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體舌鰨

寬體舌鰨

寬體舌鰨,俗名目魚、鰨米、舌頭、牛舌等。分佈於北太平洋西部。在我國各近海漁場均可捕獲,海洋島、石島漁場為主要產地。體側扁,呈舌狀,一般體長25~40厘米、體重500~1500克。

簡介


編號:8738
拉丁目名:PLEURONECTIFORMES
中文目名:鰈形目
拉丁亞目:SOLEOIDEI
中文亞目:鰨亞目
中文科名:舌鰨科
拉丁科名:Cynoglossidae
中文亞科:舌鰨亞科
拉丁亞科:Cynoglossinae
中文屬名:舌鰨屬
拉丁屬名:Cynoglossus
拉丁亞屬:Cynoglossoides
中文亞屬:擬舌鰨亞屬
拉丁種名:robustus
定名人:Gunther
年代:1873
中文名:寬體舌鰨 
原始文獻:1873,Ann.Mag.Nat.Hist.(4)12:243
模式產地:上海
俗名:牛舌魚,鰨目魚,狗舌等
生境:西太平洋暖溫帶淺海泥沙區底層魚
國內分佈:渤海,黃海,東海到粵東沿岸
國外分佈:北達日本本州中部以南
資料來源:中國動物硬骨魚綱鰈形目

介紹


寬體舌鰨(目魚)
寬體舌鰨(目魚)
俗名: 鰨米、舌頭、牛舌、鰨目、龍力、海禿、細鱗、塔西魚、狗舌、目魚、鰨沙、牛目、鰨板、鞋底魚、牙杈魚、左口、鰈形目。津菜俗稱“大鰨目”。
夏季咸、淡水魚類大多體瘦肉消,唯獨目魚魚體肥大、肉質鮮美,
故津門有“伏天吃鰨目”之說。

種群分佈


分佈於北太平洋西部。在我國各近海漁場均可捕獲,海洋島、石島漁場為主要產地。目魚常棲息於附近的淺海底層中,為渤海灣特產之一。

形態特徵


寬體舌鰨(目魚)
寬體舌鰨(目魚)
體側扁,呈舌狀,一般體長25~40厘米、體重500~1500克。頭部很短,眼小、兩眼均在頭的左側,口下位,吻部向下向後彎曲呈弓形,左右下對稱。鱗較大,有眼一側被櫛鱗,淡褐色,有2條側線;
無眼側被圓鱗,呈白色,無側線。有眼側的后鼻孔位於兩眼間。背鰭、臀鰭完全與尾鰭相連;無胸鰭;尾鰭尖形。

