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台鐘表

煙台鐘表

煙台鐘表之所以成為山東省的著名品牌,是因為早在六十年代,山東煙台鐘表研究所就開發研製了我國第一台小型石英鐘,為我國地震觀測提供了時間服務,四十多年來,產品經過不斷改進和更新,現已形成SY5型石英精密計時儀、石英船鐘、石英報房鍾等系列產品,廣泛使用於地震、航海、交通、漁撈、地測等部門,煙台是我國最大的技術用鍾研究、生產基地之一。

發展史


煙台北極星鐘錶
煙台北極星鐘錶
產準備,於1918年試製出第一批擺鐘。20年代末,鍾廠抓住國內興起抵制日貨運動的時機,打出“國貨精品”旗號,壓低售價,承諾“永遠保修”,與長期盤踞中國市場的日本擺鐘相競爭,贏得了民心和市場,最終將日本擺鐘擠出東北和山東市場,企業也在競爭中得到發展。1931年,寶時造鐘廠與李東山開辦的德順興五金行合併,成立德順興造鐘廠。當年鍾廠職工最多時超過500人,年產擺鐘55000隻。1927年至1933年,由寶時鐘廠分離出的制鐘技術人員又先後在煙台開辦了永康造鐘公司、盛利造鐘廠、永業造鐘廠、慈業造鐘廠。1934年煙台制鐘業鼎盛時,5家鍾廠從業人員達2000多人,共生產擺鐘和鬧鐘16萬隻。煙台擺鐘行銷國內各大商埠,並出口到東南亞各國和香港地區,屢屢在國貨展覽會上獲得獎狀。自30年代初開始,煙台的制鐘技術人員先後到天津、青島、瀋陽、丹東、上海、北京等地創辦新的鐘廠。1937年,煙台第六家鍾廠仁昌造鐘廠開業時,由於抗日戰爭爆發的影響,煙台制鐘業開始衰敗。1948年煙台第二次解放時,只剩下德順興等3家鍾廠,從業人員不足百人,年產幾千隻鍾。
解放后,人民政府大力扶持煙台制鐘業。1953年國家將鐘錶生產納入統一計劃,對鐘錶產品實行包購包銷。1954年,德順興等3家鍾廠先後實行公私合營。1956年,3家鍾廠合併,同時併入其它幾家鐵工廠,成立公私合營煙台造鐘廠,註冊商標“寶”字,隸屬山東工業廳。1960年,為適應出口需要,註冊並使用“北極星”商標。同年,煙台造鐘廠被改造為全民所有制企業,更名為山東煙台鐘錶廠,隸屬於山東輕工業廳。此後幾年,鐘錶廠不僅擴大了擺鐘、鬧鐘的生產,而且先後開發了船舶用鍾、日曆擺鐘、懷錶、手錶石英鐘等新產品。但由於生產規模和組織體系的束縛,企業難以有大的發展,鐘錶廠的領導者一直在探索企業的擴張,但因“文化大革命”爆發而擱置。“文革”開始時,“寶”字商標停止使用。1972年,煙台鐘錶廠由山東輕工業廳劃歸為煙台市輕工業局管轄。
1975年初,經煙台市領導機構批准,煙台鐘表業進行了專業化生產擴張——以煙台鐘錶廠各分廠為主體,分別組建了木鐘廠、鬧鐘廠、手錶廠、鐘錶模具廠等專業生產廠。之後又先後組建了鐘錶元件廠、手錶錶殼廠、寶石廠、鐘錶研究所、鐘錶材料廠、鐘錶玻璃廠、鐘錶技工學校,隸屬煙台市輕工局。1978年,組建市屬局(科)級的煙台鐘表工業公司,管轄鐘錶業17個單位。1984年,隨著煙台“地改市”,煙台鐘表工業公司升為市屬局(縣)級公司。經過專業化生產擴張,特別是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深入,煙台鐘表工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1979年,“北極星”擺鐘在國家首次舉行的全國產品質量獎評比中,獲得鐘錶類最高獎銀質獎,4年後再獲此獎。為了滿足市場對名牌產品需求,自70年代末開始,木鐘廠和鬧鐘廠將部分零件擴散到膠東50多個鄉鎮企業生產,從業人員近萬人。同時木鐘廠還與威海市、吉林省撫松縣進行聯合生產“北極星”擺鐘的合作。1986年,“北極星”擺鐘年產量153萬隻,是1974年的10倍;鬧鐘年產量140萬隻,是1974年的2.6倍;手錶年產量90萬隻;1974年為零。1986年,煙台鐘表業開始進行以鐘錶石英化為重點的大規模技術改造,並開始進行石英鐘錶生產。
1987年4月,煙台市政府批准,以煙台鐘表工業公司所轄的企業為主體,組建煙台北極星鐘錶(集團)公司,煙台鐘表工業公司撤銷,集團公司為一級法人,各企業仍保留法人資格。集團的核心企業有:煙台木鐘廠、煙台鬧鐘廠、煙台手錶廠、煙台寶石軸承廠、煙台鐘表元件廠、煙台鐘表材料廠、煙台鐘表模具廠、煙台寶石廠、煙台錶殼廠、煙台鐘表玻璃廠、煙台鐘表研究所以及煙台鐘表技工學校。集團公司組建后,推行鐘錶產品的統一營銷,在開拓國內外市場、宣傳“北極星”品牌方面做了大量有效工作,“北極星”鐘錶在國內2多個省市區建立了營銷網路,其銷售量、市場佔有率一度在同行業占居首位。1988年,集團實現銷售收入37000萬元,利稅5280萬元。但後來因其內部體制不理順,企業越來越不能適應市場競爭,於1990年停止統一營銷。

