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6條詞條名為花園村的結果 展開

花園村

雲南省大理祥雲縣沙龍鎮花園村

花園村隸屬雲南省大理市祥雲縣沙龍鎮,地處沙龍鎮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1公里,到鎮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縣城7公里。全村國土面積4.26平方公里,有鄉村人口4409人。

簡介


東鄰山腳,南鄰石壁,西鄰青海湖,北鄰沙龍村。轄李官、花園、青龍庄等7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117戶,有鄉村人口4409人,其中農業人口4288人,勞動力238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130人。2012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953.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560.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養殖、外出務為主。
全村國土面積4.26平方公里,海拔1995.00米,年平均氣溫14.84℃,年降水量818.38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等農作物。有耕地2015.00畝,其中人均耕地0.48畝;有林地3866.00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3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2274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外出務工為主。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3年底,全村有1130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有1130戶通電,有847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91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4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39戶。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0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727.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727.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0畝,該村到2013年底,有22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4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015.00畝(其中:田1258.00畝,地757.00畝),人均耕地0.48畝,主要種植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3866.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86.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7畝,主要種植梨、桃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0.00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986.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13.00萬元,畜牧業收入2171.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480頭,肉牛120頭,肉羊98頭);林業收入173.00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996.00萬元,工資性收入190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914.00元,農民收入以養殖、外出務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906.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00人,在省內務工300人,到省外務工20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00萬元,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養殖業、加工業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1301130戶,共鄉村人口4439人,其中男性2251人,女性2188人。其中農業人口4339人,勞動力2400人。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033;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14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5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5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100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293.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453.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5.00萬元,有固定資產191.26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花園小學,中學生就讀到青海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0.50公里,距離中學2.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440人,中學生150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本村無企業,現新發展,但資金不足,請上級扶持。。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結合新農村建設的規劃,我村計劃發展養蛋雞的養殖小區和建生豬交易市場,計劃發展大棚蔬菜種植。。

人文地理


花園村委會隸屬祥雲縣沙龍鎮,距鎮1公里,海拔1995米,壩區,東到五佛山,西近青海湖,北與沙龍村相連,南與石壁接壤,有農戶1090戶,人口4313人,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祖先是南京來的,史載:朱元璋建立明朝後、雲南歸順后,將一部分將士轉為居民,實行民屯,分到小雲南,以寨、村、營、庄分別安家定居,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屬於漢家人,有名勝古迹"五福寺"據傳,先是由和尚建了五福寺,有和尚300多人,香火旺盛,山上古木茂盛,明武年間連祥雲鍾古樓的柱子都是來此山砍,寺下有溫泉,有大花園一個,花園中牡丹盛開,其中有一棵牡丹能治病,濟世於民,所以整個村就以姓張為主,其它兩個村以姓張、楊、謝、陳為主,全村人民團結一心,弘揚祖德,銘記村史,和睦相處,齊心協力,大事小事互相幫忙,村莊環境優美,因此得名花園村。
本村婚慶節日是以漢族的習俗辦理,歷代都有名人,如我們縣九十年代的縣長張永昌就是花園人,還有石匠藝人和建築業的藝人很多,總之花園的子孫繁榮昌盛,世世代代相依相傳,美德永存,發揚光大,興盛於久遠。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7個,黨員總數134人,黨員中男黨員89人,女黨員45人。團員55人。

新農村建設


2010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 80 萬元。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村兩委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圍繞建設生態村、文明村、小康村的奮鬥目標,帶領群眾不斷探索致富門路,幾年來,全村建成沼氣池258口,建成祥雲最大的"洋三園"仔豬基地,並成立了"養豬技術協會",村莊道路硬化3000多米和支徹水溝2000多米,改造農戶牆面157戶,完成牆麵粉刷24245米,改造衛生廁所250個,村內道路綠化美化率達到45%,各項總投資250多萬元,去年投資45多萬元,建成了新的村辦公大樓,完善了村黨支部的三室建設,配齊了相關設備,並健全了各項管理制度,使黨支部能更好的發揮好戰鬥堡壘作用,今年又調整了種植業產業結構,移栽大樹楊梅130多畝,2006年,村黨支部被縣評為"黨建示範村"和"五好黨支部",被省司法廳、民政廳評為"雲南省民主法制示範村",同年,村團支部被州團委評為"先進團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