生活習性


目魚常棲息於附近的淺海底層中,以浮游生物為生。

養殖技術


目魚生長速度快、個體大,經過多年的研究攻關,目魚人工育苗技術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成功地將育苗和養殖技術應用於生產。半滑舌鰨既可採用高投入的工廠化養殖,也可進行低成本的池塘養殖。半滑舌鰨由於是一個新開發的品種,而且是鰨類第一個人工養殖品種,現在南方北方對這條魚都非常認可,市麵價格可以賣到320元/Kg,如果這樣計算,那麼養一萬條1Kg的半滑舌鰨,可以創產值300萬元。
半滑舌鰨適應溫度範圍非常廣,在3℃就可以越冬,在32℃可以渡夏,很適合中國大部分海區養殖,北到遼寧,南到福建、廣東都可養殖。放苗密度一般8~10cm的400~150尾/m2,15~20cm的100~60尾/m2,25~30cm的35~20尾/m2,35~45cm的18~10尾/m2。在工廠化養殖過程中,常溫海水養殖日換水量300~500%,夏季高溫時日換水量為500~800%,冬天低溫時日換水量可減少到200~300%,養殖過程每天清洗池底一次,一個月左右需要將魚移到乾淨的池中養殖,清刷原池底和池壁,並用高錳酸鉀消毒。由於半滑舌鰨覓食行動慢、攝食時間長,養成過程以投喂顆粒飼料為主,而且不同體長的魚要投喂不同的飼料,每天投喂2~3次,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2~3%。在工廠化養殖條件下,經過2年體長可達到50cm以上,體重能達到1Kg以上,經濟效益非常高,實踐證明半滑舌鰨完全可以推廣工廠化養殖。
由於半滑舌鰨活動少,魚鰓魚體上容易附著污物,因此要求水質清新,懸浮物少,水體要有一定的波動性,養殖池水體透明度在50cm,水深1m以上。池塘養殖放苗規格在8cm左右,15℃以上水溫放苗較好。
池塘養殖技術
半滑舌鰨的伏底和附壁生活習性,腹面下方的攝食方式,決定了其不適宜於進行網箱養殖,只能進行池塘和工廠化養殖。而池塘養殖與工廠化養殖兩者相比較,半滑舌鰨更適合池塘養殖。
池塘養殖由於水體大,養殖密度低,具有一定的自然生態環境,生物餌料豐富,魚體生長速度較快,投入產出比高,管理操作簡單,容易被普通養殖戶掌握,易於普及推廣。近年來,由於對蝦養殖業的滑坡,許多蝦池閑置廢棄,通過對其進行改造處理,進行半滑舌鰨養殖,正逐漸受到廣大養殖戶的重視。
一、池塘條件
寬體舌鰨(目魚)
寬體舌鰨(目魚)
半滑舌鰨活動少,魚鰓及魚體上容易附著污物,影響正常生長。池塘水質要求清新,懸浮物少,水體具有一定的波動性。半滑舌鰨具有的伏底潛沙習性,要求池塘底質為沙底、岩礁底或泥沙底,沙泥底要求不是淤泥腐爛的底質,否則池底產生硫化氫、氨氮等有害物質,當濃度過大時對魚體造成傷害。不適宜半滑舌鰨的生長。
養殖池的地址選擇,要求在生活方便、交通便利的地方,便於生產操作和生活安排。養殖池附近海區無工業、生活污水污染及有害物質存在。池塘靠近外海,進、排水方便及時。池底平坦,便於養成起捕收穫。
養殖池水體透明度要求在50厘米以上,水質pH值穩定,藉助抽水泵供水,養殖池水不需要太深,平時水深0.5米以上即可。半滑舌鰨高溫生長快,較淺的水深有利於提高池塘水溫。水中溶解氧大於5毫克/升,鹽度可在5-37,應接近周圍海區海水,水的pH值範圍為7.5-8.5。若發現水質過肥pH值不正常,水體透明度不足30厘米,可以通過換水來調節。
放養前的準備工作
1.養殖池的整理 每年在養殖魚收穫后,應將池水放干,清除池底沉積的淤泥及其他污物,修復加固堤壩、水閘門及防逃網。進水前1周左右,每667平方米用60-80千克生石灰或15千克漂白粉進行全池潑灑,以殺滅有害細菌、寄生蟲等病害生物。
2.池水培育 池塘放苗前通過培肥水質,培養池中的基礎生物,如沙蠶、蜾蠃蜚、小型魚類、甲殼類等。基礎生物餌料豐富,放苗成活率高,苗種生長速度快,同時可以減少飼料投入,提高養殖效益。
半滑舌鰨喜較高溫度,低水溫攝食差,生長不良,15℃以上水溫放苗較好。養殖池經過冬季的修整、消毒后,4月上旬可以進水、肥水培養底棲生物餌料。