品種


根據鐘錶的系統能源可分為機械鐘、電子鐘、機械錶、電子錶。根據鐘錶的用途可分為日常用鐘錶、技術用鐘錶。按鐘錶機心結構特點可分為擺鐘、鬧鐘、手錶等。列舉如下:

機械鐘

機械鐘是機械式振動系統的計時儀器,如擺鐘、擺輪鍾等。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了一個周期恆定的,持續振動的振動系統;把振動時的振動周期來以振動次數,就等於所經過的時間,時間=振動周期×振動次數。一般由能源、輪系、擒縱機構、振動系統、指針機構和附加機構等幾部分組成。
能源可採用重鎚或發條
機械鐘可分為日常生活用和技術用兩類。日常生活用的有各種台鐘、鬧鐘、掛鐘、座鐘、落地鍾等。技術用的類型有精密天文鐘、艦船鐘、建築塔鍾、汽車鍾、坦克鍾、航空航天鍾等。雖然結構類型多種多樣,但其基本原理和主要組成部分是很相近的,大部分採用以擺輪遊絲系統或物理擺為振動系統的擒縱調速器。
1、機械擺鐘
機械擺鐘是採用物理擺為振動系統的機械鐘。目前,普遍生產的擺鐘是T1型全國統一設計機芯。經過幾十年的實踐證明它的結構合理、工藝性好、維修方便、連續走時在17天以上,走時精度比較高。
擺鐘結構由走時系統和報時系統兩個部分組成。其基本工作原理與機械鐘相同,由於擒縱輪齒數和擺得長短不同,分為台鐘、座掛鐘、掛鐘和大掛鐘、落地鍾等不同品種。增加不同附加機構可組成雙歷鍾、星辰鍾等品種。
型號頻率擒縱輪齒數擺全長(mm)品種
T1A9045140台鐘
T1B7035236座鐘
T1C6030306座掛鐘
T1D5226396掛鐘
T1E4545537長掛鐘
T1F30301089落地鍾
在十五天鍾基礎上改動部分零部件製造出三十一天擺鐘,國內擺鐘生產主要以三十一品鍾為主。
根據消費要求,近幾年煙台鐘廠開發一批重鎚式掛鐘、八音簧落地鍾等新品鍾,逐步推向市場。
2、機械鬧鐘
機械鬧鐘是一種帶有銷釘式擒縱機構的擺輪機械鐘,它的特點是附加一個鬧時裝置,能在預定的時刻發出音響。一般的鬧鐘由兩個發條原動機分別帶動走時系統和鬧時系統。鬧鐘的種類很多,有八天鬧鐘、旅行鬧鐘、小機心鬧以及各種樣式的統一機芯鬧鐘。統一機芯是1960年全國各種錶廠統一設計的N1型鬧鐘機芯,多種零件納入標準化,具有通用性、互換性。
鬧鐘的音響機構,有單鈴、雙鈴(鈴裝在殼外頂部)、暗鈴和背鈴等品種(鈴裝在鍾殼裡面是暗鈴,用鍾殼背蓋作鈴是背鈴),附加功能有日曆鬧鐘,藝術性鬧鐘等。
機械手錶是一種比較精密和複雜的計時儀器,比鬧鐘精度高,其工作原理與機械鬧鐘是相同的,與機械鐘相比多一個上條拔針機構。目前市場大部分普通手錶為SZ1型統一機芯手錶。根據錶殼外觀材料不同可分全鋼手錶(整個錶殼和后蓋都用不鏽鋼製成)、半鋼手錶(錶殼用黃銅鍍鉻製成,后蓋為不鏽鋼材料),在普通表機芯上增加一套日曆裝置,就成為日曆手錶,增加一套自動上條機構,即為自動手錶。自動錘雙向轉動都能上條為全自動表,自動錘單向轉動上條是半自動手錶。

