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里鼓車
記里鼓車
記里鼓車,又稱記里車、大章車,中國古代用來記錄車輛行過距離的馬車,構造與指南車相似,車有上下兩層,每層各有木製機器人,手執木槌,下層木人打鼓,車每行一里路,敲鼓一下,上層機器人敲打鈴鐺,車每行十里,敲打鈴鐺一次。
晉惠帝(259年—306年)太傅崔豹撰《古今注》記載:“大章車,所以識道里也,起於西京,亦曰記里車。車上為二層,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層擊鼓;行十里,上層擊鐲。《尚方故事》有作車法”。根據(唐)杜佑《通典》記載,東晉安帝義熙十三年(417年),劉裕滅後秦,獲記里鼓車。《孫子算經》中一道除法計算題,“今有長安洛陽相去九百里,車輪一匝一丈八尺,欲自洛陽至長安,問輪匝幾何?”,顯然和記里鼓車有關。
記里鼓車,又稱 記里車、大章車,中國徠古代用來記錄車輛行過距離的馬車,構造與指南車相似,車有上下兩層,每層各有木製機器人,手執木槌,下層木人打鼓,車每行一里路,敲鼓一下,上層機器人敲打鈴鐺,車每行十里,敲打鈴鐺一次。晉惠帝(259年—306年)太傅崔豹撰《古今注》記載:“大章車,所以識道里也,起於西京,亦曰記里車。車上為二層,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層擊鼓;行十里,上層擊鐲。《尚方故事》有作車法”。根據(唐)杜佑《通典》記載,東晉安帝義熙十三年(417年),劉裕滅後秦,獲記里鼓車。《孫子算經》中一道除法計算題,“今有長安洛陽相去九百里,車輪一匝一丈八尺,欲自洛陽至長安,問輪匝幾何?”,顯然和記里鼓車有關。
記里鼓車到底是誰人製作,則是不得而知。記里鼓車是古代天子出巡時,儀仗車駕必備的一種典禮車,用四匹馬拉,排在指南車之後。南朝宋的記里鼓車制度依舊。南齊循宋制,但記里鼓車的車頂加華蓋,車身加漆畫裝飾,南梁依照齊制,但因佛教大盛,改用牛拉記里鼓車。唐朝恢復舊制,用四匹馬拉記里鼓車,仍排在指南車后。宋朝雍熙四年,將隨駕記里鼓車的儀仗隊,從13人增加到了30人。
《宋史》記載內侍盧道隆所奏的記里鼓車構造:記里鼓車有一轅、雙輪,車身份上下兩層,每一層都有一個手持木槌的木頭人。左右 兩個著地車輪,稱為足輪,直徑各6尺,周長18尺(按圓周率3計算)。按古代標準,一步等於6尺,足輪轉一周等於車行3步,一里合300步,即300x6=1800尺,足輪轉移100周合一里。按宋制,一步較小,等於5尺,一里合360步,仍是1800尺,輪轉100次合一里。
馬匹拉記里鼓車向前行走,帶動足輪轉動。足輪的轉動靠一套互相咬合的齒輪傳給敲鼓木人。傳動齒輪的構造如下:在左邊一個足車輪的內側,安裝一個木質母齒輪,母齒輪直徑1.38尺,周長4.14尺,木齒輪帶18齒,齒距0.23尺。車下安裝一個與地面平行的傳動齒輪,和母齒輪咬合,傳動齒輪的直徑4.14尺,圓周12.42尺,出54齒,齒距2.3寸,和母齒輪的齒距相同。傳動輪中心的傳動軸,穿入記里鼓車的第一層。傳動軸的上端,安裝一個銅質旋風輪,出三齒,齒距1.2寸。和旋風輪咬合的,是一個直徑4尺,圓周12尺的水平輪,出100齒,齒距和旋風輪的齒距相同。水平輪轉軸上端安裝一個小平輪,直徑3.33寸,圓周1尺,出10齒。齒距1寸。一個直徑3.33尺的大平輪,圓周10尺,出100齒,齒距1寸,和小平輪咬合。整個記里鼓車聯足輪在內共八輪,其中6個齒輪,構成一套百分之一和千分之一的減速齒輪系。
齒輪 | 直徑(尺) | 圓周(尺) | 齒數 | 齒距(寸) | 減速率 | 每里轉數 |
左右車輪 | 6 | 18 | 100 | |||
母齒輪 | 1.38 | 4.14 | 18 | 2.3 | 100 | |
傳動齒輪 | 4.14 | 12.42 | 54 | 2.3 | 1/3 | 33.3 |
旋風輪 | 3 | 1.2 | 33.3 | |||
下水平輪 | 4 | 12 | 100 | 1.2 | 3/100 | 1 |
小平輪 | 0.333 | 1 | 10 | 1 | 1 | |
大平輪 | 3.33 | 10 | 100 | 1 | 1/10 | 0.1 |
記里鼓車一共有的285齒,盧道隆特別指出,齒的輪廓,應當仿效魚類的牙齒,有弧形的曲線。
記里鼓車在天子出巡的儀仗隊列中,排列第二,在指南車之後;排在記里鼓車之後還有白鷺車、鸞旗車、耕根車、四望車、羊車、畫輪車、鼓吹車、象車、豹尾車、等各種儀仗車。
1936年,北平研究院研究員王振鐸,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復原漢代記里鼓車。此模型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