二、魚种放養
1.苗種質量和規格
半滑舌鰨的野生苗種極少,基本上為人工培育的苗種。由於半滑舌鰨體型細長,遊動少,容易受到其他生物的侵害,池塘養殖苗種規格太小時成活率低。池塘養殖放苗規格要求全長在15厘米、體重在20克以上為宜。要求苗種體色正常,體質健壯無損傷、無病害、無畸形,攝食良好,伏底、附壁能力強。苗種全長、體重合格率應在90%以上,傷殘率在5%以下。
2.苗種運輸
由於半滑舌鰨伏底、附壁能力強,運輸容器要求形狀固定、內壁光滑,不宜使用帆布桶你多等易變形或內壁粗糙的容器。否則,運輸水體顛簸時苗體容易受傷,導致養殖成活率下降。
運輸用水水溫、鹽度可根據養殖池的水環境要求提前進行調節。苗種運輸前應停食1天以上。目前,苗種運輸主要採用泡沫箱內裝塑料袋充氧運輸,塑料袋容量一般為20升,裝水l/4-l/3。袋內水溫根據路途的遠近和氣溫的情況而定,路途近、氣溫低時,可以用15℃-16℃的水溫運苗;路途遠、氣溫高時,要將水溫降到11℃-12℃,裝魚苗后充足氧氣,紮緊口,放入泡沫箱內,蓋上蓋,用膠帶將泡沫箱封口。每袋可裝15厘米的苗種80-100尾,可運輸6-10小時的路程。氣溫高時,泡沫箱內、塑料袋外可放一些冰塊,防止運輸途中苗袋內水溫升高。運輸途中,注意保持平穩,防止劇烈顛簸,造成苗種受傷。
由於池塘養殖葯浴消毒困難,苗種運回后,直接放入池塘養殖。為了預防疾病的發生,可在運輸過程中用土霉素進行葯浴消毒,濃度為2毫克/升。
3.放苗
魚苗放養時應盡量選擇晴天上午或下午進行,避開中午強烈光照、大風和陰雨天氣。
苗種運到池邊后,向運苗容器中逐漸添加養殖池中的水,經過5-10分鐘的水質過渡適應后,再將苗种放入池中。由於半滑舌鰨進入池后,立即伏底,若在一個地點放苗,放點周圍的伏底密度過大,會有不良影響。所以,放苗時,應多選擇幾個點,使苗種能均勻分散池中,有利於儘快攝食,適應環境,提高成活率。
放苗量根據魚苗體長決定,一般8厘米~10厘米的400尾~150尾/平方米;15厘米~20厘米的100尾~60尾/平方米;25厘米~30厘米的35尾~20尾/平方米;35厘米~45厘米的18尾~10尾/平方米。也應視養殖條件而定,放苗密度以400-500尾/667米2為宜。如果換水條件好、餌料生物豐富的池塘,可以相應地增大養殖密度。如果換水條件差、餌料生物貧乏的池塘,放養密度不宜過高,否則,半滑舌鰨生長速度慢,養殖周期延長,發病死亡率增高,養殖效益差。
三、飼養管理
1.水質管理
在北方冬季低溫季節,池塘的水溫低於3℃,半滑舌鰨難以在低溫下存活,不適宜進行養殖,需要將魚移入室內車間進行越冬保存。半滑舌鰨的池塘養殖,主要是利用春季到秋季的高水溫季節。水質管理應隨季節變化進行調整。夏季之前,水深可保持在0.5-1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增大換水量,保持池塘水質清新、穩定。在夏季之後,要相對提高水位,水深保持在1米以上,有利於保持池塘水溫,減少冷空氣的降溫影響。在南方可以長年進行半滑舌塌的池塘養殖,只是在夏季高溫季節,盡量提高池塘的水位,增加水深,保持池塘底部的水溫相對低一些,以利於安全度過高水溫季節。
自然海區的水溫比較穩定,夏季低於池塘水溫,冬季高於池塘水溫。進、排水條件好的池塘,可以利用增加換水量來進行池塘水溫的調節。
2.飼料投喂
在養成過程中,以投喂硬顆粒飼料為主,輔助投喂飼料魚。魚苗入池后,穩定2-3天即可投喂。開始投喂飼料,以新鮮飼料魚為主,將其切成碎塊投喂,1周后可馴化投喂配合飼料。投餌量應根據吃食情況、天氣及水質環境情況進行調整,一般為魚體總量的1%-2%。半滑舌鰨攝食分散,不集群爭食,所以應盡量均勻分散投喂,不要集中投喂於一處,以免剩餘飼料集中,腐爛變質惡化池底。應經常注意觀察魚體攝食情況、魚飽胃程度和殘餌情況,靈活控制投喂量。投飼量以稍有不足為宜,不能過量投喂,在水溫低、攝食量少時,要少投或不投喂,水質較差時也要少投。每日投喂2次,早晨和傍晚各1次。每天在早晨日出前5-6時、傍晚4-5時定點投喂。飼料的質量一定要有保證,不投喂腐敗、變質、污染的飼料魚。