電子鐘錶

鐘錶的基本部分由電子元件構成。如石英鐘錶。電子鐘錶的工作原理是根據“電生磁、磁生電”的物理現象設計而成。即由電能轉換為磁能,再由磁能轉換為機械能,帶動時分針運轉,達到計時目的。
1、晶體管擺輪鍾
以乾電池為能源,用晶體管作為開關,擺輪遊絲為振蕩系統,統一機芯為J1型,外形與普通鬧鐘一樣。
2、晶體鬧鐘
與晶體管擺輪鍾一樣性能,加上一個由電能供給的鬧時裝置。
3、晶體管擺鐘
用電子電路控制擺作為振蕩元件,外形與機械擺鐘相似。
4、石英鐘
用“石英晶體”作為振蕩器,通過電子分頻去控制馬達運轉,帶動指針。走時精度很高。品種有台鐘、掛鐘、日曆鍾、鬧鐘、音樂鍾、落地鍾,也有汽車鍾、艦船鐘、天文鐘等各種技術用鍾。
5、數顯鍾
也用石英晶體作為振蕩器,直接用發光管或液晶顯示時間,不用機械傳動。具有時、分、秒、日曆、周曆、月曆等多種功能。
6、電子錶
以電池為能源代替發條,不用手上弦,有多種結構,外形同機械手錶,統稱電子手錶,根據結構形式與發明的先後,電子錶分為四代。
第一代是擺輪遊絲電子手錶,是以擺輪遊絲作為振蕩器,以微型電池為能源,通過電子線路驅動擺輪工作。
第二代是音叉電子手錶,是以金屬音叉作為振蕩器,用電子線路輸出脈衝電流,使機械音叉振動。
第三代是指針式石英電子手錶,是利用石英諧振器作為振蕩器,通過電子分頻器后驅動步進馬達帶動輪系和指針。
第四代是數字式石英電子錶,它也是採用石英諧振器作為振蕩器,不同的是它經過分頻、計數和解碼后利用顯示器件以數字的形式來顯示時間。
前三代電子手錶均帶有傳統的機械指針機構,而第四代採用大規模集成電路,完全脫離了傳統的機械結構的全電子手錶。
數字式電子手錶,具有高精度、長壽命、多功能、全自動、結構簡單、價格低廉的特點,目前已被廣泛應用於各種技術用鐘錶,使手錶的作用大大超出計時的範圍。

鐘錶研究所


為適應國家建設的需要,該所研製開發了大型建築用鍾、鐵路站房鍾、船用子母鍾、石油井下鍾等新產品,上述產品都已通過船檢,並多次榮獲國家、省、市科研成果獎。在2000年1月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
研製開發了鐵路集中計時系統,機場區域計時系統,地鐵多級子母鍾系統等產品。上述系統已應用於北京西客站,伊朗德黑蘭地鐵,北京首都機場、上海輕軌明珠線等場合,向人們展示北極星產品的風采。
所內現有職工167人,其中:高級技術職稱17人,中級技術職稱89人,初級技術職稱33人,占職總數87%,擁有兩名享受國務院津貼的高級專家,擁有各類設備儀器200多台,固定資產總值280萬,完善的加工手段,齊全的檢測設備、可靠的質量保證體系,生產各類質量過硬、性能優越的技術用鍾產品,覆蓋了我國技術用80%的市場。