,大學本科學歷。2002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7年6參加工作,現任梨林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工作經歷:1997年7月--2002年10月濟水辦事處工作,2002年10月--2007年9月市直工委工作,2007年9月--2010年4月五龍口鎮副鎮長,2010年4月--2011年4月五龍口鎮紀委書記,2011年4月至今梨林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3.梨林鎮黨委副書記、政府鎮長趙寒冬
趙寒冬,男,1975年2月出生,漢族,濟源軹城人,中央黨校大學學歷,1995年7月參加工作,199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梨林鎮黨委副書記。1993.09—1995.07河南省醫藥學校中藥製藥專業學習;1995.07—1998.12濟源市農機局工作;1998.12—2003.01濟源市委組織部幹事(1996.08—1999.07在河南師範大學成人高等教育計算機與文秘專業業餘學習;1999.08—2001.12在中央黨校函授學院經濟管理專業學習);2003.01—2003.06濟源市委組織部副科級組織員(2001.03—2003.05在王屋鄉愚公村參加機關幹部駐村工作);2003.06—2004.02濟源市委黨員電化教育中心副主任;2004.02—2008.04濟源市委組織部辦公室主任;2008.04—2011.04濟源市應急管理辦公室(市政府值班室)主任;2011.04—2012.06濟源市承留鎮黨委副書記;2012.06至今梨林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4.梨林鎮人大主席吳立新
吳立新,男,漢族,1967年4月1日出生,濟源市大峪人,中共黨員,本科文化程度,學士學位,現任濟源市梨林鎮政府副鎮長。工作經歷:1986年07月—1990年07月在河南農業大學學習;1990年08月—1991年02月濟源市大峪鎮農技站幹部;1991年02月—2000年03月濟源市農業技術中心幹部;2000年03月—2001年03月任濟源市濟源市種子管理站站長;2001年03月—2002年03月任濟源市農業局辦公室主任;2002年03月—2005年01月任濟源市農業局辦公室主任;2005年01月—2010年4月任濟源市梨林鎮政府副鎮長。2010年4月至今任濟源市梨林鎮人大主席。
5.梨林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長苗江偉
苗江偉,男,漢族,1974年出生,克井鎮勛掌村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工作經歷:1991年12月—1995年3月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科員,1995年4月—2002年11月市人大教文委科員,2002年12月—2005年10月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科員,2005年11月—2008年5月市人大常委會老幹部科副科長,2008年5月—2010年4月梨林鎮人民政府副鎮長(下派),2010年4月至今任梨林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長。
6.梨林鎮政府副鎮長袁保中
袁保中,男,回族,1965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畢業於河南大學體育系,本科學歷。工作經歷:1989年7月—2008年5月於濟源市旅遊局工作,2008年5月至今任濟源市梨林鎮政府副鎮長。

主要領導

黨委書記:王天中,男,漢族,1964年7月生,濟源市承留鎮人,中央黨校大學學歷。198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6年7月參加工作。現任濟源市梨林鎮黨委書記。
鎮長:安東利,男,漢族,1972年9月生,焦作市武陟縣人,1992年7月參加工作,1997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濟源市梨林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經濟