3.日常管理
半滑舌鰨屬暖溫性魚類,水溫高生長代謝快,水質條件好,水中溶解氧含量高,有助於食物消化,提高攝食率。在水溫適宜時,應盡量多換水。不僅改善水質,同時可以增加生物餌料,提高養殖效率。換水時間依據潮汐的時間合理安排。
半滑舌鰨日常要進行巡塘觀察,發現水色異常時,要及時進行大換水調節。要定時檢查魚體攝食情況,以便調節投食量。發現魚行為表現不正常時,分析原因或向有關技術人員請教,尋找對策;發現有病魚時,及時將其撈出診斷,進行相應的治療。每天要測量水溫和氣溫,做好記錄,以便及時了解氣候環境的變化,以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
半滑舌鰨體形扁平,喜歡逆水流遊動,進用水口有縫隙或防逃網有破洞時,魚會隨水流逃走,需要經常檢查進用水口的防逃網是否有破損,網框周圍是否有縫隙。應及時發現問題,及時修補。
4.防病
池塘養魚的魚病防治,著重在預防。通過增加換水量,改善水質,定期對水體進行消毒處理,如潑灑生石灰水(100-150毫克/升)、漂白粉(1毫克/升)、硫酸銅(0.5毫克/升)等。發現攝食狀況下降時,及時投喂藥餌。藥餌土霉素添加量為0.2%-0.3%,5-7天為一療程。
半滑舌鰨屬於新的養殖品種,養殖過程中暫時還沒有見到嚴重的病害流行,一般的細菌和寄生蟲病害可參照石鰈的方法治療。養殖過程中特有的病害為爛尾病和出血病。
(1)爛尾病
發病時間:在養殖全過程中均可發生。
主要癥狀:病魚尾鰭腐爛、末端發白,傷口處皮膚、肌肉有血絲或炎症,然後逐漸向魚體前部蔓延,甚至可以達體長的1/5-1/4。魚體死亡不嚴重,攝食沒有明顯變化,當環境條件改善、飼料營養豐富時,糜爛部位可以自行痊癒。爛尾病的病因和病原不明,推測可能與營養不良有關。
防治措施:改善水質條件,經常更換新水,提高飼料質量,豐富飼料營養成分。將病魚撈出用5毫克/升土霉素葯浴,預防傷口細菌感染。
(2)出血病
發病時間:在養殖全過程中均可發病。
主要癥狀:鰭條、皮膚、鱗下發紅,鰭條增厚,體表不整潔,分泌粘液、附著許多污物嚴重時魚體大面積發紅,體表、鰭基出血。魚不攝食,引起死亡。
防治措施:改善水質條件,經常更換新水。全池潑灑生石灰水100-150毫克/升,投喂0.2%-0.3%土霉素藥餌,5-7天為一個療程。
5、光照要求
半滑舌鰨喜歡弱光條件,晚上不開燈仍可憑嗅覺攝食。
四、養成起捕
半滑舌鰨潛沙、伏底能力強,生性膽小,容易受驚,受驚后亂竄遊動,用手很難抓到。採取單一的放水或拉網起捕難以捕盡,而且對魚傷害大。養成起捕主要是採用放水和拉網結合的方法,先將池塘水位排低,通過拉網將魚集中后,人工用抄網可以起捕池塘中的大部分魚,剩餘的少量魚,再將池塘的水排干,捕撈人員穿著水褲進入池中,用抄網將魚起捕,放入盛魚的容器。
起捕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選擇晴朗的好天氣進行操作,否則雨天路滑車輛難以行使,寒流來時氣溫過低,容易凍傷魚體;②池塘養殖面積大,大池子1天起捕不完時,間歇期間注意進水、換水,防止魚體因水質敗壞死亡;③由於半滑舌鰨潛沙時,只露出兩隻眼睛,起捕時池水渾濁,看不清魚體,起捕人員行走要小心,以免將魚踩傷、踩死。
與中國對蝦池塘混養技術
在半滑舌鰨養殖池中適當混養中國對蝦,對蝦可攝食魚的殘食,既節省餌料又改善池底環境,並可取得魚、蝦雙豐收的成效,具有廣闊的前景。
1養殖池的選擇
1.1水源條件
選擇水源充足、潮流暢通、無污染,水質清新、懸浮物少、交通便利的地方;鹽度在15‰~34‰。
1.2養殖池條件
進排水渠道分開,避免養殖用水污染;池塘無滲漏,池塘底質為沙底、沙泥底或泥沙底質為佳,利於魚伏底潛沙。養殖池的規格以3~10畝為佳,也可利用現有的對蝦養殖池進行改造;養殖池形狀以長方形或長條形、平均水深以1.2m以上為好,設進排水閘門,進排水要流暢,排水時能將池水迅速全部排干。
2苗种放養前的準備
2.1池子的整理
苗种放養前需對池底翻耕、曝晒、整修;池底進排水溝要流暢,最後要反覆沖洗池底。
2.2消毒除害
苗种放養前需對養殖池進行除害消毒處理,常用的消毒藥物有生石灰(用量一般為350~400mg/L水)、漂白粉(含有效氯25%~30%的,用量一般為50~60mg/L)、二氧化氯(一般用量為1mg/L)、茶籽餅(15~25mg/L)。
2.3進水、施肥培養餌料生物
放苗前10~15d,用60~80目的篩絹網過濾進水50~60cm,施肥培養餌料生物。肥料可根據當地的水質情況選擇使用,使用無機肥,一般用尿素、硫酸銨碳酸氫銨、過磷酸鈣、磷酸二銨等,一般施氮肥2~5mg/L、磷肥0.2~0.5mg/L;使用有機肥,用經發酵消毒好的雞或豬、羊、牛等糞類,一般100~200mg/L水,以培養池內的浮游生物,如沙蠶、蜾贏蜚、枝腳類、橈足類等動物性生物餌料,使魚、蝦苗種一下池塘就能攝食到適口、營養豐富的餌料。施肥肥水是提高放養苗種的成活率、促進生長、減少餌料投入、提高養殖效益的重要技術措施。通過施肥使池內水色呈現黃綠色和黃褐色,並根據池內的水色情況適量加註新水或追肥。
3苗種的放養
3.1半滑舌鰨魚種的放養
3.1.1魚種的來源人工培育的魚種或天然海區捕獲的魚種。
3.1.2魚種的質量要求體質健壯、體色正常、體表光滑、無傷無病、無畸形、攝食良好、伏底伏壁能力強、全長10cm以上;對天然海區捕獲的魚種,要在室內育苗池或養成池內進行人工馴化、飼養,經過人工馴化、飼養一段時間(一般需要馴養20~30d)後放養。
3.1.3魚种放養的時間及條件在山東沿海地區,放養時間一般在4月底~5月初;池水水溫須持續穩定在14℃以上、水深50~60cm、透明度30~40cm。
3.1.4魚種的消毒與放養魚种放養前必須要對魚體進行消毒,以防魚種帶病入池。一般採用葯浴的方法,常用的藥物、用量及葯浴時間有:40~50mg/L的PVP-I(含有效碘10%)15~20min;15~20mg/L的高錳酸鉀5~10min;0.25~0.3mg/L的甲醛15~20min;葯浴的濃度和時間,須要根據魚種的大小和水溫的高低而靈活掌握,以舌鰨魚種出現嚴重應激為度。魚種消毒操作時,動作要快、輕、防止魚體受到損傷,一次葯浴的數量不宜太多。
魚種的放養,應選擇晴朗無風的天氣。魚種的入水地點應選在向陽背風處,將盛魚種的容器傾斜於養殖池水中,讓魚種自行游於池塘中。
3.1.5魚種的放養密度放養全長10cm以上的魚種,密度以800~1000尾/畝為宜。
3.2中國對蝦苗的放養
3.2.1蝦苗的來源主要是來自於人工培育的蝦苗。
3.2.2蝦苗的質量要求活力強、體質健壯、規格整齊、體色鮮嫩、體表光滑、無外傷、無攜帶病菌或病的健康蝦苗,全長1cm以上。
3.2.3蝦苗放養的時間及條件蝦苗的放苗時間,山東沿海地區一般在5~6月;池水水溫須持續穩定在16℃以上,養殖池水與育苗池水的鹽度、溫度差不應超過5,養殖池水pH值7.8~8.6、氣候適宜、無大風、無暴雨、無寒流。放苗點應選在池水較深的上風處,切忌迎風放苗,避免在淺水或閘門附近放苗。
3.2.4蝦苗放養的密度放養全長1cm以上的蝦苗,密度以2000~3000尾/畝為宜。
4飼養管理
4.1水質管理
半滑舌鰨與中國對蝦在北方的池塘混養,主要是利用春季到秋季的高溫季節。水質的管理應隨季節的變化進行調整。夏季之前,水深1m左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增大換水量,保持池塘水質清新、穩定。在夏季之後,要使池塘水位達到最高,有利於保持池塘水溫,減少冷空氣的降溫影響。
在南方可以長年進行半滑舌鰨與中國對蝦的池塘混養,只是在夏季高溫的季節,盡量提高池塘水位,增加水深,早晚加註新水,保持池塘底部的水溫相對低一些,以利於養殖的魚、蝦能安全度過高水溫季節。
4.2飼料的投喂