綜述

工作思路是工業強鎮、農業富鎮、小城鎮建設興鎮。農業上逐步形成了畜牧業和種植業兩大板塊經濟,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糧食有優質小麥、玉米、大豆;畜產品主要有生豬、活雞、禽蛋、兔毛等;果品以蘋果、酥梨、水蜜桃為主。鎮村企業發展迅速,擁有濟源市興達紡織有限公司、濟源市榮昌紡織有限責任公司等全市叫得響的鄉鎮企業,主要產品有棉紗、皮鞋、麵粉等,其中棉紗、皮鞋銷往全國。集娛樂、健身於一體的綠色文化廣場已經建成,小城鎮建設框架已具雛形。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210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3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190元,增幅居全市第一,來自畜牧業的人均現金收入達到1547元,絕對值居全市第一。
2011年,梨林鎮地方財政收入1610.5萬元,比上年增長18.6%,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879萬元,增值稅254.1萬元,企業所得稅64.2萬元,個人所得稅39.8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6.8%、-21.2%、42.7%、-40.5%,人均財政收入374.5元,比上年增長19%,農民人均純收入9352元。
2012全年公共財政收入完成1765萬元,同比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839元,同比增長15%;招商引資完成4.6億元,同比增長8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1375萬元;規模企業能耗降低17.72%,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全面完成了市政府下達的目標。
2012強力實施項目攻堅年活動,堅持落實月度台賬管理、項目專班組建、周三彙報、周六觀摩評比等制度,保證了項目建設的早啟動、快推進。全年累計投資7.6億元,共實施重點項目30餘個,其中農業項目7個,工業項目15個,社會事業項目8個。初步形成了工業、農業、社會事業等項目齊頭並進、熱火朝天的生動局面。
2012積極實施城鎮帶動戰略,全面提升城鎮發展水平。新型社區建設穩妥推進。積極實施“一心三片區”社區布局規劃,加快推進城鎮社區建設步伐,梨林社區梨苑春天一期、水運庄民族苑兩個項目主體工程完工。實施了城鎮綜合整治工作。鎮區立面改造全面完成,濟新路沿線北側造景綠化完工、南側全面啟動。堅持環衛隊、城管隊、巡邏隊三支隊伍齊抓共管,堅持機關幹部周六集中清潔行動,鎮區臟、亂、差秩序有效整治。加快城鎮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梨苑春天公共服務中心主體完工,梨苑廣場改造提升竣工,便民服務中心投入使用,城鎮基礎設施配套日益完善。榮獲“河南省村鎮規劃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2012依託農副產品加工園,大力發展“農”字工業,加速工業轉型升級。園區承載功能明顯增強。自來水、天然氣引入園區,10KV高壓線路通電,園區中心大道貫穿南北,濟源市第二污水處理廠全面開工,園區承載能力不斷增強。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全年先後洽談項目28個,開工22個,竣工12個,新簽約8個,在談6個。華羅農牧機械、安康有機蜜加工、東方無磁鋼技改、三友細紗技改、益和源飲料擴建等項目已竣工投產,新引進的平康飼料、平康屠宰、台灣羽偉、大河面業等4個超億元項目已全面開工。工業投資增速明顯加快。全年累計完成工業投資7.14億元,占任務的159%;完成工業增加值2.75億元,占任務的110%;實現規模企業利潤5200萬元,占任務的105%。
2012堅持以農興鎮,以農富民。農業基礎設施持續完善。累計投資6000餘萬元,實施了北部萬畝基本農田綜合整治、2萬畝旱澇保收標準田、蟒河綜合整治等3大項目,南部萬畝農田綜合開發項目即將啟動。農業結構調整力度持續加大。全年共流轉土地10160畝,新大地、后榮蔬菜制種、屈東村小麥制種基地建成,程村、南程、北瑞等村3000餘畝花卉苗木基地種植結束,范庄休閑垂釣基地正在打造。農村環境持續改善。紮實開展“3+1”工作,積極推行農村環境長效管理機制,不斷完善農村環境衛生硬體設施,持續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活動,農村環境衛生狀況明顯改觀。
2018年,梨林鎮有工業企業201個,規模以上企業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8個。

農業

2011年,梨林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人均1.2畝,農業總產值3.58億元,比上年增長21%,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1.2%,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29481噸,人均693千克,其中玉米14723噸,小麥14249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油料作物、蔬菜等,棉花種植面積0.1萬畝,產量93噸,可向社會提供90噸商品棉;油料作物種植面積0.1萬畝,產量109噸,其中花生65噸,油菜籽44噸;蔬菜種植面積1萬畝,產量26749噸,主要品種有黃瓜、西紅柿、食用菌等,其中黃瓜3000噸,西紅柿5000噸,食用菌2000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生豬年末存欄7.3萬頭;羊年末存欄0.5萬隻;牛年末存欄0.3萬頭;家禽年末存欄51萬羽,上市家禽50萬羽,生產肉類10987噸,其中豬肉9182噸,牛肉416噸,羊肉141噸;禽蛋6350噸,鮮奶6200噸;畜牧業總產值2.4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67%,累計造林0.4萬畝,其中防護林30000畝,經濟林30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70萬株,林木覆蓋率35%,水果種植面積0.3萬畝,產量3200噸,主要品種有梨、桃、蘋果,其中梨2000噸,桃1000噸,蘋果200噸,大型農業機械0.03萬台(輛);名優特農產品有食用菌,綠色環保農產品平菇、金針菇、蘋果、梨、桃、黃瓜、番茄。
農業生產以基地化、規模化、標準化、市場化建設為重點,突出畜牧、蔬菜、林果主導三大產業,在基地規模、產品質量、產業特色上均取得了新突破。新建、改造各類溫室大棚220座,全鎮各類大棚達到800個,同時積極引進無土栽培等新技術和新品種,棚均增加效益在2000元以上;新增露地蔬菜1680畝,露地蔬菜面積達到5000畝;新培育裴城、西湖2個蔬菜專業村,各類專業村達到13個;繼續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全年糧食產量達2800萬公斤,產值達3000萬元,糧食產量和產值均創歷史新高;全鎮養殖大戶突破1000戶,生豬存欄達到56678頭,畜牧業產值達到10827萬元,占農業產值的比重達到67%。

工業

梨林鎮
梨林鎮
工業經濟成效初顯該鎮立足大上項目、上大項目,培育大塊頭支撐企業的思路,先後引進了7個項目,其中,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項目達到3個。立足農業大鎮這一優勢,圍繞“農”字做文章,增強農業產業化後勁,在原有紡織、皮革加工、屠宰等傳統產業基礎上,新上的結晶葡萄糖項目、皮革加工擴建項目都是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奠定了建設農副產品加工聚集區的基礎。新上的納米分散劑、凈水劑等項目都是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的項目,必將拉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堅守東大門這方凈土,嚴把項目環保關,新上的7個項目不僅科技含量高,而且都是綠色環保項目,具有很強的可持續性。項目建成后,可新增產值4億元,利稅6000萬元,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1000餘人,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贏。
2011年,梨林鎮工業主要以紡織、農副產品加工、皮革加工、精細化工、飼料加工、機械製造為主導產業,工業企業56家,從業人員2611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家,職工1582人,實現工業增加值完成4.6億元,比上年增長23%;限上企業中銷售收入過億元企業5家,其中過5億元企業1家;新開發特色產業園區1個,入駐企業6家。