在養成過程中,以投喂顆粒配合飼料為主,輔助投喂新鮮的飼料魚,如玉筋魚、青鱗魚等。魚、蝦苗種入池后,穩定2~3日即可投喂。開始投喂飼料,以新鮮的小魚為主,將其切成碎快投喂,15~20日後,即可馴化投喂顆粒配合飼料。餌料的投喂量應根據魚蝦的吃食情況、天氣、水質環境情況而進行適當調整。前期投餌量,一般為魚蝦體重的5%~8%;後期,為魚蝦體重的2%~3%。半滑舌鰨攝食分散,應盡量均勻分散投喂,不要集中投喂一處,以免殘餌集中,腐爛變質惡化池底。要經常觀察魚、蝦攝食及飽胃程度和殘餌的多少情況,靈活控制餌料的投喂量。每日投餌2次,早6∶00~7∶00,傍晚16∶00~17∶00。投喂的餌料一定要保證質量。
4.3日常管理
4.3.1加強對養殖池水環境的檢測及管理定期檢測海水鹽度、化學耗氧量、赤潮生物量、餌料生物的組成及密度等。對水質的管理採取勤檢查、勤觀察,根據水質的情況及時排放老水,加註新水,有效地改善水質條件。
4.3.2堅持巡池每日早、中、晚要進行巡池,觀察魚、蝦的動態、池水的變化情況等,以便發現問題能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
4.3.3定期測量魚、蝦的生長情況每15日用網具隨機取樣魚20~30尾、對蝦50~100尾,檢查其攝食、測量其全長、體長,分析其生長情況,根據具體情況適當調整管理措施。
4.3.4加強日常管理日常工作要細心操作,防止魚、蝦身體受傷;注意養殖池的環境衛生,勤撈池中雜藻,勤除池邊雜草;若發現有病魚、病蝦或死魚、死蝦,要及時撈出,檢查、分析病、死因后,集中統一銷毀,並根據病情的輕重而採取相應的措施解決,嚴重時要將發病的魚、蝦池子與其它池子隔離。
5病害的防治
對魚、蝦病的防治著重在於預防。一是通過增加換水量、增加溶氧量、施肥、追肥、定期對水體進行消毒處理(如潑灑生石灰、漂白粉、過氧化鈣等)等一系列生態防病措施,為魚、蝦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而使魚、蝦不發病或少發病;二是投喂優質的配合餌料並定期投喂添加多維素類、多糖類、大蒜素、海藻粉、魚肝油等成分的配合餌料,以增強魚、蝦的抗病力,有效地預防病害的侵襲。
6收穫
6.1收穫時間
收穫時間要根據市場要求、價格以及對魚蝦規格、健康狀況、潮汐情況、水溫變化等靈活確定。一般情況下,要在水溫下降到12℃以前,將魚蝦出池完畢。魚可以移到室內暫養,達到規格的,根據市場需求適時出售,達不到規格的可在室內繼續養成。
6.2養殖規格
魚、蝦經過150~180d的養殖,半滑舌鰨一般個體體重可達300g以上,成活率可達60%以上;中國對蝦平均體重可達35g以上,成活率可達25%以上。
6.3收穫方法
魚可採用地籠網、對蝦可採用罾網,能收穫80%以上,最後可採取閘門掛網放水收穫剩餘的魚蝦。不管用什麼方法收穫,都要操作仔細,避免魚、蝦身體受傷,保證有高的成活率。
飼料維生素C添加量對半滑舌鰨幼魚影響
在半滑舌鰨(Cynoglossus semilaevis)基礎飼料中添加0、10、50、150、450和1 500mg/kg的維生素C(維生素C多聚磷酸酯形式),製成6種實驗飼料,分別對初始體質量為(4.21±0.02)g(實驗Ⅰ)、(116.93±0.91)g(實驗Ⅱ)2個規格各6組半滑舌鰨進行10周的攝食生長試驗。每組設3個重複,每個重複分別60尾(實驗Ⅰ)、18尾(實驗Ⅱ),研究飼料中維生素C對半滑舌鰨幼魚存活、生長和組織中抗壞血酸含量的影響。結果表明,實驗Ⅰ中,半滑舌鰨的存活率、增重率、特定增長率和飼料轉化率隨著飼料中維生素C添加量增加,有上升趨勢,但差異不顯著(P>0.05)。肝臟、腎臟、肌肉中抗壞血酸含量均隨飼料中維生素C添加量增加而顯著上升(P0.05),增重率和特定生長率不受飼料中維生素C顯著影響(P>0.05)。當飼料中維生素C添加量超過50mg/kg時,隨添加量增加肝臟、腎臟、肌肉中抗壞血酸含量均顯著上升並高於對照組(P<0.05)。以上結果表明在本實驗條件下,半滑舌鰨幼魚基礎飼料中無需添加額外的維生素C即可滿足幼魚正常生長發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