商貿

2011年,梨林鎮地方財政收入1610.5萬元,比上年增長18.6%,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879萬元,增值稅254.1萬元,企業所得稅64.2萬元,個人所得稅39.8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6.8%、-21.2%、42.7%、-40.5%,人均財政收入374.5元,比上年增長19%,農民人均純收入9352元。
2018年,梨林鎮有工業企業201個,規模以上企業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8個。

文化


地名由來

梨林鎮,因相傳古時多梨園得名。

民間藝術

梨林鎮民間藝術有曲劇,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曲劇),程村簸箕已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交通


梨林鎮境內有濟焦高速公路、濟晉高速公路、濟洛高速公路和省道溫邵線過境,在濟焦、濟晉、濟洛高速交會點設有濟源東站。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梨林鎮有幼兒園(所)4所,在園幼兒1200人,專任教師50人;小學7所,在校生2200人,專任教師14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100人,專任教師7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梨林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46個,建築面積105平方米,藏書7萬餘冊;檔案館1個,建築面積450平方米。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梨林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7個,其中衛生院1個;病床30張,固定資產總值0.4億元,專業衛生人員38人,其中執業醫師10人,執業助理醫師8人,註冊護士7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7萬人次,住院手術249台次,出院病人0.2萬人次,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321/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1萬人,參合率98.8%;孕產婦死亡率0/1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9‰5.4‰、5.4‰。

社會保障

2011年,梨林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0戶,人數190人,支出37萬元,比上年增長30%,月人均70元,比上年增長30%;城市醫療救助3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6人次,共支出3780元,比上年增長2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25戶,人數1893人,支出191萬元,比上年增長30%,月人均40元,比上年增長3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5人,支出6.25萬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0人,支出7.5萬元,比上年增長25%;農村醫療救助5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550人次,共支出4.7萬元,比上年增長16%;農村臨時救濟34人次,支出2.8萬元,比上年增長23%,自然災害受災人口5172人,緊急轉移安置5172人,農作物受災面積8500畝,倒塌房屋72間,直接經濟損失700餘萬元,救災支出37萬元,比上年增長5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94人。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梨林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35千米,投遞點220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4.2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0.4萬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0.4萬件,征訂報紙0.7萬份、期刊2萬冊,業務收入342萬元,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86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2460門,固定電話用戶0.7萬戶,比上年增加26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15.6%,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行動電話用戶2.1萬戶,比上年增加2600戶,行動電話普及率48.8%,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光纜線路總長達128.7千米,主幹電纜達16640對千米,網際網路埠總數0.9萬個,其中已佔用埠總數0.5萬個,寬頻接入用戶0.4萬戶,比上年增加426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890萬元。
● 給排水
2011年末,梨林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17千米,生產能力2400噸/日,年生活用水86.4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43.2噸。
● 供電
2011年末,梨林鎮鎮區擁有50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2台,總容量2400兆伏安,高壓輸電線路5條,總長度55千米,綜合電壓合格率100%,供電可靠率100%。

小城鎮建設

緊緊圍繞“拉大框架、提升標準,完善規劃、集聚人氣”的“十六字”工作方針,總投資2億元,強力實施“三條路、一個小區、三個規劃”的“313”工程,城鎮形象進一步提升。全面完成鎮域總規修編及詳規評審和燃氣進鎮進園區進農戶的規劃,並對重點地段進行了詳細規劃。環鎮西路、北路竣工通車,環鎮南路、鎮區濟新路段、梨虎路段實現綠化、亮化。梨林文化大院和信用社辦公樓投入使用。梨苑春天新型農村社區規劃完成。研究制定了鎮區規範整治實施方案並付諸實施,“逢二”集市順利搬遷,馬路市場徹底取締。城鎮形象明顯提升。

農業大鎮

梨林鎮
梨林鎮
特色突出。梨林裴城“食用菌”品牌進一步打造,梨林作為濟源的無公害優質農產品基地的社會影響力進一步加大。按照“優質化、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的要求,積極推進舊養殖小區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全鎮養殖小區達到85個,其中標準化養殖小區達到6個,標準化改良站點達到4個。立足打造無公害優質農產品基地鎮的目標,進一步加快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定、產品認證工作,全年又完成了桃和番茄等無公害產品的認證,完成了趙莊生豬養殖場區無公害基地認定,全鎮無公害產品認證和基地認定達到12個。新註冊了裴城現代農業開發中心等7個農業組織,“支部+合作社(協會)”模式日益規範,作用日漸顯現,為促進該鎮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榮獲了市農業標準化先進鄉鎮。

榮譽獲得


梨林鎮是全國戲曲文化之鄉、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委員會、省級生態文明鎮、省級園林鎮、河南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單位。
2020年5月,梨林鎮入選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